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甲肝高发季节,预防攻略请收好!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
近年来我市甲肝流行特点为
每年12月开始上升到次年3月达到高峰
那么
什么是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肝如何传播?
哪些人群易感?
而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它呢?
☟☟☟
Q
什么是甲型病毒性肝炎?
A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肝病毒呈球形,直径27-32nm,无包膜,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淡水、海水、泥沙和毛蚶等水生贝类中可存活数天至数月。但100℃5分钟、70%乙醇可使之灭活,对紫外线、甲醛和氯敏感。
甲肝不属于新发传染病,我国列为乙类传染病,其传染源、传播途径已经非常清楚,抗原性稳定,仅有一个血清型,且有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属于急性自限性疾病,可防可控。
Q我市甲肝流行概况?
A
我市1979年至2007年甲肝年平均发病率55.97/10万,自2008年甲肝疫苗应用后年平均发病率降至5.19/10万,自1993年后无甲肝死亡病例发生。
近年来我市甲肝流行特点为每年12月开始上升到次年3月达到高峰,人群主要以农民及家务待业人员为主,地区以北部沿海城市为主。经分析提示与我市高发地区居民生食海产品习惯及该季节海产品上市种类存在显著相关性。
Q
甲肝的传染源是什么?
A
甲肝无病毒携带状态,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潜伏期15-45天,平均潜伏期30天。在潜伏期末粪便即可排出大量病毒,传染性较强。
Q甲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A
甲肝病毒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粪便污染饮用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可引起散发或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多为散发性发病。水源或食物污染可致暴发流行,如1988年上海甲肝暴发,4个月内发生31万例,由食用受粪便污染、未煮熟的毛蚶引起。我国自大力实施改水改厕策略后,成效显著,甲肝经水源污染传播已经极为罕见,目前甲肝流行主要为食源性传播。
Q甲肝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A
甲肝抗体(抗-HAV)阴性者为易感人群。6个月以下的婴儿有来自母亲的抗体而不易感,6月龄后,抗体逐渐消失而成为易感者。我市自2008年将甲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后(18月龄儿童免费接种一剂次甲肝减毒活疫苗),发病年龄显著后移,以30岁以上人群为主,高发年龄为40-44岁。充分验证了甲肝疫苗预防甲肝的有效性。
Q怎样预防甲肝?
A
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工作,不生食海产品,防止“病从口入”。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使用的甲肝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自2008年起,我国实施扩大免疫规划策略,免费为18月龄儿童注射1剂次甲肝减毒活疫苗。成人及其他易感人群可到接种门诊自愿自费接种甲肝灭活疫苗。
Q得了甲肝怎么办?
A
甲肝一般为急性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为3-4周,预后良好,不发展成慢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携带者。但静脉药瘾者、同性恋者、HIV及慢性肝炎患者较易发生发展为重症肝炎。如果市民近期有食用未煮熟海产品、饮用生水或接触甲肝患者后出现发热、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务必到正规医院及时就诊治疗。甲肝患者发病2周后随着肠道中抗-HAV IgA及血清中抗HAV IgM和IgG的产生不再排毒,因此甲肝患者需隔离21天,密切接触者的检疫期为45天(按甲肝最长潜伏期规定)。甲肝为粪-口途径传播,因此甲肝患者应立即调离直接接触食品类岗位,务必做好患者粪便消毒处置。甲肝患者居家隔离期间注意个人卫生,严格实行分餐制。甲肝患者周围易感人群应及时接种甲肝疫苗。
来源:大连市疾控中心、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
原标题:《甲肝高发季节,预防攻略请收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