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叶利钦提前引退,普京从名不见经传到开辟新时代

2020-03-30 17: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996年秋,当叶利钦准备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时,他就开始考虑自己的接班人问题了。1997年春,叶利钦将这一问题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叶利钦认为,当时代的巨轮驶进20世纪90年代,他已经别无选择:“我当时必须找到能够解决最棘手问题的人,而不是顾及这会对他们的政治前途有什么影响。应当让那些能够舍生取义、名留青史的人来掌权。”于是,他发现了普京。

叶利钦透露,他原来考虑的接班人并不是普京。

起初,他曾考虑安排安那托利·丘拜斯和鲍里斯·涅姆佐夫为自己的接班人。他任命丘拜斯和涅姆佐夫为政府第一副总理,并认为这两个年轻人是最佳搭档。但后来他发现,这两个人都不具备出任总统的条件,而且由于政见不合,丘、涅两人无法共事。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垮台后,这两人都离开了克里姆林宫。1998年3月,叶利钦又选择了基里延科,但基里延科也辜负了叶利钦的期望,在8月的金融危机中败下阵来。后来,叶利钦又开始在戴肩章的将军中寻找自己的希望,但博尔久扎、斯捷帕申的表现都不合他的胃口。

 

1999年年初,叶利钦已感到国内政局动荡不可避免。他开始起用亲信来巩固阵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叶利钦开始注意其貌不扬,但办事干练、头脑机灵的普京,据说,叶利钦仔细研究了普京的个人档案,认为普京可委以重任。于是叶利钦下定决心,指定强硬的,也是最稳定、最可靠,最忠诚的普京做自己的接班人。叶利钦坚持认为,他挑选普京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我已对他(普京)研究相当长的时间了,不仅仅是凭履历表对他进行研究”。叶利钦认为,普京不但可以成为自己权力的接班人,还能成为自己改革事业的继承人。

“他在索布恰克的工作非常出色。当他迁到莫斯科时,我对他更加关注。我在这上面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心思。我发现,这个人不仅聪明机智,学识渊博,而且非常沉着冷静,品行端正。”叶利钦说。

1999年7月,叶利钦在回答《消息报》记者提问时首次对外披露,他已经找到了接班人,但他现在不能说出这个人的名字。一时间,各方人士纷纷猜测这个接班人是谁。人们想到了许多人的名字,但谁也没有想到普京。普京此时已集两个重要职务于一身,初露锋芒。但他处事低调,没有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当叶利钦任命普京为总理后,俄罗斯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普京是叶利钦所说的“接班人”!

叶利钦这位用人极为苛刻的总统,几年来不断更换总理,最终选择了资历不深的普京。叶利钦任命普京为总理的当天,就曾公开宣布他是“当之无愧的俄罗斯下届总统候选人”。叶利钦在其回忆录《总统马拉松》一书中专门辟出一章的篇幅,详细描述了他冲破阻力,临危授权,委任普京为总理,为向后者提前交出总统大权铺平道路的经过。叶利钦说,越接触就越信任普京。“普京是1997年3月来克里姆林宫工作的。他起初任总统总务局副局长,后任总统办公厅主任尤马舍夫的第一副手,主管地方工作。尤马舍夫不在时,由普京代行主任职务,这样我同他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他起草的报告条理清晰,堪称典范。普京很内向,从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及其对国际和俄罗斯局势的看法。这样,他就像是特意将任何个人成分都从我们的接触中剔除了似的。但正因为如此,我才很乐意同他交谈。使我大为惊讶的是,普京对我们所谈的问题有着闪电般的反应。有时我的问题,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会使一些人脸红、发窘,为寻词摘句而煞费苦心。而普京对任何问题都答得从容不迫、十分自然。按我的标准,这个年轻人像是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充分准备。”

叶利钦一眼就看出普京是一个精力充沛、智慧果敢的人,应当得到提拔重用。“此人应当升任新的职位,尽管他离当时我那个位置还有几步路要走。”

那么,他为何在大选前半年突然宣布辞职呢?叶利钦的解释是:“应当给普京些时间,让人们习惯他,开始理解他,对他进行评价。在此之前,人们对他知之甚少。而他应当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大胆表现自己。我和他谈过两次。一开始他没有采纳我的提议,他说:‘不,这不适合我。’我对他说您再想想。第一次谈话就到此为止了。过了两周我又邀请他来。这一次他同意了。”

叶利钦对12月29日告诉普京他决定12月31日离任的那次见面记忆深刻:“在1999年早上9点。克里姆林宫。他走进了办公室。我当时立刻感觉到,他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显得更加坚定、果断。我很满意。我喜欢他这种精神状态。”

对于挑选弗拉基米尔·普京为总统继承人一事,叶利钦承认没有同周围的人商量,这完全是他个人的决定,“我谁也没说,事先绝对没跟任何人说。”叶利钦在20个候选人中经过深思熟虑最后挑选了普京,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人。叶利钦曾对阿拉法特说:“普京将赢得大选成为俄罗斯总统。”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将“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时期的俄罗斯”交给了普京,同时嘱咐他要“照顾好俄罗斯”。

 

曾有媒体评论说,叶利钦唯一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突然辞职,使政敌无暇准备,使普京以代总统的优势走上前台,参加竞选。对于叶利钦一生碌碌无为的评论虽不免有夸张之处,但这位爱换总理和接班人的领导人在关键时候还是非常清醒,选对了普京,也为其常被诟病和非议的一生增加了好评。

关于叶利钦辞职的原因一直是扑朔迷离,众说纷纭。有舆论认为,叶利钦辞职是出于健康状况的原因。多年来,叶利钦疾病缠身,健康状况的确不佳。他的健康状况是西方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反对派攻击他的重要话柄。反对派多次以他的健康状况无法正常履行总统职务为由,逼他下野,但叶利钦的健康状况也绝非外界猜测的那样糟糕,真正到了不能再担任总统的地步。这么多年都挺过来了,难道还不能再熬半年?可见,叶利钦声明他提前辞职不是由于健康原因的说法是可信的,至少这不是他提前辞职的主要原因。

也有舆论认为,改革的失误是叶利钦提前辞职的主要原因。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国力日渐衰落,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政局动荡。内有车臣非法武装挑起事端,外有美国等西方大国步步紧逼,挤压俄罗斯。内外交困,使叶利钦难于应付,提前下台。

这种认识低估了叶利钦的政治抱负和他的强人性格。从叶利钦于1985年底自斯维尔德若夫斯克州进入莫斯科,到1991年入主克里姆林宫这段期间,在俄罗斯人民心中叶利钦是一个具有强烈民主思想的改革家,俄罗斯人民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这样,才有叶利钦在1990年俄罗斯首次全民选举的胜利。但是当他把俄罗斯经济搞得一团糟以后,他在俄罗斯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的确,俄罗斯多年的改革,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改革的失误造成国内经济状况和社会秩序持续恶化,国际地位的下降造成了强烈的民族屈辱感。叶利钦也不得不承认人民的忍耐已到了极限,他也因此受到各方的责难,要他下台的呼声不绝,但叶利钦始终没有交出政权。经过多年的停滞,最终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已略有好转,叶利钦又何必在此时此刻撂挑子呢?叶利钦虽然在辞职声明中请求俄罗斯人民原谅他,因为他们这些年的希望没有实现,但这绝不是叶利钦提前辞职的主要原因。

俄罗斯现在已经是民主国家,总统任满下台,就应该由选民决定谁将出任新总统,而不是由在任总统安排。叶利钦和普京之间私相授受的味道是很浓的。那么,经常被反对派和西方传媒指责为“权欲熏心”“不择手段掌权”的叶利钦任期尚未满,缘何反倒要提前辞职?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叶利钦此举是绝好的一步政治高棋。经常是醉醺醺的叶利钦这次却做出了最清醒的决定。

第一,放心辞职,后继有人。

早在1996年,叶利钦就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他曾经考虑过让切尔诺梅尔金、基里延科、斯捷帕申等人接班,但都没有成功,最后才选中了普京。普京虽然过去名不见经传,但经过叶利钦的长期考察,发现普京具有忠诚、可靠、朴实、坚决的品质。普京自1999年8月出任政府总理以来,出手不凡,通过同各派政治势力的接触、磋商,很快就赢得了多数政治力量的认可和支持。在车臣问题上表现得坚决果断,吸取了1994年车臣战事失利的教训,稳扎稳打,节节胜利,赢得了绝大多数选民的好感。在经济工作方面的务实做法,使经济形势趋于好转。在对外政策上,不屈服于西方的压力,代表了俄罗斯的大国形象,荡涤了俄罗斯老百姓的民族屈辱感,而且年富力强,刚柔相济,很得民心。这一切表明,用叶利钦的话来说,“俄罗斯已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有了一个准备做总统的强人”。“俄罗斯必须由新的领导人带领跨入新千年,他们必须是新面孔,有新思维,而且精力充沛。”

第二,叶利钦世纪之交辞职的一个重要意图是想左右当年的国家杜马选举和第二年的总统选举,这是他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而精心做出的抉择。

叶利钦为什么不等到2000年6月任满时才下台?其实,叶利钦遽然提前引退,可以说是不失时机。叶利钦已等不到六个月,他要抓紧时机,要在最有利的时刻举行总统选举,让他的接班人普京顺利地登上总统宝座。

叶利钦在俄罗斯连续执政八年,并且牢牢掌握着国家大权,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他是不受任何压力威胁的,他的辞职完全是为了给普京创造一个竞选总统的机遇。叶利钦的辞职,把总统选举时间提前了三个月,令反对派措手不及,仓促上阵。因为在即将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普京将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其中包括久加诺夫、普里马科夫、卢日科夫等人,如果按期到今年6月举行总统选举,普里马科夫最有可能对普京提出挑战。普里马科夫虽在杜马选举中失利,但还有时间重振旗鼓,如果在车臣战事和经济问题上出现闪失,普里马科夫就有可能压倒普京。

为了保证普京顺利接班,叶利钦决定提前辞去总统职务,任命普京为代总统,并同时宣布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就可以使普京的竞争对手措手不及,很难在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做好竞选工作的准备。而普京则可以在代总统的职位上利用他的竞争对手所没有的有利条件,在自己的名望最佳的时刻取胜。这就是叶利钦在“对所有问题的综合考虑”后,果断下出的一着“绝好的政治高棋”。

叶利钦是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不仅要在当政时驾驭着国家的方向,而且还要让俄罗斯在他下台后,也能按照他制定的建国方针发展。他不愿看到政权落入以俄共为代表的反对派手中,更不能容忍俄罗斯的十年改革发生逆转。可以说,叶利钦做出辞职和任命普京为代总统的重大决策,正是出于这个战略考虑。而目前是最佳时机。同时,叶利钦也以此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权欲熏心”的人,是真正的“民主派”的总统!

第三,叶利钦此举也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

俄罗斯第二届国家杜马曾经就1991年叶利钦签署导致苏联解体的《别洛韦日协议》和1993年下令炮打白宫,用武力解散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提出过指控,并启动了弹劾程序,虽然弹劾最终没有通过,有惊无险,但叶利钦仍然心有余悸。如果左翼力量当选总统,很难保障叶利钦辞职后的安全。叶利钦提前让出总统职位的一项条件就是离职后的自身安全要得到保障。普京在担任代总统后立即签署了《关于对停止行使全权的俄联邦总统及其家人提供法律保障的命令》,给叶利钦家族系好“安全带”。这意味着叶利钦及其家人今后将不被追究法律责任,并保障叶利钦退休后福利的权利,消除了总统“家族”的后顾之忧。叶利钦可以安心颐养天年了。

这一安排表明叶利钦担心他下野后会像韩国或印度尼西亚那样面对秋后算账的状况。叶利钦及其家族在这十年招惹了不少是非,外传他的家族有严重的经济问题,还卷入了俄罗斯“洗钱风波”,瑞士当局通缉克里姆林宫总统事务管理局局长博罗金,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不能指定一个可靠的接班人,一旦清查起来,对叶利钦将是可怕的梦魇。所以,叶利钦如果能找到一个可靠的人选,顺顺当当地把权力移交,不当跨世纪总统也没有什么可惋惜的。

叶利钦提前辞职,可谓是一石多鸟。

不管叶利钦是出于什么考虑提前下了台,普京最终在大选中胜利了,而且赢得干净利落。这样的竞选结果在俄罗斯历史上是极少见的。不仅如此,联想到普京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里平步青云,从总理位置跃上总统的位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政治上的奇迹。

本文摘自 曲铮/《别惹我:普京新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