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家好,我是杨照,我想在线跟大家聊聊马尔克斯和海明威

2020-02-29 18: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杨照 广西师大出版社

大家好,我是杨照。拙著《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和《对决人生:解读海明威》年前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月28日下午3点,我会在豆瓣读书会与各位交流。在特殊时期,期待和大家在线上共度一个充实的下午。

这次的分享会,我们来聊聊两位文学大师——马尔克斯和海明威。这两位作家有很多相同点:他们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且都属于能给诺奖带来声誉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带有强烈的风格,被后来许多作家模仿,同时又拥有极为广泛的读者,到了畅销书的级别;他们分别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领域,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产生影响。与此同时,两人似乎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近乎是巴洛克式的语言挥霍,一个是极简主义的语言苦行。这样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并非私人性的,而归因于他们的作品所反映文明的症候。所以我们读他们的作品时,更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下面分享两本书的一些背景信息,希望能帮助大家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01

很多人都觉得《百年孤独》不大好懂,对它有点望而生畏,该如何着手阅读呢?

《百年孤独》的阅读难度,很大程度上来自它的叙事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一种多重时空重叠的时间魔术,不同的人物又重复使用同样的名字。一般来说要是做学术研究的话,当然就可以用梳理人物关系和时间表格的方式去阅读。但是读者们也可以像小时候看歌仔戏一样的方式去阅读,每天睡觉前拿出来读一小段,读到困了就睡,第二天不必在意昨天读到了哪里,循着昨晚睡着前最后的记忆继续往下读,如此循环往复,反复阅读这本书,就恰好以马尔克斯想要营造的时间魔术的方式进入了这本书。

02

马尔克斯作品中呈现的 “鬼魂”和“神迹”与现实世界共存的特点,是他的文字中所特有的吗?这种特点的形成有什么背景吗?

其实与马尔克斯同时代的一些拉美作家像鲁尔福、富恩特斯,他们的作品都有这样的特点,这个和拉丁美洲本身就存在的巫祝信仰有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殖民统治拉丁美洲的是西班牙,西班牙是欧洲近代化程度相对缓慢、理性化程度相对比较低的一个国家。信奉天主教的传教士,把他们相信神迹、奇迹的一套理论也带到了拉丁美洲,和当地的巫祝文化融合,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基础。这种时代环境对拉美作家的写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03

如何理解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拥有远超过地理意义的丰富内涵的文化单位。拉丁美洲除巴西使用葡萄牙语外,其他地方都属西班牙语区,而且葡萄牙语跟西班牙语之间也有许多类似之处,很容易沟通。共通的语言使得拉丁美洲知识分子可以彼此了解,进而互相帮助,建立认同。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就成了整个拉丁美洲的文化出版中心。不同国籍的作家,如智利的聂鲁达、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秘鲁的略萨等,他们的书都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出版。这部分的拉丁美洲有着跨越国界的整全性,但分开看,这些人的祖国,没有一个内部是团结的,都被各种势力、各种利益切割得零零碎碎,表现了国界内的分裂面貌。所以拉丁美洲盛产独裁者,往往前面一个被推翻了,很快后面就会再出现第二个,其中最重要的历史原因,就是人民对于内战的厌烦。

04

19世纪的很多文学大师都是畅销书作家,比如狄更斯、雨果等,但到了20世纪这种现象很少,如何解释《百年孤独》的超级畅销?

好的、伟大的作品可以单靠自身的力量创造一种永恒的价值,但它无法独立地创造流行,其背后一定有社会性的理由,将一本书塑造成一个现象,甚至一个运动。读《百年孤独》,我们应该同时关注“二十世纪中拉美时代的兴起”或“二十世纪中拉美时代的到临”这样的特殊历史背景。在马尔克斯写出《百年孤独》之前,已有三股彼此扣连的思潮在拉丁美洲涌动,帮拉丁美洲的知识界,甚至一般阅读大众做好了准备,即“解放神学”“依附理论”“发展理论”。《百年孤独》的出现,刚好击中了这波思想潮流中几根最敏感的神经,乘着这波浪涛,《百年孤独》立时畅销。

05

除了和同时代作家共同具备的拉丁美洲文化背景之外,还有哪些重要因素参与打造了马尔克斯及其小说?

马尔克斯从加勒比海沿岸去波哥大求学,遭遇了“波哥大事件”之后,一二十年间来回晃荡在拉丁美洲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在同辈青年之中,这样的经验并不多见。繁华、错乱、以现代性和当下时间打造的城市,与时间几乎静止、荒败垂老的乡村之间的对比,对他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了将这对比表现出来,他进行了很久的摸索。他的文学来历有如下一些: 第一,他热爱美国小说家福克纳的作品。福克纳教会了他两件事:用看似写实的手法,写出从城市人的理性化眼中看来明明是奇幻神话的故事;不以事件为核心,小说能够表达更多更深的内容。 第二,马尔克斯年轻时就体会了以妓院为中心的社会组织,并从中体会到了“孤独”的意义。 第三个是希腊悲剧启发了马尔克斯认识拉丁美洲的独特性。他认为,作为一个拉美作家,先决条件是你必须有足够的勇气承认:别人的历史是开放的,因此其他地方的小说作者,都拥有最基本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小说的结局。但拉丁美洲的小说家不具备这样的基本自由。他要写出早已经命定了的、悲剧性的拉丁美洲。 第四个是他当记者的经验,以及因为记者的关系碰触到的一些事,让他体认到社会上发生的现实,可能荒谬得超过小说家的想象。

06

1950年福克纳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不久后的1954年,海明威也得了诺奖,两位可以说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如何看待两人的关系?

海明威和福克纳都是现代主义的健将,对全世界的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但这两个人却也有根本的、无法协调的差异。 差异最明显地体现在这两个人明明都有很多话、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意见,却都没留下什么针对另一个人的评论。在好莱坞片厂当编剧时,福克纳改编过海明威的小说,但真奇怪,即使如此,福克纳都没留下对海明威小说明确的意见。海明威呢?被问到对福克纳有什么看法时,他的回答是:“我真的没办法讲,除非我看完了他的作品,或至少弄清楚了我为什么看不下去,才有办法讲。”意思是他甚至还未曾尝试去读、去理解福克纳。不过他一方面说没办法讲,一方面嘴巴却没有停下来,他接下来说:“不过我想像福克纳那样写小说,应该蛮容易的,当你拥有一座农庄,可以窝在谷仓里,准备一堆烈酒在旁边,每天写五千字完全不用考虑文法的文章,应该蛮容易的。” 海明威和福克纳不只有着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个性,而且他们看待小说的态度很不一样。他们试图用小说来表达的生命经验与终极关怀,也不一样。海明威觉得和印第安人亲近,却不太在意黑人。他是出生在芝加哥的北方人。可是在南方长大的福克纳,生命中最重要的参考坐标是黑白关系,以及南北内战的长远潜在记忆。战争对海明威也很重要,但绝不是以记忆的形式存在,战争是且只能是对现实充满危险、威胁生命的刺激。

07

海明威原文的语言风格,真如中译本呈现的那样吗?

讨论海明威时一定会被提及的,是他的语言非常简单,简单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当年读者第一次读到这样的文字,感到不可思议,现在我们读到这样的文字,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他的用词简单到这种程度,没有几个词超过五个字母,文法也简单到荒谬。然而他给了文字一种独特的韵律,将我们熟悉的东西放进由这种韵律组构成的气氛里,结果就产生了无法用别种方式表达的情绪与感情。翻译海明威作品最困难之处,就在于如何翻译这些不断重复的“and”和“the”。绝大部分中文译者不敢用简单的直译法,或者该说用简单直译法的译本大概都被淘汰了,根本无法出版。没有人相信、没有读者能够接受“世界文学名著”的文字那么简单,那么直白。而且就算译者想把“and”和“the”译出来,也是做不到的。然而很少有哪个作家的“and”和“the”如此重要,忽略了它们,那一定不能算是读到了原汁原味的海明威小说。因为他所写下每一个“the”、“and”,就像巴赫用对位法写音乐时,会思考它们的和声效果,设计它们的节奏。

08

海明威在文学中推崇一种硬汉气质,自己却最终选择了自杀,该如何理解他的死?

海明威之死,具备两个完全相反,却同等重要,甚至是同等迷人的象征意义。一方面,他象征了一个不服从的人,一个总是躁动抗拒的生命,不太将社会规约当一回事,这样的人,就算活在一般印象中最自由最包容的美国,都得付出相应的代价。社会有各种方法将你孤立起来,直到你彻底失去了在这个世界里继续生存的动能与勇气。另一方面,海明威之死又象征了不管再怎么热情、怎么英勇的生命,其内在都有懦弱或脆弱之处,那是一种终极的、绝对的,与人的存在本源相连接的懦弱、脆弱。就连他的文学,都无法克服这份脆弱。即使英勇如海明威,也有其过不了的关。一种特别的说法是:上帝造人就不是预期人要去当海明威笔下的角色的。上帝没有赋予人那份足以承担海明威笔下角色的强悍力量。就连海明威自己都扮演不来他笔下的角色。

豆瓣读书会直播区: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165832517/?bid=A6EyjorTR88&from=singlemessage

相关书籍

《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

作者:杨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是震撼二十世纪文坛的奇书,《百年孤独》宏大繁复,引人入胜,而本书是对这部文学经典的解读。在书中,作家、文化评论家杨照以历史学和文学的双重视角,借由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马尔克斯的生活经历,探问魔幻现实主义的内在逻辑,追寻马尔克斯的文学源头,解读埋藏在《百年孤独》复杂奇谲之下的痛与真。

《对决人生:解读海明威》

作者:杨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深入浅出、全方位解析海明威作品的长篇导读。杨照以其擅长的“历史学读法”与“文学式读法”抽丝剥茧,揭开海明威文字下潜藏的巨大冰山,破解其简明到极致的美学风格密码,阐发《老人与海》中所传达的高贵人格价值。附录的《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的经典名作,以老人与大鱼搏斗的故事为核心,将极简的场景凝缩为人类孤处绝境的隐喻,刻写出沉勇坚毅的抗争之魂。

原标题:《大家好,我是杨照,我想在线跟大家聊聊马尔克斯和海明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