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征集 | 我和“野味”的故事,绘制全民野生物消费地图
这是一位网民的故事。
在“禁野令”出台后,国内多家关注自然保护的民间组织联合发起了网络征集,共同绘制中国的野生动物消费回顾性地图,讲述中国人和野味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云南,正值09年的夏天,大概七月份的时候。我第一遇到了那么美丽的猫。当时它被一个中年男人用编织袋困住提进了后厨,他颇为熟稔地将编织袋递给大厨,调笑着说今天有好东西可以打牙祭了。我记不住他的脸,可能他如大部分人一样,并没有什么值得记住的面部特征,他的表情是那么寻常,我回忆不起来。大厨随手把编织袋扔在角落,一直到餐馆的人只剩下内部员工后,大厨才召唤了小工进了后厨。它被迅速地压在水桶里淹死,当它终于出现在我面前时,已经没有了呼吸,浑身湿透了。但那依旧是我第一次见到那么美丽的猫,它像一只豹子,浑身长着漂亮的斑点。我想它在山里一定是一方霸主,逍遥自在。可我还来不及为它伤心,它就已经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菜,那些人记不清面孔的人在大快朵颐,窃窃私语。后来我才知道,它是美丽的豹猫。”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已知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4984种,是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6445种,占世界的13.7%;另外还有真菌种类1万多,占世界总种数的14%。
但正是因为这样,无处不在和花样繁多的野生动物消费也让人措手不及。
作为关注环境议题的记者,我见过志愿者们每年迁徙季节从密密麻麻的捕鸟网中解救无数被困的小鸟。我们曾经到山东某地,发现大量的捕鸟网在那里半公开地被制作和出售,人们公开地谈论什么样的鸟好吃。
我也曾跟着他们在东北的树林里寻找捕兽夹,在雪地里拖着沉沉的袋子下山。然后回到互联网,你发现这些非法的夹子轻而易举就能获得,成本极低。
在我的家乡中国西南山区,被贩卖到市场上的野猪直到近几年依然不鲜见,特别是临近春节时,它被当作难得的“山珍野味”,用于与至亲好友一起分享。
更糟糕的是,这样的故事年复一年。让不少的志愿者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国人爱好野味的“名声”在外。我在中国的近邻越南、缅甸、老挝以及远在非洲的不同地方都见识过这种影响。
在老挝一个偏远的菜市场,当地人知道我是中国人后,就从案板下拿出了一只蜷着身子的穿山甲。这个市场之前被环保组织举报,当地的执法部门刚检查过不久,但菜贩都知道,中国人是真正的买家,他们宁可冒风险。
我写过一些关于穿山甲的文章,可是没想到第一次见到它们是这样的情景。除了穿山甲,还有熊掌、水獭、象牙等等。
在与中国接壤的缅甸小城,接待中国游客的野味餐厅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俨然成为当地的一大旅游特色。哪怕是老虎肉这样的东西,有钱也能吃到。
现在,新冠疫情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机会重新审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这场疫情会改变中国的“野味”陋习吗?
由于野味消费的隐蔽性,我们很难确切地知道它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但这些零星的网络信息汇聚起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让野味走下餐桌。
点击这里提供你在过去两年内见过的野生动物消费。一起参与绘制全民野生动物消费回顾性地图。
点击这里写下你所知的“野味”故事。它们将可能出现在今后的科普上,让关于“野味”动物的正确知识能够传递开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