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球的一半︱海鲜算野味吗

王松林
2020-03-12 11:3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在新冠病毒全球肆虐的阴影下,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环保公益界的反野味运动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那么问题来了:野生海鲜算野味吗?还能合法地吃吗?

我们在过去的一年发起了“海鲜明鉴”,尝试客观评估我国各种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生态环保表现,让大家可以做负责任的“海鲜吃货”。以下就是我们的建议。

海鲜算野味吗?

野味是国人对野生动物来源的食材的统称。那么什么算野生动物呢?

野生动物 (wildlife),是指在大自然的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中文的野生动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以及软体动物和昆虫类。狭义指除了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以外的上述各类动物,即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海鲜(seafood)又怎么定义?广义上说,能供我们食用的海洋动植物都算海鲜。很多时候,淡水出产的鱼虾蟹贝也被吃货们叫成海鲜。它们有个更确切的称谓-水产品,现在国人统统叫海鲜了(其实外国人也一样,把很多淡水鱼虾也统统叫seafood)。

按照汉语的传承习惯,通常我们说“山珍海味”。孟子曾经写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很显然,这里“熊掌”是野味(我们主张禁食);“鱼”是海鲜(我们继续主张有选择的吃)。我们不再赞成古人嗜吃熊掌的陋习,但是尊重孟子把所谓山珍和海味区分对待的说法。

从科学出发,狭义的野生动物定义不包括海鲜,而广义的野生动物是包括所有的野生海鲜的。

再来看看当前中国相关的法律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下称《野保法》)显然是应用了野生动物的广义概念。总则第二条:“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但是同样在总则第二条,《野保法》明确了自己的边界:“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可以这样通俗点解读:凡是适用于有《野保法》规定的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包括大家熟知长江江豚、中华鲟、中华白海豚、绿海龟、玳瑁、斑海豹等,它们是当前我国法律保护下的野生动物。具体是哪些动物可以参考《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其他水生野生动物,就是我们各地市场和餐桌上出现的300种国产野生海洋动物(包括有捕捞价值的150多种鱼类和130多种无脊椎动物)和150多种国产野生淡水鱼、虾、蟹、螺、贝,它们适用于《渔业法》等相关法律管理。它们算水产品,也就是通俗说的海鲜。

回到关于海鲜算不算野味的问题,综合考虑上述种种语言文化的历史传承,《野保法》和《渔业法》的法律界定,以及政府“革陋”和民间组织呼吁“禁食”的方便,海鲜明鉴认为还是不要把海鲜跟野味混淆的好。

“野味”应该主要指被猎杀食用的野生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海鲜”这个词就请留给我们能合法食用的鱼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好了(最多再算上是能吃的水生植物像海带、紫菜这些吧)。

在中国到底能吃到多少种海鲜?

中国是世界上最爱海鲜的国家,我们生产和消费了世界上1/3的江河湖海鲜,吃的海鲜种类也是全球第一。据各种不完全统计(目前还没有哪家机构做了全面研究),在我们的餐桌上有至少300种国产野生海洋动物(包括有捕捞价值的150多种鱼类和130多种无脊椎动物),150多种国产野生淡水鱼虾蟹贝,还有300多种养殖的水产品(其中100多种是引进的国外种类),以及几百种由远洋渔业捕回或者进口以及引进的国外种类。

普通吃货如何避免选择《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出的受保护物种?

简单说,爬行动物里面的各种海龟绝对不可以吃(也不要作为工艺品买卖);各种蛇类绝对不要吃(因为目前我国市场上供食用的蛇类几乎全部是野外捕捉的,少数能够完全人工繁育的蛇类诸如球蟒、玉米锦蛇等主要是作为宠物,这就超出本文讨论的范畴了)。

至于主要在淡水(少数半咸水)生活的龟鳖类,虽然近日农业农村部已经对中华鳖和部分龟类的养殖网开一面,但是商业化的人工养殖量并没有减缓,甚至一直在加剧野生种群的消亡速度。比如大家市场上最常见到的甲鱼(中华鳖),养殖量巨大,但是野生甲鱼却因为过度捕捞和养殖选育造成的基因污染问题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级为易危,居然跟国宝大熊猫同级。目前可以合法驯养和交易的9种水生或半水生龟类(包括曾经全国广布的中华乌龟和万金难求的三线闭壳龟)更是全部被IUCN评定为濒危级。考虑到消费者目前难以区分追溯龟类来源的合法性,也出于因为野味、中医药和宠物行业的需求长期遭受严重盗猎而岌岌可危的龟鳖类的严重关切,海鲜明鉴不推荐食用绝大多数龟鳖类。

不过我们支持大家食用已经引进的三种北美龟类,它们是:红耳龟(俗称巴西龟)、小鳄龟、大鳄龟。除了养殖场的人工个体,因为盲目放生和逃逸,它们也时常出现在天然水域,对中国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生态入侵危险。如果野外抓住这哥仨,鼓励吃掉。如果喜欢又不忍下刀,那么当宠物养了也好,就不要再放生遗祸自然生态了。

两栖类相对容易推荐,我国本土产的蛙类就不要吃了。但是喜欢飘香馋嘴蛙的吃货们依然可以饱口福。因为引进养殖北美牛蛙和美国青蛙足以满足市场需求。这俩引进的大家伙对我们的本土蛙类造成巨大威胁,不管养殖还是野捕,但吃无妨。一句题外话,热衷行善的朋友们千万不要放生这两种蛙类——放生入侵物种貌似积小善,实则大罪业。

说到两栖类,当然不能漏掉在体型和凶猛程度上都傲视同类的王者——娃娃鱼大鲵。你可能听说大鲵的商业养殖非常成功,但这个产业前期发展是以捕捉大量野生种群为代价,后来保护部门又把选育过的养殖大鲵通过增殖放流的形式放到野外去。要知道这会对大鲵野外种群的基因多样性造成破坏,可能已经造成很多尚未被学界划分清楚的野生种群永远消亡。因此能不吃就不要吃吧。在大鲵的野生种群得到有效的恢复和保护之前,海鲜明鉴还是不推荐。

《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还有15种鱼类和6种软体动物(螺贝头足类)!

这里面螺、贝、头足类几乎不会出现在海鲜市场上。只要不去购买它们的贝壳制品就好。

至于鱼类,多数也不会出现在市场上。有些目录中的鱼情况还好,比如唐鱼和胭脂鱼人工繁育还算成功,你更可能在观赏鱼市场见到它们。只要保育得法,它们的野生族群有机会重建。

黄唇鱼看起来有些像大黄鱼,不过遇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你真遇到码头或市场酒店叫卖大得不像话的黄鱼,身价百十万上下的,立即举报。黄唇鱼在市场上通常叫“金钱鳘”。所谓 “金钱鳘肚”就是极度濒危的黄唇鱼的鳔。如果是叫“大须金钱鳘肚”,那是黄唇鱼的美洲堂兄,同样是极度濒危的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鳔。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胶原蛋白能帮助提升免疫机能的。重金求购金钱鳘肚的消费者们需要大补的不是鱼肚,而是科学知识和文明守法意识。

所有的海马制品也都不要购买。海马只是一类形态和习性非常特殊的小型海洋鱼类,我国常见的三斑海马、库达海马、克氏海马鱼等都被IUCN评为易危。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海马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比小咸鱼干高级多少。但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对海马药效的迷信,很多海马种类遭到滥捕。海马迁移能力很弱,一些拖网、电捕等不可持续的渔业和海洋工程对海马栖息地的破坏也使这些脆弱的海洋精灵面临更多的存续危机。不要迷信海马的神马神奇功效,倒是可以跟多海马学学怎么做个模范丈夫和爸爸。吃海马不能让你舒筋活络,但是你家熊孩子肯定可以。

今年长江不是全面禁渔了吗?盒马这样的超市居然看到叫卖国宝鲟鱼!俏江南的菜单上居然有长江鲥鱼!另外,听说白鲟还没有灭绝,有人在长江捞到了!

那不是国宝中华鲟,通常是养殖史氏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还有杂交种(史氏鲟*达氏鳇),商超里贩售的这类鲟鱼是合法的,可以选购。现在餐桌上的鲥鱼是引进养殖的美洲西鲱,冒牌货,可以食用。

很遗憾,正版三鲜之首的长江鲥鱼已经追随长江鱼王白鲟而去,没等到今年的全面禁渔。真正的国宝中华鲟,普通消费者就算有幸见到也是养殖个体。野生中华鲟原本洄游与长江和东海之间,在这条被大小水坝切割的七零八落的洄游通道打通以前,中华鲟很难重建野生族群,还是被人工圈养比较安全。

白鲟重现长江的报道的确偶有发生,那是美国引进的匙吻鲟,养殖逃逸的。入侵物种,捞到就吃了吧。

今年是长江干流十年禁渔的第一年。如果在长江流域的码头和市场上看到有人捕捞或出售野生鲟鱼,那还真有可能是非法捕捞的来自增殖放流的中华鲟或者达氏鲟,建议不要购买,赶紧向当地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举报。

再仔细看这个名录,上面的花鳗鲡不是做鳗鱼饭的那种吧?

花鳗鲡属于我们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吃了违法。不过,它们其实没有灭绝危机,此鱼分布广泛,而且在多国栖息地都状况尚好,IUCN评定为无危种。

菜场偶见的花鳗鲡俗名鳝王,身体粗壮长大,一身花斑点。

但是,在市场和不少日料店、烤鳗店常能见到的养殖鳗鲡(包括日本鳗鲡,也就是典型的日料鳗鱼饭的原料鱼,还有用同属的欧洲鳗鲡、美洲鳗鲡),确是真正的濒危物种。虽然它们哥仨在我国都有相当量的养殖,但是都没有实现人工繁育,苗种都是野生捕捞的。目前,它们受威胁程度高于大熊猫,在IUCN红色名录上日鳗、美鳗濒危,欧鳗极危。在它们的种群状况恢复以前,建议暂时忍痛告别它们吧。

能合法买卖还号称养殖的鳗鲡其实是濒危甚至极危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的花鳗鲡居然是无危状态?这就要说到我国保护物种名录的滞后了。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于1963年开始编制,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也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

IUCN红色名录会根据最新科学信息,定期更新。可是我们的《野保法》上的国家级保护物种名录已经太久没有更新过了。《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明显遗漏的物种包括两种被俗称为“马蹄蟹”的神奇动物——中华鲎和圆尾鲎。这对蓝血的难兄难弟因为滥捕滥食,在我国的种群岌岌可危,中华鲎更是在2019年被评为IUCN濒危物种。但是在华南的海鲜市场和排挡酒店里仍然常有叫卖,而且并不违法。明鉴希望鲎尽快升入国家保护动物名录,永远不要再出现在餐盘里。听另一家公益组织美境自然的同事一句话:“要对得起这些祖先们见证过4.5亿年前世界的活化石,别做空前绝鲎的缺德事。”

圆尾鲎-美境自然

同样的情况还有珊瑚礁的王者——波纹唇鱼,也就是价格高居粤菜生猛海鲜榜首的苏眉鱼。但它已经被吃成了IUCN濒危级别。吃货们就口下留情吧。

为了让帮助众多中国吃货们像孔夫子的话一样越来越国际化,我们的《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也该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科学信息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加快修订的步伐了。

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作者王松林为公益组织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海鲜明鉴发起人)
    责任编辑:石毅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