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雷神山医院部分病人睡眠不好,数十位上海护士亲手缝眼罩
“昨晚是我入住雷神山医院以来睡得最舒心、踏实的一觉了。”3月14日,今年55岁的武汉患者刘阿伯(化名)拿着手中的“助眠神器”激动地说,“原先为了避开走廊灯光,我都是朝左睡,压得心脏都不舒服,昨晚我终于能右侧卧了。”
刘阿伯口中的“宝贝”是一枚特别的DIY眼罩。隔离病房里,不少患者的枕边都放有一只DIY眼罩,黑色的罩面上绣有两道俏皮的弯弯睫毛以及“市一医院”四个字。
这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市一)雷神山医疗队的医生与护士结合治疗舱内患者的需求,开动脑筋,小处着手的技术“微创新”。
患者拿着雷神山医院市一医疗队医护人员联手“自制眼罩”。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
最早发现舱内不少患者或多或少睡眠不好的,是市一医疗队医学心理科主任程文红教授。
市一医疗队进驻雷神山医院后,程文红被任命为雷神山医院心理工作组组长,通过了解隔离病房内患者心理状态和需求,从而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查房时与患者直接交谈中,程文红发现,不少患者表示自己夜晚睡眠质量多少有些和平时不一样。
“由于治疗需要,病房24小时医护人员在岗,走廊的灯也24小时开着,导致患者在病房内经常分不清白天黑夜,也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紊乱,再加上武汉气温忽高忽低,以及对家人的思念、对自己病情变化的担忧,都可能会造成烦躁、焦虑,甚至失眠。”程文红介绍说,从心身医学角度,充足的睡眠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有积极作用。”
在病床边发现这个小细节后,市一医疗队的医生与护士便决定结合临床实际需要,联手实现前线“微创新”:市一护理团队数十位护士利用休息时间,用符合医用规范标准的面料为患者亲手缝制了眼罩,并按规定休息时间指导患者使用,希望重建他们的昼夜生物钟。
给予护士们灵感的是一位患者老奶奶,她曾将整件棉大衣盖在脸上来遮光。
“生物节律调节获得了2017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许多研究证明,异常的生物节律调节会损害机体的免疫力,我们设计这个小创新也是基于该理论,重建生物钟对维持机体免疫,促进新冠肺炎的康复会有正面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程主任发现,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明显好转。”市一雷神山医疗队队员、科研处副处长华莹奇告诉记者。
自制眼罩选用治疗巾作为原材料。
“最近我们还对眼罩进行了4.0高配版升级。”市一雷神山医疗队C3病区护理组组长裴传凤解释,“材质、形状、舒适度、装饰图案都是护士几经斟酌优化设计的。”
护士刘佳楠说,由于各自的上班时间不一,小伙伴们经常聚不到一起,她们利用下班休息时间,或是在房间内或是在会议室完成“手工劳作”,交流缝制经验及小技巧,“1.0版本眼罩完工后,不少患者佩戴后反应透光性高、透气性低等情况,经过与患者的多次沟通、摸索,现在的4.0版本则选用治疗巾作为原材料。”
为了增添眼罩的美观性及患者佩戴的愉悦性,市一美小护们还在眼罩上绣了两道弯弯的睫毛,好似闭上的双眼。“有患者夸我们心灵手巧,说出院后也要把眼罩一起带回家。”刘佳楠说。
一位参与缝制的护士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看着大妈在收到眼罩后,一边激动地比划着一边大声说道‘谢谢你们’,声音颤抖且沙哑,用情且用力。我惊叹大妈面对灾难时的乐观积极,感动她用最真实质朴的方式表达感谢。”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