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让宫颈癌患者怀孕生子,这个团队的17年“保育”之路
原创 渝小苏 医学界肿瘤频道
宫颈癌保留生育手术的革新,让不少女性实现了当妈的梦想。但是这条路的未来还很长……生育,是大多数女性一生中最重要、最刻骨铭心的事情。
可是对有些女性来说,遇到了“癌症”二字,当“母亲”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1999年,一台宫颈癌手术无情地切除了一位23岁女孩的子宫。手术很成功,但是也带了惨痛的后果——她一辈子都无法生育。
术后,女孩痛心地说了一句话:“我宁可要孩子不要命。”
正是这句话,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吴小华教授记了很久。
点击观看吴小华教授精彩视频
从美国新泽西到复旦肿瘤,
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2000年,博士毕业4年的吴小华赴美留学,在新泽西州肿瘤研究所与UMDNJ(新泽西医科和牙科大学)和Rutgers(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联合项目做博士后。
在进行抗肿瘤药物基础研究的同时,身为外科医生的他,在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接触到一个新兴的宫颈癌手术: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abdominal radical trachelectomy, ART)。
过去,为了对付宫颈癌这个“恶魔”,人们只能将子宫完全切除。而这种保育手术,最早由1994法国Daniel Dargent医生首次报道,只切除癌变的子宫颈,保留了大部分子宫,将子宫体和阴道直接缝合,手术创伤大大减少。
更重要的是,保留了子宫就意味着有妊娠的可能。
“如果这种手术能在国内开展,那么我国大量的年轻宫颈癌患者是否就能有生育的希望?”带着这种梦想,2003年吴小华回国后,就开始了这种术式的研究。
在外科医生的成长路上,模仿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而大量平庸的外科医生止步于此,成为了“手术匠”。真正优秀的外科医生,是能够在模仿的路上不断思考、持续创新。
幸运的是,吴小华是后者。
今年初七开年第一台手术一晃17年过去。在这些年间,吴小华带领团队做出了很多“第一次”的尝试,也结出了无数的丰硕“果实”:
2006年11月,吴小华团队为浙江的娄女士实施了ART手术。2008年9月,娄女士顺利剖宫产产下同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施宫颈癌手术后再次怀孕生育的女性。
2014年,全国首个宫颈癌患者保育门诊在肿瘤医院开诊。直到现在每个月第一个周二和周四下午,吴小华教授都会准时出诊,接待来自全国的无数患者。
2015年,吴小华团队有关手术适应人群选择的“复旦标准”被美国NCCN(国立癌症综合网络)宫颈癌临床指南引用并推荐。复旦肿瘤手术步骤被美国教科书《Radical and reconstructive gynecologic cancer surgery》作为标准图谱。团队共有13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
2019年,在第50届美国妇科肿瘤年会(SGO)上,吴小华教授在现场口头汇报了迄今为止单中心ART随访病例数最多的研究成果:2004年至2017年,在肿瘤医院接受ART的IA1-IB1期宫颈癌患者共333例,5年总生存率高达98.6%。
吴小华教授与MSK妇瘤科主任Dr. Nadeem Abu-Rustum (SGO 50届年会,夏威夷2019)现如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经成为全世界完成ART手术例数最多、最有经验的医院,没有之一。
死守安全底线,
外科、病理、影像协作“一个都不能少”
在欧美传统的ART手术中,肿瘤直径被限定在2cm及以下,这显然无法满足我国大量宫颈癌患者保育的需求。因此,能否将手术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显然,围绕手术的一系列改革势在必行。吴小华给团队下了死命令:“如果手术复发,那么是对不起病人,一切前功尽弃。”
经过无数次艰难尝试,吴小华团队发现,ART手术的肿瘤直径可以扩大至4cm,且不限肿瘤类型(鳞癌、腺癌、腺鳞癌),从而创立了蜚声国际的“复旦标准”。团队最新数据显示,ART手术5年无复发率高达96%以上,且肿瘤直径≥2 cm和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
事实上,为了提升手术安全性,外科、病理、影像等多学科的合作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对于“大”肿瘤,ART术前要进行微创下淋巴结切除手术,病理评估是否有转移。然后,对其进行新辅助化疗。在化疗方案上,团队将过去的3周1次,改成2周一次(紫杉醇+铂类方案),尽可能让肿瘤缩小更快,减少了创伤,也提高了妊娠率。
在进行ART手术时,病理团队发挥了巨大作用,需要快速在术中判断切缘是否干净,淋巴结有无转移。
另外,术中子宫动脉是否保留也是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团队通过CTA(CT血管造影)技术发现,术后子宫的血供主要来自于卵巢周围的血管代偿性增加,即使保留了子宫动脉,术后也有94%以上的概率发生堵塞而由卵巢血管代偿性供血,因此一些大的肿瘤可以不保留子宫动脉,切除范围更广而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2018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LACC研究结果激起了全球对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式选择的争议。而对于宫颈癌保育手术,是否开腹手术的安全性也优于腹腔镜手术?相关回顾性研究正在进行之中。吴小华认为,如开展腹腔镜下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应当更加谨慎地考虑对患者有益的治疗策略,包括严格无瘤技术与操作、CO2气腹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举宫器的改进或无举宫器操作等。
术后,对于存在复发中危因素(肿瘤较大、深肌层侵犯、脉管癌栓)的患者,要给予周密的辅助治疗。由于患者存在生育需求,无法进行放疗,因此团队采用了辅助化疗的手段:1个中危因素用3-4个疗程TP(紫杉醇+顺铂)方案,2个中危因素用4-6个疗程TP方案。
吴小华教授与德国Kohler教授、美国MSK Levine教授、 英国牛津大学Tozzi教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室切磋手术(2018)让患者生子圆梦,到底要过几重关?
安全性的问题解决了,剩下就是手术要回答的“终极”命题:如何让这些切除宫颈的患者顺利怀孕、生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吴小华团队同样做出了不少创新。
首先,宫颈切除后,预防性宫颈环扎是确保妊娠安全的重要一步。“如果不做环扎,怀孕后子宫就像裤子没有了裤腰带,会导致流产或早产。”吴小华解释道。
在怀孕时,子宫的重量急剧增加,甚至能达到10斤重。如何让环扎处顶住不断增长的压力,选取特殊的缝线至关重要。
吴小华想到了在美国时见到的米其林带,但经过反复尝试后,吴小华决定对它进行改造,最终团队在手术中把这款Core-Tex环扎线缝合在子宫肌层中间,缩紧子宫口,使患者的子宫在怀孕时能托起胎儿,减少发生流产的概率。
环扎的效果果然得到了验证:据团队统计,在术后妊娠的患者中,放置环扎的20例患者中有12例已足月分娩,而没有环扎的5例患者中有3例患有中期流产或早产。
此外,由于手术的创伤,宫颈连接处非常容易发生长合、黏连的情况,导致经血不能顺利排出,有些患者甚至每到月经周期都会发生肚子疼的情况,疼痛异常,最后不得已切除了子宫。
经历反复尝试后,吴小华团队改良了妇科中常见的避孕环:将不带药物的塑料环放入宫腔中张开,保留特殊的尾丝在外面,术后效果非常良好。
吴小华教授与美国MSK Dr. Chi and Leito、斯坦福大学Dr. Chen、日本加藤医生和韩国医生(2019亚洲妇科肿瘤学会年会)种种的创新已经让不少患者像前文提到的娄女士一样,顺利怀孕生子,实现了当母亲的愿望。但是吴小华坦言道,目前术后的妊娠成功率并不高。2020年团队发表在《Gynecologic Oncololy(妇科肿瘤学)》的最新回顾性研究显示,在149名试图怀孕的术后患者中,仅有26名怀孕成功,占17.6%。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
例如,处于对“癌”的惧怕,不少患者术后不敢进行正常的夫妻生活,有些甚至连找对象都困难。当然,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做保育手术纯粹是为了“保留”子宫,实现做一个完美女人的愿望。
另外,不少患者对术后什么时候能够怀孕有误解,以为和剖腹产一样需要2年后才能怀孕。实际上,ART手术在子宫体上不存在切口,只要是月经正常,观察肿瘤不复发,通常半年之后就能正常备孕。
除外了心理和社会问题,挡在怀孕之路的当然还有医学问题。
最新研究显示,在149名试图怀孕的妇女中,57.7%患有不育症,其中宫颈狭窄(27.4%)和输卵管阻塞(23.2%)是术后不孕的最常见原因。为此,吴小华团队正尝试与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上海红房子医院集爱生殖中心合作,试图通过体外受精(IVF)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些患者往往卵巢内分泌功能都是正常的,所以做普通的IVF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输卵管黏连的问题,妊娠成功率大大提高。”吴小华解释到。
17年间,共有400多位早期宫颈癌患者在吴小华团队的帮助下进行了保留生育手术,其中有数十位成功怀孕生子。对于吴小华来说,这份答卷似乎还谈不上十分“满意”。
如何推广HPV疫苗接种,普及宫颈癌早期筛查,让宫颈癌能够早日被“扼杀”在萌芽之前,是吴小华和全国其他妇科肿瘤团队甚至全社会一致努力的方向。
消灭宫颈癌,希望我们离这一梦想实现的日子并不遥远。
参考文献
[1]X Li, X Wu et al, Oncological Results and Recurrent Risk Factors Following Abdominal Radical Trachelectomy: An Updated Series of 333 Patients. BJOG, 126 (9), 1169-1174 Aug 2019 DOI: 10.1111/1471-0528.15621
[2]Tang J, Li J, Wang S, Zhang D, Wu X. On what scale does it benefit the patients if uterine arteries were preserved during ART?. Gynecol Oncol. 2014;134(1):154–159. doi:10.1016/j.ygyno.2014.04.043
[3]Li X, Xia L, Li J, Chen X, Ju X, Wu X. Reproductive and obstetric outcomes after abdominal radical trachelectomy (ART) for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cervical cancers in Fudan, China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Feb 28]. Gynecol Oncol. 2020. doi: 10.1016/j.ygyno.2020.02.016
专家简介
吴小华教授吴小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妇科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首席专家。擅长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的综合治疗,晚期卵巢癌减瘤术和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现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渝小苏
责任编辑:Sharon
原标题:《让宫颈癌患者怀孕生子,这个团队的17年“保育”之路 | 三八妇女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