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抗疫观|美国加速确诊还将持续,哈佛也开始上网课

李井奎
2020-03-29 11:1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世界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

三个月前,也就是2019年12月底,我从杭州飞到波士顿,来到哈佛大学做了一名访问学者。

波士顿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马萨诸塞州通常简称为“麻州”或“麻省”。除了哈佛大学,该州还有麻省理工学院、塔夫斯大学等著名大学。

就在我沉醉于世界顶级学府的学术氛围,流连于教授的课堂、讨论会和图书馆时,国内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很快,武汉宣布封城。我在美国的很多华人朋友,几乎是第一时间冲到CVS pharmacy,也就是美国的药店,购买口罩寄回国内。我只是稍微晚了那么两天,就已经买不到了。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波士顿和哈佛所在的剑桥都很平静,大家该上课上课,该工作工作,咖啡馆、酒吧满满的都是人。

转眼不过月余,再看看今天吧!截至3月27日,美国已经确诊102608例新冠肺炎患者,27日不到一天的时间更是猛涨16619个确诊病例,总死亡人数也上升到了1593人。原以为“远在天边”的疫情,赫然就近在眼前。按照过去两到三周美国的防疫动态,现在这种加速确诊的情况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至于拐点何时到来,现在看来还是个未知数。

还记得3月24日上午,我打开邮箱,收阅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巴考先生发来的一封邮件,校长夫妇竟然双方检测为阳性,感染了新冠病毒。

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巴考的电邮截图

巴考先生在邮件中说,3月24日早些时候,他们夫妇确诊感染。早在上周日的3月22日,他们就出现了咳嗽、发烧和肌肉疼痛等的症状,23日(周一)联系了医生,随后得到了检测。确诊后,巴考先生迅速把这个消息告知了我们所有人。校长先生表示,他们并不知道是怎么感染了这个病毒,好在他们最近接触的人员很少,早在3月14日即开始在家办公了。在信中,校长先生不忘叮嘱大家遵守公共卫生部门的建议,尽量不要外出,减少社交活动,希望更少人感染病毒。信的末尾,校长先生仍然表示:“这个世界需要你们的勇气,创造力和才智来战胜病毒——祝愿你们每个人都能健健康康。”我们现在也默默为校长先生祈祷,祝愿他们夫妇能够早日康复!

自从春假前,也即大约两周前,哈佛清空了学生宿舍,并告诉大家在春假结束之后暂时不要回校。我们经常收到来自哈佛大学校长以及哈佛大学国际处的信件,提醒我们该如何面对疫情,如何进行检测等。然而,这封信还是让我们感到异常震撼,校长先生竟然也感染了新冠病毒,这场疫情近在咫尺了。截至3月24日,哈佛大学已经有18名人员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从3月23日开始,哈佛大学开始网上授课。在哈佛的课程内网上,我选听的两门课程也开始了网络授课。我也下载了Zoom软件,发邮件向教授提交旁听申请。哈佛上网课,这就不是百年一遇了,而是哈佛建校四百多年来的第一次。

过去几周,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对外宣传的是这个病毒并不严重,只是对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有较大危害,所以普通民众普遍没有做什么防护。但现在美国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宣传口径发生了变化,美国民众这两周以来也逐渐重视起了疫情的传播。

去超市购物,基本上都要洗手消毒才能进去。但大家还是很少有人戴口罩,在大型超市戴口罩,周围的人还是会投来异样的目光,但大家已经自动保持了距离,尽可能减少接触。令人感动的是,由于购买排队时间很长,大家自愿让老年人或其他行动不便者先去结账,之后各家超市都推出了开门第一个小时专门供老年人或其他行动不便者购物结账时间,在危急之际,仍然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

美国最近两周确诊人数飙升,很可能并不是感染人数的最好指标。因为前期检测跟不上,检测试剂都不够。特朗普政府在早期对这次疫情重视不足,导致后期检测出现了问题。前期检测不但不免费,而且花费不菲,很多人没办法得到确诊。现在确诊人数的急剧上升,与免费检测有很大关系。纽约的确诊人数上升得最快,这既与纽约作为大都市感染人数较多有关,也与纽约市大大提高了检测力度有关。而早期感染人数较多的加州,现在感染总人数只有2000多,不到纽约州的十分之一。我倒是以为,加州那边华人多,华人相对注意防护,可能反而要好一些。

就在3月24日,马萨诸塞州政府终于也颁布了居家令(stay at home)。但居家令不是禁足令,也不是封城。在哈佛大学的旁边,有一条查尔斯河,每天到河边跑步的人依然很多,但大家相隔都比较远,相互之间保持的距离大多在两米开外,符合政府要求的六英尺的社交距离。

马萨诸塞州州长贝克尔先生还特意强调称,居家令是advisory(劝告),不是order(命令),并就居家令的具体内容进行解释,他说,“每一个人在减缓病毒的传播上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请马萨诸塞州的居民能够尽力配合公共卫生部门的建议。

贝克尔先生的解释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那些最容易被病毒致死的高危人群,尤其是70岁以上和有基础病的人群,强烈建议这部分人群,除了必要的购买食品和医药活动之外,不要出门。

第二部分是给其他人群的,也是建议他们除了必要的事务和活动之外,不要离开自己的家。这个居家令并不对旅行作出限制,但仍然建议,哪怕是低风险人群,也尽可能能够留在家里。

由此可见,美国的居家令,既不是禁足令,也不是封城令,与我们国内的人所理解是不一样的。至于这种居家令到底效果如何,我们且拭目以待,但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大家还是尽量遵守居家令的。

我的室友在一家大型医药公司工作,他讲了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一个孩子打电话问当地的公共卫生部门:是不是像他这样的年龄即便出门染上新冠病毒,也不会有什么大碍?当地公共卫生部门回应说:“你可能不会死,但你回家会把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杀死。”这个回应,多少也是一个对存在侥幸心理的年轻人的警告吧。

远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的一位同事打来电话,称纽约那边要比波士顿严重得多,他问我在这边都在做什么。听得出来,他非常焦虑。

我跟他说:“这场疫情也许会改变世界,我们个人的命运很难由我们完全把控。想想几个月之前的我们吧,谁能知道今天的世界是这样的呢?这场大疫一定会改变点什么。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防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观察和比较世界各国的应对举措,进而去思考他们背后的组织和社会上的局限条件。”

但愿这场疫情早日过去,让我们能够与老朋友早日重逢!

(作者李井奎为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