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根撑起现代世界的梁
原创 大象公会Elephantia 大象公会
「传谓铁路工人建筑桥基用邪术杀人祭桥,然后桥基始可稳固,铁桥始能筑成。无智人民误信杀人祭桥之语,故遇铁路工人视同公众仇敌,有『我不杀他他即杀我』之思想。」文|朱不换
有能力承担重任的人,被世人称为大梁、顶梁柱、四梁八柱。
民国东北的山野绿林,就曾按传统建筑的四梁八柱,给核心骨干分工:托天梁是军师,顶天梁是前敌指挥官,顺天梁管粮食物资的储备供应,应天梁负责分配站岗、放哨。和张作霖一起绿林起家的张作相,汤玉麟等人,就被视为张作霖的四梁八柱。
· 张作霖(中)与汤玉麟(右二)等干部合影把能担重任者称为大梁,是借物喻人。这是因为,建筑、车船结构中的梁构件由于设计合理、性质坚韧,能承担巨大负载。
无论是建造住宅、桥梁还是汽车、飞机,优质的梁都至关重要。不过,直到一百多年前,人们还是主要靠祖传经验来约摸着造梁,风险大、限制多。能不能造出现代梁,是人类社会跃入工业革命的一大标志。
上大梁,要烧香
20世纪之前,人们靠古时经验和直觉造梁、上梁,不确定性较大。再加上中国人相信树木有灵,房屋上梁时一定要烧香祭拜。上梁祭祀是中国汉族、土家族等多个民族都有的习俗。
· 张家界黄龙古寨的上梁仪式比房梁的跨度和规模更大的桥梁,危险性更大。修完桥合龙时,一般要举行敬桥祭桥仪式。过去一些人甚至愚昧的相信,造大桥、铁桥需要杀人祭桥,才能令桥稳固。
当此粤汉铁路株韶段修筑期间,湘南衡山、衡阳、耒阳、永兴、零陵各县,智识闭塞之愚民易为迷信所惑,传谓铁路工人建筑桥基用邪术杀人祭桥,然后桥基始可稳固,铁桥始能筑成。无智人民误信杀人祭桥之语,故遇铁路工人视同公众仇敌,有「我不杀他他即杀我」之思想。乃各县因此种迷信而起之人命惨案,层出不穷。
——1935年2月16日《大公报》
· 粤汉铁路株韶段长垑桥怎样能设计出负重抗弯的梁,在中西方一直是一个难题。
这个难题可以简化为一个直觉实验:假如你需要在一个五米宽的深沟上铺设长木板,充当临时桥,应该怎么摆放长木板,才能保证人经过时桥不易塌?
稍有阅历的人都能想到,应该把长木板横截面竖起来,让横截面的长边竖起,短边着地。用中国古话说,「立柱可以支千钧」,同样是杆状物,平行于载重方向的立柱,比垂直于载重方向的横梁能承载更多重量。意识到这个横与竖的差别不难,但要为这种现象给出正确解释和现实解决,则相当困难。
古人面对横梁比立柱更脆弱、更易垮塌这个问题,主要办法是寻找更坚韧的木材作为梁材料。与土、石相比,木材的抗压、抗拉性能较好;而且找到五米长的整块木材,要比找到五米长的整块石材容易得多。因此,无论是汉字中的「梁」字,还是英文的BEAM、GIRDER等,起初都是「横木」的含义。
不过,木材易朽、易裂等天然限制,限制了前现代建筑的规模大小和用途范围。
· 古建筑中的木梁会因为年久产生各个方向的裂缝特别是大型建筑,需要去遥远深山采伐稀有巨木用做梁、柱,用人命来交换。像故宫宫殿这样的大屋,往往需要去四川、贵州伐运巨大楠木、杉木才能完成。一株长七丈,周长一丈二尺的大木需运夫500人以上,运送八九个月的时间。由于采木之地山高水险,伐木、运木的工人「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死亡率极高,就连采木官员也「闻风私逃, 携妻掣子,抛弃室家」。
· 明长陵祾恩殿的楠木大柱,就是从西南千里转运至北京梁如此危险,解决梁的问题,需要工程理论的突破,也需要新材料的革命。
捕捉肉眼看不清的运动
不仅中国人,西方人也一直为梁的问题发愁。
伽利略在物理学奠基之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用大量篇幅推敲梁的强度问题。他在书中也意识到了横梁弱于立柱的问题,并进行了定量描述:「一根钢或玻璃杆能承受一千磅的纵向拉力,而如果将杆以直角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则五十磅的重量足以将其折断。」
不过,接下来伽利略走了一段弯路,没能解决梁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还缺乏微分等数学工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梁的受力形变和折断过程,隐藏在梁材料的内部,比绳球摆动、铁球自由下落这些现象更难以直接肉眼观察和记录。
·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的梁插图由于肉眼观察的困难,在理论探索时做出正确、容易验证的初始假设就格外重要。
伽利略假设,横梁贴近墙壁的根部各处所受的拉应力是均匀分布的。这个假设在当时条件下难以人肉测量,而且——是错的。
五十年后,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做出一个不同的假设:梁在发生小形变时,横截面仍保持平面。这个假设更容易观测,而且,是正确的。
· 伯努利假设,垂直于梁中心线的梁横截面(蓝色部分)在形变后仍保持为平面。在无剪切形变情况下,该横截面还会继续与梁中心线保持垂直基于这个假设,伯努利推算出了悬臂梁形变的微分方程,并计算出,梁抵抗垂直方向弯曲的能力,取决于它所具有的一种惯性特征——截面惯性矩。
· 一个杆状物体有四种常见的惯性,这些惯性使它延续原有的速度和形状,抵制速度和形状的变化对最常见的拥有矩形横截面的梁来说:
这也就完美解释了,为什么与竖起的长板相比,横放的长板更容易弯曲:假设长木板横截面的长度为4,宽度为1,那么竖直摆放时的抗弯曲能力,是水平摆放时的16倍。
对各种其他形状的横截面来说,如果把梁的横截面分割成众多的小方格,那么,离截面的几何中心线(中性层)越远的方格越多,截面惯性矩就越大,梁的抗弯能力越强。· 中性层是梁内部拉伸区和压缩区之间的分界面。对于具有对称性、各向同性且受力前未弯曲的材料,中性层位于材料的几何中心位置经过欧拉等的补充后,这套公式被称为欧拉-伯努利梁理论,是近代梁工程学的基础。
不过,按照伯努利的预测,要实现抗弯能力最强的梁,仅仅把梁的截面竖起来是不够的,而应该像上图那样,让横截面两头的部分最大化,形成类似哑铃的「工」字结构。
然而,在伯努利、欧拉发现梁的秘密之后一百多年里,人们仍然按老法子造梁,不相信这两位数学家比传统工匠更懂工程。
而这也是由于新材料的欠缺。传统的木材在强度、延展性等方面都难以达到要求,这有赖于19世纪钢铁革命的降临。
T 型轨一路轰鸣,H 字钢直上云霄
那时,最需要优质钢铁的是铁路行业。因为铁轨承受极高应力,特别需要能防止断裂和脱轨的钢材。
在英美铁路发展的早期,铁路轨道仅仅是在木板上铺一层铁带。
· 早期带状铁轨和道钉这些铁带轨道极不安全,不时会从木板上甩出、冒起,甚至刺穿火车车厢惊吓乘客,有如恐怖的蛇头。
· 直到现在,北美地区仍将翘起的钢筋戏称为「蛇头」直到1820-1830年代,随着轧铁工艺的发展,伯肯肖、史蒂文斯等才按照工字梁结构,发明了安全耐用的T字铁轨,并在英美逐步普及。
新型安全的铁轨带动了一波铁路狂潮。到了1840年代,美国和英国已分别铺设了3000英里和1900英里铁路;相比之下,法国远远落后,只有区区300英里。这是因为法国的煤、铁价格高企,修建铁轨成本高昂。落后状况下,法国铁路的钢材供应商之一普罗维登斯钢铁公司不得不穷则思变,寻找高强度、低成本的的钢梁方案。1849年,普罗维登斯钢铁研发出了 I 字钢梁的专利。
· I 字梁按工字结构设计的 I 字梁,比普通钢梁更轻便、节省材料,并拥有良好的抗弯性能,适合担当建筑框架材料。
在拿破仑三世大搞基建的国策下,I 字钢开始在法国建材中广为应用。到了1880年代,法国铁路里程也逐渐反超英国。
骄傲的法国人决定为世界博览会造一座铁塔,来展现他们的强悍工程能力。
· 兴建于1889年的埃菲尔铁塔,是现代钢铁梁结构的一次超大规模应用。铁塔建成后,越来越的民用建筑开始信任和采用现代梁技术大西洋对岸的美国人不服气。他们要在下一届的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推出一头会动的巨兽,摩天轮。
· 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的摩天轮是第二座现代梁奇观· 芝加哥摩天轮的主轴摩天轮的主轴由伯利恒制铁公司制造,重达43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铸铁件。而造这样的大轴,需要更大的锻锤。
· 美国钢铁工业之父约翰·弗里茨站在125吨重的伯利恒汽锤模型下美国人也将 I 字钢的造法学了过来。不过,他们发现,当建造20层以上的大厦时,I 字钢需要大量铆接、角钢等辅助,变得极不经济了。
为此,钢厂经理亨利.格雷改良了传统的 I 字钢热轧技术,发明了H字钢。H字梁更重,但承重更高,并允许30-100米的大跨度,适用于摩天大楼结构。
· H字梁· 热轧过程中,钢锭被轧制成H字钢不过,格雷游说了多家钢铁公司后,仍无人肯冒险采用他的方案。直到1907年,格雷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为摩天轮造大轴的伯利恒钢铁。伯利恒的新总裁查尔斯.施瓦布决定豪赌一把,建厂轧制H字钢。
如果为此要破产,那干脆玩儿一把大的。
——查尔斯·施瓦布
施瓦布赌对了一半儿。
此后,一座座摩天大楼在美国都市拔地而起,它们大都采用了 H字钢梁;美国人甚至把这种梁叫做伯利恒梁。伯利恒钢铁收获大量订单,跃居美国第二大钢铁集团。
· H型钢成了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标志不过,施瓦布本人没这么幸运。由于股票投机巨亏,他在1930年代经济危机中欠债落魄而死。
· 1932,11名爱尔兰裔工人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钢梁上摆拍「吃午餐」,庆祝大厦落成。H字梁支撑的众多摩天大楼工程,为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提供了不少就业二战之后,人们发展了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梁的受力和形变进行更细致的网格化分析预测,以建造更安全和稳定的梁。
· H字梁应力的有限元分析示意图人们发现,I 字梁和H字梁虽然擅长抵抗垂直于横梁的负载,撑起了20世纪各国大都会的天际线,但它们不太擅长抵抗扭动。
· 一端固定的H字梁在扭曲下变形相比之下,形如空心箱子的箱梁,抗扭能力更强,更适合大型桥梁建设等高抗扭需求的场景。这是因为,物体抵抗扭曲的能力,取决于其截面的极惯性矩。而同等质量下增加极惯性矩,就需要将质量尽可能分配到远离转轴的四周边框上,形成箱形结构。
当今世界第一长桥,京沪高铁丹昆特大桥,就是依靠4500多个900吨箱梁的支撑。
· 桥隧工在京沪高铁丹昆特大桥的箱梁内进行检测维护21世纪以来,一些梁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微观世界。人体等生命体中,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挤压拉扯,同样可以用弹性梁来模拟。
· 一个细胞通过虚拟的弹性梁与周围的六个细胞产生互动。K为梁的平动刚度,K φ 为梁的转动刚度通过模拟细胞梁的欧拉-伯努利方程,并尝试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组合,克里格曼等科学家用青蛙胚胎细胞,造出了能自动行走、搬运微粒、收集微粒的毫米级细胞团。
· 上图为计算机模拟的细胞团,下图为同结构的真实细胞团,直径0.65-0.75毫米,由青蛙胚胎的早期上皮细胞(蓝色)和心肌细胞(红色/绿色)组成19-20世纪,现代梁为人类撑起了车、船、大厦,把人类带进了工业社会。在21世纪的未来,如果这些小巧的细胞梁能在搬运药物、清除菌斑栓块等领域获得应用,也许梁将再一次拯救人类的病痛。
参考资料:
[1]叶筱.(2015).(Ed.).粤汉路株韶段愚民误信杀人祭桥,文史博览, 9,48-49.
[2]https://www.pnas.org/content/117/4/1853
[3]https://www.liebertpub.com/doi/abs/10.1089/soro.2013.0010
[4]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72&do=blog&id=212702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Euler%E2%80%93Bernoulli_beam_theory#History
[6]https://www.yicai.com/news/5297768.html
[7]https://www.wfmz.com/features/historys-headlines/history-s-headlines-bethlehem-steel-moves-a-big-wheel/article_3292f398-4b27-5a9a-96e9-27bfa687720f.html
[8]https://www.nytimes.com/1995/10/21/business/farewell-to-a-mill-that-shaped-the-modern-city.html
[9]http://www.learneasy.info/MDME/MEMmods/MEM30006A/Area_Moment/Area_Moment.html
[10]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9-12/04/c_1125306939.htm
[11]https://www.zum.de/whkmla/sp/0910/csj/csj1.html
原标题:《一根撑起现代世界的梁|大象公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