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一首战疫歌曲《铭记》,结合RAP和京剧
“自古天佑中华,有齐心者十四亿,与子同袍而立……”
当听到这句诗句,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梦苇的耳朵里出现了轰鸣声,饱含苍凉的京剧独白、清新有力的说唱歌声。
疫情当前,大多数青年人都呆在家中,如何支援一线,为抗击疫情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梦苇创作《铭记》的初衷,与之一起诞生的还有另一首歌曲《平凡的伟大》,在她看来,这是通过艺术向奋战在一线的英雄遥相呼应的一种方式。“虽不能至,心灵与之同在。”
梦苇既是“赞歌”,也是“战歌”
打开《平凡的伟大》,首先跃入耳中的是一段苍劲有力的戏腔韵白:“一方有难,十万火急,八方奔赴去;猛士皆着白衣,双目睥睨,无畏亦无惧。”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源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梦苇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此之前,她曾经将京剧等传统唱法与现代乐律特征相结合,推出古风音乐专辑《假如我是李清照》,用现代视角重新解读老子庄子、唐诗宋词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在创作《平凡的伟大》和《铭记》时,京剧也在第一时间跃入她的脑海。“国粹的坚定、沉淀感,恰好与当今我们面临困难所需的决断和勇气相呼应,也是将文化与现实连接在一起的纽带。”
此次,她选择再次和上海京剧院的杨派老生演员李军联手打造,在这之前她与李军已有过几部原创中国风音乐作品如《桃花赋》《梅花赋》以及《梦回赤壁》等合作,还邀请了音乐人覃晔和杨杰、学生王子健一起参与。长期关注团队的张力老师也参与到歌曲的创作中,贡献了宝贵的建议。前后更改歌词、乐谱二十余次,终于呈现作品现在的面貌。至今,在梦苇的电脑里,还存满了修改的草稿。
“好的音乐作品必须是可以传唱的所以旋律要好听,词句也要朗朗上口。每次感到疲倦时,我就想到前线的英雄们,和他们相比,我们付出的这一点点努力,又算什么?”
创作一部好作品来不得半点浮躁,需要足够的严谨和细心,不断推敲方能见日出,而这不失为人生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她看来,这两首歌曲不仅是“赞歌”,更是“战歌”,2020年是颇不平静的一年,这两首歌曲的创作,既是为了鼓舞士气,也是为了铭记国人面对病毒、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的勇气。“歌曲的作用不仅仅是赞颂,更是为了唤醒对民族和精神文化的思考,通过艺术的形式来展现,这也是作为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首次加入RAP唱段,展现青年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在诸多的战疫歌曲中,梦苇参与创作的两首歌曲独树一帜地加入大量RAP唱段。而这些唱段,其中部分是由梦苇的学生孛肇龙完成的。
孛肇龙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哲法学院,现在是大一学生。他对说唱的兴趣起源于高中时期,在高三登台表演时,曾经以百日誓师为灵感,把清华大学学生多雷创作的《水木道》重新编曲创作,其中:“把书本当做碧螺春,把试卷当做龙井,东篱之下悠然见南山又见先生身影。”几句歌词,寥寥几句就勾勒出学习紧张、却积极向上的高三学生心理,受到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上师大的课堂上,他曾经和同学表演过说唱,给梦苇留下深刻印象,这使他在疫情期间接到电话。“当时梦苇老师告诉我,作为文艺工作者,应当创作一首有意义的歌曲来铭记当下。我当时也有写点什么的激情,然后就开始了十几天的创作。”
师生之间的创作思路一直在磨合,在孛肇龙的回忆里,梦苇每天都会找大量的主流媒体的报道,从中提取创作灵感和思路,仅歌词的前前后后就修改十版有余。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深夜,他接到老师电话,那头梦苇兴奋地说她有了新的创作灵感。“她的创作精神很让人钦佩,可以说是字句斟酌。”
在他看来,RAP就是“创新”的代名词,也是一种年轻的态度。在他撰写的歌词部分,点题的中心是“爱”:“最终要战胜困难,爱可能是最大的动力了,爱自己、爱家人、爱国家、爱地球。”
作为一名年轻的说唱歌手,孛肇龙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会唱歌的学霸”,将说唱发展成终身的爱好,他的偶像正是清华大学的多雷。
梦苇坦言,这是她第一次尝试将RAP运用到歌曲创作,其中也曾遭受争议,但最终取得很好的效果。“未来不仅要尝试RAP,还要尝试摇滚、爵士等各种流行的音乐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结合,将其发扬光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