- +1
现代“梅第奇”的寻找
原创 李菁、贾冬婷 生活书店
在《十三邀》第四季中,许知远采访了建筑师马岩松。两人精彩的对谈,让观众们也更聚焦到建筑师这个职业上。建筑对于人们来说,具有更多元的价值和想象。
用建筑创造未来,贝聿铭似乎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存在。今天生活君推荐大家阅读《百年贝聿铭:东方与西方,权力和荣耀》。
现代“梅第奇”的寻找
文︱李菁、贾冬婷
1948年,31岁的哈佛大学建筑系助教贝聿铭,离开安静的校园,从他居住的波士顿剑桥小镇来到大城市纽约。对这位东方青年而言,这个决定不仅仅意味着自此从安静的学术界投身到喧嚣的商业界,也是他人生轨迹就此转变的一个节点。
向贝聿铭伸出橄榄枝的,是作风张扬、嗜抽雪茄的纽约开发商威廉·齐肯多夫(William Zeckendorf)。齐肯多夫是纽约长岛一位制鞋匠的儿子。他曾在纽约大学读书,踢了三年足球,后来中途辍学,为他叔父的房地产公司收房租。1925 年,在他叔父赴欧洲度假期间,他想法把百老汇32号一幢不出名的办公大楼全部租了出去,由此开始了他的经营生涯。在整个经济大萧条时期,已成为房地产经纪老手的齐肯多夫继续赚钱,并于1938年加盟麦迪逊大街老牌不动产经纪管理机构韦伯纳普公司(Webb&Knapp),成为该公司当时年薪9000美元的副总裁。
齐肯多夫是个工作狂,他每周都发狂似的工作90个小时,大多数时候,他的耳朵边总挂着电话。他的三位秘书每小时给他接过去的电话有时多达35个,甚至传闻他有一次把艾森豪威尔总统打来的电话搁在一旁,只管应付另外一个电话。齐肯多夫也注意吸收平民出身的精明人士。“我对市里每一街区的房地产几乎都熟悉。”齐肯多夫在他的回忆录里说,“我认识大多数重要的经纪人和大批银行家,以及一些保险界人士,他们也都知道我,同时,我也给公司带来了热情和干劲儿。如果说我的合伙人中有一些很富有,那么我则具备雄心和壮志。就这样我把背景和个性结合起来,成了公司最有门路、最为热心的谋士。”齐肯多夫虽并不具备哈佛、耶鲁这类名校背景,但天性好斗,敢于冒险。“凭借他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皮的非同寻常的第六感”,齐肯多夫熟练地进行了一系列大宗交易,从而攒下了不菲的财富,也逐渐攀升到公司的董事长一职。齐肯多夫通常的做法是,把城市中位置不佳、标准不高的房地产统统买下,然后根据一种崭新的、通常是激进且充满想象力的模式对这些房地产进行再开发,使它们的价值在原基础上翻三番。
▲ 《百年贝聿铭:东方与西方,权力和荣耀》书影“当时我认定,房地产走出靠大吹大擂推销自己的阶段的时候已经到来。这事刻不容缓。”他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如果说我在生意上标新立异,或者比较激进,那是因为别人只用金钱做生意,而我还运用想象力。”当时的《建筑论坛》是这样评价他的:“他是那种能够激励人们在思想上取得更大进步的领导人或开拓者,同时他也激励人们在思想上适应现代的新模式、新规模。”
在齐肯多夫生意的鼎盛时期,他投身各种眼花缭乱的经营活动:涉猎过船运,在苏里南近海钻井勘探过石油,赞助过30个百老汇话剧;他在亚利桑那买下整座城市,还曾收购一座监狱。“二战”后,由政府担保的低息抵押贷款,使中产阶级在经济上有能力实现拥有住房的“美国梦”。嗅觉敏锐的齐肯多夫不会错过这个时机。他预测到,各大城市中心地带一片片破烂的贫民窟将得以重建,以满足一个繁荣昌盛国家的发展需要。而处于有利地位的房地产投资开发商将会在不可避免的贫民窟大拆修中大规模赢利。
齐肯多夫预料,建筑师和房地产开发商会在未来的商业模式中,发展出一种令人愉快的和睦关系。他在哈佛大学做讲座时说:“一旦房地产建筑商兼经济学家能够天衣无缝地和艺术家及建筑师合为一体,我们就能创造住宅以及工业和商业的新建筑,这种建筑将以其经济实惠及功能主义的美观特征而经受时间的重大考验;届时,我们很可能会进入建筑的黄金时代。”在此理念下,齐肯多夫急需为自己的公司招揽一批建筑师。他向当时担任现代艺术馆董事长的纳尔逊·洛克菲勒征求意见:“纳尔逊,你难道不觉得该是现代梅第奇雇用现代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的时候了?”自诩为现代“梅第奇”的齐肯多夫告诉洛克菲勒:“我计划进行一项全国规模的大型建筑工程,我想召集一个能够提供新思维的建筑班子。”齐肯多夫想网罗一批了不起的、但还不是那么出名的建筑师。于是他委托一个朋友去各地物色建筑人才,对方为他开了一份12人的名单,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来自哈佛大学的年轻建筑师贝聿铭就在这个名单里。
▲ 《百年贝聿铭:东方与西方,权力和荣耀》书影贝聿铭后来回忆:“当齐肯多夫问我能否去他那里与他会面时,我跳了起来,我真的跳了起来,因为我认为这是我了解不动产业务的极好机会。在中国当建筑师和在这里当建筑师是不一样的。你必须懂得不动产业务。”
1948年春的一天,贝聿铭与夫人找到齐肯多夫在纽约的办公室时,却发现这位房地产开发商正在挂满停车场照片的杂乱办公室中端坐着,窗帘上满是水渍。贝聿铭后来坦言:“我当时确实有点担心我来错地方了。
那间办公室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而齐肯多夫则在自传中坦承对这位才华非凡、精明过人的东方年轻人有“相见恨晚”之意。两人的话题和爱好轻易就从建筑界跳到了两人共同的嗜好:葡萄酒收藏——齐肯多夫的酒窖有大约2.4 万瓶的收藏,跻身美国之最。
▲ 《百年贝聿铭:东方与西方,权力和荣耀》书影贝聿铭的一位传记作者写道:“贝聿铭所体现的是美国所想象的东方美德:高雅、受过完美的教育,举止矜持高贵。”另外,还有一个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理由,齐肯多夫极端迷信,他给子公司标号时用的数字都要是13的倍数。当他知道他与自己的儿子以及贝氏父子都是中国的农历蛇年出生时,便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兆头。
齐肯多夫后来在回忆录里也毫不掩饰他对贝聿铭的喜爱:“贝那时还没有建过任何东西。然而,当他和他迷人的夫人一同前来造访时,我可以从他画的草图判定,他确实才华非凡。同时,我发现他精明过人、想象力丰富,此外,他不仅生活舒适讲究,而且是非常懂行的美食家。我对他相见恨晚,极为喜欢。”
对于第一次会面,贝聿铭则回忆:“我走进他的办公室、与他见面的那个特定时刻,齐肯多夫已经忙完联合国、某城市和所有其他宏伟项目。他只对一个事感兴趣:有机器控制的停车场。他的墙上到处都是在重要临街地段驱动汽车的停车场的规划。那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我被他的热情和想象力吸引住了,决定和他一起做事。”虽然齐肯多夫拥有的机会和描述的前景给贝聿铭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他对于离开哈佛和回中国与否仍犹豫不决。
▲ 《百年贝聿铭:东方与西方,权力和荣耀》书影齐肯多夫试图说服他:“我们将要做的种种事情将大大区别于、优越于这个国家其他任何人正在做的一切,而作为一名建筑师,将无法拒绝这样的挑战。”齐肯多夫当时并不知道,他的这条建议与贝祖诒给贝聿铭的忠告不谋而合:优秀建筑师的精髓不仅在于构思伟大的建筑物,而且要使它们与金融和经济要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在齐肯多夫的不断游说下,经过几个月的思考,贝聿铭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哈佛校园这块净土,从此投入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界。1948年夏天,哈佛大学在亨利·考伯的布鲁克林住宅为贝聿铭举行了告别派对。有人形容,这是贝聿铭向美国权力中心不断靠近而迈出的第一步。
更多精彩内容请购买阅读《百年贝聿铭:东方与西方,权力和荣耀》
李菁、贾冬婷 著
三联生活书店出版
文中插图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生活书店所有,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
《百年贝聿铭:东方与西方,权力和荣耀》李菁、贾冬婷 著
ISBN:978-7-80768- 299-8 定价:58.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原标题:《现代“梅第奇”的寻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