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同心战“疫” | 疫情之下,守住内心的秩序感

2020-02-23 14: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疫情之下,守住内心的秩序感

写在前面

一场在全国蔓延的瘟疫带来了数不清的病痛和恐慌,也催生了一群群“24小时待命”的人们。沉重的灾难面前,焦虑情绪、由同情引发的过度自责心理甚至疑病情绪几乎笼罩在每个人心头,面对现状,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魏旭晨老师和胡佳丽老师也成为了“24小时on call”队伍中的一员,身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倾听来访者吐露不安的情感、为他们缓解内心的焦虑,是这份职业的本职工作。正因为此,在疫情爆发给人们带来恐慌时,她们提前结束了自己的假期,和医生一样奋战在防疫的前线,为疫情之下师生的心理健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胡佳丽老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魏旭晨老师

信息爆炸的时代

我们无法避免焦虑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我们既不是确诊患者,也不是疑似患者,只是关注疫情发展状况的普通人。然而,疫情来势汹汹,一时间,各种消息蜂拥而起,真假难辨。各路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微博上纷繁的个人见解,街坊邻居茶余饭后的闲谈,让在家的人们人心惶惶,焦虑、烦躁、愤怒等负面情绪迭起,而加之疫区“封城”、全国各地小区封闭式管理的实施,更是对公众情绪火上浇油。学生群体消息灵通,反映迅速,他们往往经历着比长辈们更为严重的焦虑。

法大的同学们亦不例外,学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提前启动了心理咨询辅导的工作。

胡佳丽老师主要负责的是面对留校同学的心理疏导。对于留校的同学们来说,孤身在外接受医学观察很容易产生压抑和焦虑情绪,而全天候的心理咨询热线就成为了情绪调适的重要渠道,帮助同学们战胜负面情绪的困扰。面对倾诉,胡佳丽老师选择将安抚情绪放在第一位,通过倾听同学心声,通过共情与慰藉让同学们紧张的情绪放松下来,能够直面现实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魏旭晨老师主要负责应对已经离校回家、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法大同学的心理咨询。魏旭晨老师介绍说:“学生咨询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对疫情本身的反应,比如最直接的恐慌和紧张的情绪,对于吃野生动物的一小部分人的愤怒情绪,对于医护工作者奋战在疫情第一线,什么忙都帮不上产生的自责情绪;另一种是对于疫情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不适应而引起的情绪,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接到延期开学的通知后,对于毕业论文的安排、是否能够如期毕业等问题显得比较焦虑。”

过好自己的生活

守住内心的秩序

疫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生活节奏和学业计划的打乱、为自己和亲人朋友的生命健康的担忧、对同胞个体命运的牵挂成为大多数人萦绕心头的话题。

针对法大学生的心理现状,魏旭晨老师提出了如下建议:首先,要尽可能的保证自己过正常的生活。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和往常一样,保持良好的作息,会让我们真切的感到我们在“过正常的生活”,这是面对和处理危机问题的必要条件。其次,当觉察到自己有过度的恐慌、焦虑、紧张等情绪时,可以适当减少相关信息的输入。当自己陷入疫情的相关信息而难以走出来的时候,可以做一些深呼吸舒缓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同时可以认真的感受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将自己快速拉回到所处的真实环境中。此外,尽管疫情的发生可能阻碍了我们外出的脚步,甚至打破了很多原本的计划,但待在家里的生活同样可以丰富有趣,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电脑和手机上网学习课程,和朋友视频;或者尝试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列一个清单,并完成它们。理性的对待自己的情绪也是必要的,正面的消息在不断传来,过度的恐慌和焦虑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现在的我们依然享受着生活中的美好。

“我不断地刷新疫情的相关消息,越刷越恐慌。”“我一遍又一遍地洗手,总担心自己被传染。”“我一想到那么多人在经历病痛、一线的医护人员那么辛苦,我就想哭。”每每放下手机,恐慌、愤怒、自责等情绪都可能困扰大家。面对提及信息过载的问题,胡佳丽老师建议:首先要客观、理性地看待疫情,个体的悲剧是不可否认的而令人哀痛的,然而用个体灾难概括整个疫情防控情况也并不可取,在无力感中抽离出来并坚强地面对现实才能在未来中有所发展;其次要注重感知周围的真实环境,在广泛吸收信息的过程中为自己解绑。除此之外,胡佳丽老师还建议大家要通过限制自己暴露在信息面前的强度和频次来缓解焦虑,比如限定自己每天浏览与疫情相关的信息的时间。

保持乐观心态

明天的太阳会照常升起

事实上,在帮助大家纾解心理问题的同时,咨询老师们也承受着不良情绪的负担,正如疫区的心理咨询师在接到电话后,“也会跟着流泪”。胡佳丽老师对此也深有感触,“除了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以打好身体基础外,更重要的是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不一味地贪多求快;消极情绪既然不可避免,那便用幽默的方式化解。我也会注重保持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战 ‘疫’必胜!”

大型公共卫生与安全事件让人们感受到个体力量的微茫,这种无力感是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摘掉心理咨询师的身份,魏旭晨老师坦言,自己也有过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在采访中她讲起自己在英国念书时遭遇恐怖袭击的经历:“我当时也是遭遇恐怖袭击的大众中的一员,感同身受,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恐慌时,我很理解同学们的焦虑和慌乱。但不要让这种情绪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过分的焦虑与不安是不必要的,事件会被处理,而时间则会抚平一切。”

全民抗“疫”之下的大环境下,湖北籍或有家人是一线医护人员的同学比一般人更靠近疫情圆心,负面情绪自然更加严重。胡佳丽老师坦言:“现阶段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时刻,恐慌焦虑,自责无助,都是正常的情绪。尤其是对于离疫情更近的同学们来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希望大家能够正视和接纳它们,让情绪‘飞’一会儿,而不要急于否定或压抑它们。请大家保持希望,守住自己内心的秩序感,相信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

疫情终将会过去,通过直视、战胜自己的情绪波动,我们便会在这次危机中成长,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们始终站在一起,明天的太阳亦会照常升起。

法大微信 【第20200223期】

内容来源:新闻中心

文字:张欣怡 张翔 俞馨叶 梁泳琳

排版:张静蕾

原标题:《同心战“疫” | 疫情之下,守住内心的秩序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