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怕握手传播病毒吗!郓城开始行抱拳礼

2020-03-10 16: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大家对于礼节,

是否只停留在鞠躬、握手、作揖等礼节上呢?

有一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演变而来的礼节

一直就出现在咱们“武术之乡”郓城,

那就是“抱拳礼”。

疫情过后,郓城倡导“抱拳礼”

抱拳礼是中国人传统的见面礼,中华民族文明礼仪蕴含大智慧!

中华民族因文明礼仪而渐成泱泱大国!

疫情过后,见面抱拳问安!

疫情过后,您还愿意握手吗?

抱拳始于周代以前,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国学中,抱拳礼中的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右拳表示勇敢;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严格自律;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皆兄弟。行“抱拳礼”九大理由:

1、防止病毒传播;避免卫生隐患:比起握手、亲吻等西洋礼仪,抱拳礼能够避免因肢体接触带来的卫生隐患。

2、体现传统文化魅力:抱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抱拳时手指的姿势,象征着德行、才智与谦逊,有着比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从内涵上而言,抱拳礼比握手礼更符合和谐盛世的文化。

3、符合当代精神:与叩头、作揖、鞠躬、万福等礼仪相比,抱拳不问尊卑,更符合自由平等的当代精神。

4、动作简单精练:抱拳礼虽然是中国传统礼仪,但动作非常简练,只需将左手抱拢右手,合成拳状,于胸前轻轻摇晃即可。

5、提高礼仪效率:当代交往,一般采用握手礼,在出席较大场合时,与所有来宾一一握手,会浪费很多时间,如果遗漏某个来宾,不与之握手,又会得罪对方。采用抱拳礼,一个动作就能向所有人行礼,当然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6、不会遭遇尴尬:经常在荧幕上看到这么一幕——如果两个人关系比较微妙,一方主动伸手示好,一方却不予回应,立时造成了现场的尴尬。采用抱拳礼就不会发生这类事情了。

7、可以远距行礼:抱拳礼无需肢体接触,因此两人即使相隔一定距离,或者中间有障碍物(譬如大型会议桌),都不会妨碍行礼。

8、适宜各类服饰:抱拳礼形式比较简练,因此无论身穿西装、休闲服、汉服、满式唐装,或者其他民族服饰,都适宜采用抱拳礼。

9、利于形象表现:抱拳礼无需对象配合,可以单方面行礼,而且比较美观,利于在拍照、摄像时表现形象。

抱拳礼是中国人传统的见面礼,中华民族文明礼仪蕴含大智慧!

中华民族因文明礼仪而渐成泱泱大国!

疫情过后,见面抱拳问安!

疫情过后,您还愿意握手吗?

郓城县文明办

2020年3月9日

抱拳礼起源

抱拳礼,汉族传统礼仪(多见于武林中人)中一种相见礼,源于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的独特礼仪。

武术界中的抱拳礼,由“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在国内外一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要领是一手握拳,另一手抱着拳头,合拢在胸前,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古代练武之人切磋时抱拳礼有两种。一个是右掌左拳,一个是左掌右拳。一般人常用的是右手(右撇子),所以主要看右手。又因为拳比掌打人狠,右拳比左掌打人厉害。要是右掌左拳的话含有决生死之意,但是左掌右拳只是切磋而已。

抱拳礼涵义

①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

②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左手掌五个手指指五湖,击左掌的右手四个手指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③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抱拳”与“拱手”区别

抱拳礼与拱手礼,可能看上去有点相似,所以不少朋友容易把它们弄混。这里借助图片说一说“抱拳”与“拱手”的区别。

抱拳,右手握实拳,左手抱住或遮住右拳(注意左手大拇指不要指向自己,而应曲起贴近虎口处,以免有狂妄之嫌),自然抱合,松紧适度,置于胸前或偏上,离开胸部20厘米左右,两肘稍抬,现在一般用于武术界。

拱手,两手稍弯,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相叠于胸前或者偏上,形成一个“拱形”,也可一手虚握,用另一只手抱住。拱手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古今均常用(古代只用于男性,现男女皆可用),多用于祝寿、恭喜、拜年等喜庆场合。

行礼方法

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

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武术散手在戴拳套练习和比赛时,可模拟似地行抱拳礼,两拳套合抱于胸前即可。

文章来源:文明新郓

原标题:《不怕握手传播病毒吗!郓城开始行抱拳礼》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