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感冒了,该吃西药还是中药?

2020-03-24 08: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上海药讯 上海药讯

感冒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疾病,通常在季节变换、忽冷忽热或自身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病。感冒后不仅会出现鼻塞、头痛、嗓子痛,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症状,还会破坏心情,影响学习、工作的状态和效率。

工作繁忙的您是选择不吃药,还是去药店随便买点感冒药应付了之?吃西药还是中药?药师来帮您解答各种关于感冒药的疑问。

选择休息还是选择药物?

得了感冒后,首先要注意多休息多饮水。

对于感冒患者,应多饮水,每天摄入液体总量在2500-5000毫升之间,有助于退热发汗,排除毒素等。可饮用开水、新鲜的果汁,如梨汁、西瓜汁、橙汁等,牛奶、豆浆等亦可。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制一些温热的葱姜水、柠檬水等食疗方式缓解症状,加速疾病自愈。

但当这些措施收效不大,或出现新的症状时,还是应尽早就医,并针对性地服用药物。

应该吃什么西药?

从西医角度看,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一般来讲,普通感冒症状较轻,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一般一周左右可自愈;而流行性感冒的发热、头痛、乏力、酸痛的症状更重一些,治疗也应更加积极。

西药治疗感冒主要是对症治疗为主,针对发烧、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可以选用含有解热镇痛药的单方或复方感冒药,这类成份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针对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可以选用含有抗过敏药的复方感冒药,这类成份包括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

针对鼻塞、鼻粘膜充血等症状,可以选用含有减轻鼻粘膜充血药的复方感冒药,这类成分主要有盐酸伪麻黄碱;

针对咳嗽症状,可以选用含有镇咳药的复方感冒药,这类成分包括右美沙芬、可待因等;

针对痰液多,不易咳出的感冒症状,可以选用含有祛痰药的复方感冒药,这类成份包括氨溴索、愈创甘油醚等。目前市售的感冒药如新康泰克、日夜百服咛、白加黑、泰诺等主要就是由它们组成的。

西药的优势和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西药在缓解症状方面收效更快,但有一些副作用,如头晕、嗜睡、口干、疲乏等。

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从事车船驾驶、登高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者慎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应注意超量使用可能造成肝损伤甚至肝坏死。

因此选择西药感冒药时应慎重,建议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

该吃什么中药?

中医认为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尤以春冬两季常见。

感冒主要分为风寒感冒、发热感冒和暑湿感冒,是不同体质患者感受不同邪气造成的,治疗上讲究辨证论治。

例如,风寒感冒的主要特点是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关节痛明显,鼻塞声重、流清鼻涕、痰白稀、咽喉疼痛不明显。宜宣肺散寒,辛温解表。治疗上宜选用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

风热感冒的主要特点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明显、黄浊鼻涕、黄粘痰、口渴,治疗上宜选用桑菊感冒片、连花清瘟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

暑湿感冒则变现出头晕头痛、四肢倦怠和恶心呕吐的症状,宜选用藿香正气类中成药。

中药的优势和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药在个体化对症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根据不同患者感冒的类型区别用药,但是辨证选药十分重要,因为错服其他类型的药物可能会加重病情。

因此,不建议患者仅凭药品名称有“感冒”二字就购买,也不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症状摸索选药,而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同时,饮食上注意避免油腻、辛辣、肥甘厚味和生冷的食物,宜以清淡饮食为主。

联合用药可以吗?

由于现有市售的西药和中药品种很多,其组方成份相同或相近,有的人为了快速消除感冒症状,同时吃两三种感冒药,这相当于剂量加倍,会增加对肝肾等脏器的损伤风险。

建议患者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不宜自己加用药品。

(文/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缪文清)

本文版权属于上海药讯,配图来自网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原标题:《感冒了,该吃西药or中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