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观点||从数字经济看国家新基建的战略
“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1 月 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2 月 14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2 月 21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 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2 月 23 日,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然而商业社会都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非典疫情造就了京东、阿里等线上商业模式,随后逐渐形成了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平台经济模式。现在虽然疫情肆虐,但也是全新发展机遇。当前,正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建设发展数字经济强力之年。疫情防控期间,数字经济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恢复生产、降低疫情传播、保障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疫情管控措施实施以来,事件形态数字化,让我们每天可以实时了解疫情防控的最新进展。数据深度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疫情防控的各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疫情倒逼企业和人们重视和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进程。由于居家隔离,大中小学全面采用远程教学、中老年人被逼着适应网上购物、在职员工普遍接入在线办公,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都被疫情所迫适应数字化工作和生活,数字经济的国民基础得到全面提升。无人经济和无接触场景发展加速。无人化服务、无接触配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迫切需求。无人商店、无人银行、在线医院等被更多人接受。疫情倒逼流通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疫情防控中,顾客购买力涌到线上,曾经布局过线上业务的企业,在线销售额大幅提升;具有数字化能力的企业,也快速和第三方社会平台对接,补足线下。“线上买菜”变成了这个特殊春节假期的主流,购买需求大幅增长,场面异常火爆。除夕至初三,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 540%;除夕至初四,每日优鲜平台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 321%;今年大年三十,叮咚买菜的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0%。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进程一直在路上,但按部就班相对迟缓,疫情以一种“危机”的极端方式迫使人们不得不严肃审视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可行性,客观上加速了我国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首先,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网络普及率将大大提高。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全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互联网正在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战疫期间,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平台经济“大显身手”,大量老人、农民等用户也拿起了智能手机,开始熟练使用互联网,逐渐成为“深度用户”。其次,疫情改变了企业办公方式。据数据,2月3日全国上千万家企业、近两亿人在家办公。疫情很有可能导致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速,疫情在某种程度上“催熟”了远程办公市场,使用户快速养成了习惯。随着疫情持续,临时性的客户的消费习惯将强化甚至固化。远程办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在疫情期间得到了验证。如今习惯已经形成,未来随着5G网络普及,使用率一定会大幅提高,使用时长也会增加。 再者,疫情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疫情倒逼一些企业提高数字化水平,进而提升科学管理能力。作为一家有160多个实体工厂的特大型集团,集团在2016年就决定将分散在生产、财务、人事等环节的60多个应用App全部集成到钉钉平台,没想到几年前无心插柳的移动化转型,在这场大疫中成为复工复产的保证。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有限,除了工厂现场操作外,集团的其他事务基本实现移动化。最后,疫情改变了经营活动方式。线下企业活动开始向线上迁移,直播、短视频为经营新形式。银泰百货把柜台搬进淘宝直播间,一名导购直播3小时服务的消费者,相当于平时6个月的客流量;一场直播产生的销售额,相当于门店一周的营业额。此外,在线办公、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文娱等创新业务场景需求大幅度提升,院线电影由平台买断对观众免费投放,开启了行业变革的先声。
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我国目前中小微企业数量达到1808万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80%,是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就业稳定的重要力量。作为产业转型和跃升的微观基础,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之源,成为我国重塑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借助科技平台,借力打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难以投入不菲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科技开发,因此需要借助科技平台。如得益于云计算发展,中小企业不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和服务器,直接可以享受更加具有规模经济的、统一管理的、成本更低的存储和计算空间。
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不可估量的损失,但也倒逼人工智能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据数据,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达3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5.4%,数字经济实际上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经济正在由“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升级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当前世界经济正经历深刻的数字化变革,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营销管理、服务支撑等,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供应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数字化也将深刻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逻辑,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人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现在正加快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经济发展转变。数据作为生产的说核心要素,数据的生产、加工、处理、交易和消费,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要素,在整个经济活动链条中产生决定性或者基础性的作用。 对于制造业而言,数字经济的发展并非仅限于寻找市场、对接供需,而应该有效增强产业内垂直分工的效率,提高包括研发合作、原材料和中间件的稳定保障,以及服务于变化市场需求的柔性制造能力,为企业在数字经济竞争条件下保持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编辑:红燕 // 主编:韩时望
浙江全媒体中心(省级全媒体)是一家全国性新闻传播的财经类融媒体矩阵发布集群,依托浙江广电及报业优质传统媒体的资源,拥有强大的文化创意编辑团队,致力于原创发布报道.拥有的八大官方认证的新闻资讯发布平台,阅读率2019年再创新高,据对PC端和客户端阅读数据的评测,浙江全媒体中心官网APP及旗下财经新闻专栏入驻于搜狐、网易、腾讯、百度、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凤凰财经、澎湃新闻等官方新闻门户网站,以及入驻于优酷、看了吗等视频专栏, 每天发布几十篇热点财经新闻和科技资讯报道文章和视频, 阅读量达百万,成为读者最喜爱浏览的财经全媒体品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