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与“厨神”的距离,或许只差一个“居家隔离”

2020-03-02 11: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由于肺炎疫情,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切都被打乱了节奏。

立下……flag的大学生们怎么也没想到,刚刚逃离“考试周”的牢笼,又掉进了一个“疫情时期春节”的“火海”。

以往奔走于KTV、火锅店、各大商城的大学生们不得不变成“几天不洗头”的宅男宅女,只能在家实现“一日游”:去阳台45度仰望天空 ,再或者去客厅散散步。

没有想到喝的那杯一点点竟然是这个春节最后一杯奶茶,

没有想到吃的海底捞竟然是这个春节的最后一顿火锅,

没有想到假前的那次逛超市竟然是这个春节的最后一次外出,

没有想到……

“加长版春节”下的大学生们内心直呼:“快放我们出去”! 

这次,数舆君收集了来自全国大学生的249份调查问卷。和数舆君一起来看一看疫情时期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吧~

在家做什么

即使被困在家里,大家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

这个春节,刷剧成了大部分大学生的日常。

数据显示,高达83.5%的大学生春节期间在家的主要活动就是刷剧。

数舆君爬取了微博“当代大学生假期生活现状”、“春节宅在家里可以干什么”、“放寒假后的真实状态”超话下的1500条帖子,其中208条微博关键词显示为“视频”。

图1:微博相关话题词云图(图源:数舆)

除此之外,64.26%的同学会选择打游戏来消磨时光,甚至一些以往几乎从来不玩游戏的大学生也加入到游戏战队。而备受中小学生和大学生欢迎的一款游戏“和平精英”也多次出现服务器崩溃的情况。

图2:大学生在家日常行为统计图 (图源:数舆)

而大学生阅读新闻的比例也相对以往春节有所上升,这也反映了特殊时期大学生对时事以及疫情发展实时状态的关注。另外,77.11%的大学生会利用寒假时间在家进行学习活动,提升自己。

特殊春节,大学生各种“奇葩”的活动也是层出不穷。

图3:大学生在家做的奇葩事情 (图源:数舆)

 诸如“在家套圈”、“睡醒去客厅散散步”、“不停给狗梳毛”、“砸核桃但不吃”“又开始看家有儿女了”“不休不眠拼拼图”等。

大学生摇身一变,有的成了家里的“掌勺大厨”,有的成了家里的“疫情监测师”,这也能反映出大学生作为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对疫情的重视,以及被困在家里的大学生的“百无聊赖”。

使用手机情况

疫情下的春节,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也必然会增多。高达82.3%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4小时。仅有1.6%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2小时以下。

图4:大学生在家每日使用手机时间 (图源:数舆)

那么,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都在做什么呢?98.73%的同学使用手机是为了休闲娱乐,也有63.98%的学生使用手机app进行学习活动。高达81.36%的大学生通过手机关注时事变动,这再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疫情的关注。

图5:大学生在家使用手机情况 (图源:数舆)

对疫情的关注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数舆君发现,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对疫情的变化较为关心,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疫情进展时刻关注,持漠不关心态度的仅占少数。

新冠肺炎的实时动态在本质上对当代大学生的春节假期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疫情的新进展时刻牵动着每一位大学生的情绪。

同时,湖北地区及湖北籍的大学生对此次疫情的关注程度最高,他们无时无刻不关心着武汉的一举一动,心疼钦佩着在前线奋斗的医生护士们。

图6:大学生对于肺炎疫情的关心程度 (图源:数舆)

当被问及是否对疫情做出贡献时,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七成给出了肯定答案,大学生纷纷采取“捐款”“闭门不出”“居家隔离”的行为。

 

图7:大学生为疫情做贡献情况 (图源:数舆)

其中也不乏一些参加志愿活动,向身边的家人朋友宣传防疫知识等行动,数舆君的此次调查也印证了此次春节间普遍大学生对政府提倡的“不出门就是不给国家添乱”的口号。

情绪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疫情动态影响着大学生的情绪,在春节假期中父母关系的变化、网络游戏输赢同样牵动着当代大学生居家生活的喜怒哀乐。

 

图8:影响大学生在家情绪的因素 (图源:数舆)

面对长期呆在家里烦躁、焦虑、恐慌的心情,多所大学推出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的文件和措施,发起“抗击疫情高校在行动”的话题。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寻求各式各样的情绪表达方式,“厨艺成才”“被迫营业”“运动翻车”频频登上话题榜。

 

图 9:微博热搜 (图源:微博)

最后,数舆君通过分析问卷调查形成的词云,看到大学生对此次疫情突发事件的看法与观点,“加油武汉”“希望中国”等都成为无数大学生的期待。

图10:大学生对肺炎疫情的观点 (图源:数舆)

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17年前,我们少不更事、懵懂无知,

是世界保护了我们。

17年后,我们懂得国家危难时刻的勇敢面对,闭门不出、积极配合、打赢这场心理战就是对武汉、对国家所作的最大贡献!

每一位大学生都与武汉同在,与中国同呼吸、共命运。

内容 | 赵葳 朱霜莉

数据 | 冯泽宇 马玉龙 

可视化 | 朱琳 熊杰

排版 | 熊杰

责编 | 董杏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