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读书笔记之《重新生活》:用力过猛未必是件好事
这些年,反腐败一直是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连带着反腐题材文艺作品的热度也始终居高不下。3年前举国热议《人民的名义》的盛况我们一直都记得。所以,当看到张平出了这本长篇小说《重新生活》后,我毫不犹豫就去图书馆借来看了。
熟悉张平的名字,是因了他的小说《抉择》《法撼汾西》《天网》,是因了他“反腐作家”的名头。看完《重新生活》,不得不佩服张平的眼力。它没有像常规的反腐小说那样去正面描绘腐败与反腐败的激烈斗争,而是选择了一群因为反腐败被打乱生活的小人物,描写了反腐败漩涡之下的社会众生态。
非常赞成张平在《重新生活》后记里说的观点,这才是他的一部真正的反腐作品。一个腐败官员的倒下不仅仅只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关系到他的家庭、亲友、同事、下属乃至他所领导的这个地区的几乎所有人,这才是腐败对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危害。
过去,几乎所有的反腐小说都致力于写贪官的腐败道路,写贪官的堕落过程。贪官落网,小说也就结束。而张平在《重新生活》里却独辟蹊径,从贪官落网开始写起,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反腐败对一座城市带来的震荡,令人警醒、深思。
延门市委书记魏宏刚在市委常委会上突然被省纪委带走,接受审查。魏宏刚的姐姐魏宏枝、姐夫武祥、儿子平平、外甥女绵绵遭遇一连串打击。从宾客盈门到门可罗雀,从捧到云端到贬至地下,从有求必应到冷眼冷面,从请进重点中学到赶出重点中学,世态炎凉,灾难叠至,几近绝境。
据我所知,这样把贪官的近亲属作为主要人物来描写,展示反腐败对这些昔日人上人的强烈震荡,在反腐小说里似乎是绝无仅有的。这样的视角真正再现了反腐败的地震效应。
中国是几千年形成的官本位社会。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个人,都或多或少受到官场的影响。一个地方官尤其是地方主官的影响力,无论怎么评估都不为过。所以,他们的倒台绝对是一个大事件,会影响一大片人。《重新生活》从这个角度来揭示腐败的危害性,展示那些受腐败影响的普通人重新生活的艰难,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肯定的是,张平在《重新生活》里讲述的故事情节非常真实,从市委常委会上书记被带走,到搜查现场的一片狼藉,到香炉里找出来的存折、房本,到纪委干部、学校校长、老师的话语,都非常贴近现实,真实可信。这显然与张平的生活经历有关。我在省级机关工作几十年,对党政机关干部及其生活圈子和生活方式非常了解,深知很多反腐文学作品存在为博眼球而脱离现实的通病。《重新生活》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真实反映了地市一级机关的领导干部及其身边人的生活状态,值得赞赏。
但是,也许因为作者张平抨击腐败的愿望过于强烈,《重新生活》也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用力过猛。他在这本书最后用了5页纸的篇幅,写了一篇后记,阐述了他对反腐败的认识。贯穿着这些认识,张平在书里针砭了很多现实中的问题,比如逢迎领导,比如人走茶凉,比如升学、择校,比如官商勾结,比如应试制度,等等。常常是长达两三页甚至四五页的批评抨击,连篇累牍,不厌其烦。而对于小说最重要的人物刻画,包括语言、动作、表情、场景,则被忽略了,导致小说的艺术性流于平淡。
当然,腐败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广泛,张平在书里写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很现实,但堆到一起,就显得庞杂了。写文章有个最基本的规则是集中、精炼而不要贪图全面。《重新生活》恰恰忽略这一点。张平想抨击的问题太多了,最后形成自我消耗和抵消,难以突出最需要表达的重点。
更要指出的是,文学反映生活固然要深刻,但这深刻需得依赖其艺术性,与新闻的直白完全不同。而文学的艺术性主要展现在人物的典型意义上。也就是说,文学的人物塑造是文学的艺术性最重要的任务。古往今来,所有的文学经典作品都是以其中生动、典型、令人难以忘却的人物形象来赢得认同的。
《重新生活》正是在这一点上很薄弱。小说中所有的人物,不仅单薄,而且单一。魏宏枝、武祥、平平、绵绵这一家子都极度正派,而魏宏刚和他的妻子,还有贾贵文、房地产商刘恒甫,甚至延门中学教导处的赵副主任,则是典型的反派面目。好人受气,坏人嚣张,这样的戏码我们都很熟悉,从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张平强烈的善恶价值判断。
但是,这样单一的价值判断,在生活中实在是行不通的。贪官和贪官的亲属都一定有他的演变过程。世上也不存在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善恶分明的描写,不仅不会有助于对腐败的批判,恰恰会冲淡批判的力度和深度。
回过头再来看张平此前的作品,恐怕也就是因为过于强烈的价值观和批判意识,导致文学性的薄弱。虽轰动一时,却难以长久,难成经典。这是令人遗憾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