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什么有些人错了,却反而比对的人更有理?丨认知失调
原创 时差大叔 心理0时差
01今天的文章,先和大叔一起看个小故事。
60 多年前,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相信世界末日在 12 月 21 日来临。群体的领袖 —— 玛丽安·科琪,向所有信徒们许诺,他们将会在 12 月 20 日夜里被一架飞船接走,飞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灾难。
很多追随者都放弃了工作,舍弃了家业,散掉了多年的积蓄,等待着末日的到来。是啊,都飞离地球了,谁还会需要钱呢?
时间终于来到了午夜,可院子里根本就没有宇宙飞船出现的迹象,这群人开始有些紧张了。到了凌晨 2 点,他们已经变得异常忧虑。而等到凌晨 4 点多的时候,玛丽安抛出了一个全新版本:正是因为信徒们无与伦比的忠诚,世界已经被救赎了!
听听,多么让人吃惊的谎言呀,追随者们还会继续相信她的话吗?
答案是肯定的。
而且变得比过去更加虔诚了。[1]
他们的心情从极度失望变成极度欣喜,他们走上了街道,逢人就宣扬自己的信仰,并要求新闻媒体报道这个 “奇迹”……
最初看到这个故事时,大叔十分费解,事实已经证明这群人的信仰很明显是错误的,但他们非但没有幡然醒悟,甚至有理有据地去让更多人相信自己 —— “正因为我们的努力,世界才没有被毁灭呀。”明明错了,反而更有理?
即使 60 多年过去了,这样看起来荒唐的事情似乎仍然不在少数:
疫情期间,那些隐瞒行程、无视规则、提出无理要求的人,最后哪怕遭受到强烈谴责,也依旧会表现出特别强势的一面;
伴侣之间,那些家暴成瘾、频频出轨、丝毫不知道为家庭付出的人,最后哪怕闹上法庭,也依旧会振振有词;
亲子之间,那些不分青红皂白训斥孩子、完全不考虑孩子感受的人,最后哪怕孩子受到严重心理伤害,也依旧会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
总而言之,错不在我,我有一堆道理可以和你讲:“就是因为我们的祷告,才让你们幸免于难;我又没感染,你们凭什么检查?都是她先惹事儿,我才动手打人的;肯定是这孩子的错,我得管……”
有些人明明错了,但就是不承认,疯狂找借口,看起来他们才更有理。不理解的同时又令人异常愤怒,他们怎么能这样?大叔不禁想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越 “错” 越勇呢?
02
认知失调的怪圈:你也会为自己辩护吗?
实际上,当时在玛丽安的 “追随者” 中,有一位很年轻的心理学家,名叫利昂·费斯汀格。他在报纸上看到了玛丽安宣扬世界末日的消息,便决心潜入其中,一探究竟。
最终,他通过对越 “错” 越勇这一现象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理论。[2]
简单来说,当一个人的行为与之前的自我认知(通常是积极正面的认知)出现冲突时,会产生一种难以忍受的不舒适、不愉快的情绪,即认知失调。
例如,对于追随者们来说,自己舍弃了工作、家业、积蓄,来等待飞船的救援,最后却发现这纯属无稽之谈时,他们如果承认自己从头到尾都是错的,无异于晴天霹雳 —— 不仅丧失了无数资产,而且显得自己很蠢。
承认错误、承认自己很蠢,是特别痛苦的一件事。
因此,他们会更希望能够合理化自己的所作所为,使之显得有意义。一旦某件事是合理的、有意义的,人们就会心安理得,认知上的失调也随之消散。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会再次相信玛丽安的话,相信是自己的祈祷拯救了人类。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没有他人帮忙找借口,人们在出现认知失调时,也会无意识自动地进行自我辩护,即为自己找借口、推卸责任。
自我辩护与撒谎不同,撒谎是有意识地欺骗别人,而自我辩护则是无意识地欺骗自己,说服自己是对的 —— “虽然事情发生了,但这不是我的错!”
面对问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自我辩护,很本能的一种反应:
错不在我,别人也这么做;
错不在我,是他太傲慢无礼了;
错不在我,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
生活中,自我辩护十分常见。例如一个人已经尝试戒烟,但最后却失败了,那么 ta 就可能通过一些方式来减少自己没有毅力来戒烟这种认知失调:我爷爷吸了一辈子烟,还不是活到了 80 岁;吸烟虽然有风险,但是可以放松心情呀……
这个时候,你根本没有办法说服他们。神经科学方面的也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认知失调的状态时,大脑的理智区域完全停止了工作。[3]
在丧失理智后,人们就可能会表现出令旁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就像疫情期间那些明明没有按照规定隔离的人,即使面对明文规定,他们也会特别强势地为自己辩护。因为如果不自我辩护,就不得不要承受 “我做错了一件很严重的事儿” 所带来的煎熬。从这个角度来说,自我辩护这种对错误的外在归因,未必是一件坏事 —— 它能够保证我们在夜里安然入睡,而不至于自我攻击。
但自我辩护就像是流沙,终究会让我们陷入深渊。
首先,它会限制我们发现自身的错误;
其次,它会歪曲事实,扭曲记忆,让我们丧失对问题清晰评估的能力;
最后,它会加深爱人、朋友、亲子之间的裂痕,以及让我们很难放弃那些不健康的行为习惯。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各种关系中的攻击行为,会愈演愈烈。
例如,A 因为心情不好,向 B 大发脾气。事后,A 对自己的做法感受到了一些失调,ta 心里暗想:“像我这样一个温柔善良的人,怎么会无缘无故发脾气呢?” 为了减少失调,ta 会让自己相信,B 并不无辜:“ta 是个笨蛋,说话很让人不舒服,而且他肯定也会对我发脾气。”
一旦 A 开始责备 B,那么 ta 就会在下次有机会的时候,发起更猛烈的攻击。也就是说,为自己的攻击行为辩护,导致了更多的攻击。最终丧失了温柔善良,成为人人喊打的 “暴君”。
03
哪些人更不会承认错误?
一项有趣的研究发现,人们宁可为自己做的事情道歉,也更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也就是说,人们更可能表示:“对不起,我冒犯到了你”,也不愿意说:“你是正确的,我犯了个错误”。[4]
究竟哪些人更不会承认错误,更容易陷入认识失调中呢?
1. 较为自恋的人
最近,有研究者分析了不同性格的人,在社交媒体上互动方式的区别。[4]
结果表明,较为自恋的人会痴迷于不断发表自己的成就和优点。但是,这种以高度积极的自我形象为特征的人格,几乎从来都不会承认自己的过错。
因为如果这样做,就会直接与他们对自己的期望产生冲突:优秀完美 vs. 低级错误,出现认知失调。
但有趣的是,他们总是喜欢对别人吹毛求疵,处处挑剔过错。
2. 自尊心较强的人认知失调的减少,能够让我们的自尊心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这也正是我们往往对自我辩护视而不见的原因,通过这种不经意间的自我欺骗,我们会拒绝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
因此,当我们对自尊心有着强烈的需求时,往往会为了维持自尊,避免承认错误。而那些自尊心较强的人,往往对自尊心的需要也更高。
著名心理学家 Roy Baumeister 做过一个关于赞扬与讽刺的实验,发现那些自尊心较强的人,被别人讽刺自己写的文章较差时,他们会给予对方严厉的惩罚,表现出很强的报复性 —— 他们所使用的噪音惩罚时间长度,要高出普通学生的 3 倍。[5]
他们接受不了讽刺,因为那样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因此也接受不了承认自己是错的。
3. 缺乏责任心的人
有多少人,持这样的观点:“如果我不对自己的过错负责,那么这些错误就将不复存在,我的行为也不会造成任何后果。”
当一个人缺乏责任心时,无论犯了什么错,ta 都会尽力去否认、推卸。总之一句话,不想负任何责任。
大叔想说,自我辩护是一种本能,但敢于认错是一种本事。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会自动地为自己找借口,但如果打心眼里不想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是很可耻的一件事。
04从自我辩护,到自我反省
前些天,中国的一句古话 “火了”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意思是,一个人做事情如果没有成功,做了很重要的决定最后却失败了,需要反过来从自身寻找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自省” 不仅仅是在自我批判,也包括自我肯定。就像朱熹说的那样: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所以大叔会觉得,自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入自我辩护的沼泽,那才是真正的愚蠢。
但如何才能避免自己在犯错后,被认知失调这种糟糕的情绪牵着走呢?大叔在这里为你总结了几种方法,相信你也会逐渐让自己更适应失调,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行为与看法)。
1. 放弃自我辩护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先放弃自我辩护,就像挑剔别人的行为那样,通过积极反省自己的行为,打破自我辩护的恶性循环。
这是特别重要的一步,但也是最难的一步。
其中的关键,是在 “我们感受到的情绪” 和 “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反应” 之间进行片刻思考。[1]
当认识到自己正处于一种认知失调的状态时,我们就可以做出更敏锐明智的选择,而不是任由自我辩护这种习惯性的保护机制,来消除内心的不协调。
例如,大叔的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经过调查得出了关于某一问题的研究结果。但是在答辩时,却遭到专家老师们的质疑,认为这一研究毫无价值而且缺乏理论支撑。
这无疑是当头一棒,让人瞬间怒火中烧:“我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但专家们却认为毫无意义?” 很明显,这样的想法意味着已经产生了认知失调,就像舍弃了所有财产的信徒们一样,难以接受自己最终的信仰是虚无的。
然而,好在这位朋友第一时间意识到了自己正处于认知失调的状态,才没有滋生 “这群专家都是白痴” 的想法。相反,他表达了自己难以接受的情绪,没有任何否认。
你也可以这样,把情绪和行为分开,理解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同时做出承认错误的行为。
2. 承认错误,是真正的强者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敢承认错误,是因为把 “错误” 和 “愚蠢” 联系在一起,而且会倾向于认为向别人承认错误,意味着自己能力不行,让人看不起。
真的会这样吗?
Anna Bruk 等研究者让一群人想象一些情景,其中一部分人想象的情景是向别人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另一部分人想象的则是别人向自己展现他们脆弱的一面。例如,做了错误决定后,主动承认错误。[6]
然后,所有的参与人员都需要评估自己或别人在呈现脆弱的一面时,表现出的勇气程度(courage) 和软弱程度(weakness)。
结果表明,那些想象向别人呈现自己脆弱一面的人,认为自己的勇气程度更低,而软弱程度更高;相反,那些想象别人向自己呈现脆弱一面的人,则认为他们的勇气程度更高,而软弱程度更低。
这说明,在向他人呈现自己脆弱一面时,例如承认自己的过错,我们会高估负面影响,高估别人会消极看待我们。
实际上,当别人看到我们可以主动承认错误时,反而会认为我们更加有勇气,这种行为象征着力量,而不是软弱。
敢于承认错误,是真正的强者。
3. 用行为弥补认知失调改变认知失调一般有两个方向:改变想法 vs. 改变行为。
由于前者更简单,所以人们更倾向于改变想法,例如决心戒烟但失败后,为了不让 “自己是个有毅力” 的人这一信念崩塌,人们会开始认为吸烟也没啥事儿,而且还能放松心情。
这样一来,烟就戒不了了。
相反,如果通过改变行为来让自己更加协调,那么便会避免找借口推卸责任,避免合理化自己的过错。
例如,疫情期间不遵守规定隔离,被纠正后,可以积极配合改正,进而维护内心的 “遵纪守法好公民” 的形象;戒烟失败后,继续尝试戒烟,维持内心 “坚持不懈” 的形象……
最终,你会发现自己是越挫越勇,而不是越 “错” 越勇。
写在最后
作家刘慈欣在其代表作《三体》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大叔深以为然,当我们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时,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错误,永远也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更不用提去改正错误了……
周而复始,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傲慢、越来越狭隘。
希望读到今天这篇文章的你,也可以意识到为什么有些人会越 “错” 越勇,意识到自己其实也会无意中自我辩护,疯狂找借口。
这些或许都是人之常情,当我们能够正面面对时,生存的阻碍就会减少一些。
祝福你,
我的朋友,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References / 大叔参考的文献资料:
[1] Tavris, C., & Aronson, E. (2008). 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 Why we justify foolish beliefs, bad decisions, and hurtful acts.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该书已有中文版,《谁会认错》)
[2] Festinger, L. (1962).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3] Westen, D., Blagov, P. S., Harenski, K., Kilts, C., & Hamann, S. (2006). Neural bases of motivated reasoning: An fMRI study of emotional constraints on partisan political judgment in the 2004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18(11), 1947-1958.
[4] Exploring Your Mind: Why Some People Don’t Admit Their Mistakes?
[5] Baumeister, R. F., Heatherton, T. F., & Tice, D. M. (1993). When ego threats lead to self-regulation failur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high self-este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4(1), 141.
[6] 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