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何建华专栏:沪苏通构筑长三角中的“金三角”

何建华
2020-03-17 12:53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性和示范作用,将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区域集群。长三角一体化的提速深化,将改写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地图。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万里长江入海口的三座名城——上海、苏州与南通,同城化一体化融合发展将日益增强,共同构筑成为长三角中的“金三角”。

2019年9月,航拍沪通长江大桥。视觉中国 资料

天时地利人和的长江口三座名城

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国际经验,由于自然因素与运输便利,大江大河入海口孕育多姿多彩的城市文明。万里长江奔腾入海,滋润哺育了富饶美丽的长三角区域,使这一片区域形成富集的城市群落。其中长江入海口的上海,被誉为“东方的巴黎”和被视为某种意义上说代表“未来城市”的“新纽约”;地处苏南“硬核”的苏州,被誉为“天堂之城”;与沪苏一江之隔深情守望的南通,则拥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我曾采访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他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准备了一份提案,从经济地理学角度详细分析了世界大江大河入海口与城市发展的可借鉴经验,认为长江入海口两岸具备建设世界级特大城市的最适宜性要素条件,建议与浦东开发开放一同开发建设南通,共同打造万里长江的“龙头”。他认为,将长江比喻为一条腾跃的巨龙,入海口是“龙头”,上海只是“龙头”的上颚,而对岸的南通则是“下颚”,如果只有一边发达强大,另一边滞后弱化,那么整体咬合力肯定不够,就难以很好发挥“龙头”的高昂带动作用。

时间飞逝。作为学者的这位全国政协委员早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就有这样的真知灼见,但受制于当时的综合国力、交通瓶颈、经济流量、人才储备等多重因素,这一珍贵的提案只能停留于纸面,南通依然故我静静地俯卧在长江一侧。

以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发展,关键在于天时地利与人和。对上海、苏州与南通三座城市而言,天时共同拥有,那就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与浦东开发开放战略;人和也天然具备,即地缘相连、人缘相亲、情缘相融;而地利则差异明显,苏州由于地处苏南,与上海紧密相通得地利之便,自然而然分享得益于上海改革开放与浦东开发开放红利资源的外溢,比如“星期六工程师”、“三来一补”产业、乡镇企业等快速发展,创造了“苏南模式”,培育出“三大法宝”,拉开了与南通的发展差距。南通受制于长江天堑,“南通南不通”,地利的制衡导致没有享受到天时与人和的发展红利。

“中国近代第一城”顺势蓄力后发

受惠于清末状元张謇“父教育、母实业”的人生理想与历史实践,南通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大自然长江天堑使“南通南不通”,成为南通人心头的一个“痛”。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制约南通发展的交通瓶颈局面正在快速改变。

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在谈到如何解决南通交通问题时这样表述:过去有一句话能够概括南通,就是“靠江靠海靠上海”,我们在新一轮发展当中要改变一个字,就是要把“靠江靠海靠上海”改成“通江通海通上海”。由“靠”改为“通”,一字之改透析出独到观察思考,因为交通问题一直是南通发展的一个瓶颈,国家公布了长三⻆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个纲要当中,南通的交通问题一些重大项目都有了充分体现——

高铁问题:国家规划一条北沿长江的高铁,从成都、重庆、武汉、合肥、南京将经过南通,穿过崇明岛连接上海,这条高铁的规划建设将使南通成为沿长江的一个龙头型城市。机场问题:南通新机场建设在长三⻆一体化规划当中也已落实,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上海的浦东机场、虹桥机场⼀起,组成上海航空枢纽的主枢纽。海港问题: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当中,把通州湾规划成长江经济带集装箱的新出海通道,江苏省委、省政府也把通州湾规划成江苏省新的出海口。

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与经济建设的推进,一步步将南通推上了厚积薄发的大舞台,大展身手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新篇章。南通立志打造“一龙头三先锋”,即要在国家大战略中抓住机遇、放大优势,努力成为江苏沿海崛起的龙头,争当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先锋、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先锋、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先锋。在发展战略选择上确定“三个全方位”,就是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有鉴于此,徐惠民响亮地提出新时代南通“发展四问”:面对新机遇,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面对过万亿,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面对大项目,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面对争先锋,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面对“发展四问”,南通上下认真学习借鉴苏州“三大法宝”,以此为鉴鞭策自身。苏州“三大法宝”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民的伟大创造,被视为苏州“市魂”与精气神的集中体现:“一宝”是张家港精神,其内核是团结拼搏、负重前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二宝”是昆山之路,其灵魂是敢想、敢当、敢为,不等、不靠、不要,唯实、扬长、奋斗;“三宝”是园区经验,其精髓是借鉴、创新、圆融、共赢。南通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江北城市的概念,比肩苏南、追赶苏南、看齐苏南,跨过长江去、融入苏锡常、同质化生态,进入苏南板块同步协调发展。

实现沪苏通1+1+1>3融合效益

上海、苏州、南通三座名城,地处长三角区域呈三角地理布局,通江达海、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基础雄厚,历史人文荟萃、优质资源富集,可谓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将沪苏通率先发展成为长三角中高度一体化同城化的“金三角”,对于落实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既是落实一系列国家战略放大区域叠加效应的需要,也是沪苏通本身发展的现实要求。

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正以更强的担当、更大的作为,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在复杂形势下坚定逆势飞扬的决心和勇气,善于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以努力走出逆周期的良好表现,更好引领高质量发展,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推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和科创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的雄厚基础,苏州迈上特大型城市建设快车道。立足沪苏融合发展,苏州进一步确定发展目标、城市能级、核心功能和在全球、全国、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和价值,明确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责任和价值。

按照《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到2030年,江苏将有两座特大城市,那就是南京和苏州。2016年8月2日,《国务院关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明确,苏州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按照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苏州正在强化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主动对接上海2035版城市总规,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积极参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构建现代国际大都市格局。事实上,苏州已从苏锡常板块中脱颖而出,不仅是苏中-苏南的一个中心区,还是长三角重要铁路枢纽,成为联系沪、浙北、苏锡常-宁、苏中的跨省十字通道中心。

苏州树雄心、立壮志,新起点、再出发,“最强地市”欲攀高峰上台阶。2020年1月3日,苏州市举行苏州开放再出发动员大会,对外发布了苏州开放再出发30条政策举措,对外推出68.8平方公里产业用地,以及签约556个项目,投资总额达7359亿元人民币。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直言:“好项目走千家看万家,不如来苏州一家”。苏州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6%,确保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值得点赞的是,蓝绍敏履新苏州极为注重提升江南古城的内在精神力量,提出不少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热词热语: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心无旁骛谋创新,重塑发展新优势;让“白发苏州”焕发新时代青春容颜;选择苏州,就是选择机遇,选择成功。人们给与的好评是:搅动十大区县,再现“群虎争雄”。

携手打造深度一体化“金三角”

实现“三个全方位”,借鉴苏南“三大法宝”,回应自身“发展四问”,对南通来说是别无选择,惟有发奋有为。基于此,徐惠民近日提出要在干大事、创大业中发现使用“狼性”干部。这就是说,要切实把复杂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降到最低,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使发展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八小佛山之首的狼山脚下呼唤“狼性”干部冲锋陷阵、不屈不挠,为事业拼搏、为梦想前行。

对南通来说,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叠加是显著优势,如“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沿海发展等,应当紧紧抓住,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功能,主动融入并不断放大效应,谋求更快更好更高质量发展。

对南通来说,上海是标杆,应当抓住机遇主动对接,关键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承接上海外溢的优质资源,而不是一般性质的梯度转移,这就要认真分析并根据自身需求精准对接。

对南通来说,苏南是坐标,切实融入苏南板块发展,在开放定力、创新精神、担当作为等方面全面对标苏南,在园区发展、产业培育、营商环境等方面学习苏南,在整体发展生态上与苏南同质化水平运行。

对南通来说,苏中苏北是压力,面对前有榜样、后又追兵的局面,对具有后发优势的苏中苏北如盐城等地的发展要棋高一着,力争能发挥带动引领发展的辐射示范作用,实现南融、北联、西拓的能级不断提升,使南通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

当然,推进沪苏通深度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三城融合发展尚未列入国家级区域规划中;城市间区域合作尚处于自发形态中;城市区域合作机制尚未真正务实建立,等。

为切实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落地落实,建议切实加强沪苏通一体化同城化区域合作,在交通枢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布局、自由贸易园区网络、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公共服务共享供给、行政管理职能改革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携手打造长三角中的“金三角”,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可复制、可推广示范效应。

(作者何建华 系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此文系3月13日在南通报业集团举办的区域发展云论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韩少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