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武汉·接龙⑪|封城后的人间烟火:每一包榨菜都是真情善意

冯紫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2020-03-12 18:3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下,每个人的悲欢离合,无奈与抗争,都是一份独特的命运体验。 《@武汉——抗疫故事接龙》是澎湃新闻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联合推出的特别策划,以新闻人物报道接龙的方式,记录正在武汉与疫情搏斗的人们,呈现出相互联系的他们在疫情之中的经历、心情与感悟,以及面对生命考验的自我重建。
领榨菜的医护小姐姐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供图

疫情期间,除了照顾家里5岁的孩子,习习妈妈还参加了在网上参与校友会的志愿活动,帮忙筹集物资。

“封城”以来,武汉已经有上万名志愿者,帮助医护、居民,筹集、运送物资。

“发热科,5个蛋,5个鸡腿,一箱榨菜。”医院后勤部工作人员用武汉话喊道。

“什么?有榨菜!”一位戴着N95口罩、没穿防护服的医护小姐姐惊呼。看着张龙年等人运来的几十箱榨菜,她眼里泪汪汪的。当她领到她们科室的榨菜时,她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哭出声来。

这一幕发生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汉口医院医疗联合体门口。

自参加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的抗疫活动以来,志愿者张龙年第一次被震撼到了。

或许对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能够在值夜班吃泡面的时候配上一包榨菜,是当天最大的满足。看着“医护小姐姐”离去的背影,张龙年沉默了。原来,疫情之下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一包小小的榨菜,足以触动人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弦。

昔日江城,尽是繁华;而今,“封城”的武汉,虽被疫情笼罩,仍有不少人间烟火气。

校友会志愿者合影

路边的晚餐:沉默是最大的保护

张龙年是地道的武汉人,也是一名年轻的创业者。大学毕业后,他经营着自己的小公司,专做线下企业管理培训。疫情之前,公司已稍有起色。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公司陷入了困境。武汉“封城”,公司处于停滞状态,几乎快要“关门了”。

然而,他根本来不及去想怎么让公司起死回生。年前还一起参加年会的朋友,突然离世;高中同学的奶奶因感染而撒手人寰;身边的队友确诊了,在病房隔离……生离死别上演着。疫情形势严峻,1月24日,“封城”第二天,张龙年就加入了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志愿者团队。从此,张龙年开始了每天都在群里“抢任务”的日子。“大家都太积极了,每天参加志愿活动都要抢的。消息一发,不到三分钟,最多五分钟,报名就报满了。”

夜晚,志愿者给医院运送生活物资。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从全球搜集5000多万元的医用物资,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保障。张龙年自己也发动朋友募集了十多万元现金捐给华中大校友会。志愿者们的主要工作是运送物资、装货卸货。2月1日,张龙年和其他5名志愿者一起,搬运1000多桶84消毒液。这将近25吨的消毒液,他们从白天搬到黑夜。第二天他们都累趴下了,浑身酸痛,手都抬不起来。这也是这么多天来,张龙年第一次休息。

街上没有餐饮商家开门营业,而志愿者做任务通常都要在外边跑一整天,吃饭也成了他们的困扰。张龙年在创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人脉,主动承担起为同行志愿者解决伙食问题的责任。他联系到经营餐饮行业的朋友,请他们为志愿者留几份盒饭。为了能够让辛苦的志愿者们吃上一口热饭,刚忙完手中的活儿,他又马不停蹄地驱车前往朋友的公司拿盒饭。领到饭后,他也先顾不上吃一口,又赶忙开车回去,把饭送到志愿者手中。

志愿者们搬运84消毒液

在疫情重灾区,一群人摘下口罩吃饭,是很危险的事情。

吃饭的时候,志愿者们在路边席地而坐,相互间隔得远远的,默默地扒着碗里的饭,没有一句交谈。近看,有些狼狈,有些落寞;远看,是奉献,是心疼。沉默的饭局,虽然压抑,却是对彼此最大的保护。每次出任务在外吃饭,张龙年从来没有好好吃过。一想到还有很多医护人员在前线奋战,还有很多病人、医生在等着他们的物资,他就很着急,没有胃口,只想快点吃完,继续干活。“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大家虽然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彼此心意相通。

吃饱饭后,志愿者根本来不及休息,又接着去给医院送物资了。对他们来说,一份热腾腾的盒饭,弥足珍贵。

水产市场新鲜的武昌鱼

困境中,吃鱼成为一种奢侈

小区封闭管理后,居民的伙食成了一个难题,不少家庭面临着“断粮”的危险。社区工作者与超市合作,以团购的形式满足武汉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物资供给。每天早上,叫醒武汉居民的不是闹钟,而是团购群里的接龙;有些人为了买蔬菜、肉类、生活物资等必需品,加了十几二十个团购群,都在为吃什么而发愁;特殊时期,白菜,成了每家每户的餐桌上的“网红”,醋溜白菜、清炒白菜,水煮白菜……封闭的生活里,一碗人间烟火,是每个人的向往,也成了不少人的无奈。

有些社区人手不足,只能暂时保障居民的蔬菜供应。居民们经常会买不到肉,肉类的团购一发出来,就被抢光了。谁要是抢到了生鲜,可以乐一整天。而且团购也不是天天都有,并且配送不及时,有时候隔几天才能送来。有些家庭好久没吃过新鲜的肉了,只能吃腊肉。

这天,张龙年舅舅好不容易团购到了猪肉,却发现肉是坏的,还长了蛆。张龙年不由得感到辛酸,也突然想起家人已经40多天没有吃过武昌鱼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饭桌上一道普普通通的武昌鱼是武汉人的快意江湖,寄托着武汉人别样的情怀。然而在特殊时期,吃鱼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儿。他决定帮帮没能吃上鱼的武汉人。

他首先联系商家,寻找货源。张龙年的爸爸是做水产生意的,通过联系父亲的同事朋友,张龙年很快找到了水产市场的商家,拿到了最新鲜的货源,并且要到了最低的价格。接下来他需要去联系想吃鱼的人。张龙年很快想到了在志愿活动中结识的朋友张煜。为了解决果农水果滞销的问题,同时让武汉居民吃上新鲜的水果,志愿者张煜曾负责组织团购,售卖校友会弄来的滞销橘子。张龙年跟张煜说了自己的想法后,张煜立即在群里问大家想不想吃鱼,反响十分强烈。

为了提高效率,他们一改之前的接龙方式,转为按份销售。大份三条草鱼、两条武昌鱼,近11斤,100元;小份一条草鱼、两条武昌鱼,近6斤,50元。平均下来,他的鱼,9元1斤,远远低于疫情期间高居不下的肉类价格。他们俩3月3日晚商量方案,做好分工。第二天早上8点,张煜在群里发出团购武昌鱼的消息,10点截止,中午12点张龙年送货完毕。居民当天中午就吃上了新鲜的武昌鱼。大家拿到鱼的时候,鱼还是活蹦乱跳的。

这次武昌鱼团购是张龙年的一个小小的尝试。在艰难的抗疫期间,张龙年让110个家庭吃上了便宜、新鲜的武昌鱼,他非常开心。悠悠汉水,浩浩长江,鱼肉鲜美,抚慰人心。张龙年相信,这样的奢侈只是暂时的。

张龙年和医护人员的合影

别人“云监工”,我们“云购物”

尽管小区被封,作为志愿者的张龙年还能够自由进出。张龙年在超市的朋友,给他办了一个可以去超市采买物资的证,方便他给医院、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采买物资。由于能够进出超市和小区,他们家的生活物资基本是不缺的。而张龙年的朋友跟其他武汉居民一样,只能通过团购进行生活物资补给。朋友家里有60多岁的父母、年迈的奶奶,他们经常团购买不到他们想要的物资。

这天,朋友家里的物资“告急”了。张龙年主动提出要帮他们家采购生活用品。他调侃道:“别人云监工、云喝酒,那我们就云逛街、云购物吧!走,我带你去逛超市。”

张龙年来到永旺超市,只见不少货架上空空如也。张龙年掏出手机,向朋友发起了视频电话。“叮咚”,视频接通。朋友感慨,唉,连薯片酸奶都没有了,那就有什么买什么。张龙年穿着鲜橙色的防护服,在空荡荡的货架间穿梭。“要这个,来五斤。买点速冻饺子,面条,调料。去看看有没有肉,排骨、里脊、五花肉都多来几份。”团购实在是太贵了,朋友希望多买些肉和蔬菜,屯两个星期的量。

疫情让城市放慢了脚步,也让像张龙年这样的创业者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未来的道路。跟创业伙伴进行交接之后,他放弃了之前的公司,决定重新开始。经历疫情,他愈发明白,越是在危急时刻,科学家、医护人员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他决定疫情结束后重新创业,为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培训,用短视频的方式来吸引他们。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44天了,张龙年依旧在每天群里抢任务,奔波在武汉的大街小巷,穿梭于空无一人的长江大桥。不论是一包榨菜,一份盒饭,还是一条武昌鱼,一袋蔬菜,都是疫情中令人难以忘怀的真情和善意。

“如果你在武汉,你也会这么做的。”张龙年说。

极目楚天,口罩之下,藏尽人间烟火。

(指导老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师 周婷婷;澎湃新闻记者 张小莲 崔烜)

    责任编辑:崔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