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老洋房往事 | “大理石大厦”沧桑纪事

2020-03-09 09: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坐落在上海延安西路64号,主楼是幢通体洁白的大厦,因为许多大理石作为建筑贴面和装饰,故又被称为“大理石大厦”。该

楼原为英籍犹太富商埃黎 · 西拉斯 · 嘉道理爵士的寓所,故又有“嘉道理公馆”之称。1989年被列为上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大理石大厦(今中福会少年宫)

一桶消毒剂带来好运

埃黎 · 嘉道理于1867年出生在时属英国殖民地的伊拉克的巴格达。1881年,年仅14岁的他离开故乡,投奔在香港新沙逊洋行做事的哥哥摩西,

成为该洋行里的一名书记员,此后被派往宁波办事处任职。当时宁波城里发生瘟疫,嘉道理未经上司同意便从仓库里提取了一桶消毒剂,为此受到严厉指责。他觉得这很不公平,于是提出抗议,结果被洋行开除。

埃黎·西拉斯·嘉道理

事后,哥哥给了他500港元,说这是他的全部财产。于是嘉道理与人合开了商行,做起了经纪人生意。据其长子劳伦斯回忆:“他以天生的聪颖勤奋地工作着,很受人欢迎,在积聚财产方面运气不错。”1897年,嘉道理在英国娶同为犹太人的劳拉 · 摩卡塔为妻,生了劳伦斯与霍瑞斯两个儿子。

民国初年上海橡胶风潮涌起,大批橡胶公司因投机失败濒临倒闭。就在这时嘉道理来到上海,汇丰银行经理史蒂文斯请他帮忙重振橡胶业,于是他留了下来,据说工作颇见成效。随后他将嘉道理洋行总部从香港迁至上海,又在沪港两地开设了多家公司,除橡胶外,还经营自来水、电力、煤气等,成为拥有相当资产的大老板。

一幢耗资百万白银的洋楼

1919年,嘉道理在今黄陂南路上的住宅失火,妻子摩卡塔为救被困屋内的家庭女教师而丧生。嘉道理悲痛欲绝,为避免触景生情,他带着两个儿子去伦敦暂住。行前委托好友、建筑师格莱姆 · 布朗为他在大西路(今延安西路)上重建新屋。没想到布朗酗酒成性,将新屋交英商马海洋行的史金生设计后,便不再过问此事。结果,1924年新屋落成,嘉道理回到上海看到的是“一幢宫殿式的建筑和一个烂醉如泥、正躺在医院里的布朗”,而管理这幢花园洋房至少得用三四十个佣人。更让他吃惊的是,承包商寄来的账单上竟是高达100万两白银的天文数字,按当时米价折算,可买大米5 000万斤,足够14万人吃一年。

整个公馆占地约15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 692平方米。主楼为砖、木、石混合结构,原为一层,1929年加建一层。正面朝南,通过三跑台阶可上主楼正门前的大平台。每跑台阶两侧各有铁塔形灯座一具,中间一跑台阶两侧的石礅上原有石狮一对,今为少先队员的塑像所取代。面对花园中央大门的入口处有仿爱奥尼式券柱廊。

公馆内有大小房间20余间,底层有可容800人跳舞的大厅和近百人用餐的餐厅。另辟有3间休息室,其中大厅东面的一间为牌室,顶部呈拱形,这种拱顶在上海似不多见。主人卧室及起居室位于二楼。主楼内部装饰仿18世纪欧洲皇宫样式,可谓富丽堂皇。门楣精雕细镂,漆以古铜色花纹。室内墙面多用金箔贴饰,房顶饰以石膏图案,色彩花纹各异。楼梯全用大理石砌就,柚木扶手,铜质栏杆。地坪除用大理石外,均为水曲柳、柚木嵌线图案。大厅四壁饰有大理石雕刻,顶上悬挂8盏玻璃珠子吊灯,成三、二、三排列,华灯齐放,满堂生辉。

花园内则树木葱郁,绿草如茵;南面的草坪上曾建有马厩、鹿厩、网球场、暖气花房等,那原是供嘉道理家族及其亲朋好友们玩耍享乐的天堂。

一个藏有7公斤金条的纸包

可惜好景不长。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嘉道理一家除霍瑞斯留在上海看管公馆外,都在香港度假,于是被占领香港的日军一锅端地送进了集中营。5个月后,他们被押上轮船运至上海关押。这时他们才知道“大理石大厦”已被日本人侵占,所有财产均被没收。嘉道理家人属英国“敌侨”,只能佩戴着占领当局规定的“B”字红色袖章,到指定的商店购买食品。后来劳伦斯一家还被关进了闸北集中营。老嘉道理因病魔缠身,才被破例软禁在自家公馆的下人住的小屋内,由霍瑞斯照顾,于1944年在贫病交加中谢世。这时“大理石大厦”已被汪伪政府占用。

霍瑞斯·嘉道理和嘉道理学校校长露茜·特维西合影

嘉道理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尽管自身难保,但还是积极帮助同病相怜的难胞。抗战胜利前夕,为防盟军空袭,上海实行全城灯火管制。一天晚上,前法国驻沪法院首席法官考夫曼怀抱一个7公斤重的纸包叩门进来,急促地对兄弟俩说:他因遭维希政府迫害,不得不离家出走,“这是一些金条,你们是我认识的唯一能够相信的人。请把它藏起来!”说完就走了。

事后劳伦斯回忆道:“作为一贫如洗并被软禁起来的战俘,我们的感情十分复杂。尽管如此,约在半夜时分,我和弟弟偷偷溜出屋子,跑到花园里,找了一棵树,把那金条埋在树下。9个多月后,战争结束了,经过一番搜寻,我们找到了那些金条,并将它完璧归赵。”

一个热衷慈善事业的犹太家庭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由肖耶少校率领的一支美军小分队在上海登陆。他们通过瑞士驻沪领事馆与嘉道理兄弟取得联系,要求入驻“大理石大厦”。兄弟俩欣喜若狂,5年来第一次打开了公馆内的所有电灯,用印有“嘉道理”英文第一个字母“K”的特制食品款待盟军。不久,嘉道理公馆便成了美、英和澳大利亚军人的活动中心。

嘉道理家族一直热衷于慈善事业。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会曾多次在此举办游园会、舞会和救济难民的义卖活动。如1948年11月20日,福利会举行义卖舞会,义卖品有瓷器、茶具、工艺品、烛台等,其中不少是宋庆龄自己捐献的。儿童剧团上演活报剧《乞儿》,筹得款项15万元。老嘉道理在世时,还在上海捐资创办了肺结核病防治所和中山医院皮肤病防治所,向医院捐赠了不少医疗设备。

1902年,老嘉道理在白克路(今凤阳路)开设了一家私立补习学校——育才书社,自任校长。书社招收百来名青年,分几个班级上课,专攻中英文两科,主要是为租界内的洋行、工厂及工部局培养翻译人才。1910年前后,工部局有意为纳税华人子弟创设一所普通学校。老嘉道理闻讯后,向工部局表示愿意将原来的育才书社改建为工部局学校。为此,他在山海关路购地10亩,建造了一幢有15个教室的三层楼房作为新校舍。1912年3月12日,育才书社迁入新址,并更名为“工部局立育才公学”,归工部局管理,即今育才中学的前身。鉴于嘉道理在世界各地兴办了许多慈善事业,1926年他荣获英国二级爵士称号。

1939年,当大批欧洲犹太人为逃避德国纳粹的迫害而流落上海街头时,霍瑞斯子承父业,在今东长治路91弄内出资兴办了上海犹太人青年会附属学校,内设2所幼儿园和9个班级,有学生600人,使得这些失学同胞能重返课堂,完成学业。1942年1月,学校迁入东有恒路(今东余杭路)627号新址(今纺织集团党校所在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嘉道理学校”,据说是当时虹口地区最漂亮的建筑。该校出来的学生在1946年的剑桥考试中成绩优秀,成为上海犹太难民区的骄傲。新中国成立初期,霍瑞斯曾留在上海处理嘉道理洋行上海办事处的善后事宜,后赴港与哥哥劳伦斯团聚,于1995年病逝。

嘉道理学校的学生过节时的留影

至于劳伦斯,抗战胜利后不久即赴香港再谋发展,后出任嘉道理集团总裁,被港英当局授予勋爵称号。晚年积极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投资兴建大亚湾核电站,受到中国领导人的高度称赞。1993年8月25日,劳伦斯在香港去世,亨年94岁。

一座孩子们的乐园

经宋庆龄先生提议,1953年5月31日,上海市有关领导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联欢晚会上宣布: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正式揭幕了!地址就选在正在举行晚会的“大理石大厦”。随后又在院内修建了科技楼、游艺楼、小剧场和天象馆等。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1957年6月20日,上海少先队员代表在中福会少年宫欢迎来华访问的苏联舰队官兵

大理石大厦鸟瞰

对此,劳伦斯感慨道:“我父亲喜欢款待朋友,大理石大厦在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中出了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被改为少年宫,从各个学校中挑选出来的小学生们在那里接受艺术培训。岁月流逝,得知我父亲特别喜欢的这幢建筑现被成千上万的儿童使用着,他们从那里提供的课程中受益,这对我来说是件高兴的事。”

摘自《楼藏风云:上海老洋房往事》,上海通志馆、《上海滩》杂志编辑部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