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抗疫日记 | 护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学湖北话交谈

2020-03-29 12: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上海市护理学会 上海市护理学会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上海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广大护理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护理工作者“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上海市护理学会于近期开展了2020年“抗疫天使”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并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开设了“抗疫天使”专题栏目。

本栏目发布的原创事迹的图文资料均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护理部供稿。特此鸣谢!

本期“抗疫天使”专栏,我们讲述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士郑吉莉的故事。

今天的主人公是来自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心脏外科监护室护理团队的护士长郑吉莉,在接手心脏外科监护室担任护士长工作的10余年来,她以自己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急救经验带领整个团队锐意进取,屡创佳绩。

与此同时,她是SARS期间待命时刻增援上海对口支援香港医疗队的无名英雄,2005年印度洋海啸的救援战场上更是有着她的身影。而这一次,当新冠疫情凶猛袭来之时,她又一如既往地冲在第一线,毫不犹豫跟随中山医院医疗队来到了疫情最前线—武汉。

中山标准,关口前移

作为接手武汉大学东院区22病区护士长的她,从踏入病区的第一天起,就带领小伙伴们开始着手病区的全面改造。从环境的规整到洁污区域的分类,从每班的工作细节到患者病情的护理分级。小到走廊的物件摆放,大到危重症抢救仪器的选配和调试,事无巨细,郑吉莉都能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将“护理的中山模式”运用到抗疫一线中。她说:“‘中山标准’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十分有助于医疗队队员开展工作,也给危重患者带来更多希望。而阻击疫情并非一朝一夕,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必须要以科学可行的方法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短短几天,这里的普通病房就被初步改造成具备危重患者救治的特殊病房。“关口前移”保证最高标准!虽然软硬件都并不完美,但郑吉莉却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山标准”的追求。

面对新冠疫情,医务人员的感控始终是她的心中大石,作为病区的“大管家”,她不停地向所有医护人员传达着,只有医护人员零感染,才能更好的救治患者,才能全面赢得这场战役胜利的信念,她切实督促每一位进出病区的人员洗手、消毒,逐个检查防护服的穿脱,叮嘱成员们做好自身防护,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都汇成了郑吉莉工作的日常。

配合危重症患者的第一步就是密切观察病人什么时候需要吸氧?什么病人需要高流量吸氧?病人身上的桡动脉导管、深静脉导管等是否正常?出血、凝血状况如何?

护理人员只有对重症病人的这些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才能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争取时间。这由普通病房改建而来的病区是长廊型的,并不具监护室病区的观察条件。郑吉莉就对病人进行了分区,把病情严重的病人集中安置在中间的B、C两区,病情较为平稳的病人则分布在A、D区,以便及时观察重病患者的情况。此外,护理关口的前移对于新改造的抗疫病房也尤为重要。中山医疗队护理组由不同科室的护士组成,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发挥专业所长,就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护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郑吉莉看来,“中山标准’的植入加上适当的精细化创新管理是保持高标准的强大保证。

“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宗旨

刚接管22病区的时候,病房内多名年老危重患者让郑吉莉牵肠挂肚。有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八旬老太,长期卧床,生活自理能力严重缺失。面对这样的患者,她听闻后非常焦急,坚持为蓬头垢面的老太擦身、洗头,喂饭……耐心地用刚学的简单的湖北话与老太沟通交谈。语言的障碍似乎无法抹去护士长与之交谈的热情,有时候甚至连说带比划,引得这些老人咯咯大笑。她全然忘却了自己身处在危险的隔离病房,也顾不得厚重闷热的隔离服带来的不适。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宗旨。在她的关心中,在她的带领下,病人们重拾战胜疫情的信心,护士们也干劲十足!

精益求精,提升护理质量

如果说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的基础,那么持续质量改进则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在有限的条件内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把护理工作做深做精?这是来到武汉以后,郑吉莉和同事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他们利用护理病患之余的休息时间,按照“中山传统”,以管理学PDCA方法(即质量管理的四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为工具,制定出了一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并不断补充完善,解决了许多一线护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

比如,之前护理人员为病人配药要到住院部药房,一来一回至少需要20分钟。到了夜里,药房人手不足,拿药时间更长。这样不仅容易耽误病人救治,往返途中还会增加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陈轶洪就和护士长郑吉莉等同事商量,在病区建立了备用药柜,将一些常用药提前准备在药柜中,将药房端口前移,大大提升了用药时效。

工作一段时间后,护理人员发现,由于每组护士的交接班习惯不一样,常常造成重点不突出、信息混乱的情况。护理团队就引入了国际通用的SBAR交接单,规范详细地记录了每位病人的各项数据和既往病史,使接班的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得更加详细,重点也更突出,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郑吉莉说:“一直以来,中山精神强调的就是扎实、严谨,我们到了前线,不仅要做事,更要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

党员先锋,担当品质

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委员,郑吉莉也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党员的带头作用。在工作中做好榜样的同时,在生活中,她时刻关注着身边的小伙伴,谁有个头疼脑热,她第一时间就会主动关心照顾。记得有一名小伙伴出现牙痛不适,因为疫情的原因就诊困难,她亲自上阵仔细拍照并连线给上海的牙科医生,经过早期及时的干预治疗,小伙伴很快恢复如初。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正因为有了郑吉莉的专业和责任感,冬日的武汉似有暖阳,每个人的心头都暖意融融;也正因为有着这样一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脚踏实地带领团队成员们走好每一步的抗疫一线护理管理者,我们有理由坚信,战役胜利的号角一定会在春暖花开之际响彻天际!

撰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

原标题:《【抗疫天使】一切为了患者——郑吉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