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③丨穿上警服,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2020-02-29 20: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唐晔 张逸丨晔问仁医  

【按】

一抹阳光

照亮一切阴暗

毕竟在疫情下,

还有很多感动暖心的瞬间,

像冬日的阳光,

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内心,

春天的脚步近了~

Always be some sunshine to light up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疫情,强行打断了时间的连接,在隔离、空白和生死间,将日常生活的本质呈现了出来。有人说,这是一次考验,对每行每业都是。是的,当疫情降临时,没有一座孤岛,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在各个行业的普通人,面对灾难时的私人记述,已经超越了个体经验的意义,具有了普遍性的价值。

最近,我们连线采访了数十位疫情下的普通人,他们也许不能代表一个行业群体,但依然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也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本。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了某种可能。通过这些采访,我们看到了关乎整个社会,大多数行业的真实状态,非常时期,这些平凡世间百态,显示出了真实的人性,尽管有无奈、迷茫,依然有乐观、信念,还有力量。

01

“不能再像‘老娘舅’那样循循善诱”

谢明萱,女,47岁。

职业:民警

地点: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五角场派出所

 

张逸:谢警官,您先介绍一下你自己?

谢明萱:谢谢。我是2008年12月,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转业,现在是杨浦公安分局五角场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

张逸:疫情当下,您作为一位人民警察,应该更忙碌了吧?

谢明萱:是的。自从走进公安队伍,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在我们的日历中,本就没有“国定假期”这个词。尤其是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和我的同事们更是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张逸:您先后获得过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世博安保功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许多荣誉。这次疫情期间,您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谢明萱:作为一名社区民警,我的工作岗位主要还是在社区,和社区工作者们一起排摸登记居民返沪信息、开展社区封闭管理工作、走访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并为他们提供帮助。

张逸:目前,您每天的工作是怎样安排的?

谢明萱:事情很多,而且事无巨细都要落实,比如:和社区家庭医生、居委干部一起上门走访,了解返沪居民的健康状况,对需要隔离观察的居民做好告知工作;值守在小区出入口,和物业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一起查验人员出入证件、测量体温;和居委干部一起为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提供必要帮助,帮他们送送菜、取取快递;在小区巡逻的时候,还得“顺便”到小花园里转转,把不戴口罩还聚在一起“孵太阳”的老伯伯、老妈妈一个个劝回家……常常是早上八点半走进小区,停下来想喝口水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是午饭时间了,坐下来泡碗方便面,还没来得及和大家聊上几句,想预约购买口罩的居民已经来办理登记了。

张逸:有没有遇到困难,困难在什么地方,您又是怎样处理的?

谢明萱:在工作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难点,还是人员走访和返沪信息采集登记,这也是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一个两千多户、房屋租售率高的老旧社区而言,想要了解掌握每户居民的外出及返沪情况,绝非易事。

于是,从春节假期开始,我们就从以往采集的居住房屋、实有人口信息着手,开始一家家敲门、一个个电话联系,询问居民近期是否外出,了解何时返沪等等,后来,我们还在小区门岗增设了登记点。但总的来说,信息采集的效果还是不理想,时间、人力消耗了不少,成效不明显。

好在,我原来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我看来,目前这种疫情形势下,单凭原来的入户排查方式,效率低暂且不说,频繁的接触反而增加了接触传染的风险。于是,我就向居委会书记和主任提出,增加一些线上模式,既能拓宽采集途径,又能避免居委干部成为“传染源”,更为关键的是,可以为返沪居民提供一个全天候的报备方式。大家一拍即合,在“以房找人”的线下调查模式基础上,增加了“扫码填报”的《三门社区回沪信息登记》,同时,考虑到有些居民对网上填报个人信息有顾虑,我们还增加了——添加我的微信号进行一对一报备的方式。为了方便居民添加我的微信,我还关闭了微信号的隐私验证,以便大家第一时间上报返程信息。

张逸:这段时间,有没有让您比较欣慰的事呢?

谢明萱:是的。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我觉得不能再像“老娘舅”那样循循善诱,取而代之的是严格、甚至严厉。让我欣慰的是,居民们都能理解我,也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举个例子吧,疫情极为严峻的那一阵,当我把一位位老人从小花园里劝回家时,尽管他们像个孩子那样不情愿,但还是配合地拿出口罩戴好,依依不舍地走回家了。

张逸:您自己的情绪怎样,有没有一些变化?

谢明萱:说实话,疫情防控工作初期,我对社区的返沪信息登记工作把握还真不大,总担心居民会不配合,焦虑、急躁情绪溢于言表。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自从我们制作张贴了回沪登记的二维码后,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回到小区的居民们不顾旅途劳顿,总是第一时间扫码登记,有的居民还主动加我的微信再次报备,让我非常感动,也为这样的好居民感到自豪。

张逸:这次疫情,有没有让自己反思一下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会做些怎样的调整?

谢明萱:在我看来,这次疫情对我个人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的影响,远不及我对自己岗位的认知变化。这个社区我接手时间不长,和我之前工作的小区很不一样,社区面积大、户数多、治安情况也比较复杂,但这里的居委干部普遍年轻,在这群“80后”面前,我可以算是一个“老社区”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这群年轻的社区工作者们,同样地接地气,在任务面前毫不含糊。每一个社区民警都希望自己分管的小区能够平安和谐、居民能够安居乐业,能和这样的年轻人一起为社区奔忙,我感觉信心倍增。

张逸:疫情过后,有没有最想做的事情?

谢明萱:这次疫情,让我看到了我身边的社区工作者的坚强和尽责,他们让我感动——爱人单位复工了,社区工作又不能丢下,于是,有的打电话从老家叫来了不善家务的母亲,帮忙照顾孩子;有的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只能在工作间歇和孩子微信视频一下,我亲眼看见一位年轻的社区工作者,握着电话的手在微微颤抖,手机开着免提,电话那头是稚嫩的声音“妈妈,对不起,我知道你现在很忙,你可不可以有空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听到这里,我的泪水差点没忍住,忙不迭地帮忙回答,“不要紧,不要紧,妈妈现在就有空”。疫情过后,我一定要好好拥抱一下这群可亲可敬的社区同事们。

不仅如此,这次疫情,还让我看到了社区群众的可爱,无论是那些响应政府号召在家宅了将近一个月的居民,还是实在忍不住,偷偷跑到小花园聊天解闷、又听话地被我“赶”回家的老人们,他们对社区工作的理解配合同样让我感动,待到疫情过后,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我一定要陪着他们,在社区小花园里,痛痛快快“嘎三胡”。

02

“疫情结束,要好好吃一顿像样的团圆饭”

王沪荣,男,54岁。

职业:社区民警

地点: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周家桥派出所

 

张逸:王警官,您是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请问,疫情对您的工作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王沪荣:对于工作,应该是觉得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吧。不过,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觉得公安干警是人民群众坚强的后盾,是保护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定海神针。面对疫情,我定会全力以赴。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在防疫工作中,我主要负责口罩预约点现场秩序维护、重点人员上门检测、社区防疫措施检查等工作。开展此类工作,一方面,要做好自身防护。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群众;另一方面,要学好相关防疫政策,这样开展工作时,才能更有底气。

张逸:听说长宁分局周家桥路派出所,在元宵节推出了疫情防控“暖心三件套”,与大家分享一下?

王沪荣:好的。推出这个举措,主要是考虑到,辖区内有许多独居老人因疫情长时间待在家里,倍感孤单,为了让这一特殊群体度过一个安全、温馨的元宵佳节,所里“党员突击队”的民警们就想为他们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才有了袋装爱心汤圆、居委预订口罩、反诈宣传资料组成的“暖心三解套”。而且,为了不惊扰这些独居老人,所里决定由各社区民警事先联系好后,将“三件套”放置在独居老人家门口。

张逸:在“暖心三件套”里准备这些物品,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王沪荣:元宵,是中国传统节日,虽然疫情让今年春节显得格外冷清,但少了汤圆总是让人遗憾。送上汤圆,是希望老人们能吉祥圆满、健康平安;许多独居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方便,如果按照流程去取一趟预约口罩,就太辛苦了。和居委干部商量后,我们决定把口罩也放到“三件套”里;最后,现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依然严峻,独居老人又是重点人群,放置反诈宣传手册,是想借此提高独居老人的防范意识。

张逸:疫情结束后,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王沪荣:为妻子、儿子烧一顿饭。由于疫情的关系,我从春节前就全力投入到各项防疫工作中,陪伴家人的时间非常少。虽然他们理解并支持我的工作。但是,总觉得对他们有些亏欠……希望在疫情结束后,能找个时间烧一桌妻子和儿子爱吃的菜。那个时候,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好好吃一顿像样的团圆饭。

03

“危机危机,危在先而机在后”

石章强,男,44岁。

职业:品牌营销专家、上海市政府品牌专家委员、上海品牌委秘书长

地点:上海锦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唐晔:石先生,您的公司开始复工了吗?

石章强:是的,我们是本月10日居家复工,24日到岗正式上班。

唐晔:您是中国营销界资深专家,服务过阿里、宝洁、东方美谷、上海电气、如家、驴妈妈、双鹿、英雄等许多品牌客户,那么这次疫情之下,对您公司本身的影响怎么样?

石章强:谢谢。我们是品牌营销服务行业,内部访谈、外部调研、头脑风暴等是我们日常的工作方式,同事与同事之间,或者我们与客户之间,许多都需要面对面交流、碰撞产生火花,但是这些,目前靠电话或者互联网还是有局限的;不仅如此,我们所辅导和服务的不少实体企业和服务企业,陷入了一种开工不是、不开工也不是的僵局中,好多都没有复工,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商流都处于“没流动”的状态下,对经济和产业是有较大的负作用。这种情况全国都一样,整体都是受影响的。原来的节奏都被打乱以后,就会思考如何守住存量的业务,寻找增量的业务,思考变量的业务。

唐晔:您内心有焦虑吗?

石章强:说完全没有焦虑,那一定是假的,多少总有一点。但是,难得有这么集中的大把时间,那就静下心认真思考我们的服务和企业的发展,对个人和企业进行回顾和总结,思考当下和未来的企业和商业如何转型升级。最近几天,我在相关平台上发布了好几篇研究成果,比如餐饮企业的存活之道、粮农生鲜企业如何模式落地、产业互联的“三观四链五流”大运营、地方城市的品牌打造和危机公关、传统企业如何互联网转型等等。这种系统的专业的思考已经上升到思想和体系高度,与过去的很多实操相比——已经不只是浅层的思考了,而是渐渐变成企业的思想方法论,可以指导各个行业的实践。

唐晔:疫情之后,您这样的营销咨询行业会不会有所变化?

石章强:我认为,疫情的发生,可能会使得咨询行业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之前咨询更多的是看经验,量多促成质变,经过互联网变化发展,出现人工智能后,咨询业也会产生不同形态的产品,一部分是继续DIY定制服务,另一部分是衍生小咨询、轻咨询产品,形成工具,解决问题。我觉得,未来咨询业会产生三个三分之一:第一类是集团型的、创新型的咨询,依旧需要DIY定制服务,需要经验资历和专业方法支撑;第二类是通用型的,例如广告、小视频拍摄等,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脑力建设;第三类是工具型的,形成接近免费的咨询服务。我们不要忘记,今年是小康决胜年,全民、全社会、全行业消费升级背后的变化,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不论是企业单位,还是家庭单位、个人单位,都将参与到这场变化中,所以,与很多服务型行业一样,营销咨询服务业的格局调整,也是势在必行。

唐晔:这些天,有没有对生活的思考呢?

石章强:的确如此。相信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还有工作与家庭的平衡。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平时都会说到健康重要、家庭重要,但是只要一忙起来,工作上开足马力的话,什么都顾不上了。宅在家里这么多天,你会体会到健康不是临时抱佛脚的事,一定是平时的积累;而且你会更关注身边的家人,听听家里人的心声,内疚于原本的忽略。说实话,之前对家庭的参与不多,最近居家隔离期间的生活状态是“五工六一”:奶爸工、陪读工、清洁工、搬运工、维修工,一天走一万步、思考一小时、翻一本书、写一篇文章、接一堆电话……

唐晔:有没有对自己过往的生活习惯有反思呢?

石章强:是的,以前工作生活不分,作息颠倒,现在作息慢慢开始规律,尽量少熬夜,晚上12点之前睡觉,早上6点起床,锻炼。每天一万步倒是会一直坚持下去,已坚持了很多年了,好习惯要坚持。

唐晔:疫情过后,有没有特别想做的事情?

石章强:我们之前所做的主要是泛行业服务,接下来想对精准行业做深度服务,简单来说,之前是为很多行业服务,而现在要将服务行业范围缩小,从咨询到运营到投资一体化服务。我们想把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城市品牌打通,城市品牌离不开产业品牌,而产业品牌又和企业品牌离不开,一个地方要发展,这三个要素必须结合,要将这几个连通就不能做单一的咨询服务了,要走向运营,走向投资,这样就可以打通深度的产业了。

唐晔:疫情是一场磨难,但是危险中总是存在机会,您觉得呢?

石章强:是的,我认为危机既然已经发生了,那么只能化被动为主动。危机危机,危在先而机在后,沉住气,修内功,看爆发,逆转的那一刻,就在不远的眼前。

04

“疫情结束,要痛痛快快踢一场球”

吴溟,男,42岁

职业:重工业类制造加工业,企业主

地点:上海 宝山

 

唐晔:您介绍一下您和您的企业?

吴溟:谢谢,我们企业是位于上海宝山的一家重工业类型的制造加工企业,到今天已经有14年了。服务对象主要是宝钢等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重工行业。

唐晔:这次疫情,企业有没有受到影响?

吴溟:是的。现在还没有复工。我们单位有二十多人,年初就开始停止生产了,除了4个本市户籍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没有回到上海。

唐晔:现在心情如何?

吴溟:比较复杂。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早点恢复生产,自己的生活快点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我们原定初八初九开工,现在不行了,但工资还要照发,房租还要照付,如果继续这样的话,流动资金最多撑不过2个月。这可能是主要担心的问题。重工业和轻工、餐饮业不同,停下来不容易,重新启动也不容易。要考虑人员、原材料、图纸,还要和客户的施工周期配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生产状态。现在如果复工,要达到正常产能可能还需要一个月。

唐晔:您觉得,疫情发展对您所在的制造加工业会带来什么变化?

吴溟:事实上,除了复工延迟影响大一点,对行业本身的冲击不会太大,毕竟属于重工业,和百姓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经过此次“战疫”,一些习惯的培养,比如厂区的消毒、人员的健康方面的投入,会逐步增加起来,会增加一些成本。

唐晔:现在宅在家里,主要干什么呢?

吴溟:打扫卫生(笑),地板打蜡、擦窗、拖地……从过年开始清扫好几次了,每天也没多少事情干,睁开眼睛三顿饭,快件每天拿一拿,看电视、刷手机,在跑步机上跑跑步。本来我们有一支足球队,每周踢一场,现在已经停了好久,很想念队友。

唐晔:听说您给武汉捐了一批防护物资?

吴溟:是的,一个公益慈善救援组织的朋友问我,能不能搞到防雾剂——捐赠给上海出征武汉的医疗队使用,疫区的一线医生都要佩戴护目镜,佩戴时间长了会产生雾气,还不能擦,只有回到隔离以外安全区才能擦拭,很不方便。我说,我来想办法,我通过朋友订了一百多瓶防雾剂,亲自开车送到对接的派出所,现在早已经送到上海援鄂医疗队手里,虽然不知道是哪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用,但是我依然觉得很光荣,很愉快,作为上海市民,民盟的盟员,为前线抗疫出了绵薄之力。

唐晔:这次疫情,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有没有什么改变,有什么感触呢?

吴溟:这次疫情,是我人生很重要的一次经历。这个漫长的年,家里人从来没有那么齐整过,大家聚在一起,有充分的感情交流的机会,很特别。不过最大的变化是,会养成戴口罩这个习惯,个人卫生方面会更注重。感触很多,生命是脆弱的。通过这次疫情,对很多事情提出警示,尤其是公共卫生方面。不过,在这次疫情中,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种种举措,展现了我们泱泱大国的能力和实力,这是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作为上海市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待在家里,就是不给国家添乱,除此之外,根据自身能力,再出点力就更好了。

唐晔:如果疫情结束,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吴溟:除了工作,最想做的就是回到球场,和我的兄弟们好好踢一场球,直到踢不动为止(笑)。

总有一些阳光

站好自己的岗位

为了祖国能够早日脱离病魔

每个人都承担起保卫我们的义务,那份心啊,太真了。

因为内心善良,他们见不得受苦受难。

因为有责任感,他们做不到袖手旁观。 

疫情下的普通人,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特殊的春天。

 

谢谢你

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有你们在,我们一定能赢

-END-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