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太露骨就俗气,往里收敛才有色气

2020-04-01 19: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阴翳礼赞 WeLens

先看几张照片

吉永小百合

栗山千明

歌舞伎演员八代目市川染五郎

小松菜奈与菅田将晖

吉永小百合、栗山千明、市川染五郎、小松菜奈、菅田将晖,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吸引我们的日本演员,他们散发着性感而不淫荡,撩人而不露骨的魅力,这份魅力,少一分则呆,多一分则妖。

他们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色气,这种色气是大眼睛尖下巴、满脸高光、被美颜相机和肉毒杆菌抹平了表情细节的网红脸所模仿不来的。

好看的脸有神情、有细节、有心思,他们的相貌和眼睛仿佛正要对你说话但还未启齿,让人期待、靠近。而千篇一律的网红脸,则像说了太多话的人一样聒噪且乏味,他们用力地强化自己的美、以为自己美,反而俗气而不美。

中国当然也有大量懂得“收”的演员,在《万重浪》中的张曼玉已经不再年轻了,但仍然风姿不减。

出自艾萨克·朱利安影像装置《万重浪》

他们的美带着“气”,不过分、不露骨,难以描述,确定无疑。

东方人的这种美,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已经揭示过——属于“阴翳之美”,指的是东方美那种微微往里收敛的敏感、丰富、具有情味的特性。

《阴翳礼赞》是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的美学随笔集,围绕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建立了一个东方的艳丽官能美与阴翳古典美的世界。这本书洞悉了日本美、东方美的典型和奥秘,也给很多人对文学之美、建筑之美、性情之美、官能之美全新的感悟。

全新修订的《阴翳礼赞》(紫色版)

翻开这本书,进入谷崎润一郎笃笃悠悠的叙述中,与他的幽默会心一笑,为他独到的发现和总结拍案叫绝,在醍醐灌顶般的阅读体验中惊奇地看到,原来所有我们一直认为是“劣势和缺点”的东西,在日本人手中,竟然变成了“优势和强项”,原来日本文化里那种不可言说的美,竟是这样产生的!

写恋爱之美:

“往昔,男女作歌相互赠答,常常把爱情比作月亮或露水,这绝非如我们所想象的一种轻率的比喻。想那一夜柔情,香梦初醒,男人踏着庭前草叶归去,晨露瀼瀼,打湿了襟袖。露水、月光、虫鸣、情爱,彼此关系甚为紧密,有时会觉得互为一体。”

写食物之美:

“漱石先生曾经在《草枕》一书中赞美羊羹的颜色,这么说来,那种颜色不也是冥想之色吗?冰清玉洁的表层,深深汲取着阳光,梦一般明净,含在嘴里,那感觉,那深沉而复杂的色相,绝非西式点心所能见到。奶酪等与之相比,何其浅薄、单调!这羊羹盛在漆器果盘里,其表面的色泽看起来明显地黯淡而深沉,同样唤起人的冥想。人将这种冰冷滑腻的东西含在嘴里的时候,感到室内的黑暗仿佛变成一个大糖块,在自己的舌尖上融化。”

写性情之美:

“猫被主人呼唤名字,当它懒得’喵——‘的一声回答时,就默默地摇摇尾巴尖儿给你看。猫俯伏于廊缘上,很规矩地蜷起前爪,一副似睡非睡的表情,迷迷糊糊,正在美美地晒太阳。这时,你叫唤它的名字试试看。要是人,他会大声嚷嚷:’吵死啦!人家正要困觉哩!‘或者很不耐烦地含含糊糊应上一句。再不然就假装睡着。而猫总是采取折中的办法,用尾巴回答。就是说,身体其他部分几乎不动——同时,耳朵灵敏地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耳朵暂且不表——眼睛半睁半闭,保持原来的姿势,寂然不动,一边昏昏欲睡;一边’拨楞拨楞‘微微摇动一两回尾巴尖儿。再唤一次,又’拨楞‘一次! 你一个劲儿唤个不停,最后它还是不回答,两次三番用这种办法对付你。人们看到猫尾巴在动,知道它没有睡着。按理说,也许猫本身已经几分入睡,只是尾巴反射性地摇动罢了。不管怎样,以尾巴作为回答,这是一种微妙的表现方法。发声是很麻烦的,而沉默又有点不近人情,用这种方法作为答礼,意思是说:你唤我,我很感谢,但我眼下正困着呢,请忍耐一下吧——一种既懒散又机警的复杂心情,通过简单的动作,极其巧妙地表现出来了。而没长尾巴的人,碰到这时候,就无法做出恰如其分的灵活的反应。”

它不是一本罗列知识的书,它是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启发审美理解力的书。

要说清这本名著,需要先破除关于这本书的先入为主的误会。

误会1:书名给人又晦涩又土气的感觉?

首先是“阴翳”这个词不好理解,并且容易给人以“不健康的、目光浑浊”的印象。《阴翳礼赞》的英文译名In Praise of Shadows(阴影的颂歌)倒是直白,但用“阴影”代替了“阴翳”,却歪曲和牺牲了谷崎润一郎的本意。

谷崎润一郎

谷崎润一郎从小学汉文,深谙汉字之美,直接取用“阴翳”这两个汉字作为书名,达到的丰富层次是英文所无法企及的。当室外的光线透过薄薄的纸窗进入屋内时,我们感受到的不是“阴影”,而是光受窗纸的削弱而呈现柔和的散射效果,这一效果,就是“阴翳之美”的一种直观体现。

但只看到纸窗、纸门之美显然是太浅了,谷崎润一郎完全能从思想上洞悉日本人(当然包括中国古人)对“纸”的使用并非只是出于“品味”和“装饰”,而是极其自然的需求。谷崎润一郎发现在“体能”上,东方人尤其是日本人,跟西方人相比无疑是处于弱势的。体能弱的人通常相应地更为敏感,同时也更喜欢闲适慵懒,对光线的削弱,不但符合日本人的心理特征,也能避免外界刺激所带来的负担。

隈研吾设计:北海道洞爷湖畔酒店走道

隈研吾设计:Zuisho-ji寺庙僧人住所

隈研吾从《阴翳礼赞》中获得对美的重要启发,直言:“《阴翳礼赞》是我的教科书。”

因为缺乏西方人那种粗壮的体格和神经,《阴翳礼赞》中甚至建议日本人在白天进行房事,以便减轻劳累和更好地恢复精神,提到夫妻房事后分床睡,是妻子获得丈夫永恒之爱的秘诀等等,都有一种避免过度消耗、增加敏感的情味的特性,这种特性,“阴影”两个字无法概括,非用“阴翳”不可。

“阴翳”这个词,加以提炼,即是传达出一种“适度、难以描述但确定无疑的美”。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侘寂”和“物哀”,也都包含在“阴翳之美”这个概念中。再比如,《阴翳礼赞》中专门提到的“色气”一词,我们东方人一看就很能理解,它绝对不是欧美女性的壮美,虽然不排除东方人也能欣赏欧美女性的强壮、健康、有担当,但对于日本人细腻肌肤、颈窝、手指所沾染的“色气”,想必是更觉亲切,这种美难以描述、难以说清,却是确定无疑,这种美一出现就使人心痒魂移了。

从某种意义上,从小生长在日本的谷崎润一郎所写的《阴翳礼赞》中包含的对日本人的理解,要比在美国隔海相望的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更加精深。《菊与刀》对日本的分析,带有强烈的西方人的视角。举个例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景象是否能代表中国美学呢?我们中国人都知道这是非常局部的美学,但从西方的电影中的中国景象,就能看出西方人对中国的想象,始终难以脱离这种东方主义的猎奇趣味。而说到日本,我们虽然生在东方,但也难免会先入为主地想到“菊与刀”这一意象,仿佛日本的特性就是“暴力与圣洁”的混合,但更精准也更贴近生活地去理解日本人的心性、日本岛国气候对人心的影响、日本人的懒散、恋爱与色情等特征和这些特征如何产生了审美,还需读一读《阴翳礼赞》。

音乐人椎名林檎2016年以“阴翳礼赞”为名的演唱会

误会2:谷崎润一郎的人设问题

谷崎润一郎因故世而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让川端康成实至名归地代表了日本之美。若是当年获奖的是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大概就会成为日本美学的代表作。

而且,说起“唯美”,人们更容易想到的是川端康成,他的《雪国》《伊豆的舞女》《花未眠》等等,一种纤弱、洁净、理想境界的文士之美。带点儿恶魔主义倾向的谷崎润一郎很难跟唯美扯在一起,因此《阴翳礼赞》这本书,一直以来给人模模糊糊、很难找到确切位置的印象,而一旦抓不住它,人们也就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深入了解它了。

川端康成:纤弱、洁净、理想的文士之美

要定位《阴翳礼赞》并不难,诚如原研哉所说:《阴翳礼赞》是对日本感觉的绝佳洞察。这句话的关键词既是日本更是“感觉”,它是一本能使人对日本及日本美“有清晰感觉”的书。正因如此,坊间才流传这样一句话:“要对日本文化有入门级的认识,文学需要从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开始,电影从《楢山节考》开始,摄影从荒木经惟开始。”

窦文涛在《圆桌派》介绍《阴翳礼赞》

《阴翳礼赞》能够作为打开“日本感觉”的一把钥匙,还因为谷崎润一郎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没有代入太多的个人趣味,而是从整个国民性、日本人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着笔,避免了像三岛由纪夫性格中的毁灭倾向所投射出来的“过激美”,或者川端康成以“临终之眼”看到的“理想美”,从而使《阴翳礼赞》具有深广的普适性。它使人感到的是:“啊,这就是日本美啊。”而不是:“呀,这是日本美之一。”不,没有之一。

写《阴翳礼赞》的谷崎润一郎,因带着对日本美的崇敬而走向不被个人趣味覆盖的开阔视野,走出了自我拉扯的纠葛,使《阴翳礼赞》成了谷崎润一郎的意外之作,是一部谷崎润一郎自己也难以模仿的作品,就像写了很多艰深艺术小说的杜拉斯,突然出人意料地写出了《情人》。

要欣赏美,首先要有感觉,人若没有感觉那跟咸鱼也没什么区别,想当年崔健在雪地上撒着野的时候嘴里叫着喊着的是什么?不就是“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吗,不就是想卸掉一身钢铁意志而恢复柔软的感觉吗……玩笑虽是玩笑,但没手感确实打不好球,没语感也写不了文,没有感觉甚至没有了欲望,君不见加班加班加班是性欲的杀手吗,逃避爱情的最好方式就是忙着赚钱养家,而一看到樱花盛开,走在樱花树下,花瓣还没飘落就想找个人恋爱了,所以生活要有滋味,美是追求,但感觉才是根本。《阴翳礼赞》就是一本能打开读者对美尤其是日本美清晰感觉的书。

误会3:讲美的书想必很枯燥吧?

讲美如果讲得很枯燥,说明作者只有知识而没有感觉。谷崎润一郎这本对日本感觉极具洞察的书可谓极富感官体验,对女性美和少年美的观察,写来十分撩人。

《阴翳礼赞》(紫色版)内封

选择陈德文老先生这个译本,是考虑到他翻译过夏目漱石、永井荷风、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东山魁夷、太宰治等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对翻译富有经验。

再者,陈德文先生常年定居生活于日本,对日语的熟悉和感受,对中日语言之间转化的讲究和把握,有助于读者沉下心来品赏作品。

这个版本根据日本中央公论社1975年权威版本全文翻译,一字不删,给读者原汁原味的《阴翳礼赞》《懒惰之说》《恋爱及色情》《厌客》《旅行杂话》《厕所种种》六篇珍贵的随笔。

误会4:一切美的都是强者?

关于谷崎润一郎的美学思想以及在介绍《阴翳礼赞》这本书时,书评人和媒体常常引用他早期的一句话:一切美的都是强者,丑的都是弱者。

但翻开《阴翳礼赞》,读者又会感到,这里面的美是亲切随和的、是雍容典雅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怕不是在日本)也能体会到的,并非作者早期带着“恶魔”倾向的极端、变态之美。

因此,将“一切美的都是强者”这句话不加解释地用在《阴翳礼赞》上,就会使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书中论及女性美的时候写到日本女人缺乏西方女性的“崇高的肉体”、日本传统建筑室内的光线的幽玄等等,彰显出来的都是对“弱者”而非对“强者”的推崇。这句话也容易激起人们的辩驳,因为我们能想到的许多美,都有纤弱、需要呵护的特点,就像易于飘零的樱花。

谷崎润一郎太清楚自己瞄准的就是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价值观了,他从西方所崇尚的强壮、明亮、永恒、征服、竞争、积极、效率、工业化、冰凉的机械等等中敏感到了残忍和对人性的压迫,反其道而行,从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中,开创出日本乃至东方的“阴翳美学”,这种美学看起来脆弱、幽暗、短暂、随意,却精微、适意、敏感、悠闲,和充满情趣。

当我们在书中发出“太有共鸣了”“太美了”“太亲切了”的赞叹的时候,被谷崎润一郎击中的,不仅仅是对一事一物的认同,而是对我们自身的高度认同。仿佛破除了障眼法,一下子看到了我们身上的劣势和弱点,原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谷崎润一郎发现的“阴翳之美”,在西方价值观席卷全球之际,也成了重要的价值观:东方人不是弱者,而是热爱生活的方式与西方大相径庭。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理解“一切美的都是强者”这句话,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一切能发现美、创造美的人都是强者”,因为化弱为强、使弱势转变为优势,是强者才有的将危机变成生机的手腕。

将危机变成生机的“阴翳之美”是谷崎润一郎最伟大的发现,这一发现比总结出任何单纯的美学形式都更振奋人心。当西方那套追求强大、征服、积极、效率的价值观使西方人不堪负重的时候,他们也得向东方以弱为强的哲学寻找精神出路,不管是塞林格学习了禅宗、波西格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寻求自我解脱,还是黑塞为化解精神危机而将目光投向东方的《悉达多》,它们风靡全球的现象,都说明了西方视之为强的观念引发的精神危机。

在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一直活在紧张的竞争中,不管是教育、事业、家庭还是医疗、养老,人终其一生,似乎只有无忧无虑的小学前那几年才是在享受生活,而其他的岁月几乎没有生活,只是竞争般的生存。但人活着,就应该有能力享受生活,《阴翳礼赞》给人带来的启示就在于:享受生活的能力并非一味来自金钱,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思想角度。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侘寂美学、金缮工艺,说到底不就是有能力使不完美之物变得更美吗,清寒之美不就是贫穷但有能力获得雅致和风流吗,当一个民族洞悉了“以弱为美”的思想后,这个民族不但能够在一种不利的处境中创造出美的滋味,还会主动地寻求一种适意的生活,不管是实践“断舍离”这样的生活哲学、原研哉受《阴翳礼赞》的启发给梅田医院创作的导视设计,还是城市的灯光,都体现出对东方人性的敏感和对适意生活的追求。

原研哉受《阴翳礼赞》的启发给梅田医院创作的导视设计,可见“阴翳之美”并非全然的幽暗。他说:“《阴翳礼赞》是对日本感觉的绝佳洞察。谷崎润一郎的思想永不过时。”

日本夜景:街区和地铁,并非一片光亮,而是追求阴翳之美

在纪录片《京都御所:不为人知的千年之美》还出现了这样的细节,庭院中的松树要定期修减,目的是使之看起来更加柔和。

纪录片《京都御所:不为人知的千年之美》

“阴翳之美”的意识深入日本民族,乃至我们想到日本,首先想到的不是金钱,想到的除了小电影之外,更多的是美的风景、美的生活和美的生命。人们感叹生活压力大,不如胡乱吃喝拉撒,但如果没有美的抚慰,生活大概会更加艰难且乏味吧。

��点击下单

把日本美写透彻的《阴翳礼赞》

原标题:《美太露骨就俗气,往里收敛才有色气》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