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活过来了,他成功撤除ECMO,武汉医生记录惊心动魄19天
原创 周宁 周悘说
一眨眼,武汉已封城36天。
很多朋友在后台问我的身体状况。谢谢你们的关心!在我疑似感染居家隔离的时候,你们也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2月8日观察期满以后,我于2月10日跟同事们一起奔赴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开始接收第一批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入院,随后带领光谷院区护心小分队,在新冠肺炎ICU病房的主阵地战斗至今,已经半月有余。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位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经历。感谢长江日报记者深入ICU病房跟拍并报道。
这段85秒视频我很喜欢。原来曙光穿过死亡绝境时,我们这么兴奋。
征得她的同意,我将报道改写成了自述形式。
昨天已经是2月的最后一天,希望大家烟花三月都能下楼。
病人老程50岁,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2月28日上午11点30分,他脱离ECMO设备一天后,又顺利脱离有创呼吸机。一拔完管,极度虚弱的他就奋力吐出两个字:谢谢。19天,456个小时,我们终于救活他了。我放下了悬着的一颗心。老程是我们ICU病房里第一位植入VV ECMO的病人,各项指标一直稳定。可准备撤机前一晚,他出现凝血障碍。
那天晚上我想死的心都有。在和华山医疗队的李圣青教授一起细致分析后,我们调整了抗凝策略。
我整晚没睡踏实,竖着耳朵听手机动静。
器官功能支持治疗一定要关口前移
和我们一起驻扎同济光谷院区的有17支援鄂医疗队,负责16个病区及一个ICU。刚开始,“来一个死一个”的结果让李圣青教授几近崩溃。
太惨烈了。李教授是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经历过SRAS。她说,与新冠肺炎的惨烈程度相比,SARS算小巫见大巫。尤其是危重症患者,救治难度比SARS还大。
这么跟你们说吧,有的患者前一秒还在吃包子,后一秒病情就突然急转直下,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心电图就成直线了。
死亡率有多高呢?光谷院区ICU病房有30张床位,全部住满, 27个患者要气管插管,高峰期一晚就死七八个,裹尸袋都要不够用了。
《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24日刊登的一项涉及金银潭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52名危重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病情进展到危重症后,死亡率高达61.5%,患者从入住ICU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7天。
(给患者做股静脉穿刺)降低危重症患者死亡率成了我们的心头刺。我们成立了护心小分队、护肾小分队、护肝、护脑、插管小分队,并称同济光谷“尖刀连”。
从2月11日开始,每天下午三点,光谷院区的报告厅都会召开疑难病例讨论会,17支队伍派出代表参加。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20%危重症患者存在心脏损伤。在一次讨论会上,我提出来,人是一个整体,在对抗新冠病毒时,患者心脏和肺部是需要同时战斗,只有保护好心脏,患者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去对抗肺部感染。
很多人把ECMO当成续命神器,但我认为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ECMO是用来救命的。在最优呼吸机参数通气情况下,如果患者还有难以纠正的严重低氧血症,应该尽早启动ECMO,而不是等到无计可施时用ECMO来延续生命,那时候其实已经失去了实际治疗意义。
我的想法和李教授对有创呼吸机的使用时机不谋而合。病情急转直下是新冠肺炎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以指脉氧指征为例,从93%掉到85%,病人在无创呼吸机的情况下只要半个小时。如果不马上插管,病人很快就没了。
(病例讨论会)2月10日,老程入院后,病情持续加重,2月17日转入ICU病房。同济插管小分队给他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
即便如此,他的氧饱和度仍达不到目标。2月18日的联合查房中,我提出给他使用ECMO以缓解他的低氧血症。
2月19日,我和护心小分队队员汪璐芸医生给她实施了ECMO手术。2月24号,在上机后的第六天,我还开心地发了朋友圈:“今天是病人术后一周的日子,各项指标越来越好,手指氧饱和度一直都在100%,很大概率近期脱机。”
除了损伤心脏,新冠病毒还攻击肝和肾
在业内,我们都称新冠病毒是“流氓病毒”。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病毒太“完美”了。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粪口传播、血液传播,现在还有无症状感染,一天之内可以从重症到危重症,攻击患者的心、肝、肾脏。
光谷院区住院患者中肾脏损伤率为15%左右。护肾队所有队员分工合作,利用3天左右的时间,将全院的820多位患者病例参数全部仔细梳理、对比了一遍,发现新冠肺炎患者由于病毒感染导致机体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严重者可以引起急性多器官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护肾队队长、同济肾内科副主任医师何凡提出应尽早给危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建议,提前干预,利用血液净化技术清除炎症因子阻断炎性风暴,对患者的各器官提供支持治疗,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护肾队给老程做了血液净化治疗。6天前,停止血液净化治疗后,炎症因子没有再增加,这说明治疗效果不错。
ECMO的管理是个精细活但是,有“尖刀连”护航的老程,还是在撤机前一天晚上出现了意外。
从晚上8点开始,我的微信群“ECMO护心小组”的信息就没停过,状态一直稳定的老程出现了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我和李圣青教授判断他很可能出现了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尽快输血浆,暂停肝素泵。”
“今晚8床(王强的床号)的ACT如果降低到了180以下,皮下注射磺达肝葵钠2.5mg。”
“周老师,如果AP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还是很高,我这个抗凝还需要给吗?”
我们的治疗建议一条接一条发到群里,一直到晚上11点30分,微信群才开始静下来。
这天晚上,和我同样无法安然入睡的还有“尖刀连”的其他医护们,身为主管教授的李圣青教授也是彻夜难眠,都在为老程揪着心。
因为ECMO的管理是个精细活儿,稍有不慎就不是救命而是致命。同济心内科主任汪道文教授在救治暴发性心肌炎的经验中,就要求医生和护士都要学习使用ECMO,科内还会定期反复培训。
护心小分队成员虽然已经熟练掌握使用ECMO,但在救治王强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平时没出现的情况。
机器使用不难,但是机器要接氧,以前是直接接中央供氧即可,现在全院都在用氧,氧压不稳定, ECMO就会不停报警。只能使用移动的氧气瓶,手动调整到一个合适氧压使用值,保证患者供氧,机器才能够正常运转。在平日的医疗中,ECMO并不是常规治疗手段,很多其它专科的医护人员在疫情发生之前可能都没有使用过。一个不注意,比如管道弯折或者渗漏,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来说可能都是致命一击。
ECMO从置管到拔管的这9天时间,老程由同济医院的护心和护理团队7人专班守护,4小时轮班,每小时测定凝血时间、机器流量和观察转数,还要看氧气瓶够不够,以及负责卧床病人下肢的康复锻炼。
机器一报警,大家都会很紧张。这个“守”的过程实在是太艰难了!如果救不活,我们都会很受打击。
(ECMO撤机拔管)原来老程想写的是“多谢”
感谢老程,终于和我们一起,艰难地闯过了一关又一关,度过了这充满险滩暗流的10天。
我们的担心没有出现。2月27日早上,老程各项指标已经恢复正常。9点30分,我们开始为他实施有创呼吸机试脱机,在气管插管内给氧5L/min的情况下,他的各项生命体征十分平稳。
11点30分,我和其他医生们将ECMO管道撤除出了他的的血管。成功脱机后,我兴奋地大喊三声:“你活过来了。”
2月28日,老程拔掉了气管插管并转到了普通病房。
但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成功脱离ECMO和气管插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老程还有好几道关卡要闯:根除肺部感染和渗出、实现完全自主呼吸、凝血功能完全纠正。
撤机前,意识清醒的老程一度想写几个字,但是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现在,我终于知道他想写的是什么字了。
是“多谢”。
文章已于修改原标题:《活过来了!活过来了!活过来了!”19天坚守,他成功撤除ECMO,我忍不住大喊了三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