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五一调休增为五天小长假引关注,专家解读:跟国情国力相适应
3月13日,“央视网”微信公号发布了关于2020年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和中秋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其中劳动节放假安排为: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6日(星期日)、5月9日(星期六)上班。
从时间上来看,五一劳动节假期从以往的3天延长到5天,引发了大家热议。而事实上,与往年一样,2020年五一劳动节的法定节假日还是1天,没有增加,只是具体倒休方式却有了变化。目前全年的法定节假日依然是11天。
“五一假期的时间安排目前没有改变,暂时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放假安排是去年底已经定好和公布了,只不过因为疫情影响,公众有诸多的猜测,有关部门再重新把这则消息发布出来,回应社会的关切。
是否会试水恢复五一黄金周?
此次假期安排消息发布,在网络上又引起了新一轮的讨论:5天的五一假期是否是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前奏?
事实上,早在2019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就提到了上述的安排,五一放假从3天延长到5天。这在当时即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恢复五一黄金周的讯号。
自从2007年有关部门出台《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后,五一黄金周就从2008年开始消失了,变成小长假。近两年来,恢复“五一黄金周” 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至于今年的放假安排算不算在试水恢复“五一黄金周”?戴斌表示,目前有关部门并没有明确表示要恢复五一黄金周。假期安排实际上是与目前国情、国力和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对于中国这么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增长压力不小,还有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区域平衡等一系列重大的目标需要努力。
戴斌进一步解释,旅游经济运行以及旅游市场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可自由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时间和旅游消费意愿。其中可自由支配时间是可以调整的,而可自由支配收入是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所以,五一假期安排是在总体法定节假日天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阶段性的工作和时间的调整,形成5天的小长假,实际上法定节假日天数没有增加。”戴斌说道。
五一或迎来今年第一个旅游高峰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出现了30多天甚至影响更长的“空白期”。
2020年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即日起,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直至2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才发布《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要求全国旅游景区继续实施疫情防控、稳步做好恢复开放相关工作。
根据国家统计局消息,今年2月份,受疫情影响,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居民服务等人员聚集性较强的消费行业需求骤减,商务活动指数均落至20%以下。
今年五一假期是否会有效地拉动内需增长?“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第一阶段停组团、关景区、控疫情已经过去了,现阶段进入了‘防控型复工’。如果4月份疫情能够结束,五一假期将会迎来今年第一个旅游消费高峰。”戴斌说道。
不过,对于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呼声,戴斌不认为“延长假期简单等同于拉动内需”。他认为,旅游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面,也有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面。只有居民的个人消费能力提高、国家旅游供给能力的系统提升,以及包括卫生公共服务在内的外部条件等都具备了,旅游经济和消费才能够增长起来,旅游对经济的消费拉动作用才会显化。
“所以,对旅游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有系统观,不能简单地将经济发展寄希望于延长假期,以为这样就能把整个旅游消费拉动起来。当然,没有假期,旅游经济肯定发展不起来。”戴斌说道。
谈及近两年旅游行业的整体情况,戴斌表示,中国的旅游市场已经从少数人的享受走向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无论是人的社会生活,还是国民经济的生产运行,都离不开旅游业。当前国内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人民有需要,国家有政策,行业有创新。
不过,戴斌认为,我国还处于大众旅游消费的初级阶段,消费总量很大,但人均消费金额有限,下一步还要解决供给需求的匹配性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高质量问题。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作为支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