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湖北都清零了,你为什么还不敢去医院?

2020-03-27 08: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王慧明 39深呼吸

VOL.242

作者|王慧明

编审|王潍 季媛媛

编辑|廖颖瑶

本文共4185字,阅读时间6分钟

生病了,为什么不敢去医院?

“怕听到更坏的结果”、“没有钱治病”这些生活中曾习以为常的答案?还是说,在如今疫情肆虐下,这已经悄然变成了“怕去医院感染新冠肺炎”?

◎ 不敢去医院看病成了很多人的心声。/ 视频截图

一夕之间,医院似乎从之前的健康堡垒成了传言中“危险重重”的“前沿阵地”。

3月初,住在深圳的表哥突然在微信家族群中焦急地问道:“刚刚测体温37.9度,肌肉酸痛无力,头也有些痛,要怎么办?”消息发出不到一分钟,家族群里面的十几号人纷纷留言献策:“先去洗个热水澡,用被子盖着睡一觉就可以了”、“吃个感冒药应该没问题”、“泡个板蓝根,多喝热水”……

十几条的建议总结一句话就是“没事,在家呆着就好”。彼时的深圳处于广东省新冠肺炎发病人数最高的城市之一,“出现发热难道不应该去医院看病吗?”我把自己的疑问发到了群里后,刚还在热聊的家族群顿时鸦雀无声。

平时喜欢在群里发“这样养生才会长寿”、“人到老年最该做的几项检查”、“这几种病要马上去医院”之类链接的长辈们,此时竟一致默契地排除了“去医院”的选项。

老爸赶紧出来打了个圆场:“他的症状一看就是普通感冒,不要去医院了,发热的患者那么多,万一感染了新冠肺炎怎么办!”一语完毕,引来家族成员一片附和。

今时今日,即便新冠肺炎在我国新增病例实现清零,但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让大家对“去医院”这三个字依然讳莫如深。

PART.1

害怕感染,生病就“忍”?

据某健康网站一项关于“疫情期间,身体出现不适要不要去医院”的调查统计显示,超过7成的中国网友选择“在家忍一忍,熬一熬,等疫情过去后再去医院。”

◎ 有网友表示,疫情期间的医院不再人满为患。/ 网络截图

“医生,你看能不能把倍他乐克片换一换,这边的药店都不卖这个药,有没有其它药能代替。”坐在电脑旁的叶子通过网络就诊平台向主治医生焦急地询问道。

叶子的父亲有心脏病,需要每天服一片倍他乐克片,然而叶子没有想到,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会让父亲面临无药可用的地步。湖北武汉爆发肺炎遭遇封城,而同属湖北的黄冈也人人自危,使得需要定期去医院开药的患者不得不放弃前往医院就诊,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我真的太发愁了,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又不敢去医院取药,生怕父亲本是小病,从医院回来就变成大病,那太得不偿失了。”无奈之下,叶子只能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专家问诊,希望能够得到解决的办法。

疫情期间,中国患者们一边身体出现不适,一边又抱着不敢去医院的心态,网络就诊代替了传统就诊模式。据悉,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线上问诊量接近10亿,“网络平台从没有过如此高的单日问诊量,固然有政府的推动,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患者怕前往医院看病,怕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某行业人士对39深呼吸(ID:shenhuxi39)分析到。

◎ 1月底,广东首批57家互联网医院已经开设了发热门诊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免费咨询等服务。/ 广东卫生在线

心脑血管等慢病,牙疼、感冒发烧、拉肚子……遇到这些问题,固然可以选择在网上寻医问诊,再到电商平台买药,医院可不去,但本要治病救命的患者,却也因为新冠肺炎对去医院有很重的心理负担。

林琪一家这几天就正为去不去医院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2月25日,准备睡午觉的林琪听到电话铃响,来电的是父亲林华,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有些急躁:“林琪,快打个电话给你妈。”不待林琪反应,他继续说道,“她这几天不肯去医院化疗了,你劝劝她。”想到母亲的病情,林琪立即发起视频邀请。几秒钟后,母亲的脸庞出现在了屏幕上,脸颊两边高高肿起。母亲回应说“我很好,没什么事”,声音像从水缸里传出来一样。

林琪的母亲今年68岁,去年被诊断患上肺癌,手术后开始步入化疗阶段,过年前刚进行了一次化疗,这几天正好是第二次化疗的日子,可这次,林琪的母亲态度异常坚决,“等疫情过去后,我才去化疗。”

原来母亲从病友那得知自己接受治疗的医院也有发热门诊,甚至接收了一些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想起上次化疗时隔壁床的病人因为呼吸不畅,一直都没戴口罩,每次一咳嗽打喷嚏,唾沫横飞,林琪的母亲就会眉头一紧,在去医院的路上如坐针毡,最后死命拖着父亲半路返回。

“太难了,妈妈现在身体免疫力本身就弱,不能因为去一趟医院更加重病情,不仅如此,主治医师都去支持武汉了,随便将自己交给一个不熟悉的医生,妈妈也不放心啊。”谈及母亲拒绝去医院的态度,林琪其实很理解。

面对这样的窘况,医院专家也深表无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樊旼表示,现在中国的医疗资源供应存在着不足,一个是因为疫情,一些医院的专家主力被抽调到了前线进行抗疫;另一个主要是疫情防控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 截至3月4日的各省援助湖北医疗队人数统计。/ 楚天都市报

虽然新增病例清零,但现存的还有很多新冠肺炎的患者,对于他们的诊治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对医疗场所的改变,它不能够像普通病房一样,患者一来可以一起收治,新冠肺炎的病人病房都是独立的,需要设置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占用医院空间很大,平时本来就紧张的医疗资源,在疫情下就显得更加短缺,所以在普通患者的眼里,就是到医院看病找不到熟悉的专家,又随时存在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那还不如不去。

不得不说,有时候恐慌比病毒更可怕。

PART.2

有多少不敢去医院的人

“拖”成了重病?

担心疫情,身体上的小毛病还可以拖一拖,但也有人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住在湖南衡阳鸡笼镇的王毅闭着眼睛躺在病床上,回想这些天发生的事情依然感到后怕,“你知道吗?我差点就失明了!”

王毅过年期间回到老家,在收拾用烧火的树枝时右眼不小心被树枝戳了一下,“当时只是感觉眼睛被划了一下,眼泪不受控制地往下掉,也没有觉得特别严重,自己就用红霉素眼药膏涂了涂,只是没想到慢慢的眼睛越来越红,越来越痛,不但出现了很多分泌物,视力也变得模模糊糊,一个下午过去,我眼睛都要看不见了。”

即便这样,王毅依然选择在家上网在线咨询,“注册了几个网络问诊平台,刚开始医生说尝试滴氧氟沙星滴眼液,没效果。后来另一个医生说可以用红霉素眼药膏,用了之后情况变恶劣,换了一个医生,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建议到医院去检查。”

“过年期间时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刚刚传出衡阳发现了新冠肺炎的病例,这个时候我就更不敢去医院了,而且我们村子出去还要办健康证,麻烦得很,就一直拖了一周才去看病。”王毅一个大男人一边说着一边抹着眼泪,到医院检查一看,已经是“细菌性角膜溃疡”了,“而且是最强毒力的铜绿假单胞菌,医生说我再晚来一两天,眼睛就保不住了!”

◎ 铜绿假单胞菌又称绿脓杆菌。/ 《工作细胞》

而远在几千公里外的杭州,42岁的晓兰也正在经受同样的惨痛……

1月29日,42岁的晓兰戴着口罩、护目镜,“全副武装”地被家人搀扶着送到急诊科,看到接诊的医生,父亲忙掀开她的裤管,眼前的一幕着实吓了医生一跳:双侧下肢肿胀严重,腿上已经长满了张力性的水泡,密密麻麻的红疹子覆盖在上面,根本无法行走。

“这个情况有多久了?”被医生这样一问,晓兰的脸上涨得通红,“年前就感觉双腿胀胀的,偶尔有点刺痛,我上网咨询了下,说可以通过按摩缓解,我一想自己熬得住痛,再加上听说外面有肺炎疫情,很多人都感染了,便想着先忍一忍再说。”

直到今天,双腿实在肿得厉害,碰一下都痛,才不得已来到医院检查,而这一次,晓兰没有王毅幸运,血管造影显示,她的左腿膝关节以下动脉已经没有血流信号了,意味着左腿已经完全坏死,必须截肢,不然坏死的组织会释放毒素,影响全身,产生并发症。

“从近段时间医院的急诊情况来看,要么是没有患者就诊,要么就是一过来就已经比较严重了”温州市中心医院医务科科长杜君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 江苏南京一位23岁的孕妇害怕出门就医,宫外孕引发大出血。/ 江苏卫视

身体出现不适,第一时间寻求线上问诊?即便是在疫情爆发的最高峰,国家卫健委连续发布三项关于移动医疗有利政策,可一条“红线”依然不能跨越,“仅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覃铁和表示,主要是考虑到医疗行为的特殊性,比如西医需要视触叩听,中医需要望闻问切,这些都是需要面对面交流才能够完成,通过网络仅靠患者的几句症状描述来下判断,过于草率,问题可能更大。

覃铁和强调,对于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可以通过网络问诊、视频问诊的方法寻求专业指导。对于急症患者,或者限期手术、急诊手术等患者,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去医院就诊。

PART.3

疫情下,医院还能不能去?

患者在纠结要不要去医院?而摆在医院面前的难题则是如何协调疫情防控和日常接诊。

医院内部人士透露,自从某医院发生医护人员聚集性感染新冠肺炎后,各地级医院的防控越来越强,消毒力度加强不说,凡是在主要出入口和科室分诊台几乎都有专人监测,红外探测器、耳温测试器等“长枪短炮”搭配使用。

39深呼吸(ID:shenhuxi39)走访广州多家医院发现,目前大部分医院全面实行“非急诊分时段预约制看病”制度,简单理解就是要先预约才能看到病,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为例,患者进入大门前需要测量体温,并出示预约凭证,没有预约凭证连大门都进不去。

此外,还需填写流行病学筛查表,因此要预留足够的时间。有些医院的口腔科仅恢复部分诊疗项目。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降低来院人员的感染风险,普通人群不用过分担心。”覃铁和说道。

◎ 疫情期间就医指南。/ 中国疾控中心

虽然网络问诊比去医疗机构感染新冠肺炎风险低,但在中国目前医疗资源不平衡的情况下,网络问诊解决的重点不是将病如何治好,而是导诊和分诊,“出现大问题不敢去医院”导致的只会是更严重的后果,因为比新冠病毒致死率高的疾病很多,要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其实,在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日复一日的升级防控措施,越发严重的语句,病毒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以及国内外每日确诊人数成千的增加等等,都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这颗定时炸弹,就是人类对疫情的恐慌。

世人所有的目光以及注意力都停留在了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身上,却突然发现,另一部分人却因新冠肺炎而害怕、焦虑直至退缩,选择逃离医院。

“不敢去医院”、“不敢去上班”、“不敢坐公共交通”等等,在疫情下,催生了一批“疫”色变、不理智就医、自我怀疑的人群,而这背后都是“过度恐慌”带来的危机。

人世艰难,只愿你,不要过度恐慌,也不要过度放松。你得先照顾好自己,才能够照顾好他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除专家外均为化名)

原标题:《湖北都清零了,你为什么还不敢去医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