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受疫需求暴增,无人驾驶车Neolix今年将交付1000辆

2020-03-19 11: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场景和成本或是未来规模化和商业化的最大限制。”

作者:步摇

编辑:tuya

出品:财经涂鸦

据彭博报道,无人驾驶车公司Neolix(新石器)在今年前两个月就收到了预定200台微型机器人车辆的订单,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和京东,一个有趣的对比是,从该公司去年五月生产以来,其全年的订单只有125个。

 

在疫情爆发最严重的地区,无人驾驶车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光能用在运输医疗用品上、进行街道消毒,还能为病患和医护人员提供食物,这在疾病传播和人员短缺的时刻凸显了无人服务的重要性。

 

也是看到了无人驾驶的甜头,地方政府甚至发报告称,正在提供激励措施,以资助其辖区内无人驾驶送货车的购买和运营,补贴最高为标价的60%。

 

无人服务相关产业无疑在疫情中极大受益,受此利好,Neolix计划今年交付1000辆汽车。

 

Neolix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自动驾驶物流初创公司,今年2月完成了约2亿元人民币(合2900万美元)的A +轮融资,公司表示融资将用于其自动驾驶汽车的批量生产。

 

据公开信息,在过去两年,Neolix已向华为,阿里巴巴,美团点评和京东等客户出售了225辆汽车,并已在中国10个城市部署。2018年4月,新石器完成由车和家及元禾原点投资的天使轮融资,2019年初,完成云启资本领投,耀途资本跟投的A轮融资,迄今累计融资总额超过4,300万美元。

赛道精准:切入无人短途商用车

 

Neolix的穿梭式汽车具有2.4 x 2.4 x 2.4米的集装箱和四轮碟刹,它们结合传感器和高清地图以“厘米级”的精度捕获并检测和避开障碍物,并且在倾斜20度的道路上以一次电池充电行驶100公里,速度可以高达每小时50公里。

 

Neolix开发的自动交付车辆达到了汽车工程师协会的第4级(L4级),这意味着车辆在某些或所有情况下都可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新石器自2018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截至目前,已交付150台L4级无人车。旗下拥有四个产品类型:零售型,快递型,运输型,安防型。

 

据公司官网信息,公司在江苏常州智造工厂总建筑面积 13600平方米,车间上、下两层,每层5860平方米,作为全球首条L4级无人驾驶智造生产线,每300秒就能生产一台车,年产能预计在3万辆以上。

 

新石器无人物流车搭载智能换电系统,单次续航里程达100km,运维人员可无需辅助工具完成30秒换电,保证车辆24小时运营。在服务方面,Neolix提供了一个云平台,可协调车辆调度,状态监控和可视化,错误警告管理以及驾驶数据分析。 

 

目前,新石器无人车已在雄安新区、世园会园区、朝阳公园、首钢园区、西安大唐不夜城和菜鸟物流园等地部署运营,与百度、菜鸟、美团等公司进行合作探索无人车商业化。

 

2019年7月,Neolix与迪拜电子商务平台Moon合作,测试新石器提供的无人驾驶车辆,用途正是旨在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进行最后一公里交付。

 

Moon认为,使用可靠的无人驾驶车辆技术,可以将最后一公里交付的成本降低90%。同时,当地政府也制定了在2030年,希望有四分之一的交通运输服务由无人驾驶车辆提供。

在与Moon的合作中,新石器生产的车辆售价为3万美元(目前21万多人民币)。

 

公司创始人兼CEO余恩源于2009年创立新石器,2010年自主研发第一代物流移动智能终端(PDA)并成为物流行业主要供应商,目前仍在该市场仍保持占有率第一。

 

在国外,自动驾驶车运用于物流有不少公司,比如TuSimple,就被美国邮政总局(USPS)用来运输邮件。据之前媒体报道,京东和阿里巴巴都在无人驾驶技术上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并且还开始开发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

 

不同于载人的自动驾驶汽车,在载货上,自动驾驶的安全和技术性都相对降低。载货的自动驾驶交付车辆只要保持在限速之内,安全可以很好的得到保障。同时,重量也可以减轻,使得制造和运行成本更低。

 

大部分送货无人车只有起点和终点,这让无人车的引导更加简单,且现实中,最后一公里的刚需存在,使得低速载物无人车能快速切入市场,进行商业化落地。

 

在其官网刊登的报道现实,其创始人表示,在新石器在设立之初就以无人车的产品化及商业落地为核心目标,将发展重心放在最后5公里的短途商用车领域,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短途物流市场规模远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第二,商业落地是自动驾驶行业最难的事,综合考虑产业链的发展阶段,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只能支持L4级无人驾驶在简单、低速的环境下大规模部署,所以,从短途商用切入L4级无人驾驶的商业落地就成了显而易见的选择。

 

选择需求最大,又最好落地的短途商用领域,这或许是Neolix能够在无人驾驶领域先冒出头的原因之一,而接着疫情,无人配送的火热,更是将其发展又推上了新的高点。

场景和成本或是未来规模化和商业化的最大限制

 

根据今年 1月15日,国家邮政局官网公布的2019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显示,2019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497.8亿元,同比增长24.2%。

 

据2019年7月18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19年中国即时物流行业研究报告》数据,2018年即时物流行业订单量达到134.4亿单,2019年即时物流订单量将达到185亿单。即时物流是指不经仓储和中转的端到端的送达,广泛用于外卖O2O、新零售以及快递末端市场。

 

快递的发展,最大的制约在于“最后一公里”配送,而随着快递和外卖人员的薪资水平增长,人力成本也不可忽视。不仅人员不够,人员还贵,这是“最后一公里”的痛点之一。也因此,各个公司开始探索使用无人驾驶来提升末端配送的效率。据麦肯锡之前的预测,未来10年,80%的包裹交付都将自动进行配送。 

 

无人配送目前有三种类别,无人机、无人配送车和配送机器人。新石器属于无人配送车的类别,其竞品还有行深智能、白犀牛和智行者等。

 

无人配送车要代替的是快递员送快递。以全年635.2亿件算,日均业务量是1.74亿,根据市场水平,快递员的工作量大概是100单/天,那以这个数据算,每天需要的快递员为174万。

 

据36氪发布的《无人配送领域研究报告》的估算,一辆无人配送车可以代替两个快递员的工作量,则无人配送车市场需求为87万辆,参考市场上无人配送车售价20-30万元/台计算,市场空间约为1740-2610亿元。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与苏宁易购联合发布的《2018快递员群体洞察报告》显示,中国快递员总数量已经达到300万,平均月薪在6200元左右,按这个月薪算,全年可替代快递行业劳动力成本为1294亿元。 

 

这只是理想状况,目前无人配送车只能在园区和偏封闭的地方进行运作,对于一个50万人的工厂,假设大概有25%的人员是物流,以无人车全部代替12.5万的配送人员,以6200元的平均薪资算,可以节省的劳动力成本为7.75亿。

 

当前无人驾驶车尚没能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人机协同,配送订单需要人机协作,车辆调度也需要人工干预,还不能做到完全的自动化,这也是目前像Neolix公司也需要提供云平台来实现监控、调度等。此外,作为新兴行业,其上下游产业链也还未成熟,包括定制零部件以及其他上下游供给都还在制约产业本身的扩大,需要在后期把市场做大,才能逐步完善。

 

也因为有这些制约,对于这类公司,当前商业化最大的障碍是成本问题,据这份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前无人配送车的成本结构中占比最高的为,无人车线控底盘、激光雷达、以及计算平台。其中,无人车线控底盘的市场价目前在10万左右;激光雷达,目前每辆低速无人物流车上装2-4颗,单价在1.5万元左右,每辆车上的激光雷达成本在人民币3-6万元;计算平台方面,目前低速无人配送车基本使用的都是英伟达 的Jetson AGX Xavier芯片,2018年底,英伟达公布的价格为1099美元(最低价估计),保守估计,无人车公司在测试阶段计算平台的成本会在2万元以上,以上三块加起来,总成本约在15-18万元。目前市场对无人车的心理价格通常在10万及其以下,核心部件带来的制车成本居高不下。

 

而前述Neolix在中东的订单,其每台的售价是21万人民币以上,以15-18万成本算,公司在硬件上的利润其实也只有3-6万/台。而对于买家来说,21万的价格却远远高于10万的心理预期。

 

据新石器官方资料,以2018年8月部署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无人车为例,通过销售雄安文创纪念品和零食、饮料,单车日流水稳定在2000元以上,国庆节日期间则持续在6000元以上,算下来一年内即可收回全部成本。

 

如果以3-6万/台的硬件利润算,公司难以实现盈利更难有规模化,所以以零售为主,把无人车本身作为自动售货车等,也算是增收的一种方式,重要的是还能开拓更多商业化场景。

 

如何降低成本,开拓更多场景,想必不止是Neolix要想的问题,更是这个行业里的玩家都需要想清楚的问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