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籍新书·2020年春季 | 翁同龢日记

古籍新书报
2020-03-12 15:15
翻书党 >
字号

《欧阳修词校笺》

[宋]欧阳修 撰,欧阳明亮 校笺,中华书局

《欧阳修词校笺》,宋欧阳修撰,欧阳明亮校注,其中《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三卷、《醉翁琴趣外编》六卷。《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三卷本系从《欧阳修全集》中析出,是为《全集》本,成于南宋庆元间,收词凡179首,经过南宋学者的删汰纂輯。《醉翁琴趣外编》成书略晚于《全集》本,乃当时系列词选“琴趣外编”之一种,收词凡203首。剔其重复者130首,《琴趣外编》本尚溢出73首,这些溢出之作,除一些误收者外,多系《全集》本纂輯者认为太过艳俗而刊落者。今欧阳明亮将欧阳修两种词集合而校注之,包括汇校、考证、注释与资料汇编等。其汇校部分,选取由宋至清各种欧词版本详加校勘,订正讹误,辨明源流;考证则涉及欧词真伪、作年及相关本事;注释部分于欧词用典、语源、词义均有揭橥,以助读者探求欧词内蕴;资料汇编则辑存历代文献中涉及欧词的相关资料,以便学者参稽。

《中国历史编纂学史(全五册)》

陈其泰 主编,陈其泰 张峰 屈宁 刘永祥 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本书分《导论》《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中外比较背景下的考察》五卷,是第一部中国历史编纂学通史著作。纵向上,上起先秦时期,下迄20世纪末,系统论述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道路和内在规律;横向上,把握住各个时期史学名著的著述宗旨、成书过程、编纂技巧、史学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全书纵向考察和横向联系相结合,构成中国历史编纂学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周密的知识体系。史料丰富,论据坚实,论证深刻,彰显了当代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对于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和推进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价值。本书又是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将提供一部“中华文化何以长期连续”的读本,从当前来看,正高度契合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精神,更凸显出本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楚辞全注》

方铭 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汉刘向所编的《楚辞》,收录屈原、宋玉等“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作品,是继《诗经》之后,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本书注者方铭先生,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及文献的研究,现任中国屈原学会会长,主编有《中国楚辞学》等。他结合自己数十年的研究,吸收古往今来《楚辞》文字校勘、注释、解说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楚辞》做了全面的疏解和注释,文字简明准确。该书是以古籍文献整理为基础,面向大众的普及性读物,其前言对屈原及《楚辞》做了高屋建瓴的讲解;书中各篇前有题解,为读者做了深入浅出的导读。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集释》(全10册)

俞绍宏 张青松 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集释汇集学界有关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字词考释及残简缀合、简序编联、篇章重组、文献源流探析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辑录已刊的九册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文献,依册按篇逐句对其字、词做出集释。集释时征引诸家之说简明扼要;尽力做到择善而从,按断公允。本成果将为传统文史哲诸学科学者更加方便、快捷、正确、有效地使用沪简材料进行相关研究提供极大的帮助,从而推动、促进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发展。

《中国道教版画全集》(全100册)

翁连溪 李洪波 主编,中国书店出版社

《中国道教版画全集》辑录道教版画逾三万幅,近七百种文献。时间范围上起宋元,下至民国。就其文献性质包含道教经、忏、律、注疏、史传、地志、图谱、术 数、年画、医药、文艺作品等;按版画形制和在文献中的位置分为扉画、插画、尾画、画册、独幅等;按图像内容分为人神肖像、神鬼图像、山水、地理、建筑、故事、道术、符籙、药物、坛场、器物、服饰、植物等。总目录一卷,正文九十九卷。

中国书画艺术的塔基之作——《孙其峰讲书画丛书》(5种)

孙晓 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

《孙其峰讲书画丛书》这套丛书包括《孙其峰讲书画 画理篇》《孙其峰讲书画 课徒稿》《孙其峰讲书画 山水篇》《孙其峰讲书画 速写默写小构图》《孙其峰讲书画 书法篆刻篇》五个部分,整理者为孙其峰先生的家人和学生。这套丛书比较系统、全面地为读者讲解了中国书画的历史、现在与未来,融理论与技法、教与学于一炉,传递着孙其峰先生多年从事书画创作、教学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两宋辞赋史》(增订版)

刘培 著,齐鲁书社

《两宋辞赋史》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宋赋的专著,分北宋辞赋和南宋辞赋上下两册,主要研究宋代辞赋在各种文化思潮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下的嬗变轨迹、宋赋的特色以及在各个时期的演变;宋赋与当时其他文体的互动以及在整个辞赋史上的特色、意义、价值和对辞赋发展的影响。此次增订,对北宋部分各章节均增入了学术思想与辞赋关系的内容,南宋部分修订的重点是使各章节论述口径保持一致,尤其是对理学与文学关系的论述,尽量做到客观深入。此次修订,弥补了作者两宋辞赋研究路数贯彻不均衡的缺憾,文史哲融通的研究路数更为明晰。

《关学经典集成》(全12册)

陈俊民 校编,三秦出版社

《关学经典集成》丛书是关学研究第一人陈俊民教授毕生整理和研究关学典籍的重要成果。本丛书是按照真正意义上的“关学”这一原则和标准,对宋元明清700年间,关学从初创、发展到终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10余位代表性人物留存的18种关学精典作品的辑录整理和点校。《关学经典集成》丛书共分共9卷12册,包括《关学经典导读》《张载卷》《蓝田吕氏卷》《李颙卷》《冯从吾卷》《正蒙诠释卷》《吕柟卷 》《关学人物卷》《韩邦奇卷》。该丛书是关学研究第一人陈俊民先生几十年关学研究成果的汇集,也是对陕西地域除周秦汉唐文物遗存以外的思想文化成果的集中整合,是抢救保存中国传统思想学术重要流派“关学”的经典论著,弘扬关学精神、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精品力作。所有作品,均由陈俊民教授用国内外各大图书馆馆藏的权威关学底本校本一手辑录点校,是迄今为止收集最全、版本最善、校点精审的关学经典作品的整理本。该丛书是为梳理关学发展脉络,传承和弘扬关学精神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史料。

《景德传灯录》(全2册)

[北宋]释道原 撰,冯国栋 点校,中州古籍出版社

《景德传灯录》(全2册)为《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禅宗典籍丛刊》的子项目,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冯国栋教授点校。其为北宋真宗朝吴僧道原所作之禅宗灯史。此书集录自过去七佛及历代禅宗诸祖五十二世,共一千七百零一人之传灯法系。《景德传灯录》(全2册)位居“五灯”之首,为宋元明影响甚大、流行极广的禅宗灯录,是研究禅宗史的重要资料、必读史书,其为后世禅宗灯史的撰写提供了标准。后世续作、抄集、阅读、刊刻者代不乏人。

《解读虞弘墓——北朝定居中国的粟特人》

张庆捷 著,三晋出版社

虞弘墓——199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20世纪百大考古重要发现”——发现于山西太原,墓的主人虞弘是旅居中土的外国人。墓中出土的汉白玉石椁,既有浮雕,又有绘画,精美绝伦,各种人物、建筑、器物、动物和植物等构成的生活场景,充满着西域风情——宴饮乐舞、火坛祭祀、骑射搏斗……虞弘墓的发现,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它让我们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曾有一个叫“鱼国”的神秘王国,首次以实物确认了萨宝和祆教(拜火教)圣火的关系,再一次证明了古代社会之丰富多彩,远远超出我们贫乏、狭隘的想象。《解读虞弘墓——北朝定居中国的粟特人》收录于“山西与丝绸之路”丛书,由全程参与虞弘墓挖掘的张庆捷教授执笔,采用通俗轻巧的写作形式,辅以大量图片,为我们解读虞弘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披露墓里墓外的故事。

《小品雅集》第一辑(全6册)

[清]沈复 等著,张鹏 等注译,岳麓书社

明清小品文,文字简炼明隽,让人含咀无穷。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堪为当代中国人修身齐家处世的必备之书。“小品雅集”丛书,由名家精心挑选,集众多专家之力,以全注全译的形式,充分展现中国人的传统生活美学与文化品格。本丛书旨在以清新的面貌,将古代文人所追求的那种可爱的、好看的、好玩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精神世界,展现给当代读者。希望能给我们不安分的灵魂带来一剂清凉的慰藉。祝愿大家可以像古人一样,能用各种方式把生活过得有趣,活得任性,活得精彩。第一辑包含书目:《浮生六记》《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了凡四训》《菜根谭》《影梅庵忆语》。

《江苏艺文志(增订本)》(全28册)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纂,江庆柏 主编,凤凰出版社

《江苏艺文志(增订本)》由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纂,南京师范大学江庆柏教授主编。本书全面著录上古至清末及部分生于晚清而于1949年9月30日之前去世的江苏籍作者的著作,酌收外省流寓并定居于江苏的作家著作。增订本将原《江苏艺文志》的15册扩增到28册,并根据2016年江苏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各卷,将原《江苏艺文志》的11卷增扩为13卷,全书分为《南京卷》《镇江卷》《常州卷》《无锡卷》《苏州卷》《扬州卷》《泰州卷》《南通卷》《淮安卷》《宿迁卷》《盐城卷》《徐州卷》《连云港卷》,《索引》单独1册。这个改动,相对于原《江苏艺文志》来说,体量增加了近一倍。增订本在保持原书基本体例不变的前提下,增订内容包括“增”和“订”两部分。“增”即增加内容,主要包括增加作家、小传、著作、版本。原来存世的著作只有版本、没有馆藏的,现在补上馆藏。一些重要的著作增补一些简明扼要的提要。“订”即改正以前的错误,包括人名、小传、书名、版本、出处等,并调整排序错乱、年份颠倒的内容。依托本书所提供的文献基础,学者可以更好地开展江苏文化史、学术史、文献学史的研究。由于江苏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增订本对我国文化史、学术史、文献学史的研究等有重要价值。本书的完成,还可为进一步编纂大型文献集成提供文献依据。

《贝琼集》(全2册)

[明]贝琼 著,杨叶 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

贝琼(一三一五—一三七九),字廷琚,初名阙,字廷臣,别号清江、檇李海鹤生、两山老樵,元明间文学家。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晚年隐居县境东鄙之殳山(今属浙江省海宁市)。贝琼自幼读书,转益多师,约在至正元年(一三四一)拜入杨维桢门下。贝琼早岁以教授生徒为业,直至四十八岁乡试中举。明洪武三年(一三七〇),应召至南京参与编修《元史》,四年(一三七一)担任浙江乡试考官,六年(一三七三)召入为国子助教,八年(一三七五)改官中都国子助教,十一年(一三七八)九月辞疾归,十二年(一三七九)卒于殳山。观其一生,贝琼始终以读书作文为依归,即使出仕,也是担任国子助教一类的儒官,不改儒士本色。其诗文作品,在当时即负盛名,广为传布,后世评价甚高。贝琼卒后,其子贝翱编辑遗集,于明洪武年间刊刻出版,分为《清江贝先生文集》三十卷和《清江贝先生诗集》十卷。目前存世贝琼诗文集版本较多,此次整理以“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影印洪武本为底本,参校众本。末附诗文辑佚、序跋题记等数据五种,以便读者参阅。

《刘秉璋遗稿》(全10册)

[清]刘秉璋 著,刘耋龄 藏,广陵书社

刘秉璋(1826—1905),字仲良,安徽庐江人。晚清重臣,淮军名将。青年中举成名,由于国家动乱,由翰林院编修而入军幕。中法战争期间,力抗外侮,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之役”,深受李鸿章、曾国藩青睐器重。好学尚文,一生著诗文、公函等,留下笔墨无数,但多未刻印。本次影印其学术著作二种,为刘秉璋曾孙刘耋龄所藏清稿本。《澹园琐录》21卷,采用类书体例,细分为天部(天文历法、阴阳五行等)、地部(行政区划、地理沿革等)、人部(人伦儒典、武备政令等)、物部(奇珍异物、吃穿日用等)四类,下再分若干门。《静轩笔记》48卷,刘氏晚年读书笔记,记录他阅读古代经典著作的笔记和考证文章。按经史子集次序,下再按文献书名列目。言之有物,有益学术。附录部分有《刘文庄公佚稿》(附释文),为刘秉璋诗作、家书、楹联等。

《中国珍稀家谱丛刊·状元家谱》(共两辑 全91册)

马建强 赵廉莲 主编,巴蜀书社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需应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状元及第,不仅是个人的荣光,更是一个家族、一地乡里的荣耀。本书以状元视角为切入点,收集整理了中国历史上28位状元的家谱文献资料,并在谱前配以状元生平简介及图像,以使资料更加完善。所收状元家谱中一种为明修本,十五种为清代所修,余皆为民国时期编纂,涉及浙江、江苏、安徽、广东、江西、福建等地,而以江浙地区为最多。家谱中的状元,有著于文者,有勇于武者,有达于官者,有长于艺者,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状元家谱的历史面貌,可以为科举社会史及地方家族史研究提供积极的助益。

《齐物论释疏证》

孟琢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先生是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国学大师,他在剧烈的古今之变、中西之争的文化冲突中,对中华文化的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刻反思,建立起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体系。《齐物论释》是章太炎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在太炎先生浩瀚博大的思想世界中,具有纲领性意义;章太炎曾自诩为“一字千金”,可见其重视。在此书之中,章太炎借用唯识学对《庄子•齐物论》进行贯通性阐释,建立起融佛、道于一炉的“齐物哲学”,同时对西方康德、黑格尔哲学也有所回应,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在近代的创新性发展。虽然《齐物论释》在太炎先生的著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的地位,但由于其文字艰深,又借用了唯识学名相术语与思维体系,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所以在章太炎研究中,并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本书是对《齐物论释》的详细注释,或于篇前,阐明章旨;或于句下,说解文义;于《齐物论释》所涉文献典故,探源考索,力求无遗。本书以“小学”通义理,深刻揭示了《齐物论释》中的“小学”世界、经典世界和思想世界。本书对《齐物论释》的文本解读,可以重新“激活”这一哲学经典,不仅为我们今天阅读、理解《齐物论释》和章太炎的思想提供了重要助力,推进太炎先生的思想研究,进而在对近代思想高峰的吸收与碰撞中,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思想资源。

《国家图书馆藏青铜器全形拓集成》(全8册)

国家图书馆 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书收录国家图书馆藏青铜器全形拓共计800余件,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用器等六大类,并附录伪器、仿器、全形拓拓工信息小传、递藏人物小传、题跋人物小传。著录内容依次为器物名称、馆藏号、拓片尺寸、形制、铭文、钤印、题签、器物类别、时期、收藏地、著录信息。本书是首次大规模以金石全形拓为内容的集成性汇编,既有利这些珍稀文献的流播,更为现今学者查检金石资料、认识捶拓技艺提供重要的依据,在研究近现代金石学、文物收藏以及金石文化等领域都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上海史》(全2卷)

[英]兰宁 库寿龄 著 朱华 译,上海书店出版社

《上海史》是用英文写成的第一部翔实记载19世纪上海租界历史的著作,其最大特点是资料扎实。书中资料来源于工部局档案、《北华捷报》等报纸,还有当时人的记载。兰宁、库寿龄两人都在上海生活多年,对上海有比较广泛的了解。书分两卷,上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历史大背景资料,第二部分从上海开埠前的时代背景写起,写到上海本地,如何开始有租界,以及租界各方面的情况,叙事截至1857年;下卷叙述1857至1900年的上海历史,既有按时间先后排列的,也有按事件类别划分的。

《黄帝内经运气篇天元纪·五运行·六微旨大论集注》

杜武勋 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五运六气理论”是传统中医理论中极具华彩的一部分,主要载于《黄帝内经》“运气九篇”。本书对“运气九篇”中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三篇原文进行校勘与合并,并就古今医家注释进行集萃。以期为读者呈现出贯穿古今、各家兼顾、全面详实的五运六气理论注释解读,为学习五运六气理论提供参考书籍,促进传统中医理论的推广与发展。

《朱熹文集编年评注》(全13册)

[宋]朱熹 著,郭齐 尹波 编校,福建人民出版社

朱熹文集是研究朱熹思想及其学术的主要材料。《朱熹文集编年评注》在校勘辑佚的基础上,对文集中的每篇诗文,考订撰作年月,添加解题、注释,整理历代评论,并附有版本考略、传记资料、文集序跋、篇名索引、人名索引等参考资料,是为文集的首个深度整理本。《朱熹文集编年评注》以其全面、深入的解析,对于推动朱熹研究,乃至于宋代思想史、学术史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扩大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翁同龢日记(附索引)》(全9册)

[清]翁同龢 著,翁万戈 编,翁以钧 校订,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书起自咸丰八年六月二十一日(1858年7月31日),迄于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1904年6月27日),记叙了这一时期的许多重要史事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活动,内容相当丰富,被誉为晚清三大日记之一。《翁同龢日记》最早的版本是1925年商务印书馆由张元济先生亲自主持影印出版的,随后刊出的排印本还有1970—1979年的台北中文研究资料中心(赵中孚先生)六册繁体竖排版本、1989年中华书局(陈义杰小组)六册简体横排版本、2012年上海中西书局八册简体横排版本。此次上海辞书出版社的2019年版全本,翁同龢后人翁以钧先生又进行了全本校订,勘误内容有七八百处,包括一些字词错排印的地方,还补充了相关内容,日记中配图更为清晰,使版本更为精良,为读者提供最原始的日记样貌。

《历代古琴文献汇编·斫琴制度卷》

古琴文献研究室 编,西泠印社出版社

《历代古琴文献汇编·斫琴制度卷》汇集58部古代琴谱中有关斫琴的资料,是目前为止收录古人斫琴资料最全的图书。本书的内容涉及古琴制度图样、琴材的选择、琴徽的定位、琴弦的制作、历代所流传的古琴样式等等。除此之外,本书还涉及择琴及辨琴方面的内容,并收录了琴室、琴案、琴匣、琴囊等古琴周边的资料。对于古琴斫制者和古琴爱好者来说,本书是一部全面了解古法斫琴必备的参考资料,对全面了解古琴文化有所脾益。

《高邮二王合集》(全6册)

[清]王念孙 王引之 著,舒怀 李旭东 鲁一帆 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念孙、王引之在古文献学上以精通小学、校勘见长,与段玉裁齐名,而比段玉裁更加严谨,被学界誉为“训诂之祖”。王氏父子在五部专著(《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康熙字典考证》)以外,尚有近百种著述存世,然均为单篇,有的已成文,有的还是草稿或抄稿,有的散见于清中后期以来的丛书和诸儒著述中,有的业经王氏后嗣、罗振玉、刘盼遂等辑入专书,有的则零落地尘封在图书馆。这些资料反映了二王为人、为官、为学的人生历程,除语言文字学外,还广涉政治、教育、伦理、吏治、历法、水利、文学等诸多方面,是对王氏父子五种专著的丰富和补充,两者相结合,可以再现二王及其学术全貌。惜均未广流传,查阅不便;又未加整理,利用不便。整理者在前人辑录的基础上,又广加蒐罗,并进行类聚、校点、注释,勒成此集。全书主体内容分成甲、乙、丙三编。甲、乙两编分别为王念孙、王引之的文集,主要收录两人的诗文、与友人书札、序跋、古韵谱、考证文字、散见于及门弟子和后学著述中的文字等五类作品。丙编是二王师友及后学涉及二王的文字,有的直接反映了清代学人与二王的交往,有的是对二王行谊的认定和著述的评判,有的则是对二王学术的研究,既是对二王生平、行谊等资料的汇集,亦是对甲、乙两编的有益补充,本部分所收录的后世学者对王氏专著的研究,更是对先前所出版的王氏《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等四部专著整理本有机补充。书末另附《近百年高邮二王学术研究论著目录》,为有志从事二王研究的学者提供了资料线索。

    责任编辑:臧继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