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为什么需要读大历史 | 演讲实录

2020-03-30 17: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0年,小小的新冠病毒撼动了全人类的“掌控感”。我们自视的强大在新型病毒面前似乎不堪一击。病毒视人为划定的国界如无物,也对人类的权力意志不以为意。它不断挑战着人类既定的社会秩序和游戏规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治理模式。人类甚至要做好长期与此类病毒共存的准备,也许我们的生活面貌也将发生变化。

这些都再一次说明“人并非万物的尺度”,而万物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尺度。人类若不把万物纳入所谓的命运共同体,一意孤行,或许终将万劫不复。从这个角度来说,好奇和了解万物的起源与发展就是我们能为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做的最明智的决定之一。

幸运的是,上面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大历史”中找到线索。“大历史”是一个纵贯138亿年的起源故事,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诞生直至如今的网络社会。你从小到大所学的全部知识都可以在这张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它是目前人类所有知识的集合体。

以下是汪冰博士在中信读书会直播分享的精华内容,带我们读懂大历史,并用大历史的思维来思考人类的未来。

----------

大家好,我叫汪冰,是一位书评人,也是自由译者,也是文津图书奖的初评评委。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本非常有分量的书,这本书就是《起源:万物大历史》。这本书看着名字挺吓人的,但我觉得是一本特别亲切的书。因为当你读进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身边的万事万物都有这么奇妙的缘起和源头。在开始之前我还想说一下关于在读书过程当中,读大历史我自己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就是虽然我还坐着原地不动,虽然我并没有环球旅行,但我突然对此时此地的所有的东西,包括镜子中的我自己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和见解,我想这可能就是最有意思的地方了。我们为什么要好奇大历史?为什么要清楚人在万物、在宇宙中、在历史中究竟是怎样的位置?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我特别想把这本书打动我的部分,分享给今天所有的朋友们。

 

今 天 为 什 么 要 读 大 历 史 ?

我们现在有一个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不光给我们身体造成了伤害,实际上也触动了人类敏感又脆弱的神经。我周围甚至有很多朋友说,其实这一次疫情是一个人性的舞台,也是人类的舞台。它显示出了各种在平常状态下看不到的组织行为和人内心的纠结。所以我想新冠病毒对我们做了三件事:

第一就是挑战了我们的控制感,大多数人都不会把2020年今天发生的,包括美国股市的多次熔断写到自己的新年计划当中,所以我想新冠病毒对人类一个巨大的冲击是,我们突然觉得一切失控了。其实控制感本身是一种幻觉,我们认为我们可以控制一切,其实人在努力也有天帮忙。小小的病毒让我们知道我们好像没有办法控制一切,恰恰相反,不仅人不是万物的尺度,而万物的任何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在失控的时候人类会无比的抓狂,同时也会透视内心。我们究竟是谁?

第二是打击了我们的自恋。我们自认为是万物之灵长,特别是互联网的时代和科技的发达,让我们似乎觉得我们可以在世界的食物链顶端不仅是称王称霸,而且可以成为最智慧的物种,但是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病毒利用我们自身的免疫反应,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就做到了可能我们以前都想象不到的对人类的冲击和伤害,包括引发的恐惧。所以我想这一点也是非常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自恋的边界在哪里?我们要爱自己,但是当人类不能够把自己放到万物当中恰切的位置的时候,可能对自己本身也是一种伤害。

除了挑战我们的控制感,打击了我们自恋之外,新冠病毒还制造了分裂。 我们虽然在网上对那些感染者给予了非常大的同情和支持,但是在生活中排队的时候,如果有人咳嗽了,我们马上会有自保的反应,当然这无可厚非,是人类的生物学本能。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个疫情或者病毒终于让我们体会到那句话,就是任何人可以在瞬间成为任何人的敌人。这还不包括病毒引发的对诸多社会运行问题,对疾病本身看待,对生命优先级看待的争论。我周围的朋友就说,自从病毒出现他才发现原来朋友圈的人是这么的不一样,这么的分裂,对同一个问题有着这样不一样的主张,所以我想新冠病毒对你的冲击是方方面面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聊《起源:万物大历史》。因为当我们人类的位置被动摇的时候,我们的控制感失去的时候,我们突然觉得人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人性也有很多面向没有了解的时候,我们更想知道一件事儿,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而《起源:万物大历史》就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的方式。

刚才讲到瘟疫对人类的挑战,不光是我有这样的观察,其实这样的学说已经由来已久了,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个著名的史学家,也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史学家之一威廉·麦克尼尔。威廉·麦克尼尔有一本书叫《瘟疫与人》,同样推荐给大家,《瘟疫与人》这本书最大的创举就是把病理学和人类的历史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知道原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不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还包括了瘟疫、病毒。

 

麦克尼尔是非常著名的世界史学家,他曾经对一位历史学家的成就作出过这样的评价,认为这位历史学家的成就堪比牛顿用统一的运动定律,统一了天体和地球上万物的运行规律,或者更像达尔文,用一个演化学说统一了所有生命之间的联系和演进脉络,因为这位历史学家也用一个统一的学说统一了万物,这个人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这本《起源:万物大历史》的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 

大卫·克里斯蒂安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美国人,母亲和父亲结婚之后回纽约生下了他。在生下他之后,他的父亲从英国军队退役之后去了尼日利亚,在殖民地成为一个官员,所以他的童年有很长时间是在尼日利亚度过的。他很小的时候就想到,人类虽然属于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种族,但其实我们是一个共同体。他在幼年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记忆,就是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知道苏联人会干什么,大家都忧心忡忡的觉得世界末日是不是到来了?但是这个时候小大卫·克里斯蒂安有一个感悟,就是我们感到恐惧的同时,苏联的小朋友难道不会感到恐惧吗?这是一个多么有同理心的小朋友。

对人类发源一体的体悟,以及对他人的同理心,都促成了他投入到大历史的研究中。一开始他是学一般的历史专业,后来他在想,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宇宙起源的角度讲起,讲一个统一的大历史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觉得大卫·克里斯蒂安从小的一个夙愿,就是迈克·杰克逊的那首歌所说的四海一家,因为他担心如果只是讲民族史或帝国史的话,会让我们出现民粹主义,或者我们总是觉得别人和自己是敌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果我们能够用统一的起源历史,所有人有一个共享的起源故事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彼此作对了。这个思想也不是他所创的,但是可贵的是他付诸了实践,并且建立起了一个大历史的学科。在那之前也有人说,如果没有人类共同的繁荣,那就不会有整体的繁荣,如果我们还是坚持民族主义,彼此冲突对峙,必然会带来毁灭,但是想要团结,这得找到统一的叙事纽带,情感纽带,找到彼此的身份认同。

 

大卫·克里斯蒂安创办的大历史学派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还得益于比尔·盖茨的关注和支持,他对大历史非常感兴趣,投资了1000万美元去支持这样一个大历史的课程。

 

这样一个成功者,他可能对世界也有一些自我的认知,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对他的意义又是什么?也许比尔·盖茨对于这件事的看待,也会让我们去参照思考学大历史或者读大历史,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这会让我们意识到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会发现实际上越智慧的人越会注意到,我们并不是独立的存在,我们是彼此依存的。

第二,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应该重新被定义和定位。人类社会发展太久之后,我们默认为人类社会就是世界应该有的样子,但用大卫·克里斯蒂安的一个比喻,人类也是从宇宙大爆炸发端开始的驼队中的骆驼,我们能不能注意到这个驼队不是只有孤孤单单的我们,还有别的成员,而且我们未必会走到终点,我们也可能会在驼队的中间就消失不见了。

我们如果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很多问题也会有变化。我在阅读《起源:万物大历史》时觉得,大历史可能给了我们三个意义或者三个价值。 

第一是从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开始的统一的起源故事。

第二,给了我们一棵知识树,大历史包含了各个学科领域,从物理、地理、天文、宇宙学、化学、数学,我们所知道的所有的学科,在这样一个万物演进的过程中,都能找到其相对应的位置,我们终于回答了小朋友说的那句话,老师,我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当你发现原来所有的学科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讲述一个万物起源的故事。以前各个学科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的时候,可能是彼此分裂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拼图可以拼在一起,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完整的起源故事。

第三,提供了一架直升机。大卫·克里斯蒂安说,我们有的时候就像大象身上的跳蚤,当我们落在大象皮肤褶皱中的时候,就看不了其余了。大历史就像一架直升机,带我们升上天空去俯视138亿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好,我想我的介绍已经足够长,长到很多朋友好奇,让我们看看大历史究竟什么样?下面我们就一起坐上大历史这架直升机,去看一看大历史在讲什么。

大 历 史 在 讲 什 么 ?

很多朋友很喜欢一本书叫《万历十五年》,它也是大历史,还有人很喜欢《人类简史》,那我们今天这本大历史和前面两本有什么区别呢?

《万历十五年》的大历史,它讲的是Macro history宏观历史,从社会事件和历史事件中解读出历史背后的脉络、趋势和规律。我们以前觉得国王被杀死了是个历史事件,是个新闻,现在我们知道原来国王也只是命运的棋子而已。所以讲的是从社会事件发现社会脉络和人类发展的脉络。另外我们都很喜欢的那本《人类简史》,它更多的就像副标题所介绍的是从动物到上帝,讲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那《起源:万物大历史》讲的是什么呢?从虚无到万物!所以他用了一个非常简明的词big history。  

8个重要节点:复杂性的涌现和跃升

 大历史足够大,有多大?这张图片就是大历史的概括,大历史有8个重要的复杂性的节点,当我们坐上直升机去观赏风景的时候,这八个景点是你应该去注意的。第一个是大爆炸,第二个是恒星诞生,第三个是元素的产生,第四个是地球和太阳系的诞生,第五个是生命出现,第六个是集体学习,也有人翻译成智人的出现,第七个是农业文明,第八个是工业的兴起。

 

138亿年太长了,我们没有办法把整个细节全部了解一遍,但是大历史为了帮助我们把握138亿年的发展,告诉了我们几件事,就是这八个重要的节点。这八个节点为什么重要呢?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复杂性涌现和跃升的时刻。这个复杂性的跃升带来了从没有过的东西,也带来了从没有过的秩序和规律。

举个例子,说说我们人类吧,当我们看到138亿年的时间尺度,对我们个人来讲可能没有意义,因为太长了。如果我们把138亿年纪年单位除以10亿的话,就变成了13.8年。那我们会发现历史是怎么发展的?大约十三年前宇宙大爆炸了,五年前我们会发现恒星诞生了。大概三四年前生命出现了,然后大概一百分钟前智人出现了,在五分钟前农业文明出现了,而六秒钟前工业文明兴起了。人类诞生到现在,其实只有很短的时间,我们却把地球变成了这个样子,所以我有一个悲观的结论,人类才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物种。人类从诞生开始这个复杂性的跃升,带来了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变化,所以这样的节点被选择为八大节点之一。

刚才粗粗讲完了八大节点,大家可能感受还不是很强,我想讲一下我们读大历史的时候,如何结合我们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来放到一个大历史、大格局的框架下去思考。我们刚才讲到了人类发展带来了世界的改变,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喝咖啡,其实如果我们把咖啡和大历史结合起来就很有意思了。

咖啡文化是如何演进和演变流行的?东亚人特别是比如说我们国家的人是如何开始热衷咖啡的?这就是工业文明之后所带来的一个变化。那再往前推农业文明,咖啡豆作为一个农业作物是如何被种植的?这个农业作物是如何成为一种商品被售卖,成为国际农业贸易的一部分的。

如果我们再往前推到集体学习,第六个节点的话,我们就想说其实人吃食用咖啡豆,是一个分享信息的过程。比如说第一个吃咖啡豆的人,吃完了肯定会想这东西嚼着不太好吃,那我要不要冲点水喝,要不要煮一煮,甚至要不要把它磨碎,所以实际上这里头涉及信息分享。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告诉别人,这东西好吃没毒,你们都可以来吃,所以集体学习也和咖啡豆有关系。然后我们再倒推生命出现和进化的节点,咖啡豆是怎么出现的?它为什么是苦的?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对抗天敌吗?为什么进化出这样的特质和特征呢?再往前倒推地球太阳系的出现,咖啡豆有适宜种植的地理区域,为什么会在适宜的地方出现咖啡豆,其他地方没有呢?其实这和地球太阳有关,和地球的板块构造也有关,对不对?

如果我们再往前推咖啡豆的化学元素究竟是来自哪里?我们都知道,比较重的元素其实是恒星坍缩的过程中产生的元素,所以我们想喝一杯咖啡,先得出现宇宙大爆炸。万事万物都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要不要先感谢宇宙大爆炸。 

金凤花条件:恰恰好一切才能发生

刚才讲到了8个重要的节点,复杂性的涌现和跃升。此外,在大历史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金凤花条件。 

金凤花条件来自一个欧美的儿童故事,一个小姑娘到森林里去玩的时候,误闯了三只小熊的房间,在三只小熊住的房间里边,她一开始看到了三碗粥,发现一碗太烫,一碗太凉,第三碗正好。她喝了之后,想坐着喝比较舒服,看到有三把椅子,一把太硬,一把太软,一把正好。她吃饱喝足之后困了想睡一会儿,走到小熊的卧室,发现有三张床,第一张太大,第二张太高,第三张正好。这个故事其实就是说个特别简单的道理,恰恰好一切才能发生,因缘具足。金凤花条件就是我们能不能为复杂性的涌现,提供足够多的条件和试验的机会。

我们刚才讲到了八个复杂性跃升的节点,这里我们知道,我们要因缘具足才能有节点的产生,如何才能做到因缘具足呢?我们来看看能生存在这的金凤花条件都有哪些?首先,太阳系位于银河系半径三分之二开外的地带,这是银河系的“生命适宜带”。然后我们的地球在太阳系的“生命适宜带”,而且地球还有两个重要的条件,第一有水,第二有足够丰富的元素,这些缺一不可,正是因为这些金凤花条件具足我们才能出现生命,出现生命的演化。

所以我学大历史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原来一切都是机缘。原来万事万物都是一张机缘之网上的节点而已,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实存,每一个存在都很不平凡。

但是人类自恋以后会出现一件事情,这个自恋带来了一个毛病,就是“我执”,用一个原因来解释所有的成果,比如很多人会觉得我成功是因为我努力了,我付出了这么多,我必须成功!很多人羡慕精英人士,成功学大行其道,但每个成功背后都有太多不可复制的机缘。当你知道我们不过是因缘和合一张大网上的节点,是宇宙中的金凤花条件下的一个涌现,你的“我执”就会消除了很多。

如果一个人是自恋,一群人就是人类中心主义。《起源:万物大历史》对我们最大的一个提醒就是人类是不是中心,当我们进入一个人类中心主义的状态,其实我们就已经陷入了一个集体的我执状态。

为什么人类的发展一定要以人类的感受为主呢?我们的幸福对别人的代价是什么?我们真的越来越幸福吗?不知道,开放性的讨论留给大家。

讲到金凤花条件,还想说一点,《起源:万物大历史》书中讲到一个生命的出现。关于生命的出现,现在大家都知道在海底有一些像火山口一样的通风口,海底的炎热的物质会不断的喷向海中,这个时候就带来了大量的元素和矿物质,在喷发的过程中矿物质和元素的浓度有一个梯度,这个浓度的梯度,就是一种丰富性。另外,因为水温也是不均匀的,水温也有梯度。此外,在水底有一个很好的安全的试错环境。当有各种梯度,酸碱梯度、温度梯度,这些分子就不停地碰撞,可能有一次碰撞就带来了一次质的飞跃,带来了复杂性的涌现,产生了大分子,可能就产生了生命的原初形态。所以我们会发现多样性和生机是并存的,因为多样性带来了更多的金凤花条件。

这让我们想到另外一件事——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为什么会在世界上带来这么多丰富的结果?这是因为文艺复兴的时候是非常包容和多元化的。就像现在的交叉学科也带来了很多新涌现的复杂程度,新的生命力。前一段有句话大家都知道,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其实人类社会也是一样,多元性往往会和生机在一起,因为多元、梯度、丰富性带来了更多的金凤花条件,这可能也是我们在大历史中学到的一件事情。  

能流: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在大历史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刚才我们讲到了节点,讲到了条件,节点是门槛,条件是产生的基础,但是一切要往这个方向发展,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就是能流。在了解能流的概念后,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世界的运转和我们想的不是很一样。在刚才讲到八个节点中,分为三大阶段。首先是物理化学反应,然后是遗传突变、生命的进化和演变,最后是信息文化,就是我们集体学习开始,这所有的阶段都离不开能流。

为什么这么说呢?为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个村子在半夜的时候发大水了,村子里的两个人慌不择路都爬到了一棵树上,一个是贫穷的农民,另一个是村子里的富翁。穷人没什么可背的,背了一袋馒头,富人背了一袋金子。第二天天亮了,富人抱着金子留着口水看穷人吃馒头,富人忍不住了,跟穷人说,我用金子跟你换馒头吧。 

 

这个穷人这辈子没有机会获得这么多金子,就用自己所有的馒头换了富翁一袋金子。第三天情况就倒过来了,穷人抱着金子痴痴地看着富人吃馒头,嘴里留下了口水,肚子咕咕叫。这穷人忍着说我得留着金子,到第四天的时候穷人忍不住了,就跟富人说,我想用金子跟你换馒头。富人说可以,我们做个交易,我给你俩馒头,你给我一半的金子,穷人没办法要保命,结果就同意了。到了最后,这个金子又回到了富人那里,那穷人的馒头被两个人吃光了。可见,当金子不能交换能源的时候,金子也就没有意义了。

因为没有能流,这一切都无法存在,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复杂结构之所以能够涌现,能够持续,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能源,这也是为什么能源是这个世界争夺的焦点。大卫·克里斯蒂安有个观点,其实财富从不只是物,而是由制造、移动、开采和改造物的能流组成,财富本质上是压缩的阳光。

其实我们人类社会所有的能流还是来源于太阳能,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说采集社会,当我们去采集植物的时候,其实我们在收集太阳能电池,他们已经储好了电,让我们把它吃掉。采集社会中当我们去狩猎野兽的时候,其实也是根据食物链,最初的食物来源都是植物,所以他们也是吃了很多太阳能,进而把更富集的能源集中在他们的蛋白质当中,就是他们的身体,于是我们捕获了他们。那个时候人类更多的是截获现成的太阳能。

 

接下来就是农耕社会。我们知道采集的效率是很低的,所以我们要播种太阳能电池,而且我们要种高能太阳能电池。我们要种庄稼,其他的杂草,能量太低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用自己喜爱的高能太阳能电池,逐渐侵占了其他的植物的生态位,我们希望这个世界上铺满了我们可以收割的太阳能电池。在农耕社会我们还干一件事情,就是使用牲畜,其实牲畜也是在利用太阳能,它吃了植物以后变成了一个机器,一种人类所使用的农耕机器,它实际上是个太阳能功能的机器,只不过我们不常这么认为,我们觉得它是个动物。

在农耕社会,我们人类通过增加种植面积而更好的截留了太阳能,通过利用牲畜的方式驯服了太阳能的发电机,但是这里边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就是我们能养多少猪,能养多少牛,能种多少地?当能源供给受限的时候,社会的复杂程度一定是受限的,因为复杂的社会是需要能源去维持它的复杂结构的。人类下一次工业社会的突进,就必须依赖一个能源的突进,我们进入了化石燃料时代,我们采用了石油。化石燃料是什么?其实还是太阳能。所以看完《起源:万物大历史》会发现,别看现在我们务农人越来越少,人类整体收入还是靠天吃饭的,我们还是要感谢太阳源源不断的供给我们大量的热能。

化石能源可以产生更高的能流密度,而且我们还制造出了氮肥,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率。所以其实从采集、农耕到工业,我们某种程度上一直是靠天吃饭,我们要有一颗谦卑之心,我们人类能生存在这个生态,其实有赖于和万物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为万物做了些什么?人类诞生以来,该问问万物对我们的评价,会不会给我们差评?这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熵增:用持续的能流对抗熵增加

能流和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社会的发展是需要能源的支撑的。为什么呢?让我们回顾一下热力学的两个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在传递和转换过程当中是守恒的,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其实就是熵增原理。在孤立封闭的系统当中,熵(混乱度)随着时间增加,自发从有序走向无序。这个宇宙趋向于越来越无序,越来越混乱,所以一个东西衰朽、衰老、破坏、死亡、瓦解是正常的。就像我们把一滴墨水滴到水里,它会自然地散开,但是让它聚拢回去是困难的。我们把一把扑克牌弄乱是容易的,恢复成秩序是困难的,是需要额外做功的。所以整体上来讲,宇宙的发展方向是从有序到无序越来越混乱。 

一个读博士的人画了个图,画的是他的办公桌,横轴表示的是读博的年限,红线上升代表着混乱度的上升,读书的时间越长,它的桌子混乱程度就越高,你不收拾就肯定越来越乱。但是我们发现有的时候会有很奇怪的现象,好像世界并没有变得越来越无序,地球好像变得越来越有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来拿收拾屋子来举例子,这有两张图,一张是收拾屋子以前,一张是收拾屋子以后,我们可能会说,你看当我收拾屋子的时候,把无序变成了有序。你看在我这个屋子的封闭系统里,我做到了一件事情,我熵减了,混乱度变小了。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你收拾屋子的时候你会干什么?消耗你的体能,你会散热,你会生气,你可能还会骂人,你可能还会骂你的配偶。所以整体上来讲,虽然沙发被收拾干净了,但是整体的混乱度其实可能在增加。这就是大历史贯穿始终的,我们为什么需要能流,因为在自然状态下,混乱度是不断增加的,想对抗混乱度的增加,我们就要做功,就需要能量,需要能源,去维持复杂程度。大城市变得更有序了,但是大城市排放了很多的污染,消耗了很多的能源。

所以大家记住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涌现的每个复杂结构,都需要能流持续的支持。没有能流这个复杂结构很快就会向着熵增的方向变得衰败、散乱、腐朽。就像现在为了抗衰,大家都做多少功夫,为了实现有序,甚至熵减,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爱情虽然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系统,但是爱情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复杂的关系结构,如果我们不太严格地套用熵增的观点,就不难回答一个问题,爱情为什么需要经营?就一句话,我们要一起对抗熵增加。

其实,你拥有越复杂的生活,你的生活就越需要极大的能源去供给,越有钱的有钱人他就越需要赚更多的钱,因为他的复杂生活需要大量的能流去支撑。这里值得我们思考,我需不需要这么复杂的结构,这么复杂的生活,因为复杂的生活一定是有巨大的代价,我要不要出卖自己的生命和时间,去交换能流,进而通过复杂结构来获得幸福呢?还是我可以选择少要一点什么,不要那么复杂的生活,要简单一些。所以这可能也是我们人类在经历新冠病毒疫情以后,一个思考的方向,就是我们要不要那么多,因为毕竟每一种拥有都要有代价。

集体学习:避免重新发明轮子

大历史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集体学习,人真的很厉害,你看通过集体学习的方式,我们可以避免少走很多的弯路。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念那么多年书?学知识、长本领、升工资、晋升、变成更好的自己,这都对。我觉得从集体学习的角度,读书的核心就是一件事,避免重新发明轮子。因为你读书了,你知道别人已经发明过轮子了,你就不要重复再做没有用的事情。所以集体学习让我们避免了重复做别人已经发现的事情,同时还让我们人类可以一知百知。一个人知道了,一亿人、几十亿人都可以知道,就比如说冠状病毒这件事情,如果今天有一个国家发明了冠状病毒的特效药,它都不需要通过海外贸易的方式把这个药物散播到世界各地,他只要把分子式专利配方和生产方式告诉地球另一端的人,发一个E-mall,我们就可以通过工厂生产出和它一样分子结构的特效药。

这就是人类集体学习超级了不起的地方,这也是在大历史中着重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人类之所以能够很快霸占地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做到什么呢?跨代沟通!一个母狮子没有办法告诉它的孙子,它经历了什么?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知道,自己家庭三代、四代、五代、六代、十代以上的人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跨越生死,跨越种群,跨越文化去学习和积累知识,这是其他物种都没有的一个竞争的优势。

哪怕最后我们的人面临了大减员,最后剩下的人凭借我们留下的专利,如果他们能够把专利变成产品的话,他们还可以很快在地球上重新生产出同样的机器,同样的产品,去继续占领广大的地球表面的生态位和生存位。所以集体学习是人类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地方,也是人类今天自诩为万物之灵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史蒂芬·平克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当一个群体可以汇集当前以及过去的所有的发现的时候,这样的群体就比那些与世隔绝的群体要聪明得多,在进化上的优势也大得多。

人类可以用语言的方式去交流,很多朋友都说疫情过后我要做什么?我们在用语言聊未来。这在很多动物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在讨论一件还未发生的事情,但是人类的语言可以做到。语言还起到了一个作用:把面团变成面条——“把纠结凌乱的概念面团挤压成线性的语词面条,又能使接受者依据线性面条迅速重建概念面团”(斯蒂芬·平克)。当我说别墅的时候,你们脑补的别墅可能已经非常的富丽堂皇,非常的复杂,非常的酷了。所以人类的语言实现了一个压缩信息并传递信息的有效的工具。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语言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和误解。

  

 这张图挺搞笑的,这个征婚广告上写的这个人叫如花,年方25,风韵妩媚、女人味十足,然后当你真正看到照片的时候你就傻眼了,原来如花长得这么吓人! 以上关于大历史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至少留下些印象,八个节点、金凤花条件、能流,熵增,以及集体学习。最后,我想把大卫·克里斯蒂安在最后写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

“如今,万事万物都好像加快了节奏,以至我们会不时感觉正在慢慢逼近某种即将发生的大变故,所以说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具体做些什么在数千年的尺度上将产生重大影响,对人类自身以及整个生物圈都是如此。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正操控着整个生物圈的命运,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做得很糟。”

 所以作为在操控着整个生物圈命运的人类,我们可能需要知道,我们究竟要如何为人?

-------------------------------------

以上内容来源于汪冰博士在中信读书会上的直播分享

相关图书推荐: 

 

《起源:万物大历史》(见识丛书30)

作者:[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译者:孙岳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追问起源,就是追问存在的意义。世界上有100多种起源故事,上帝创造万物、盘古开天辟地、梵天创造宇宙……起源就是寻找对世界的整体性解释,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为解释世界做出了颠覆性的贡献,现在,我们需要一个基于现代科学的、现代版的起源故事。

《起源:万物大历史》融合科学和历史,回归哲学-科学传统,在人类集体知识的基础上,思考起源的哲学大问题,将分割在细分学科里的知识,综合成一个简洁的对今天世界的整体性解释,是讲给地球70亿人的新的起源故事。

比尔·盖茨作序推荐:终身学习者一定会喜欢这部万物大历史。

- E N D -

见识城邦

中信出版集团社科人文品牌

为独立思考的人服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