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身处2020大变局,如何认清经济运行的逻辑和真相?

2020-03-20 13: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朱小兰 苏宜

2020年伊始,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截至3月12号上午,意大利累计确诊12462例,紧随其后的是伊朗和韩国,分别为9000例和7755例,美国确诊1004例。

世卫组织宣布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定为全球“大流行病”,全球供应链可能受到巨大冲击,全球经济前景一片惨淡。

沙特和俄罗斯谈判失败导致原油价格大跌,截至2020年3月6日,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跌至每桶45.6美元,与2019年底相比下跌了32.0%,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市场恐慌。

3月12日,全球股市大跌,美股一周内第二次上演熔断,此前仅在1987年出现过唯一一次;欧洲市场亦普遍跌幅10%。耳熟能详的明星企业股票全线暴跌:苹果跌9.88%,谷歌跌8.2%,Facebook跌9.3%,微软跌9.48%,特斯拉跌11.62%。

与此同时,黄金、比特币甚至国债市场都在被抛售。难怪NBA球星詹姆斯发推特表示:“我们取消了体育赛事,取消了上课、办公,我想该取消的是2020年”。

身处2020,无力和伤感是普遍性的。

塔勒布在《黑天鹅》里提出,黑天鹅事件具备三个典型的特征:稀有性、极大地冲击性和事后(而不是事前)可预测性。

前两个特征无需赘言,第三个事后(而不是事前)可预测性还是挺有意思。无论是疫情,还是全球资产暴跌至斯,事前主流声音应该都没有预测到。

例如有专家公开表示“中国不会再出现SARS类似事件”。但是由于叙述谬误(人脑为了理解和记住一系列事实,会给这些事实强行加上因果关系,看上去这些事实条理分明,环环相扣,实际上这种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后,应该又会有无数逻辑严密、令人信服的解释出现,原来事前有无数的征兆预示了事件的发生。

所以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大大低估黑天鹅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历史总是会重演。

近日,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经济学家高善文,继《经济运行的逻辑》后再出畅销新作,一本《经济运行的真相》成为2020年新年伊始业界一本颇受关注的宏观经济分析作品。

高善文就曾编过一个对联调侃以上所说的这种“叙述谬误式”的“事后诸葛亮”。“上联:解释过去头头是道,似乎有理;下联:预测未来躲躲闪闪,误差惊人;横批:经济分析。”,大抵也是用通俗的手法表达了这一层意思。

其实,如果说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和原油暴跌是黑天鹅事件,但疫情全球蔓延、资产普遍暴跌和经济衰退则可以看做是灰犀牛事件。

畅销书《灰犀牛》的作者米歇尔·渥克把人们面对灰犀牛危机时的反应分成了五个阶段,在本次资本市场表现中也可以一一对应。

阶段一:矢口否认。比如疫情不改美股牛市格局等等论调,在暴跌前甚嚣尘上。暴跌前,公司警告疫情对销售和生产的冲击要高于预期后,全球市场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反应。

阶段二:“得过且过”。当危险变得越来越急迫的时候,人们会习惯性地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总是希望危机能在未来自行消解。疫情蔓延之后,意大利、美国等国仍然认定可以视作流感来防控,最终错过了最佳防控时间窗口。

阶段三:“诊断延误”。决策者们虽然已经意识到有危险要来了,但就是分不清哪一类危机先解决,哪一类后解决,总是不肯快速展开行动。

米歇尔在书中举了医疗问题的例子,本来可以成功地预防疾病,只需要花不多的钱就能搞定的事,最后却是一拖再拖,每年造成的生产力损失就高达2600亿美元。本次面对疫情,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

还有金融危机的例子,美联储在2008年行动迟缓,主要因为前任主席担心招致制造金融资产泡沫的质疑,所以他们害怕再次犯下同样的错误,始终在纠结过去的事情,这就很难接受新的信息。

《经济运行的真相》里也有分析,“回顾危机发生时,无论是时任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还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不知道关闭雷曼兄弟的后果,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误判。

这个案例清楚地告诉我们,加强对系统脆弱性的研究,特别是在危机时刻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也许可以猜测,如果美联储当时把雷曼兄弟救助下来了,金融海啸也许就不会如此严重。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是,重要的、系统性的大机构需要设法保住,来控制危机的严重程度”。

阶段四:“陷入恐慌”。一旦陷入恐慌,在强大的压力下,我们的大脑会高速运转,记忆力会随之提高,感觉会变得敏锐,肾上腺素会增加,但此时也可能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因此在这样的处境下,我们有可能作出最好的决定,但也可能作出最坏的决定。

总的来说恐慌情绪会放大最初的小问题,并且把它升级成灾难,这种情绪会让我们退回到最初的否认和抵触阶段,最终妨碍我们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毫无疑问,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一阶段,全球资本市场的恐慌性抛售、杀跌正是恐慌的本能反应。

阶段五:匆忙应对。这时候的行动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常常已经为时太晚。比如在美国股市暴跌之际,纽约联储释放出巨额流动性,此举并未能阻止市场杀跌。

无论从机构或个人投资来说,还是从就业、消费等等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经济行为来说,我们身处每个经济事件之中,无法脱离。既然黑天鹅无法预测,那么只能建立起预警系统,设置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灰犀牛。

因此,我们有必要理解经济运行背后的逻辑,认清经济运行的真相。叙述谬误式的“事后诸葛亮”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我们需要面向未来,需要作出经济决策。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如何去理解?

基本的原则是逻辑的提出、预测以及与经验事实的比对。其中关键的一点是,逻辑必须能够提出可以观察的、确定的、排他性的预测,并得到经验事实的支持。

高善文在《经济运行的真相》里举了个例子。

在正常的条件下,蚂蚁要靠气味找回自己的巢穴,但科学家发现非洲沙漠里有一种蚂蚁不是依靠气味来识别路途的。为了解释这种蚂蚁是如何找回家的,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其中一种理论认为,在这种蚂蚁体内有一种类似计步器的构造。当蚂蚁离开自己巢穴的时候,它的计步器开始工作,统计蚂蚁的步数;然后,当蚂蚁找回家的时候,计步器开始反向工作;当计步器清零,蚂蚁就知道到家了。从研究的角度,这里我们看到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第二步是提出理论,做出猜想。但是在计步器假说提出以后的几十年里,人们不知道它是否成立。

后来有一篇生物学论文论证了这个猜想。它的办法是捉来一些蚂蚁,把它们分成两组。把第一组蚂蚁的腿截断一半,把第二组蚂蚁的腿延长一倍(像踩高跷一样)。这些是在蚂蚁离开家以后非常快速地完成的。如果计步器假说是正确的,从这个假说出发得到的推论是,被截掉一半腿的蚂蚁在往回走的路上,到了中途就开始团团转,表现出找家的行为;而被延长腿的蚂蚁,会跨过自己的巢穴,按照计算的距离继续向前走,然后才表现出找家的行为。

实验表明,蚂蚁找家的行为表现与这一假说的预测是一模一样的。这里我们看到了科学研究的第三步:从假说和理论出发,从其内在的逻辑出发,去提出一系列的预测,并且预测必须是明确的、可以观察的和排他性的。第四步:系统性地搜集经验、事实和证据,并把这些经验、事实和证据与预测相对照。如果理论的所有预测都能够和经验事实一致,那么我们就接受这个理论;如果理论的预测和经验事实不一致,那么我们就推翻这个理论,去寻求一个新的理论。

其实这个思路就是把科学哲学的精髓运用到经济研究中。现实中,经济领域的研究实际上与上述原则是背道而驰的。所以《经济运行的真相》中指出:“绝大多数我们看到的研究报告中,你找不到非常密实的逻辑和基于这些逻辑提出的预测,或者你偶尔能看到一点密实的逻辑,但是看不到通过对证据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来验证这些预测,从而接受或者推翻一个想法。在不少研究报告中,我们看到的是材料的堆积,我们看到的是像孔子一样突然的灵感,或者像中医一样突然来一段论断,然后就没有了。像纪晓岚对老太监讲的故事:从前有位公公,下边,没有了。既不以此为基础做出一系列的预测,更谈不上对事实和经验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去验证预测”。

依据这样的研究去做投资和决策,胜负其实在运气,和研究方法和结论无关。就像罗素提出来的“火鸡”悖论:有一只火鸡研究者观察到,每天上午十一点都有人来给它喂食。火鸡并没有草率地下结论,而是耐心地继续观察和记录,观察了一年,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记录。根据这些大量的观测记录,火鸡归纳出结论:每天上午十一点,就会有人来喂食。这是真相或者真理吗?依据观测记录可以判断未来仍然会在上午十一点有食物吗?

话说话来,身处2020大变局,如何认清经济运行的逻辑和真相?

简单地说,想要对宏观经济做具体分析,抓手就是回答三个问题:一是经济走向,二是政策立场,三是资金松紧。

比如当下的市场暴跌背后,全球经济走向基本可以判断,资产价格下跌造成财富缩水将进一步冲击基本面;危机下的政策大方向也比较明确,就看各国政策空间和实施节奏问题;资金松紧则不仅和政策高度相关,和资产价格本身又有反身性。我们由此根据搜集有效信息作出假设并加以验证——到底是趋势性危机发展还是短期性情绪冲击?探寻经济现象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

当然,《经济运行的真相》也指出:“只有当未来代表了对过去的重复时,预测才有可能准确。但这样的假设许多时候并不成立,因此,对于商业研究及其预测能力的局限,我们必须抱有必要的认识;对市场和未来抱有必要的敬畏,并祈祷神灵,希望运气总是站在我们这一边”。

《经济运营的真相》
作者:高善文
中信出版集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