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 +1
    505

武汉小事|疫情下的邻里关系:互送有无,好像回到童年时代

澎湃新闻记者 邓雅菲 实习生 苏笑语
2020-03-06 20:4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编者按】

武汉全面“封城”已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了。

这一个半月来,绝大多数武汉人只能呆在隶属各个社区的家里,邻里之间的关系从未像现在这么重要。

自今日起,澎湃新闻开辟“武汉小事”专栏,讲述疫情期间武汉人的家长里短,讲述那些掩盖在大疫情背景下的日常生计。

武汉人民一定能够度过这段艰难的岁月。

“前几天刚从单位回来,家里没有菜,我最近都在吃泡面,想问一下各位邻居,有没有菜?”

“多谢给我送菜的大哥,刚刚有点懵,忘了问您的名字,还请您联系我一下,我把钱转给你。”

这是来自于武汉市江岸区模范路社区第四网格微信群中的一段对话。

疫情发生以来,类似这样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互送有无的对话在武汉的社区群里经常能看到。

3月5日,家住武汉市江岸区模范路社区的王丽(化名)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讲述了许多疫情期间发生在该社区内邻里间的小故事。

“疫情期间,武汉的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大家不能出门。但家里缺个什么了,没米没油了,在群里喊一声,就有热心邻居送来,放在门口,相互也不碰面。这种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就好像穿越回到了许多年前的童年时代。”王丽感叹。

邻居放在家门口的物资。 微信截图

邻里互送有无

王丽回忆,小时候,家里做菜时缺酱油、缺米了,妈妈总会让她去隔壁邻居家借一点,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也会分一盘,让她端给邻居尝尝,“怎么也想不到,小时候的童年回忆,仿佛今日重现。”

2月25日,家住903的邻居小魏在群里问,“团购面粉买多了,谁家需要?”想着有面粉可以在家自己包包饺子、做做面条,王丽说分她一些。

十几分钟后,王丽收到消息打开门,看到一大袋面粉还附上酵母、麻油就放在了家门口。小魏发来消息,“面粉我是戴着口罩和手套分装的,放心!刚刚我正好去拿快递,就拿上来放你门口了,省得你又要出来。”这么多东西加起来,小魏只要王丽给她微信上转了10块钱,说什么也不要多的。

“这样的小事情在我们群里太多了,除了互送食物,送个手机充电线、借个小工具什么的也很常见。”王丽说。

邻居挂在门上的物资。 微信截图

群里最多的一句话:不谈钱

“多少钱啊?”

“不谈钱。”

“这怎么行?”

“你也帮了我呀。”

“不谈钱”是群里出现最多的一句话。社区微信群里,购买物资成了简单的“以物换物”。如果有哪户居民多出来生活物资,都会在群里吆喝一声,很快就会有人将物资领走。哪户居民缺什么生活物资,也会在群里求助,往往都能得到邻居们的热心回应。

当拿到物资的居民说要付钱时,得到的往往是一句爽快的“不用”。王丽给记者发来的微信截图显示,家住1707的住户急需面粉,在得到家住421的叶先生半袋面粉的帮助后,她提出付钱给“叶大哥”。叶先生推辞说:“你也帮了我啊,咱们就应该互帮互助才对!不谈钱!”

社区里的住户吴小姐在群里说:“谁有口罩请卖给我吧,我实在是没有口罩了。”这个求助在一分钟之内就得到了回应:“我刚买了一些,等寄过来了,我送你几个。”这令吴小姐深受感动。

送口罩给吴小姐的住户在群里说,“不管做什么,有组织还是好,团结就是力量!邻里间互帮互助,大家才能共克难关!”

物资统一配送,井然有序

这个模范路社区第四网格群的群主,是负责物资配送的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每天在群里接用户订单,再去统一购买物资送到住户家中。

为了丰富住户的物资供给,该工作人员把配送的物资分成了ABCD四个套餐,每个套餐荤素搭配、蔬菜多样,简化了住户分开购买蔬菜的繁琐过程。住户只需要在群里下单所选的套餐,一份精美的搭配好的套餐就会送到住户家门口。

有时,需要配送的工作量很大,这时候还有住户站出来愿意当配送物资的志愿者,为小区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待配送的蔬菜。 微信截图

在群里,住户们都十分体谅物业工作人员的辛苦,总是自发地出谋划策给他们排忧解难。住在505室的刘先生建议,“行动方便的住户自行取货,分楼层、分批去拿。比如三楼的住户先去,领完物资在群里说一声,四楼的住户再去拿。”建议一出,大家纷纷觉得可行,自发地建立起领物资的顺序,大大提高了物资的配送效率。

据王丽介绍,小区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独自居住,住老人隔壁的那户住户时刻惦记着这位老人,每次领物资的时候都不忘给老人带上一份,如果自己没空,也会托付给其他人才放心。那位老人的物资每次都有热心的邻居送到家门口。

还有住户在群里分享自己上小学的女儿写的作文,作文描述了小区内住户们互帮互助的故事,小朋友在作文里感叹道:“英雄,就在我的身边。”

住户在群里帮小区内老人买东西。 微信截图

沟通做菜经验:有限的物资、无限的创造

尽管物资供应较为紧张,但住户们的心灵手巧让有限的物资发挥出无限的创造。王丽说,群里除了物资交换和求助信息之外,最多见到的就是做菜的心得分享,虽然每家每户都只有固定的几样蔬菜,但都努力发挥创造力,做出新的花样来。

还有不少住户在得到邻居赠送的蔬菜后,会发布“买家秀”来展示做菜成果。群内605的住户在群里发了好几张炸得金黄的薯条图片后,还@了411的住户说:“谢谢你的土豆,今天炸了,太好吃了!”411的住户立刻回复道:“你有番茄酱或者梅花盐的话,就着薯条味道更好!”

有的住户在群里发了“花式”做油麦菜的图片后,其他好几家住户纷纷讨教做法,几个人就在群里就蔬菜“怎么炒不会老、如何保持口感和鲜度”等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还有一位住户赞扬道:“厉害啊,你这个菜看似简单,但特别精致。”

在群里分享菜品的住户。 微信截图

疫情期间,本来平时交流不多的住户们以这样的方式被紧密联结在一起。

“群里就好像在开厨艺鉴赏大会,每天宅在家里自己做饭,我厨艺还真长进了不少!疫情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感谢物业和邻居们,让我们感到了邻里关系的温馨、动人。”王丽说。

    责任编辑:钟煜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505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31)
    发表
    热评论
    很感动,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感,人性本善。
    2020-03-07 ∙ 重庆
    28
    回复
    举报
      让我回忆起武汉人原来在外摆竹床、吃西瓜、看星星的夏日
      2020-03-07 ∙ 上海
      19
      回复
      举报
        中国人在任何困境下都能够很团结很顽强的生活。
        2020-03-07 ∙ 山东
        16
        回复
        举报
          同在蓝天下,感觉好温暖!有难大家帮,有福共同享!
          2020-03-06 ∙ 江苏
          16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一段感动而难忘的经历
            2020-03-07 ∙ 北京
            1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 曲终人不散
              • 3起整治形式主义典型问题被公开通报
              • 六部门发文优化离境退税政策
              • 广东韶关:购买首套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调整为80万元
              • 俄侦委会:乌特工涉嫌实施恐袭致俄军中将身亡
              • 中国乒乓球名将,近日当选中国乒协新任主席
              •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的简称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