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永远十八岁的阿童木

2020-03-25 06: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编辑部 假杂志

十八岁的阿童木,黑田征太郎

”周围的海洋是黑暗的。

海滩上有许多塑料垃圾。

所有的鱼都去了哪里?

人类看起来好像很痛苦。

他们说话声音低沉,好像在怕什么。”

十八岁的阿童木,黑田征太郎

这是日本艺术家黑田征太郎(Seitaro Kuroda)的作品“十八岁的阿童木”中的一幅绘画。“阿童木(Astroboy)”是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创作的一部科幻漫画作品中的主角,于1952年至1968年首次在光文社的《少年》漫画杂志连载。故事讲述少年仿生人阿童木(绰号科学之子)在未来21世纪里为了人类的福祉而活跃。

十八岁的阿童木,黑田征太郎

事实上,对于早期有关科幻想象的作品,当现实的时间进程早已覆盖原来的想象时,这种平行的联想与带入,会有着莫名的错乱感,继而让人重新思考有关世界观的本质问题——就像那些20世纪60年代的所构筑的21世纪的图景、人机的伦理,在当我们真的身处21世纪的时候,想象的伦理与现实的伦理是可以并行思考的。

十八岁的阿童木,黑田征太郎

起初观看这些绘画,第一印象是充满童趣的风格和轮廓的线条,让人觉得它们至少是出自同时代的年轻画家之手,而着实难以想象,它的作者竟是一位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艺术家。黑田征太郎长于日本混乱时期,小时候对他来说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八岁时与漫画家手冢治虫的突破性现代的漫画《新金银岛》的相遇。他受到手冢的启发并深受其影响,这种热情使他有勇气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凌驾于早年的生活之上。换句话说,手冢的作品使他摆脱了最黑暗、最贫困的时期,并点亮了他的未来。

十八岁的阿童木,黑田征太郎

“人类的大脑杀死了人类。

人类的大脑摧毁了地球。

人类很奇怪。”

十八岁的阿童木,黑田征太郎

受手冢的影响,黑田征太郎以“阿童木”的形象为原型,进行了再创作与解构,通过绘画和动漫录像的方式呈现。或许让我们先来追溯一下手冢治虫在原漫画中阿童木的形象——一个拥有超级能力的可爱机器人,内在也同时充满善良和同情心,他拥有人类进步的所有外在属性,但正逐渐丧失其情感能力。黑田希望通解构和重塑“阿童木”的人性观能够鼓励年轻人变得足够坚强,能够克服困难,珍惜生命的价值。

十八岁的阿童木,黑田征太郎

18岁的年龄设定是一个既微妙又富有隐喻的年纪,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一个未成年人迈向成年人的一年,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会潜在发生某种骤变的一年,如果,一个机器人有一个人类18岁年龄的意识,将会意味着什么呢?就像黑田征太郎曾提到“我真的很担心社会正在发生的剧烈变化,包括18岁的人很快会被官方承认为成年人……这个世界上,包括日本,充满了各种问题,但是只要你活着,就可以做任何事情。我希望(通过这个作品)鼓励人们坚持自己的梦想。”

十八岁的阿童木,黑田征太郎

“嗯?这是我的身体吗?

十血液在流淌吗?

是我在呼吸!”

十八岁的阿童木,黑田征太郎

所以,在黑田的作品中,故事开始于仿生人阿童木做了一场噩梦——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已经被机器人统治,自然被毁灭。当他醒来时,他发现自己的身体是一个18岁的少年。他非常困惑,因为他失去了曾经超人的破坏力量,再也不能保护地球了。但是,当作为一个情感丰盈的“普通人”时,他对一些已经成为他的盟友并获得继续前进的力量的人充满信心,并加以最深的信赖。

十八岁的阿童木,黑田征太郎

“重生为18岁普通人类的阿童木,

不再拥有他曾经拥有的力量。

但是现在他有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他有人类作为同伴。

他一定会找到保护他深爱着的地球的方法。”

十八岁的阿童木,黑田征太郎

总体来说,原本的阿童木漫画在20世纪60年代的科幻氛围中,自然也将其中涉及的问题引向了人类和机器共处的伦理问题,这也几乎是有关于仿生人的叙述中难以绕过的话题。而黑田征太郎的再创作与解构,则是同样以第一人称的叙述却将关心的问题全部引向了单边人类社会的带入,这是黑田构建给我们的一个极端的设想——对于这样一位拥有超力量的仿生人来说,用其“力量”来保护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思考方式,可其失去力量且同时拥有人类情感时,他会如何重新思考曾经那用“武力”来换取的“保护”概念?而我们又如何借此重估文明、科技、破坏、统治、自然与生而为人的伦理?

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反战的重要情感表达了黑田对世界、环境和生命的热爱,并为彻底改变了黑田一生的“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创造的著名角色赋予了全新的含义。

十八岁的阿童木,黑田征太郎

注:本作品经手冢制作公司认可,系黑田征太郎《十八岁的阿童木》系列作品之一。本作品之著作权归黑田征太郎及手冢制作公司所属,图片承蒙艺术家及制作公司惠允,禁止转载。

原标题:《​永远十八岁的阿童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