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苏轼手札,美了一千年

2020-03-29 20: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的书法成就,其实就是他精深的文学修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其独特的审美意识的自然流露。苏轼的散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一阕《念奴娇》,一曲《水调歌头》正是对他书法内涵的最为精到的阐发。割裂苏轼书法与文学的渊源血脉,就很难探得这位伟大书法家的书法艺术的真谛。

苏轼瀚墨一生,宗法晋唐,仍以右军《兰亭》入手,深得王书潇洒婉澜之姿。中年改学颜真卿,书法面目沉稳深厚,晚年又师李北海,而后自成一家。苏轼的书法特点如同他的词风一样,旷达率意,豪放不羁,恣肆中见质朴,飘逸中存含蓄,动静相映,工拙天成,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意象于形骸之外。

苏轼是北宋“尚意”书风的代表,更是将“尚意”、“抒情”,加上人文个性,完美结合于书画艺术中的天下第一奇才。他是中国文人书画运动的发端和中坚人物,开创了一代写意与传神、常形和常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理论的一代大家。黄庭坚曾评其书法“余曾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也就是说东坡书法全由他的天才而成。

苏轼长于行书,有“绵裹铁”之称。苏轼《寒食帖》气息自然,笔墨酣畅,笔锋明快多变,结字宽舒厚实,兼容右军之放浪飘逸及鲁公之豪迈雄强之势,自出新意,自成一家。

苏轼也写草书,他的《欧阳永叔?醉翁亭记》就写的气势磅礴,笔法灵动,左右奔放,上下牵动,粗细疏密,对比鲜明,笔力劲健,有气吞山河之势,是苏轼草书的代表作。

苏轼的书法,无论是尺牍手札,还是整篇长作,全凭其对晋唐古帖的理解上靠自己的天才抒发,随意而就,但仔细欣赏其书法于疏密正欹,浓淡枯荣之间,仍时存王、颜、欧、李之鸿泥,这种建立在古人肩上而形成的艺术风范,常使后人跻而观及,无所适从,无法寻觅,更是无法追寻学习摹写。  

小编精选苏轼手札作品与师友们共赏,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苏轼书风的发展演变,从早年的用笔精到至晚年的渐近自然,每一件信札尺牍,都各具姿态,神采飞扬,在有法、无法之间。

寶月帖

书于治平二年(1065)

大人令致恳。为催了礼书,事冗,未及上问。昨日得宝月书,书背承批问也。令子监簿必安胜,未及修染。轼顿首。

致至孝廷郭君尺牘

书于熙宁四年(1071)

轼启。辱教。具审孝履支持,承来日遂行,适请数客,未得走别。来晨如不甚早发,当诣见次。梅君书写未及,非久差人去也。李六丈近遣人赉书去,且为致恳。酒两壶,以饮从者而已。不宣,轼再拜。至孝廷平郭君。三日。

北遊帖

书于元丰元年(1078)

轼启。辱书,承法体安隐,甚慰想念。北游五年,尘垢所蒙,已化为俗吏矣。不知林下高人犹复不忘耶!未由会见,万万自重。不宣。轼顿首,坐主久上人。五月廿二日。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人将蚁动作牛鬪。我觉风雷真一噫。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大朴初散失混沌。六凿相攘更胜坏。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啜茶帖

书于元丰三年(1080)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

跋語冊頁

书于元丰四年(1081)

故三司副使吏部陈公,轼不及见其人。然少时所识一时名卿胜士,多推尊之。尔来前辈凋丧略尽,能称诵公者,渐不复见。得其理言遗事,皆当记录宝藏,况其文章乎?公孙师仲,录公之诗廿五篇以示,轼三复太息,以想见公之大略云。元丰四年十一月廿二日,眉阳苏轼书。

獲見帖

书于元丰五年(1082)

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余芘,居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会未缘,万万以时自重。人还,冗中,不宣。轼再拜长官董侯阁下二八月廿八日。

一夜貼

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纔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久留帖

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轼再启。久留叨慁。频蒙馈饷。深为不皇。又辱宠召不克赴。并积惭汗。惟深察深察。轼再拜。

遺過子尺牘

书于元丰八年(1085)

元丰八年正月旦日,子由梦李士宁车草为具。梦中赠一绝句云:“先生惠然肯见客,旋买鸡豚旋烹炙。人间饮酒未须嫌,归去蓬莱却无吃。”明年闰二月六日,为予道之,书以遗过子。坡翁。

歸安丘園帖

轼启。前日少致区区。重烦诲答。且审台候康胜。感慰兼极。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独先获其渐。岂胜企羡。但恐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耳。无缘一见。少道宿昔为恨。人还。布谢不宣。轼顿首再拜。子厚宫使正议兄执事。十二月廿七日。

次韻三舍人省上詩卷

元祐二年(1087年)

次韵三舍人省上一首 。纷纷荣瘁何能久?雪雨飞来翻覆手。慌如一梦坠枕中,却见三贤起江右。(刘贡父、曾子开、孔经父皆江西人也)嗟君妙质皆瑚琏,顾我虚名但萁斗。明朝冠盖蔚相望,共扈翠辇朝宣光。武皇已老白雪乡,正与群帝骑龙翔,独留杞梓扶明堂。(明日扈谒景灵,故有此句)元祐二年三月晦日。

東武帖

东武小邦,不烦牛刀。实无可以上助万一者,非不尽也。虽隔数政,犹望掩恶耳。真州房缗,已今子由面白,悚息、悚息。轼又上。

次辯才韻詩

书于元祐五年(1090)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復出入。軾往见之。常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復过虎。(闕。据东坡集。此行当為溪矣二字)。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眉山苏軾上。 日月转双轂。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去住两无碍。天人争挽留。去如龙出□。(□当為山)。雷雨卷潭湫。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駢头。此生蹔寄寓。常恐名实浮。我比陶令愧。师為远公优。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大千在掌握。寧有离别忧。元祐五年(1090)十二月十九日。

渡海帖

书于宋元丰三年(1100)

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尔。庶几得於海康相遇。不尔。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忽忽留此帋令子处。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

江上帖

约书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

轼启。江上邂逅,俯仰八年,怀仰世契,感怅不已。辱书,且审起居佳胜。令弟爱子,各想康福。余非面莫既,人回匆匆不宣。轼再拜知县朝奉阁下。四月廿八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