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情深深雨濛濛》20年,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对琼瑶不买账了?

2020-03-23 16: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叶倩雯 凤凰网读书

前段时间,《王牌对王牌》节目请到了《情深深雨濛濛》剧组,时隔20年,当年屏幕上爱恨痴缠的男男女女,如今“换了人间”再度重聚,这让熟悉这部电视剧的人们平添一些愁绪和感动。当年偶像脸上胶原蛋白满满已经消失,换上了历经人事的法令纹,即使不记得那些曾让我们流泪的剧情细节,但还是多少会感觉到唏嘘,这种情感或许就是怀旧。

《王牌对王牌》情深深雨濛濛剧组20年重聚

如今追忆剧情,其实电视剧的很多桥段已经被视为“狗血”:男主角书桓从深情款款的“梦中情人”转变为脚踏两只船的“典型渣男”,女主角依萍也被指责为抢妹妹心上人的“腹黑女”,而幕后的黄金徒手琼瑶更是被新一代男女视为“古早时代”的爱情贩子,矫情有余,时髦不足。

仅仅20年时间,当年大红大紫的一系列“琼瑶剧”登上B站,在弹幕的轰炸下变成了网友吐糟和恶搞的流行素材,而琼瑶的爱情神话也一步步“黑化”和瓦解,这一切似乎发生得如此猝不及防。

01《烟雨濛濛》的几次改编

《烟雨濛濛》是《情深深雨濛濛》原著小说,是琼瑶早期小说的一个代表作,以青年男女情感的悲欢离合隐喻了时代和社会。而琼瑶在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和第一任丈夫感情破裂,一边承受被对方造谣和污名化的痛苦,一边发奋写作。完成了以家庭主妇身份业余写作向职业作家写作的转变。

此后,琼瑶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台湾最当红的言情女作家,她不仅出版小说,还涉足影视业,可以说是上世纪70年代的大众流行文化的“教母”。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深刻地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和对情感的理解。

琼瑶

《情深深雨濛濛》并非这本小说第一次被改编,早在1965年,演员归亚蕾就曾主演过小说同名电影,还一举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演员的奖项。1973年香港TVB播出了一部二十集的电视剧《烟雨濛濛》。这是TVB历史上第一部彩色制作的长剧,也是最早改编的琼瑶的电视剧作品,男主演是后来大家十分熟悉的郑少秋。1986年,琼瑶又将该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由上一代偶像秦汉、刘雪华主演,在两岸三地都吸引了不少观众。

《情深深雨濛濛》是继《还珠格格》后的原班人马打造的当红电视剧,为了将《烟雨濛濛》中涉及到军阀、纳妾等剧情合理化,琼瑶亲自将原著改编成了民国戏。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陆家为故事主轴,也是唯一一部涉及抗战题材的琼瑶剧。这部借《还珠格格》东风的电视剧在2001年播出时在全亚洲获得巨大成功,不仅在中国大陆再次成为年度收视冠军,还成为当年韩国引进收视率最高的中文剧。

回看不同时代的《烟雨濛濛》,琼瑶剧一贯的叙事风格足以管窥全豹。《烟雨濛濛》首次出版于1963年。女主角陆依萍的父亲是一位军阀,当年抢掠民女,先后强夺傅文珮(依萍母)和王雪琴(如萍母),随着部队败退台湾之后,却又抛弃依萍母女,和王雪琴生活。依萍心生怨恨,决意对陆家进行报复行动,她和如萍争夺男友书桓并导致如萍自杀。依萍成功的报复,却让她感到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最终所有的爱与恨,都在烟雨濛濛中散尽。

《烟雨濛濛》全书使用第一人称,这在琼瑶的所有作品当中是比较少见的,通过作品中依萍的个人视角,读者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到依萍的性格和心理变化。也就是说,在琼瑶最初的设定中,读者是完全代入依萍的角色的。

在日记中写下“复仇”心事的陆依萍

有评论家认为,该小说表面上描写的是陆振华的家庭婚姻纠纷,但却有更深广的主题含意。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破败,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和历史拌和在一起描写,有意唤起人们对现实和历史的对比,掀动比家庭更大更深的矛盾思绪。

到了影视剧时代,琼瑶对这部小说的厚爱十分明显,每一个版本从选角到剧本都下了十足的功夫。作为一个以家庭矛盾为核心的爱情故事,剧本继承了家国同构的创作思路,以家庭的悲剧隐喻国族的飘摇。但到了《情深深雨濛濛》,新一代的读者已经无法与上个世纪的台湾移民共情,转而需要一种更具梦幻感的爱情故事,于是有了新版的《情深深雨濛濛》。

新版加入了很多原版没有的喜剧和娱乐色彩,让这部电视剧也几乎丧失了与历史的呼应。琼瑶坦言,自己当年过于年轻,如果再重新写作不会让如萍以死亡为结局。于是她将这个故事做了改动,如萍在新版本里投身进了抗日的潮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或许,在她的认知里,新千年的女性也不必再为了爱情而死。

2001版《情深深雨濛濛》电视剧里,杜飞与如萍结婚

不仅如此,新版加入了几个新的角色,尤其是苏有朋饰演的杜飞一角承担了这部电视剧绝大多数的笑料,而且这个人物经常说出一些惊人之语,其实都是符合现代人的思想和价值观的。由于增加了人物,故事的焦点也没有那么集中于女主角的悲情故事之上,观众可以代入的视点增加,这部电视剧可以说较之原版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情深深雨濛濛》更像是一个拍给新世代的民国爱情童话,与当时流行的其他年代剧一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戏说历史”的文化窗口,电视剧的结尾,抗日的号角打破了痴男怨女的爱情桎梏,也将两岸的意识形态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但这种甜得发腻的文化产品也很快在时代的变化中被慢慢淘汰,此后琼瑶也有几部小说被翻拍成大陆电视剧,但再也没有当年的风靡,她也慢慢从流行的中心隐退。

02 琼瑶式爱情也曾是先锋的

回顾琼瑶的流行史,琼瑶小说和琼瑶剧的火爆绝非空穴来风。琼瑶以言情小说成名,她的青少年时代经历了台湾“白色恐怖”,民众对个性解放和情感自由有着一种强烈的内在追求。可以这么说,琼瑶小说和影视剧传递的价值观并不新鲜,她所继承的就是“五四运动”影响下的文学观。在她的主流叙事中,年轻人往往代表真善美,而老年人则是反动的象征,新的替代旧的,这是历史必然的进程。

琼瑶生于1938年,经历过抗日战争,此后又在风气保守的台湾成长,她对流行文学的了解始于“鸳鸯蝴蝶派”。而后者正是琼瑶这种中式言情小说的鼻祖。跨越阶级的爱情和冲破家族束缚的年轻人是这类小说的一个基本叙事线索。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社会价值观归于保守,在社会上大行儒家价值观。而事实上,1960年代的世界已然翻天覆地,自由是时代的主题。

在琼瑶描绘的世界里,天底下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超越爱情,这在她的时代有绝对的进步意义。爱情至上就是尊重人性,呼吁自由,在政治高压的年代里,青年男女为情感敢于对抗全世界的行为具有一种变相鼓舞人心的力量。

琼瑶的故事虽然有一种程式化倾向,禁不起反复阅读,但是她提供了人们一个关于至纯至真情感的想象。这些叙事在今天看来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但是在当年,她笔下人物不必为衣食所忧,一心一意地纠葛于情感之中的状态让事实上物质匮乏的读者产生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1980年代,琼瑶热从港台传入中国大陆,她的作品给刚刚经历改革开放的大陆读者带去了新鲜的体验。过去,人们熟悉的是一种“革命加爱情”的情感模式,而琼瑶对“纯爱”的描绘打动了刚刚远离政治话语的中国人。再也没有什么比爱情动人的事情。

陆依萍为情跳河

不仅如此,尽管有人批评琼瑶电影是所谓“三厅”电影(指琼瑶电影多发生在客厅、饭厅和咖啡厅)。但人们爱看这样的电影或电视剧,一定程度上就是从中可以窥见富裕社会的生活的景象,毕竟彼时大多数中国人还需要苦苦和生活搏斗,琼瑶剧的年轻人却可以开展一种时髦的都市生活(古装剧里的人物也是按照都市的伦理价值观行事和恋爱的)。加上琼瑶一向善于发掘明星的魅力,琼瑶女郎更是一度被视为是时尚的代言人,大街小巷的女孩都以她们为自己打扮的参照物。

今天人们往往诟病琼瑶塑造的女主角“三观不正”,但公正地说,尽管她极力塑造所谓女性的青春和善良,但她笔下的角色依然体现出了独立自主和自强不息,她们的择偶标准敢于冲破门当户对等世俗婚恋观念,宣扬一种精神的契合,这在她的年代是有进步意义的。

上世纪末,琼瑶的古装剧《还珠格格》在中国大陆的爆红成为一个文化事件,让她的作品以影视剧的形式走红。这部电视剧让演员赵薇和她饰演“小燕子”形象获得极大的成功。今天看,“小燕子”其实代表了女性的敢爱敢恨,她虽然没有接受多少教育,但具有独立的意识,敢于和男性一争高低,这是符合时代精神的。

电视剧《还珠格格》

不仅如此,电视剧中动辄就引用诗词歌赋的做法虽然显得“山寨”,也给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 比如《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的歌词就化用了“山无陵天地合”的意象,成功地将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探索和现代爱情进行了融合,这个歌也可以被理解为新世纪的“纯爱”宣言: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 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 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03 琼瑶的“黑化”与当代“纯爱”的瓦解

回看我们对《情深深雨濛濛》怀旧的情感是非常微妙的,我们被电视剧主创的重聚感动往往是对自己青春的怀念。我们这一代人多多少少是在琼瑶剧或受其影响的台湾偶像剧和韩剧里接受对浪漫爱情的启蒙,那时候的我们以为真爱只能发生一次,真爱可以战胜一切,相信承诺和柏拉图爱情的存在。

琼瑶的走红并非在于她有什么洞见或文笔非凡,甚至她的写作即使放在同时代以言情为主题的作家群体中也未见得是出色的,而在于恰恰是她对主流价值的“反叛”,让她为实际上被禁锢的男女提供了一个出口。

是什么让琼瑶在大众这里“粉转黑”?显然与今天时代的经济和伦理的变化有关系。尽管在通俗的文化产品中,婚姻恋爱都是常见的题材,由此衍生出很多亚类型。但纵观近几十年来的流行,抛开政治导向的因素,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婚恋观发生了一个极大的逆转。这种逆转绝对伴随着经济因素和文化心态的转变。

进入到2000后,家庭伦理对中国人情感的约束力越来越小,婚恋观的改变也让琼瑶“爱情至上”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曾经引领了至少两代人爱情观的琼瑶在今天主流的爱情叙事里,反而成了主流的攻击对象。我们曾认为的反对一切桎梏也要在一起的纯粹爱情,今天成了不负责任和任性妄为:“毁三观的琼瑶剧主角”“渣男加不识好歹的女人”“长大后发现琼瑶剧反派才是正常人”,《情深深雨濛濛》《一帘幽梦》《新月格格》等剧异口同声的弹幕吐槽,呈现出当代爱情观对上一代“浪漫爱”的口诛笔伐。

《梅花三弄之水云间》中,陈红饰演的角色被两个男人所爱,她生下了不知道谁的孩子;《一帘幽梦》中那句经典台词“你失去的是一条腿,而紫菱失去的是爱情啊”;《情深深雨濛濛》何书桓的自言自语:“我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喜欢两个人的男人。”

1995版电视剧《一帘幽梦》

甚至,琼瑶个人的生活也被放到道德的评价体系里被人诟病,她被认为是介入他人婚姻的“小三”,她笔下的故事都有一些现实的影子,并认为是不道德和不光彩的。“琼瑶电视剧的价值观就是教坏小朋友,让他们以为,只要是'以爱之名',无论做什么事多是情有可原的。所以他们长大了以后,就觉得爱比天大,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最后都成了爱情的牺牲者。”

吊诡的是,我们一方面批评琼瑶所谓追求真爱的背后是僭越的,一方面我们的亲密关系的规则渐渐围绕不稳定性展开,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情感和性被稀释得丧失了本来的意味,甚至对于今天的饮食男女而言,爱情和婚姻与物质享受挂钩,也可以单纯是个游戏。

如今,我们价值观越发多元,娱乐生活也极端丰富,社会的痛点不再是恋爱不成,更多的是生存焦虑,比如住房、教育等涉及民生的问题。琼瑶那种颇有些古典的“腻腻歪歪”必然会被今天的城市青年所唾弃。

所以很难讲批评琼瑶的价值观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只能说不同时代的主题是不同的。尽管恋爱至上有其不合理性,但当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成了一种奢侈,我们更多的时间用在工作和网络之上,却不能够在现实生活里建立一段良好的关系。媒体开始贩卖这样一种焦虑:年轻人不恋爱,中年人闹离婚。

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的社会给现代人的机会更少,压力却更大。女性已经无法也没有机会再将婚姻和家庭视为自己一生最为重要的事业。表面上看这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将女性从家庭解放出来,在社会的广阔天地施展自己的能力。现实却是,大多数女性在接受高等教育,获得社会地位后,因为生育等问题不得不退回到家庭,或者在社会和家庭的夹缝中生存。琼瑶笔下不食人间烟火的女性已经无法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一个可以投射的样板。

另一个现实却是,我们越发成为原子化的个体,独立之后却面临诸多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一方面,我们难以建立家庭,我们比从前更渴望进入到一个共同体之中得到庇护;一方面感情如此不可靠,离婚率居高不下,社会新闻不断渲染的婚恋焦虑。“纯爱”观念的瓦解,却没有替代性的爱情观念被建立。在琼瑶过时的今天,我们的爱情并没有因为破除了“爱情神话”而变得更自由更轻松。

撰文:叶倩雯

编辑:_童_指杏花村

图片来自网络

知识 | 思想 凤 凰 读 书 文学 | 趣味

原标题:《《情深深雨濛濛》20年,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对琼瑶不买账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