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样本丨武汉肺科医院:抗疫治痨双线作战,“最后的战场”到来
李红并不是新冠肺炎患者,但她在一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里,等待出院。
从去年12月以来,武汉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病例已超过50000人。数万人背后,这座城市还有包括李红在内的结核病患者,正在接受治疗。
作为乙类传染病的结核病防控工作,在矛盾突出的新冠肺炎疫情下,不被大多数人所看见。
位于武汉市硚口区的武汉市肺科医院(市结核病防治所)承担着全市3000多名结核病患者的诊疗和药品供应。1月3日,这家医院成为最早一批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之一,在早期接诊的病例中,有被怀疑为肺结核而来检查的患者。
武汉市肺科医院。 本文图均来自澎湃新闻记者汤琪 廖艳在新冠肺炎患者数量陡增期间,武汉市肺科医院不得已压缩结核病住院床位数量,但仍坚守住一个30张床位的病区,不放弃对结核病重症患者的救治。
为避免交叉感染,绝大多数结核病患者选择居家治疗,但武汉市肺科医院的结核病门诊一直以来都未曾停止,该院医护人员“左手抗疫,右手防痨”,不断切换着他们的“战场”,直至“终极一战”的到来。
被怀疑的“结核病”患者
1月2日,武汉市肺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黄海接到值班医生打来的电话:医院收了三名患者呈现出病毒性肺炎的表现。
长期从事各类结核病诊治工作的黄海,十分留意呼吸道、肺部疾病可能带来的传染性问题,他把这几个病人安排在同一个房间,与医院内的其他人尽量分隔开来。
“当时因为怀疑他们是感染结核病的患者,就都收进来了。”黄海告诉澎湃新闻,他接诊后却发现,这几个病人具有共性,肺上的影像学并不像是典型的结核病表现。
这家已有70年历史的三级肺科医院位于武汉市硚口区,距离武汉市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均在5公里内。而作为一家专科医院,它原本并不是发热、咳嗽患者看病的首选,但正是因其在肺科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该院的医生经常到各大医院去参与肺部疾病的会诊。
“相对于其他综合医院依赖于放射科的判断,我们医院每个医生都会看CT结果。”黄海表示,也是在1月2日当天,武汉市肺科医院成立了专家组。经讨论后,专家组认为,要对上述不像结核病的患者进行隔离。
数日后,早期接诊的这三名患者经核酸检测呈阳性,被确诊为现在人尽皆知的新冠肺炎。
1月3日,武汉市肺科医院与金银潭医院、汉口医院一道被武汉市卫健委定为了收治不明原因肺炎的定点医院,即最早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
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在这栋楼上参与过2017年H7N9型禽流感救治防控工作的武汉市肺科医院院长彭鹏,在接到指令后,首先联想到的就是H7N9的高致病性。
“如果说一旦来了一个高致病性的传染病,那么对防护用品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彭鹏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回溯了肺科医院早期的防控诊治工作。他坦言,“根据这些经验,我们医院就做出了要多储备一些防护用品的决定,既能够缓解医务人员心理上的恐慌,也能起到真正的防护作用。”
彭鹏意识到,既然是要求成为定点医院、开设发热门诊,就有可能像当年的H7N9那样,他们正面临着一个患者数量会比较多、病亡率会比较高的传染病。到了1月6日,彭鹏记得很清楚,那天下午,他正在开办公会,突然接到门诊医生说医院一个小时内就来了6个发热的患者,都自述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系。
肺科医院领导班子当时认为,原有的发热门诊已经不能应对可能增长的发热病人的需要,有必要对发热门诊进行重新布局。
“我们就立马把一个独立的诊疗单元,也是过去用于耐多药结核病诊疗的一个单元临时改造成为了发热门诊,这样一来,发热门诊的接诊面积大了一些,诊室多了一些,能够供留观和输液的空间也大了很多。”彭鹏告诉澎湃新闻,在整个的新冠肺炎的高峰期,该院发热门诊里的留观床和输液位全部都是满的。
肺科医院此前发热门诊内的景象发热门诊走廊尽头的氧气罐
病床的“一增一减”
1月中下旬,不断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武汉市的防控措施突然升级。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在市内公共交通停滞、个人出行变得愈加难以为继的大环境下,全市定点医院随患者数量的陡增逐渐增加,严重冲击着这座城市的正常医疗秩序。
“全市3000多名结核病患者的药不能停,一旦药品断供,几个月的努力可能前功尽弃,甚至传染性再次增强,感染家人、朋友。”谈及保障全市结核病患者诊疗和药品供应的紧迫性,武汉市肺科医院结核病控制办公室主任李月华这样描述。
结核病与新冠肺炎一样,以肺部为主要攻击对象,不同的是,它是由结核杆菌引发而非病毒,属于乙类传染病。目前,武汉市结核病发病率虽在省内处于较低水平,但每年新发现的结核病人有近6000人,绝对人数仍处于湖北省前列。
家住武汉市江岸区的李红万万没想到,逃过疑似新冠肺炎症状的她,却被确诊为结核病。
去年12月29日,她发现自己出现头痛症状,去武汉市第六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甲流。输液八天后,她的甲流症状消失,但却持续高烧39度,还伴随咽喉肿痛、进食困难等情况。
1月14日,李红到武汉市肺科医院再次检查,被确诊为血播结核病。第二天,李红顺利住院进行治疗。但仅仅过了三天,1月18日,结核病房接到紧急通知,要求结核病人尽可能出院,结核病房尽可能压缩,医护人员进行调配,支援新冠肺炎病房。
李月华告诉澎湃新闻,肺科医院核定床位499张,开放床位406张。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当医院需要不断增加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床位时,只能将结核病病房的床位压缩,但依然保留住一个30张床位的病区,不放弃对结核病重症患者救治。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压力下,李红的儿子吴亮曾一度担心母亲无法继续治疗。
吴亮对澎湃新闻坦言,他当时非常担心,好在医生得知情况后,反复安慰他们,让他们放心。“医生说病人肯定会得到救治,说我妈病情比较重,但结核病并不是绝症,是可以治愈的,要我们安心在医院治疗。”
医生的话对李红一家来说,就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
“左手抗疫,右手防痨”
疫情初期的爆发和发热门诊一天最高接诊过四五百人的情势,将武汉市肺科医院的医护人员推至了“双线作战”的抗疫前线。
接诊室医生查看患者报告结果李月华告诉澎湃新闻,武汉市肺科医院有171名结核病人因为“封城”滞留省内其他地市州,有45人滞留外省。与此同时,有21名外省结核病人滞留武汉。
“滞留武汉的结核病人,我们想方设法联系上他们,给他们治疗指导,提供药品。滞留外市、外省的武汉籍结合病人,我们就与滞留地疾控部门联系,让他们为这些结核病人提供治疗条件和药品。”她介绍说。
武汉市肺科医院的普通结核病门诊、耐多药门诊在疫情期间持续开诊,每天均有三到四名医生坐诊。此外,肺科医院结核病区不少医护人员被调往新冠肺炎病区,但他们在抗疫间隙,仍然通过微信等互联网平台继续为结核病患者服务。
耐多药结核病是结核病中病情最复杂、也最需要严格执行长期药物治疗的一类。在挑起新冠肺炎五病区担子的同时,武汉市肺科医院耐多药结核病区主任杜鹃和科室医护人员每天关注着300多名耐多药结核病人的病情变化。
杜鹃对澎湃新闻表示,这些结核病人被请进微信群,每天拍视频、发文字在群里反馈自己的用药情况。在抢救新冠肺炎患者的间隙,杜鹃和同事们一一回复,并根据每位患者的用药、病情,督促他们定期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肾功能、视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我们是从1月23日开始紧急调到收治新冠肺炎病患者的病房,但我们自己的专业也不能丢,还有很多耐药结核的病人,他们不能停药。”杜鹃说,她每次从新冠肺炎病房出来,脱下防护服,第一时间会去看手机,她时刻牵挂着手机里那一个个可能求助的讯号。
耐多药结核病有效治疗的前提是药不能断,在武汉市肺科医院新药组,有90多名患者正在服用最新药物,这些药物在其他城市一般无法买到。
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湖北省内一度断了快递,武汉市内也只有极少的快递公司在营业。为了确保病人都能及时拿到所需药品。病区护士柳云每天与快递员保持密切沟通,询问可通快递的区域,并第一时间根据医生处方寄出药品。
目前,柳云已为约40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寄送药品数十批,满足了病人的用药需求。因为跟踪及时、指导有效、药不断供,武汉市肺科医院90多名服用同一种耐多药结核病新药的患者,总治愈率已达到了73%,远高于世卫组织对耐多药结核病提出的56%治愈率。
这里是“最后的战场”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武汉分期分批把全市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患者向10家高水平定点医院集中,武汉市肺科医院就是其中一家。
彭鹏告诉澎湃新闻,作为定点医院,何时能够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要听市指挥部的安排,结合目前的情况,该院从门诊收治的病人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是各个医院在腾退并恢复正常医疗秩序过程当中,向他们转运过来的病人。
在彭鹏看来,武汉市肺科医院下阶段的救治工作出现新的特点。
他介绍说,现在遗留下来的病人老龄化越来越严重,6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占到住院病人的70%以上。其次,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比较多,对于多学科诊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从各个医院转来的极危重症的患者救治难度非常大,目前在该院的ICU中,有创的、机械通气的患者,以及使用ECMO、人工肾或人工肝的患者数量仍是高峰期,后期治疗难度以及工作量比以前更大了。
“以ECMO为例,日常我们医院可能一年就开展几台ECMO的治疗,而现在同时有7台在运行。”彭鹏表示,每一台ECMO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至少需要6-8名医务人员进行密切的观察,而依靠我们自身的医务人员是无法满足同时对7台ECMO的观察。目前,北京、江苏、浙江专业的重症治疗团队还在继续支援武汉市肺科医院的救治工作。
“我们只希望疫情赶快结束,现在已经看到曙光。”杜鹃仍牵挂着散落在各地的结核病患者。
这两三天,在武汉市肺科医院的门诊楼下,一颗樱花树成为前来支援该院的各地医疗队医护人员拍照留恋的首选,他们有的人合影后分批离去,有的人拍完照走进门诊大楼。
院内的樱花树盛开,医护拍照留恋这里仍是“战场”,也终会是最后的“战场”。
(李红、吴亮为化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