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鉴赏|龟兹壁画中的精进与勤勉:看鹦鹉舍身灭火等故事
龟兹石窟文化遗产是古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结晶,源起丝路,始兴于汉,繁盛于唐,印刻着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一体多元的特点,见证了公元3至公元13世纪期间新疆古代佛教文化的辉煌历史。曾对包括敦煌在内中国内地石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东联西引的传播交流过程中,又向西辐射极大地丰富了中亚佛教文化发展,创造了古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与融合发展的历史经典。
龟兹石窟壁画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极为丰富,其在满足佛教传播与教化信众需求的同时,更多表现的是古代民众生活习俗和崇尚的美德。在足不出户云看展的疫情期间,龟兹石窟研究院将陆续推出龟兹石窟壁画系列故事,本期关注的是“鹦鹉舍身灭火” 、“大施抒海夺珠” 、“虔阇尼婆梨王闻法身燃千灯” 等反映精进与勤勉的石窟壁画,以供大家欣赏。
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石窟佛教认为,修行的过程,漫长而且充满了各种困难。作为一个修行者,只有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努力上进,有时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才有可能修成正果,获得智慧。这种不懈追求的精神,佛教称之为精进。
佛教的这种伦理品格,并非其独有。我国先秦典籍中记载的“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故事,以及儒家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观念,都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先民们也具有相似的精神风貌。
佛教传入中国后,它的这种伦理价值观与中华民族原有的价值观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传统价值观的内涵。
龟兹石窟中有许多反映佛教这种思想的壁画,比如“鹦鹉舍身灭火”、“大施抒海夺珠”、“虔阇尼婆梨王闻法身燃千灯”以及“阿兰伽兰苦修”和“沙弥勤诵经”等故事画。
“鹦鹉舍身灭火” 故事画绘制在克孜尔石窟第13、178、184、192窟,森木塞姆石窟第11、30窟和克孜尔尕哈石窟第11窟中,故事大意参见《杂宝藏经》卷二。
鹦鹉舍身灭火 克孜尔石窟第178窟 主室券顶鹦鹉舍身灭火
曾经,在一座雪山上,有一个大竹林,里面生活着很多动物。一天,竹林里发生了一场大火。所有的动物都纷纷逃离那儿。这时候一只鹦鹉却用翅膀沾水洒到火上来灭火。帝释天来到鹦鹉身边,对他说:“竹林广阔,有几千万里,你的翅膀很小,沾取的水,不过几滴,如何能够灭掉这么大的火呢?”鹦鹉回答:“我灭火救助其它动物的心愿广大无边,只要我专心勤奋不懈怠,一定可以灭掉大火。如果这一生做不到,我来世还会做这件事,不灭这场大火我绝不罢休。”帝释天被它的意志心愿感动,降下了大雨,扑灭了大火。
鹦鹉舍身灭火 森木塞姆石窟第30窟 主室券顶“大施抒海夺珠” 故事画绘制在克孜尔石窟第14、17、38、69、91、104、178、186、206窟,库木吐喇石窟第2窟和克孜尔尕哈石窟第14、21窟中。其中克孜尔石窟第186窟和克孜尔尕哈石窟第14窟故事画绘于主室侧壁,为长方形构图,在龟兹石窟中较为罕见, 故事大意参见《贤愚经》卷八。
大施抒海夺珠 克孜尔石窟第14窟 主室券顶大施抒海夺珠
古时候,在阎浮提一个叫婆楼施舍的地方,有一位叫尼拘楼陀的长者。他的儿子叫大施,聪明好学,心地善良,因为同情和怜悯穷人,决定入海寻找宝物来帮助他们。经过千难万险,大施从龙宫得到三颗如意宝珠,可以满足他救助阎浮提所有穷人的愿望。后来,龙王后悔了,收回了宝珠。大施发誓将海水舀空,夺回宝珠。天神看到后,就问他:“海水之大,就是所有人都来舀,也不可能让海水减退一点,何况你一人呢?”大施回答:“若有决心,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只要我坚持不懈,何愁海水不干?”天神被大施的行为感动了,就帮助大施从海里往外舀水。不一会儿,海水就减退了一百二十里。龙王看到这种情况,惶恐不安,就把宝珠还给了大施,大施带着宝珠回到阎浮提。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大施抒海夺珠 克孜尔石窟第17窟 主室券顶大施抒海夺珠 克孜尔石窟第38窟 主室券顶大施抒海夺珠 克孜尔石窟第186窟 主室侧壁大施抒海夺珠 克孜尔尕哈石窟第14窟 主室侧壁“虔阇尼婆梨王闻法身燃千灯” 故事画绘制在克孜尔石窟第7、8、13、14、17、38、91、98、100、114、184、186、187、206窟,森木塞姆石窟第1、11窟以及克孜尔尕哈石窟第11和13窟中。其中克孜尔尕哈石窟第13窟故事画绘于甬道侧壁,为方形构图,故事大意参见《贤愚经》卷一。
虔阇尼婆梨王闻法身燃千灯 克孜尔石窟第14窟 主室券顶虔阇尼婆梨王闻法身燃千灯
过去久远,阎浮提有一个大国,在国王虔阇尼婆梨的治理下,人民安乐,国家强盛。虔阇尼婆梨曾向全国宣告:谁有妙法,说给我听,我将满足他的各种要求。一天,劳度差婆罗门来到王宫前,告诉虔阇尼婆梨王他有妙法。但是,他强调,国王要听法,必须割自己身上的肉点燃千灯,用作供养。虔阇尼婆梨一心求法,立即割肉燃灯。他的举动感动了诸天神,就连帝释天都禁不住地连声赞叹,并问虔阇尼婆梨:“大王,您现在痛苦至极,难道就无悔恨之意?”虔阇尼婆梨回答:“我毫不悔恨。”帝释天又问:“您说您毫不悔恨,谁能知道呢?”虔阇尼婆梨说:“如我从始至终均无悔恨之心,就让我的身体立刻康复吧?“话刚说完,他受伤的身体立刻恢复如初了。
虔阇尼婆梨王闻法身燃千灯 克孜尔石窟第8窟 主室券顶虔阇尼婆梨王闻法身燃千灯 克孜尔石窟第17窟 主室券顶虔阇尼婆梨王闻法身燃千灯 克孜尔石窟第38窟 主室券顶虔阇尼婆梨王闻法身燃千灯 森木塞姆石窟第11窟 甬道券顶 虔阇尼婆梨王闻法身燃千灯 克孜尔尕哈石窟第13窟 甬道侧壁“阿兰伽兰苦修” 故事画绘制在克孜尔石窟第8、17、34、114、171、178、186、206窟以及森木塞姆石窟第1窟中,故事大意参见《僧伽罗刹所集经》卷上。
阿兰伽兰苦修 克孜尔石窟第17窟 主室券顶阿兰伽兰苦修
很久以前,有个名叫阿兰伽兰的僧人,为了得到解脱,穿着黑色的皮衣,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端坐在一棵大树下,开始苦行。他饥饿时,就以野果野草充饥;干渴时,就用泉水解渴;困了,就随身卧倒在草丛、土丘或雪地上。由于长期的苦修,他的脸部渐渐消瘦,眼睛也深陷下去,整个身体也已皮包骨头,气息奄奄,命在旦夕了。这时,天神为了考验他,使用各种方法让他改变志向。但是他却不为所动,不顾生命危险,摆脱一切干扰,坚守自己的信念,继续各种修行,最终获得了觉悟。
阿兰伽兰苦修 克孜尔石窟第171窟 主室券顶 阿兰伽兰苦修 克孜尔石窟第8窟 主室券顶“沙弥勤诵经” 故事画绘制在克孜尔石窟第171窟中,故事大意参见《贤愚经》卷十。
沙弥勤诵经 克孜尔石窟171窟 主室券顶沙弥勤诵经
久远的过去,有一位比丘,收了一个小沙弥作徒弟。比丘要求小沙弥每天必须背诵完指定的经文,如果没有完成,便严加斥责。沙弥每天要去化缘,如果化缘顺利,就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背诵的任务;但是,如果化缘不顺利,耽误时间多,他就很难完成诵经的任务。一天,沙弥化缘很不顺利,想到无法完成诵经任务,便忧伤地哭了起来。这时,一位长者经过,就问他原因。沙弥就将自己的苦恼与长者细细述说了一遍。长者听后,非常同情沙弥,便对他说:“从今天开始,我供给你饮食,你专心背诵经文吧。”从那以后,小沙弥勤奋背诵佛经,规定的功课总是按时完成,再也没有被师父批评过。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