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情高峰过后,他们的心理创伤才刚刚开始
原创 KY KnowYourself
KY作者 / Celia策划 / 二狗子、RORO
编辑 / KY主创们
这段时间,国内各省市疫情“持续零新增”。在家里憋坏了的广大网友,随着陆续复工,终于可以放心出门,享受春光。(KY小编:当然,还是要勤洗手、戴好口罩哦)
但是,在重疫区、在医院,战斗还远没有结束。随着疫情高峰过去,更严峻的心理问题正渐渐浮现。
重症患者陷入焦虑、恐惧的情绪,应激反应严重。他们想不通,“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只有我这么倒霉?”
而对患者家属而言,当抗疫战火的硝烟逐渐散去,留下来的,是最亲密的人的死亡所带来的心理重创。还有坚守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前一秒说着想喝水的患者,甚至没能等到医生把水喂完,下一刻就突然去世。医生在病床前哽咽流泪。在这条微博下面,有专业医生指出,这位援助汉口的医生,可能是患了「 创伤后应激障碍 」
P T S D
PTSD这个词,如果你也网上冲浪,一定不陌生。在微博上随手搜一下,你能看到“饭圈PTSD”、“阔腿裤PTSD”、“作精PTSD”……甚至还有“抑郁症PTSD”这种形容。
作为网络用语的PTSD,是在形容一种“不想再看到了,再看要吐了”的心情。但是,真正的PTSD,要比负面情绪严重得多。
它是由于亲历或现场目睹可怕的创伤事件,比如死亡、死亡威胁、重伤、性暴力等,而引发的一种精神疾病。(Mayo Clinic, n.d.)
下面这个50秒的小视频,是美国大卫·林奇公益基金会制作的一则公益广告。或许能让你迅速对PTSD有一个形象的理解。
在抗疫过程中,一线的医护人员,有些是第一次接诊危重症患者;有些因为条件受限,只能眼睁睁看着患者病逝;有些在救治患者时,自身不幸被感染;
重症患者切身经历着死亡的威胁,同时也在目睹他人的离世——“前两天还打过招呼的病友,今天人已经没了”;
还有一些患者家属,在隔离中等待亲人的归来,却等来了噩耗……
疫情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但Ta们是患PTSD风险更高的人群。
Ta们也可能会出现一些PTSD的典型症状:
首先是“对创伤的再经历(re-experiencing the trauma)”。
即使事件过去很久,仍然每时每刻在脑海中重新经历创伤。醒着的时候,关于逝者、关于肺炎的各种想法在脑内反复循环;入睡后,还常常做噩梦;越是不愿再去想,越是停不下来。
其次是“回避行为(avoidance behaviors)”。无论是人、地点还是回忆,只有与疫情有哪怕一点点关联,Ta们可能都极力想要逃开。例如,新闻中那位医生经常躲在房间不出门,患者阿姨不想回到没有老伴在的家。
短暂的回避的确可以减轻内心的痛苦感受。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回避状态,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在一线抗疫的人们,往往会处于“过度警觉(hypervigilance)”的状态。情绪不稳、时刻紧张、高度焦虑,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异常敏感。
新闻中也提到,一些医护人员可能会变得很容易激动、经常发脾气、和人起争执;还有一些医护人员说,现在听到“出门”、“聚餐”等关键词,会紧张到哭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几个星期到一个月,则可能有患“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 Disorder)”的风险。
特别提示:PTSD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不可自诊;本文仅为科普,不可作为诊断参考。如怀疑自己患病,需要去三甲医院精神科或精卫中心就诊。
除了上述症状以外,PTSD还会让人感到“未来从此可以一眼望到头”(a sense of foreshortened future)(Ratcliffeet al., 2014)。比如,一些新冠肺炎的患者和家属,因为家庭破碎,感到极度的压抑和绝望,觉得余生再也不值得过。
再比如,一些受PTSD影响的医护人员,看到近期输入性病例数据增加,可能会陷入极度的担忧,认为过去这几个月的努力即将毁于一旦,从而对未来失去信心。
有研究发现,创伤事件发生后,比起其他的幸存者,那些发展出PTSD的人,更难想象未来有好事会发生。PTSD让人深陷在过去的创伤里,长久地无法走出来(Kleim et al., 2013)。
如果你是患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疫情过后出现PTSD的症状,如何自助?
首先,你需要相信:你是有可能从创伤中修复自我的。
在遭遇创伤后,通过与这些负面的经历相抗争,人甚至有可能获得“创伤后成长”,发展出更高的适应水平、心理功能和生命意识。(Tedeschi & Calhoun, 1996)
你可以尝试以下两个方法,来帮助自己从创伤中恢复(Winch, 2014):
1.舒缓深层的情绪痛苦
你可以按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舒缓深层的情绪痛苦。
如果你愿意向他人倾诉,你可以寻求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告诉Ta们你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你暂时缺乏社会支持,或是不愿意采取倾诉的方式,你可以给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人写信,写下你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也可以写信给疫情中的自己,告诉那时的自己,你经历了很多,终于走到了现在。
李文亮医生(微博@xiaolwl )微博下的评论2.恢复迷失的自我
如果你在疫情中经历创伤,感到“无法走出来”,下面这项书写练习可以帮助你逐渐与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部分重建联系。
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这项练习:
如果你在努力尝试自我调节后,仍然持续感到强烈的情绪痛苦,务必主动寻求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帮助。*KY也组建了专业的心理服务团队,为一线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提供免费心理援助,详情请见文末海报。专业团队人员均接受定期培训和专业督导,自2015年起已累计服务超30w人次。
那么,作为受疫情影响相对较轻的普通人,
如何更好地关怀身边人
帮助Ta们尽早走出创伤带来的影响?
如果你身在湖北等疫情较重的地区、身边有从湖北等地回来的医护人员、身边有患新冠肺炎后痊愈的人,或是身边有人因为新冠肺炎失去至亲,你可以做这些事(Smith & Robinson, 2019):
1. 关照Ta们的身心健康
如果Ta们出现PTSD的症状,或是抑郁、焦虑等其他心理疾病的症状,可以多加留意;
你可以主动询问Ta们是否需要且愿意接受专业的心理援助。但也要注意尊重对方的边界,不要采取逼迫的、“为你好”的态度。
2. 提供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支持并不意味着逼迫对方向你倾诉,或是施以同情。
如果尚未出隔离期,可以在线上和对方聊聊家常;当对方主动想要倾诉的时候,安静而专注地倾听。
在隔离期过后,面对面的支持则是更有效的。你可以只是和对方静静地坐在一起,或是陪伴Ta做些和疫情无关的事,比如,放下手机,一起下厨做顿饭。
3. 帮助Ta们重建信任和安全感(rebuild trust and safety)
一个最直接、实操的方法是,你可以帮助对方建立“日常规律(dailyroutines)”,比如几点睡觉、几点起床、三餐规律、几点扔垃圾、几点打扫卫生……
这些规律的生活节奏会带给经历创伤的人一种安全感,帮助Ta回归当下的生活。
2020. 日剧《将恋爱进行到底(恋はつづくよどこまでも)》.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想和大家说: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突如其来的疫病,带走了太多人的生命。
如今,新冠肺炎在国内的高峰过去,但在全球各地仍继续蔓延。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我,都是瘟疫之下的幸存者,是被守护着活下来的人。
所以,我们想要呼吁大家,更多地做出行动,更多地关怀和帮助那些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患者和患者家属。
正如作家Robert Fulghum所言:
“我相信希望总是胜过经历;
欢笑是治愈悲恸的唯一方法。
以及我相信,爱比死亡更强大。”
References:
Collier, L. (2016). Growth after trauma.APA Monitor on Psychology.
Kleim, B., Graham, B., Fihosy, S., Stott,R., & Ehlers, A. (2013). Reduced Specificity in Episodic FutureThinking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2(2), 165–173.
Mayo Clinic. (n.d.). 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 (PTSD).
Ratcliffe, M., Ruddell, M., & Smith,B. (2014). What is a “sense of foreshortened future?”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of trauma, trust, and tim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5.
Smith, M., & Robinson, L. (2019).Helping someone with PTSD. HelpGuide.
Tedeschi, R. G., & Calhoun, L. G. (1996).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Measuring the positive legacy of trauma.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9(3), 455–471.
Winch, G. (2014). Emotional firstaid: healing rejection, guilt, failure, and other everyday hurts. New York:Penguin.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