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东京湾区主题系列(五):产业资源的跨区域整合——千叶县

2020-02-28 09: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华高莱斯 ,作者华高莱斯

华高莱斯

分享城市与产业领域新锐观点、专题研究和特色案例。

图片来源:华高莱斯 1/6图片工作室

关键词:东京湾区、千叶县、特色产业集群、临空产业、临海地区工业聚集、产业进阶

本期将围绕东京湾区东翼的千叶县,简析其产业发展向内陆乃至全域推进的模式。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神奈川县的模式——强资源导向、强政策牵引与特色产业群的跨区域组合。

千叶县位置

图片来源:国土地理院

文章来源:华高莱斯

作者:张文晖丨知识管理中心

借势东京疏解,

强项目与强政策并进

1 靠东京“施舍”起步的千叶县工业

千叶县从战后,受益于京叶工业带的建设与东京都的产业外迁,从原本的食品、酒的制造中心,摇身一变,成为了以钢铁、石化为主的重工业地带;千叶港也从渔业港成长为日本三大贸易港之一,形成了临海地区工业聚集的局面。

由于千叶县特殊的地理位置,东京都产业外迁过程中,机械金属工业向千叶县搬迁较多,尤其是深入东京都与茨城县之间的千叶县突出部——以柏市为中心的东葛地区,这也为未来柏市的产业进阶提供了基础。

东葛地区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 争取国家级大项目,为未来赢得可能

70-80年代是千叶县产业命运迎来重大转变的时期,最主要的标志是一系列重量级设施的落成。

成田国际机场

1978年成田国际机场开通,成为了千叶县历史上几乎是最重磅的基础设施。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的千叶县北部内陆,因为国有牧场广布的原因,成为了5个候选地中的幸运儿。虽然当时爆发了反对机场建设的狂潮,但千叶政府积极配合项目落地。

不可否认的是,成田机场因千叶县的农业基础而迎来机会,也终将改变千叶县内陆农业为主的产业格局。2016年7月为止,成田机场周边产业园开发面积约670公顷,进驻了约290家企业。

成田国际机场

图片来源:zatsuneta.com

幕张国际会展中心

幕张国际会展中心,这个家喻户晓的会展设施竣工于1989年,作为疏解东京商务交流活动承载地幕张新都心的核心基础设施,在当时是日本最大的会展设施,带动了千叶县商务活动的历史性跃升。

幕张国际会展中心

图片来源:Best Travel Tokyo

3. 持续政策牵引,是产业发展的保障

在东京向外疏解与千叶县自身发展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千叶县利用国家及本地的政策制定,推动全县的制造业升级,并形成若干产业中心,这些产业中心则成为了90年代东京周边业务核都市的首选。

千叶县现代工业发展历程

图片来源:千叶县政府官网资料翻译

业务核都市是指基于《多级分散型国土形成促进法》为了解决东京过度膨胀密集问题的政策,围绕东京周围设立的具有一定产业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核心据点城市。在千叶县共有千叶市、成田市和木更津市等业务核都市。

东京首都圈分散型网络协作构造

图片来源:日本国土交通省

木更津市是相对特殊的一个,虽然千叶市的幕张新城与成田市的临空产业更加知名,但木更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所肩负的带动首都圈“东南贫困带”的特殊使命。

就像其他业务核都市都会得到国家支持的产业核心设施那样,木更津所得到的,是基于面向未来生物产业研发的核心机构——上总DNA研究所,也是上总学术公园的核心设施,带动了木更津市先进产业的聚集,目前已经进驻了近20家企业与研究机构,不乏知名医药企业,如佐藤制药等。

上总DNA研究所

图片来源:kazusa.or.jp

区域战略捆绑,

产业与创新“跳”向内陆

千叶县并没有完全的等、靠、要东京“施舍”的资源与政策,而是善加利用东京留给自己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自身情况的战略设计,从而实现全域全方面的产业进阶。

1 新产业三角构想——产业从沿海“跳”向内陆

进入80年代的千叶县,已经拥有了木更津(上总DNA研究所)、千叶(幕张新都心)以及成田(成田国际空港)这三个产业据点城市,但产业上沿海强、内陆弱的局面依旧,如何带动产业与内陆的联系,成为了千叶县的问题。

1983年出台的《千叶新产业三角构想》,是千叶县真正意义上的全域产业联动战略,其构想理念是:上总(木更津市)、千叶和成田三个产业据点分别负责研发、商务与高端制造,通过互动,向内陆地区导入先端制造业,由此实现内陆地区的先进加工组装产业促进,与临海的重工业形成错位平衡。

千叶新产业三角构想示意图

图片来源:pref.chiba.lg.jp

2 不光要别人的产业,也要自己创造产业

1994年《千叶新产业战略》的出台,让人看到了千叶在产业上的野心。此次战略在新·旧产业两方面指明方向,也就是“创造新的”和“升级旧的”,按照官方说法就是两个目标:【形成创造新产业的据点】和【促进内生产业的振兴】,最终将千叶国际产业母都市化。

在此设想之下,针对性的在新技术研发中心——木更津,设立了上总孵化中心;在传统机械、金属加工产业聚集的东葛地区,设立东葛科技广场等两大设施,促进创新孵化与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尤其是后者也带动了柏叶智慧城市的建设与技术发展。

柏叶智慧城市

图片来源:kashiwanoha-smartcity

梳理各地特色,

跨区域整合产业集群

2000年后,千叶县全域形成了若干不同特色的产业区域,因此跨市的区域联动产业规划应运而生,2006年的《千叶新产业振兴战略》将全县按照不同的产业聚集规律进行跨区域整合,做强主导产业,带动全域产业提升。

强势资源牵引,跨区域打造产业集群

千叶县在新的战略规划中梳理了区域内共同属性的产业特征,找出了7大特色产业带,分别是:

东葛地区:本地高水准的制造产业,以及东大等高校资源

成田周边地区:国际机场物流配套,以及首都圈的粮食供给

千叶地区:国际化商务与新时代信息技术

京叶临海地区:临海工业的强化与升级

上总地区:国际性的研发据点,以及生物产业创新源头

长生·山武地区:食品制造和运动度假产业基础

安房周边地区:宜人的气候与自然景观资源

根据7大产业带的资源基础与特色资源,提出了未来将要打造的产业方向,最重要形成7大先进产业集群,分别是:

东葛地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成田周边地区:物流产业集群

千叶地区:IT·电子产业集群

京叶临海地区:绿色化学产业集群

上总地区:生物·生命科学产业集群

长生·山武地区:食品产业

安房周边地区:观光交流产业

千叶县7大产业集群

图片来源: pref.chiba

结 语

千叶县的产业发展与神奈川县类似的是,同样面临产业从沿海走向内陆的问题。

但是与神奈川县依靠企业与高校研发向内陆层层跟进不同的是,千叶县在科研与产业实力整体弱于神奈川县的现实中,选择的是利用自身仅有的、也是最强势的特色产业资源,如成田空港和木更津等业务核都市,并且采用“蛙跳”的方式,将这些先进产业据点跨区域连接起来,令沿海带动内陆发展,使得全县的产业资源可以实现互助,并最终将本地划分为不同特色的产业集群,从而将制造业扩展渗透至全县内陆的各个角落。

原标题:《东京湾区主题系列(五):产业资源的跨区域整合——千叶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