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封城之后,潜入武汉的百亿富豪

2020-03-04 19: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汪建评价自己只有12个字:“贪生怕死,自私自利,贪婪懒惰。”

当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爆发之后,这个身价百亿的富豪,却第一时间抵达武汉。

汪建一直在“神人”和“骗子”之间切换。有人称他为“基因教父”,也有人骂他狂妄自大。

他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复活猛犸象、用化学手段合成任何生命、降低新生儿残缺率、彻底治愈肿瘤和多种遗传疾病……

甚至,他要求自己公司的所有员工都活到100岁。

因此,在外人看来,汪建似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狂徒”。

但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检测公司华大基因的创始人,他也的确带动了中国基因技术的飞速进步——

将基因检测的价格拉低到千元以内、病毒基因检测的时间缩短到几天之内、参与建设并运营国家基因库……

 

无论外界如何质疑或赞扬,汪建评价自己只有12个字:“贪生怕死,自私自利,贪婪懒惰。”

他的招聘原则也很简单:“贪生怕死的跟我走,玩命的一边去。”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爆发,贪生怕死的汪建,却成为了逆行者——他在大年初二赶到武汉,着手检测试剂的研发和量产。

5天的时间里,他筹建的火眼实验室投入使用,将新冠病毒检测能力拉升了10倍。

一直被誉为“狂人”的汪建,成为了真正力挽狂澜的人。

 

汪建是个急脾气的人。

2003年,一场从广东爆发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席卷全国。

作为中国基因领域顶级学者和企业家,汪建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

在一次广东省非典防治小组的临时会议上,他通过老同学的帮助,乔装混入现场后,向相关部门立下军令状:

“我们华大基因只要拿到病毒样本,几个小时就可以解出结构,有了这个,你们能够立马着手疫苗研发!”

一场颇为慷慨的发言,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最终,汪建的急脾气为他赢得了机会。拿到病毒样本后的36个小时,华大破译了四株非典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随后他将全部共计30万份诊断试剂,捐献给了政府,帮助防治非典。

华大基因无偿捐赠30万人份“SARS病毒酶联免疫试剂盒”

外人盛赞汪建上演的奇迹,但他却不以为然,“我只不过是小露了一手,让你们看看厉害”。

17年后,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据财新网报道,早在2019年12月26日,华大基因就收到了来自武汉当地医院的“不明肺炎病例样本”,并对该病例样本的基因进行了测序。

结果显示:病毒与SARS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80%,是一种之前未有的冠状病毒。

1月15日,病毒开始小范围内传播,华大基因在第一时间研制成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及时提供给各级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使用。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随后,感染人数不断增多,汪建开始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

大年三十,武汉封城的第2天,钟南山证实了新型冠状病毒“肯定人传人”的信息,春节的气氛荡然无存。

当时远在深圳华大基因总部的汪建,却在沉重中,显得颇为激动——他给国家卫建委写的请战书,得到了批复。

随后他请求有关部门协调铁路运输,安排华大基因的员工进入武汉。自己则立刻从深圳出发,经长沙转车,在大年初二的早上抵达武汉。

 

下车不久,华大基因队伍集结完毕,汪建组织召开了一个临时会议,要求所有人员迅速达成两个目标:

1、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能力,要达到每天1万人份。

2、诊断试剂生产能力,要达到每天10万人份。

确诊,在当时就是救命。

当队伍进入工作状态之后,汪建在会议上,向湖北相关部门表了态:

只要给予华大基因支持,检测能力一定在2月3日(正月初十)做到每天1万例;2月5-10日,根据需求到达10万例。

事后证明,他完成了当时的许诺。

汪建(左一)在实验室工作

能够拥有这样的检测能力,源自于汪建筹建的“火眼”实验室。

作为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老兵,抵达武汉后,汪建向团队回顾并分享了曾经的战斗经验和细节。

他说:“此时此刻的武汉,较彼时彼刻的北京,既相似,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抵达武汉之前,武汉全市的检测能力即便满负荷运转,每天也只能检测2600例。

有人担忧,核酸检测能力不足,会成为新冠肺炎爆发的原因之一。

在当时的新闻中,人们总会不时发现,因为检测能力的缺失,很多患者无法得到确诊,只能返回家中隔离,因此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并导致感染人数上涨。

第一时间,在武汉市政府的帮助下,汪建立即着手建设火眼实验室,并发文倡议:

把精准检测与诊断提到与临床抢救同等重要的位置。

1月29日,华大基因与中交二航局对接,开始为实验室场地进行勘查和筹备工作。

1月30日,华大基因完成实验室设计,中交二航局于1月31日正式启动实验室施工,仅用5天时间,完成实验室主体施工。

2月1日晚上10点,汪建给公司所有高管开了会,在微信群里,他语速颇为急迫地说:我刚刚回了钟南山的电话。

电话里,钟南山对华大基因用混样方式做人群普筛解除恐慌的方案,给予了肯定。同时要求华大尽快设计实验方案,给出初始数据。

2月5日,火眼实验室搭建完成,开始投入使用。

而此时,已在武汉11天的汪建,身体出现了咳嗽的症状,甚至有工作人员为他进行了核酸检验,身边助理的包里也一直为他备着相关药物。

2月5日,“火眼”实验室揭牌

随后的几天时间内,火眼实验室成为当时整个武汉,检测能力最高的地方。并同时在全国各地复制建设。

2月11日,依靠汪建等人的工作,武汉相关领导下达了“对疑似患者的核酸检测‘清零’计划”。

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确诊能力,再也不是防疫工作的障碍。

截至3月2日,华大基因已累计完成130万人份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生产。火眼实验室已在全国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36万人份。

华大湖北十日成绩单

 

从非典到新冠,两次力挽狂澜的汪建,拥有一个颇为魔幻又传奇的人生。

1954年,汪建出生在湖南湘西。22岁考入湖南医科大学,34岁留学美国,49岁任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56岁登顶珠峰,60岁身价百亿……

即便因为对未来过于美好的畅想和颇为戏谑的说辞,让很多人指责他狂妄、无知。

但他似乎能够自动屏蔽那些负面声音:“你骂我我听不见,我还不知道我是什么人?要你在那说我?去你妈的!”

能够做到坚持自我,不被外界评价束缚,来自他对自己实力的自信。

1994年,在美国从事医学研究的汪建决定回国创业。

在技术领先的情况下,他依靠疫苗和试剂等产品,快速积累财富,并在两三年的时间内,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身价千万的富豪。

那时他对自己的认知是:“四十不惑,学有所成,家中殷实,再创辉煌。”

作为曾经公费出国的留学生,他觉得“不给国家做点事,对不起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

于是他召集人手,决定参与生物医学最大难题“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20世纪全世界最具全球化和人类共同体气质的行动计划,与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登陆月球的阿波罗计划并称20世纪人类三大工程,项目预算高达30亿美金。

人类基因组计划logo

尽管只是参与1%的项目研究,没有资金、没有国家背书,跟随汪建的同学都认为他疯了。

汪建却固执坚持,他将所有财富投入测序工作中,原因是:“不做,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

奋斗近一年,2000年6月26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宣布,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已经完成了草图。

因为参与这一项目,汪建的草台班子,一战成名。

完成这一壮举的汪建并没有停下脚步。

2001年,他领先日本科学家一个星期,完成水稻基因的测序工作,从此奠定中国在世界基因组学界的地位。

另一场关于“家蚕基因测序”的交锋中,他打败日本研究者,致使对方项目组解散,负责人做了保洁员以表谢罪。

日方不知道的是,当时的几项研究耗光了汪建所有的积蓄,华大基因面临随时解散的危机。

最为困难的时候,汪建的好朋友、地产商人王石曾要求给华大基因捐款。

他告诉汪建:“这里有几个亿,你任何一秒钟都可以把它划走。”

汪建却倔着头说:“我一块钱都不要。”

王石 汪建

王石现为华大集团联席董事长

 

因为非典时出色的表现,汪建后来进入中科院工作。然而在2007年,汪建选择了离开,他希望能够找到一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

他想抓住基因测序技术上的第二次革命。

从北京、苏州、一路“乞讨”到深圳,他才用“50篇《自然》《科学》杂志论文”,换取到深圳市政府投资5000万的信任。

当时整个广东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此类论文仅有2篇。

不到两年的时间,汪建带领华大基因完成了55篇论文,欣喜之余,时任深圳副市长的许勤,邀请汪建等人到家中做客。

国家基因库

2011年,国家基因库正式建成,由汪建团队代为运营和管理。

汪建介绍它时说:“它的使命就三个字:存、读、写。存湿库,万物基因都可存;存干库,将基因数字化,实现可读取。

存读写之后,生命就不再是听天由命了,就可以改变。”

在正厅门口,汪建让人摆放上一只猛犸象雕塑,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永存、永生。”

汪建 右四

这是汪建终生的梦想,“古代皇帝到最后的终极梦想是什么?炼丹,不就是长生不老么”。

在华大基因,汪建觉得永生并非不可能,“我早就将我的细胞保存好了,一旦技术突破,就能再造一个‘汪建’。”

2011年左右,汪建发起了一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

医学界称,借助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畸形率。

当时汪建拍着胸脯对天津市有关领导说:“如果天津的聋哑学校,五到十年时间关不了一半,你可以把我关起来。”

同时,汪建也相信,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通过标志物,快速缓解肿瘤;通过大数据基因库,快速进行骨髓匹配。

并且为包括癌症在内的诸多疑难杂症,提供治疗方法和药物……

2017年,在“深商大会”上,他的一席话,更是让整个科技、商业界震惊。

“未来5到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这不是开玩笑,人造生命进展可能比人工智能还快。

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来了。”

即便这一技术的科研论文被《科学》杂志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但当时相信者寥寥无几。

最终同在深圳的任正非,给汪建定了性:“汪建是个有争议的神人,不知他说的话会不会有下一个突破呢?我们不妨宽容一些。” 

 

  

很多接触过汪建的记者,都对汪建的暴脾气印象深刻。

有记者因为提商业模式问题,被汪建中断了采访,“我最讨厌的是一分价钱一分货,高新技术就是一分价钱十分货,这叫造福人类。我不希望闻到商业的气味”。

有记者提问时涉及到过去,他反驳对方传统无知。在他的观念里,历史分为三个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生命时代,“我们要往生命时代去想”。

他质疑一切过去的东西,一切传统,渴望新时代。

 

 

甚至连知名作家许知远,都曾被汪建怼到哑口无言。

在谈论到莎士比亚、歌德等作家时,许知远问他:“您有过痛苦吗?”

汪建答道:“痛苦个屁!”

“真正的痛苦是吃不饱、穿不暖。你想把你的思想强加给别人,别人不听你的,你就痛苦。我根本不想你是怎么想的,我有什么痛苦呢?”

得出这样的结论,源自于汪建苦难的童年。

1968年,汪建14岁,被下放到农村做知青。从物质丰裕的部队大院切换到饥寒交迫的农村,汪建很不适应。

最惨的时候,他饿到头晕眼花,只能吃老鼠和隔壁村的狗。

时代阴影下的伤痛记忆,刻在了汪建骨子里。即便日后求学、科研、投身产业,他最底层的人生观仍旧聚焦在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上。

他说:“只有活着是硬道理,健康幸福地活着是硬道理,活得长长久久高高兴兴,是硬硬硬的硬道理,其他全瞎扯!”

也是因此,他对名和利似乎有种天然的抗拒。常年只有几件干净的换洗衣服,“我是最富的穷人,我房子是租的,没有车”。

2017年,华大基因上市时,他借口上厕所,将创业者渴望的“敲钟权”,留给了几位遗传病患者和关怀残障群体的代表。

随后众人涌上舞台拉着汪建合影,他却转身消失在舞台之下的人群中。

上市不到一年,华大基因股价最高点时,突破千亿市值,汪建随之拥有了数百亿财富。

有人前来庆贺,汪建却说:

“人要活得有点意思,天天算钱太无聊。待会你们接着算,我就先走了。”

 

多年以前,汪建就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汪建:1954-2074,精彩人生。

他要活到120岁。

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十分注重锻炼身体。

在深圳的办公室里,他为自己制作了一组吊环,每天做19个。深圳最高的梧桐山,汪建常去爬,最快用时56分钟登顶。

甚至2010年,为了磨砺自己的意志和体力,已经56岁的他与王石一起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

 

在汪建的世界观中,过往时代兴衰的洪流皆因“科技”带来,未来也将遵循这一定律。在下一代科技趋势中,他认为:

“幸福很难量化,美丽也是见仁见智,但健康和长寿是可以量化的”,这也是他基因研究的价值所在。

2月20日,面对日本逐渐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宣布,通过华大基因和深圳市猛犸公益基金会,向日本捐赠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之前日本在向中国捐赠物资中,使用的诗句曾引起网友的热议。

日本向中国捐赠的防疫物资中出现的诗句

而这一次,网友们也热烈讨论了该如何在运输包装上写诗:“樱花本同根,何用分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汪建回应道:“没来得及在外包装上写什么诗句,我想,行动也算是优美的诗句。”

鲜为人知的是,此时这个一直被商界定义为“狂人”、“顽童”,同时放荡不羁、身价百亿的老头,已经在武汉待了一个多月。

部分参考资料:  

人物:《汪建 斗战胜佛》

十三邀第六期:《许知远对话汪建》

财富杂志:《基因教父 汪建》

星球商业评论:《老兵又出征了》

财约你:《狂!马云自称风清扬 汪建:那我是金庸》

第一财经:《改变世界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

华大基因官网

图片来源:网络、十三邀、视觉中国、东方IC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