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靖海略洋|美巨舰演练新战术,破解“反介入”战力的新招数?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杨震
2020-03-20 06:4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是现代海军战斗序列中排水量最大的水面战舰。这两种巨舰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其战术也随之不断发展。

近日,美国海军“罗斯福”号(CVN-71)航母打击群与“美国”号(LHA-6)两栖打击群合并,组成远征打击部队(ESF),在西太平洋、菲律宾海一带举行了为期一周的综合作战能力演习。

本次的亮点并非“罗斯福”号(CVN-71),而是“美国”号(LHA-6)两栖攻击舰,这是它替换“黄蜂”号(LHD-1)进驻日本佐世保基地之后进行的首次大型演习,标志着美国海军航母与两栖攻击舰平台的协同作战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那么,美国为何要举行这样的演练?

美国海军“罗斯福”号(CVN-71)航母打击群与“美国”号(LHA-6)一同行动

美航母与两栖攻击舰演练新战术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突然发现自己主要的竞争对手——红海军随着苏联的解体烟消云散,没有了主要对手的美国海军一时间颇有点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天下无敌的感觉让美海军实在有些膨胀,膨胀得认为“马汉还不够”,考虑开始以海制陆。源于1992年的美国海军战略转型指导思想就是运用优势海上力量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从海上发起攻击,打击那些对美国海上霸权不利的国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都在2013年改了名,命名为航空母舰打击群,足见其对保持海上优势的自信。

过分托大总归是要付出代价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历史铁律注定了美国的这种巨大的海上优势不会长久,美国很快有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然而效果似乎不明显。特朗普上台后,对这样的现状非常不满,认为大国而非恐怖主义才是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并抛出所谓“印太战略”,“马汉”又回来了——美国海军重新重视制海权的夺取。

所谓制海权,就是己方能够自由运用海洋而剥夺对手运用海洋的能力。冷战期间,面对咄咄逼人的苏联红海军,美海军绞尽脑汁谋求能够夺取战时的制海权,时任海军部长小约翰·莱曼的著作《制海权——建设600艘军舰的海军》使其成为机械化战争时代可以与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相提并论的著名海权思想家。随着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美海军又是如何夺取制海权的呢?从这次演习中似乎能够看出一些门道来。

“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可以搭载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综合战力与一艘中型航母相当

从这次美军的综合能力演习,我们可以看出未来美军在大国竞争背景下夺取制海权的作战行动中的一些构想。

首先是突出F-35的作用。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这一点美军不仅理解深入,而且贯彻有力。此次综合能力演习中,F-35战斗机在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上起降,说明未来在夺取制海权的战斗中,F-35将会发挥拳头作用。看起来多少有些“肥胖”的F-35战斗机被美军高官认为是一种按灵活的体系结构研制的飞机,尤其是其信息获取能力更是当今舰载机中的佼佼者。如果说传统战斗机是一部老式手机的话,那么F-35战斗机就是一部集多种应用程序于一体的智能手机。美国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司令迈克·侯斯塔奇认为,F-35战斗机的整体效能来自其运用“空中作战云”的机群作战能力,此外它的软件和硬件的可升级性使得机群的战斗力不断提升。这样一款跨时代的先进战斗机不仅可以进行空战,夺取空中优势,还能加强美海军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夺取海战场的信息优势。

其次是“闪电航母”战术将开始成为美国重要的战术。美国海军近几年都在验证和评估“闪电航母”概念:让传统的两栖攻击舰充当航母使用,而F-35的不断成熟为两栖攻击舰代替航母成为可能。第9航母打击群(CSG-9)司令斯图尔特·贝克尔准将曾说:“航母打击群的战斗力令人生畏,再与两栖打击群这类远征作战力量相结合,战斗力将无与伦比。两个团队的合并演习将进一步提高互操作能力,我们非凡的机动和火力投送能力可以在目标海域快速建立起压倒性的控制力。”第7远征打击群(ESG-7)司令雷德·卡彻准将认为:“我们两个团队合二为一,不是简单的1+1,而是获得了更全面的作战能力。‘罗斯福’号航母卓越的空中力量和我们灵活的、已具备第五代作战能力的远征打击部队相结合,可以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任何地方部署,能为舰队指挥官提供持久、可靠的战斗力。”这两位指挥官的话意味着未来美军两栖攻击舰将越来越多地担负起航母的功能,美军的制空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这种提高对于美海军提高夺取制海权的能力大有帮助。

随着F-35B数量的增多,美国有了更多技术条件探索验证“闪电航母”概念

积极探寻破解“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法

当前“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已经进入南海海域,与“吉佛兹”号濒海战斗舰开始联合演习。说起濒海战斗舰,不得不提起一个新的作战概念——“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在大国竞争时代,美海军痛感自身反舰能力不足,而大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不断提高使美国的海上作战行动存在的短板越来越大。痛定思痛,2014年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根据濒海战斗舰编队对海上、陆上目标打击的兵棋推演结果,针对水面舰艇反舰能力的不足提出“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

2015年1月,美海军水面舰艇部队高层在《美国海军学院学报》发表题为《分布式杀伤》的论文,尔后,罗登海军中将通过公开演讲和网络媒体持续宣传“分布式杀伤”概念,其影响力、内涵不断扩大和丰富。“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的核心内涵是:增强美海军水面舰艇的攻击力,在广阔海域将1~3艘舰船组成的“水面行动大队”实施分散部署,增大敌方探测和打击难度,提高自身生存力、杀伤力;同时发挥美军技术优势,通过平台分散、火力集中对敌实施高效打击和摧毁,以消除“反进入/区域拒止”的威胁,确保美海上优势。

在南海海域航行的“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和“吉佛兹”号濒海战斗舰

该作者概念的具体构想是:通过提升水面舰艇的攻击能力并分散部署,对敌方整个杀伤链,特别是前端的情报监视侦察系统(ISR)施加更大、甚至饱和性压力,使之难以有效跟踪、瞄准、打击和防御,从而影响敌对自身武器系统的信心,动摇指挥员作战决心意志,实现“摄止对手进攻,使其丧失达成目标的可能性,确立并保持海洋控制权,投送力量”等作战目标。

此次“美国”号两栖攻击舰与“吉佛兹”号濒海战斗舰进行联合演习,有没有可能是在将“闪电航母”战术与“分布式杀伤”概念进行结合?值得继续跟踪研究。

    责任编辑:谢瑞强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