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致敬】周俊院士,一路走好!
2020年3月27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
与植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
研究所研究员周俊因病医治无效
在昆明逝世,享年88岁。
周俊院士
一生致力于植物化学研究,
为我国植物化学和植物资源基础
理论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1932年2月5日,周俊
出生在江苏东台富东吴家坝。
他小时候非常聪明,5周岁就能背诵
《论语》和《千家诗》,11周岁就能将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王勃的
《滕王阁序》一字不差的背下来。

周俊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7月,周俊于南京国立药专
(现中国药科大学)
附设高级药剂职业科毕业后
便在南京援朝医疗团司药工作,
至此与药结缘。
1954年9月,
周俊考上了华东化工学院
(现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
长期的大学生活使周俊养成了
勤奋思考的科研习惯。
他在学校实验中
完成了氯毒素的全合成,
并担任学校受药厂委托建设的
乙酰乙酯车间负责人。
1957年冬,
周俊到内蒙赤峰厂做
麻黄碱生产设备改进的毕业实习,
通过车间劳动和大量化工计算,
成功提出工艺改进建议。

周俊从华东化工学院本科
毕业后,谢绝来自上海、南京等单位的
邀请,毅然奔赴云南昆明,进入
在当时设备、人才资源较差,生活条件
十分艰苦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
昆明工作站工作,也就是如今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研究所的领导对周俊
十分重视,不但破格录用了
他逃选的青年学生,在设备购进方面
也都尽量满足他的需求。
周俊从无到有建立了
玻璃灯工房、元素分析室以及药物
提取分离设备,从而为以后的科研工作
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鞠躬尽瘁,他为植物化学研究奉献终身
1975年,
周俊和吴征镒院士等发表了
人参属植物和三萜成分与分类系统、
地理分布的关系,首次从化学上揭示了
三七与人参、西洋参的皂苷化学组成近似,
在植物形态上属于直立根茎,化学成分
不随地理分布受到影响。
这一研究成果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药学界
采用,澄清了人参属植物研究上的混乱,
从而推动了三七及人参属植物的
研究与开发利用。

和其他专家从昭通产天麻中发现
有效成份天麻素(HPG),并成功合成
天麻素投入药品生产。1984年,
昆明制药厂(昆药集团前身)
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周俊团队合作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天麻素注射液获批上市。

他又与贾良智教授合作,
组织全国20多个研究单位对
我国主要油脂植物的分布和脂肪酸
的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编写成《中国油脂植物》。
这是我国
迄今关于油脂研究最全面的
专著之一,该专著于1990年获得国家
自然科学三等奖。
他提出麻风树
可代柴油的观点,成为当时关于
生物能源研究的热点之一。另外根据该
专著的研究结果,云南还将青刺果油和
云南松子油开发成为了保健食品。

昆明植物所副所长、所长多年,
筹建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
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
植物化学研究中心之一。

周俊带领有关人员先后对
薯蓣属、乌头属、人参属、重楼属、
天麻属以及萝藦科(特别是广义鹅绒藤属)、
石竹科等多种植物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从中分离得到的甾体、三萜、生物碱、
配糖体、环肽及酚类成分550多个,
其中新结构类型15个,发表
学术论文330余篇。
此外,周俊还在
国内创造性提出将植物化学
成分研究与亲缘系统以及地理分布相结合
的研究思路。首先提出了”中药复方的
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是组合天然化学库
和多靶作用机理”的新观点。
周俊善于发现
和培养人才,截止到2012年,
他培养硕士研究生17人,博士研究生21人,
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先后指导了20余名
学术带头人,他们均活跃在
植物化学相关研究领域。

都投入到了植物化学研究,
多年来一直坚守在科研一线,
为我国植物化学和植物资源基础理论研究
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一生获得过众多荣誉和奖励,
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三、四等奖,
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吴征镒植物学奖杰出贡献奖等奖项。
八十华发,云南大地情长在;
甲子科研,元素世界做文章。
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周俊的生平。
爱好文学、爱心满满,他的生活丰富多彩
别看周俊整天和植物化学
打交道,但他的爱好却是文学,
这与他从小就读于私塾是分不开的。
他喜欢写散文、诗歌、杂文,
文章还在《云南日报》上发表过。
此外,他还喜欢
体育,会打桥牌、麻将,
他自谓“看得懂古诗,玩得懂微信”,
言语中很是诙谐和洒脱。

他资助贫困山区中小学生多年,
每次都是直接把钱送到省教育厅,
一年3000元,拿到奖金的时候,
还会多捐点。
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
他写到“流水长,人生短。我像
流水中的一株小树,没有顺流而下,
而是留在了流经的小潭中。
昆明黑龙潭畔我留下了;
没有完全枯萎,也未成大树;
有了家庭,有了后代;
结识了前辈,相交了同辈,
教出了后辈;有苦有乐。”
如今,
周俊院士虽已离开了我们,
但他醉心学术、在科研之路上
不断攻坚克难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
我们的心中。
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文/科协改革进行时 编辑整理
原标题:《【致敬】周俊院士,一路走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他将把德国带向哪
- 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
- 乌克兰危机升级三年:深刻影响全球

- 【开盘】沪指低开0.15%,深成指高开0.04%:农业股大涨
- 恒生指数开盘微跌0.02%,恒生科技指数涨0.09%

- 唐代刘禹锡的文章《陋室铭》中“山不在高”的下一句
- 中国香港的一位导演,作品有电影《花样年华》《一代宗师》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