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八旬雕塑家司徒兆光辞世,曾塑朱德像及百元钞领袖浮雕稿
知名雕塑家司徒兆光先生,于2020年3月4日18点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作为中国城市雕塑的奠基人,司徒兆光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城雕艺术委员会委员、首都城雕艺术委员会委员。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称号;被授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称号。
他的代表作有《读》、《朱德纪念像》、《吴作人》、《雏鹰》等,作品《扬青稞》、《廖公》(为中国美术馆藏)、《妮》等曾获奖。曾为毛主席纪念堂、北京郭沫若故居、北京宋庆龄故居、国家体委、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故居博物馆等地创作铜像。
1940年,司徒兆光 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省开平市,已故著名电影人、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之子。1959年,司徒兆光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61-1966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留学,从师著名雕塑家米·康·阿尼库申教授。1966年回国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曾为国家培养出大批艺术精英人才,也曾为中国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的建设推广做出重大贡献,很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收藏。
1962年,司徒兆光在列宁格勒1961年中国留学生访问苏联油画家楚依柯夫,左起曹春生、司徒兆光、王克庆、冯真、楚依柯夫、张华青、李骏、楚依柯夫之子、苏高礼1963年,参观雕塑家柯年科夫工作室,左起:冯真、曹春生、柯年科夫、司徒兆光、张华清、王克庆、苏高礼
1966年,司徒兆光从苏联归国,为北京工业学院创作毛主席雕像
司徒兆光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创作毛主席纪念堂大型群雕
1973-1975年,司徒兆光完成集体创作的大型泥塑组雕《农奴愤》。1979年在北京参加九人雕塑作品联展。1979年作品《扬青稞》获北京市美展优秀作品奖。1981年作品《春》等在 香港展出。1982年作品《雏鹰》在法国黎春季沙龙展出;为茅盾文学奖奖章创作茅盾浮雕。1983年赴苏联考察城市雕塑,并于市长讲习班授课。1984年作品《多多》、《背》 等参加布达佩斯国际小型雕塑展览;石雕《廖公》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并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木雕《妮》获北京市美展优秀作品一等奖。1985年为人民币百元创作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浮雕像;创作完成毛主席纪念堂中朱德大理石像。1986年为国家体委创作贺龙纪念像;应邀访问日本国;同年创作完成大理石刻《读》坐落于北京市政府门前,该作品于 1987年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选"优秀奖"。1987年为匈牙利著名诗人山道尔·裴多菲故居博物馆创作中国作家孙用铜像。1988年创作完成北京郭沫若故居的郭沫若纪念铜像。
正在创作的司徒兆光司徒兆光,《廖公》 大理石,1984年
司徒兆光《妮》 木,1984年1990年为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创作我国首个户外人体雕塑《遐思》;出访新加坡;作品《妮》、《远友》等在新加坡展出。1992年在京举行首次个人作品展览;同年赴欧洲考察访问,在巴黎举行个人作品展览。1993年在台湾参加雕塑名家五人展。199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称号。完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大型雕塑《劲射》;为北京宋庆龄故居创作宋庆龄胸像。1995年创作马寅初、梁思成像。1996年完成贺龙、李维汉纪念像。1997年为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创作石雕《何香凝像》。完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群雕《同仇敌忾》《巾帼赞曲》。1999年创作不锈钢像《牦牛》,2000年为香港大学创作《孙中山像》,2002年创作《春雪月夜》长春国际雕塑公园。2005年创作抗联战士冯仲云、薛雯大理石浮雕像。2009年为中华世纪坛创作梁思成像。2010年为铜陵市创作作品《遥望》;《郭沫若像》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2012年《孙中山像》参加《雕塑百年》展、国家博物馆收藏。2013年在国家大剧院画廊举办“生命之歌——司徒兆光的艺术情怀”展。
司徒兆光,《毛泽东》青铜雕像司徒兆光为第四套人民币百元钞四大领袖作浮雕稿司徒兆光,《雏鹰》 木,1981年司徒兆光,《读》(北京正义路)大理石,1984年1984年创作《读》
司徒兆光,《郭沫若》(北京郭沫若故居)青铜,1987年司徒兆光,《遐思》(北京奥体中心)青铜,1990年司徒兆光在创作《遐想》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代表中央美院、中国美协对司徒兆光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致以问候。
范迪安表示:司徒兆光先生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优秀雕塑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为中国雕塑事业和雕塑教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司徒先生早年赴前苏联留学,形成了坚实的雕塑造型功底,他留学期间的一批“雕塑体”的素描在美术教育中曾引起广泛影响。在创作上,他吸收融汇欧洲古典雕塑的优长和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经验,作品富有刚强雄健的艺术语言,更有深沉含蓄的内在意蕴。他关注现实,深入生活,注重雕塑的公共文化意义,在艺术质量上精益求精。他的人物肖像雕塑将“写实”与“传神”融为一体,尤其注重塑造刻划人物的性格、气质与精神,创作的孙中山、宋庆龄、何香凝、朱德、廖承志、贺龙、郭沫若、马寅初、梁思成等一大批肖像雕塑犹如凝固的人物传记和静穆的生命形象,富有经典感和永恒性,是新中国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品。
司徒兆光,《宋庆龄》(北京宋庆龄故居)青铜,1995年司徒兆光,《我是中国人》青铜,1989年司徒兆光先生长期在中央美院任教,怀以大爱之心培育青年学子,在教学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同时爱生如子,以自己朴素真诚的品德感染和引导晚学。他担任雕塑系主任期间,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和师生创作,以宽厚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深受同事们和青年学生的敬重。他在晚年虽遭受病扰,但仍关心学校事业和中国雕塑的发展,体现出高尚的精神境界。
1995年司徒兆光在中转办学时给研究班上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我们不能面向司徒兆光先生告别,但司徒兆光先生的艺术人生已如他塑造的永恒形象,让我们永远铭记!
延伸阅读
20年前,司徒兆光先生的事儿
蔡志松
考大学之前,只听过司徒兆光的名字,和中央美术学院其他几位先生的名字一样,如雷贯耳,遥不可及。渴望有一天能成为他的学生。很幸运,虽然连考3年,但终于梦想成真了!
那时美院很小,在王府井,还是精英教育,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扩招,学生也很少,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等各类学生加起来还不到200人,教职工和学生的数量基本相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美院虽小却曾出过著名导演、作家、音乐家、影星、发明家和工人、学生运动的领袖。
1984 年,司徒兆光创作《廖公》司徒兆光就是美院里最风光的先生之一。可是入学快一年了也没见到先生本人,只能听到关于先生的种种传闻:先生早年曾留学苏联,后来也在法国做过访问学者。在列宾美院留学期间师从当时国际顶尖级的雕塑家、苏联功勋艺术家、列宾美院雕塑系主任阿尼库申。阿尼库申的老师穆西娜也是功勋艺术家,曾在罗丹工作室学习两年多。
1963 年,司徒兆光在冬宫苏联十月革命临时政府办公室参观先生留学前的几位名师也是上世纪20年代与徐悲鸿一起留法归国的艺术家。所以先生的师承应该为法苏混合体系。先生留学时专业成绩非同一般,素描曾得过满分,列宾美院要收藏他的作品,却被先生以回国汇报成绩为由拒绝了。
1963 年,于冬宫拉斐尔作品《圣母像》前司徒先生懂电影戏剧,好文艺,擅体育,爱摄影。篮球打得好,身手敏捷,反应快。听说有一次上课,模特突然晕倒,从台子上一头栽下来。先生瞬间绕过雕塑台,从半空中将模特接住,避免了一场意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先生很洋气,喜欢骑摩托,舞跳得也好,不但喜欢古典音乐,还听流行乐,并曾送给过同学麦当娜和杰克逊的光碟(当时是上世纪90年代初)。
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院操场篮球队,左起 - 李行简、司徒兆光、李守仁,右起 - 张宝欣、李老师、马路、郭嘉瑞、苏高礼、张广仁、詹易元社会影响力就更不用说了,第四套人民币百元大钞上的四大领袖像的雕塑稿就是司徒先生做的。先生还曾经是文化部部长的候选人。最让同学们兴奋的是,听说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一件小木雕就卖了1.5万美元。当时大家在窘困的生活中听到这一消息是多么振奋啊!好像有了盼头,将来以创作为生还是有可能的!旅法的艺术家们听了便说:“肯定是司徒自己在后面多加了个零。”
就这样,伴随着种种想象与期待,一年级接近了尾声,先生几乎成了一个传说。
有一天下午,工作室门敞着,我和另一同学正在教室用功,走进来一位瘦瘦的人,戴副眼镜,单肩挎着一个包儿,一看就是位学者,但是不打招呼就进来了。他自报姓名:“我是司徒兆光。”我和同学当时吓傻。立正,稍息,不知所措。
先生环顾了一下教室便坐在沙发上,让我们也坐下,我们只敢欠着屁股微微地半坐在椅子边儿上。先生比较和蔼地和我们聊了一会,聊的啥全忘了,只记得先生临走的时候说:“你们报我的工作室我很高兴(那时雕塑系五年制,一年级有5个学生,按规定一起上课。二年级开始进入导师工作室,入哪个工作室由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放心!我会有东西教给你们的。”说完起身走了。
1984-85在中央美院雕塑工作室工作过完暑假,转眼二年级开学了。司徒先生的课,课前让我们准备卷尺、卡钳、水平尺和吊锤。开课了,一上来就要求我们用尺量:模特台用水平尺测平,雕塑台要用吊锤把中轴吊垂直,雕塑台与模特台之间要有固定的距离,高度也有要求,从自己的眼球往斜上方,经过雕塑的头顶,再到模特的头顶要成一条直线,往斜下方经过雕塑的脚底,再到模特的脚底,也要成一条直线,以避免视差干扰。
做1/2高的人体,高矮要用尺量,宽窄、距离要用卡钳卡。仅一周的作业,搭架子就要用一天的时间,如果搭不好第二天接着搭,不准上泥。模特也是先生提前亲自到教具组挑选的。原来极端“高大上”是如此严格炼成的,领教!
1994 年春人体课上,司徒兆光在为蔡志松指导雕塑(翁乃强摄)还好,当时年少轻狂的我没有对先生的教学要求产生逆反,反而通过这种训练对雕塑有了新的认识。大家都误以为这是一种苏联或是被先生自己改造后的教学方法,但先生很郑重地告诉我们:“你们知道吗?跟古希腊雕塑一起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卡钳、吊锤和直尺。”传闻终归是传闻,一接触才发现先生是位很严谨的人。
当时系里刚开始恢复工作室制,我们的番号是第四工作室。两个年级加起来只有四个半人,1992级的我和徐锷,1991级的喻高、刘玄和经常不来上课的蒙古留学生图尔。司徒先生和隋建国先生都是当时的系副主任,段海康先生是班主任。一屋仨主任,我们甚是骄傲!
北京王府井央美校区雕塑教室司徒先生上课手把手地教,不仅如此还领着我们一起做。先生在我们面前做人体泥塑非常从容、轻松,每一步都很简洁,并不像我们那样把人体看得琐碎复杂。先生的方法操作有序,简便易学。如果说自己专业上还有些好习惯的话,那大多是先生帮我养成的,于是我迎来了进美院之后的又一次飞跃。
后来任教,先生还劝我每学期都要领学生做一个人体雕塑:“这样做对学生有好处,也免得自己将来手生。”可我虽然经常当众演示,也不停地为学生修改,却从未从头到尾当着学生面完成过一件人体写生。也许是对自己要求过高,也许是根本就没那个勇气,总之很惭愧!
先生对模特的要求也很高。教具组知道先生的习惯,如果先生没有指定,就把他们认为最好的模特派过来,从不敢怠慢。于是有一天派来了一位猛的。远在二排房的胡同外,人还没进屋,就听高跟鞋“咔咔、咔咔……咔”震得大家心脏嘣嘣直跳。美院这些孩子向来感觉敏锐,一听就知道有美女要打门前经过。我们还没来得急冲出去看呢,人已经进我们屋了。
这小女孩,剃个寸头,焗成了黄色,戴着钛合金的骷髅头耳环,上身黑色重金属皮夹克内衬黑色高领衫,背着黑色马桶包,下身深灰色紧绷绷的弹力牛仔裤,两腿又长又直,脚上黑色重金属皮靴,上面镶了无数小钢钉,闪闪发亮。也没进更衣室,当着我们的面三下五除二就脱了个精光,皮肤又白又细,体形超好,三围绝对达标。她把衣服往沙发上一甩,一个健步就飞上了模特台。还没等我们说话,自己就先摆了个pose。
美院孩子虽然胆儿大,但还是被这架势给镇住了,大家正在眼睛发直、默默无语时,司徒先生进来了,一抬眼便问:“你怎么来了?!”那小女孩一愣,回了一句:“你怎么也来了?!”原来两人头天晚上在北京饭店的party上见过。
那个年代图片、影像资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小女孩只闻先生其名未见过其人,万万没有想到,当晚跟她说话的那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司徒兆光。此时见了,还误以为先生跟她一样,也是来美院寻梦的呢,这粉丝当得太业余了!
司徒兆光,《醒》 青铜,1981年当时系里学生用“曹(曹春生先生)家刀”、“董(董祖怡先生)家剑”、“司徒先生飞刀削面”来概括系里三位老先生的雕塑风格。司徒先生教学不仅强调动态、比例、重心和基本形,更重要的是强调“轴”、形体本身的“核”和形体之间的呼应关系,专业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先生的个人作品表面处理却非常洒脱,喜欢用雕塑刀压出大片的塑痕,不懂的人看了只觉得是刷刷几刀就把雕塑做完了。难怪山西人看了备感亲切,哭着喊着请先生复原双林寺的雕塑文物。虽然是玩笑,但确实很精彩!
20多年弹指一挥间,老美院早已不在,大白楼也被夷为了平地,但先生当年的教诲历历在目,先生传授的技能一直受用到今天。每当想起这些,我总是心里充满感激。父母给了我生命,老师却给了我维持生命的技能。父母早已经不在了,如今老师是我最珍视的亲人,祝愿恩师一切都好!学生为你祈祷。
(本文综合自中央美术学院微信公众号,延伸阅读转载自《美术报》2016年3月19 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