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界格斗冠军张伟丽:突破传统意识中两性特征,引发了怎样的现象?
原创 李银河
UFC冠军张伟丽‖插图来源于网络妇女节当天,一条名为#中国首位UFC冠军张伟丽#的话题登上热搜榜,击败波兰对手乔安娜是张伟丽的第21场连胜也让她成功卫冕UFC冠军。这场比赛让更多人知道了这项运动。
在张伟丽获得冠军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诸如“女人打架有伤大雅”之类的舆论应运而生。插图来源于网络甚至张伟丽本人也曾在采访中说到,在择偶时不能说自己练过格斗,一说练过就没人敢和她好了,都怕被家暴。
为什么网上会出现女性练拳击耽误择偶的问题?如果突破传统意识的男女两性特征,又引发了怎样的现象呢?
今天分享一篇李银河老师的文章,谈谈性别刻版印象与中性化焦虑。
《如何看待中性化焦虑》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在说,在影视节目中,在各类媒体上,都出现了花美男、小鲜肉之类有点儿女人气的男人。
有人惊呼,怎么出现了这么多的“娘炮”?还有人说什么“少年娘则中国娘”,更有人危言耸听地说,这是一个国家审美安全的问题。
其实在更早些时候,社会上就出现过这种中性化焦虑。比如有人说现在的小男孩,他们的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都以女性为主,他们根本没有男性榜样,所以就变得完全没有男子气概,于是有人就去搞一些男子汉训练班、男子汉学校,专门培养男孩子的男子气。
对女人也有类似的焦虑。总之就是说,现在男人没个男人样,女人没个女人样,于是就十分焦虑。
关于中性化焦虑,我主要想提出三个观点。
01
首先,中性化焦虑其实是对性别的刻板印象造成的。
我们通常对于男性度和女性度的判断,是有几个标准的。
一个是生理的标准,根据第一性征生殖器来判断;根据第二性征来判断,比如男人的胡子,女人的乳房;根据第三性征来判断,比如发饰、穿着打扮的特征。另一个标准就是通过与性别相关的性格和气质来判断。
性别的刻板印象是什么呢?就是所谓男人应该有的男人样儿,女人应该有的女人样儿。
男子汉就得是非常粗犷的,像那种肌肉男,身上得有六块腹肌、胡子拉碴的,这才是男人样儿。女人就得是温柔妩媚的、小鸟依人的,这才像女人样儿。
插图来源于网络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很早就出现了中性化的现象,比如说男人女相,女扮男装,这种情况早就出现了。
早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英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歌星叫 Boy George,我们翻译成乔治小子,他就是女装、女声。还有大家都熟悉的迈克尔 · 杰克逊(Michael Jackson),他也是有点儿女相的,有点儿中性化的表现,人家那可是摇滚巨星啊。
所以中性化这个问题早就出现了,但是别的国家并没有觉得出了一个迈克尔 · 杰克逊,国家审美安全就出了问题,似乎也并没有咱们这么严重的中性化焦虑。
02
第二点我想让大家知道的是,男女性别气质的这种刻板印象也是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
举几个例子。一个就是欧洲中世纪时,所有的女人必须是穿裙子的,只要你穿长裤,那你就不像个女人了,就违反性别规范了。
但是现在你看世界各国,没有人会因为女人穿长裤就觉得她不像女人了。这就证明,性别的刻板印象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
在男子美容化妆问题上的规范也有变化。过去从来都是只有女人才化妆,男人不化妆,可是近现代开始出现男子化妆的风潮。
在过去,如果一个人身为男子却热衷于化妆,那就是一个很女气的行为。可是现在我们从化妆品市场的统计资料来看,中国已经有超过半数的男性会使用化妆品。这个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也是发生了改变的。
插图来源于影片《名姝》另外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在 20 世纪初年,全世界的女性都是不能上大学的。在德国的一所大学里,有一位教授在校董会上提出来说,我们可不可以招女生?立即引起了哄堂大笑。
那个时代,男人认为女人是一个根本没有理性的存在,而且认为如果一个女人去学数学或者搞科学研究,就会有损她的女性气质。而当下西方和中国大学的在校女大学生率都已经逼近甚至超过了 50%。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女人应该什么样,男人应该什么样,这个刻板印象也是随着时间推移在变化的。
03
第三,讲一下中性化焦虑的本质,这个本质的要害是对男女两性的压迫。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从女性这方面来说,它导致了女性限制自己的才能和个性的发展。
由于我们的社会一直是男权社会,女性是不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的,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中女性就特别不适合做主妇之外的工作,上大学也不适合学习理工科,学个文科还差不多,甚至应该去学家政才更适当。
女性最适合的角色从来都是辅佐男性的,是一种配角的角色,是那种驯服于男人权威的角色。如果一个女性当了领导,那大家就觉得她不像个女人了。
几年前,全国妇联做过一个调查,问女人,你觉得女人适不适合从政或者当领导?当时有相当大的比例的女性都回答,我不适合,我肯定做不了。
从女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能看出刻板印象对女性的压迫,它让你否认自己的才能,让你不愿意在某些领域有所发展。
但事实上女性不仅可以当领导,也可以在很多领域获得成功,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去做矿工,女性可以去做各种各样男人能做的事情。
民主革命家秋瑾‖插图来源于网络刻板印象对男人的压迫表现为另外一种形式,比如说要求一个男人不能情绪化,大家会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不能爱哭,要是哭了,就有损男子汉的形象了。
结果怎么样?结果就是男人的预期寿命普遍要比女人短六七年。有医学研究证明,男性之所以会短寿,原因之一就是男人受到挫折的时候、受到委屈的时候、抱怨愤恨的时候,他的情绪不能宣泄,女人可以又哭又闹,可以跟别人倾诉,把负面情绪宣泄出去。而情绪的压抑是有损男性身心健康的。因此我们说,由性别气质刻板印象造成的中性化焦虑,对男女两性都是一种压迫。
04
最后我讲一下应当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所谓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完全是被我们所处的文化和社会建构起来的。就是说,即使男女两性确实存在着刻板印象中所说的那些差异,那也是由社会造成的,而不是两性的生理差异造成的。
其次,我认为最合理的状态应当是多元化的性别发展状态。用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性别这个东西就像色谱,比如说这个色谱的一端是 100% 的男性,是纯黑的;另一端是 100% 的女性,是纯白的。那么从男性到女性,中间是一个色谱样的分布。就是从纯白一点点到灰,最后到纯黑。最合理的、最不压抑的状态是每个人的性别特质散落在色谱中间的任一点上。
无论是比较靠近女性度的男人,还是比较靠近男性度的女性,都是不被压抑、不被指责的。正如一位性学家所言,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性别。
说到性别色谱,还有一个相当有趣的理论,认为那些既有男性特质也有女性特质的人,也就是双性化的人,他们往往会比极端男性化或者极端女性化的人,具有更优秀的性格特质,心理更健康,也更能快速地适应社会环境。05
这个双性化理论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者桑德拉 · 贝姆提出来的。那么这个双性化优势理论有道理吗?
简单地说,人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只是按照自己所属性别的特质去做事,但是如果一个男性既争强好胜、野心勃勃,同时又具备女性的同理心,情感丰富细腻,他就相当于同时拥有了两性中最受欢迎的特质。
由于双性化的人能够以开放的心态采纳男女两性的优势,所以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也更容易成功。这一理论是有道理的。
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可以让每个人的性别特质自自然然地落在色谱的任何地方,不必焦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去做自己,胜任、愉快就好。如果你是一个偏中性化的人,那我希望你能自信地、勇敢地、大胆地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希望我们每个人对于不同的文化和现象的包容度都更大些。
当有一天再也没有人用娘炮、女汉子这类词去指代别人的性别特征,当我们彻底消除这种偏见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进步了,就变得更加合理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