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开学第一课“防控疫情从我做起”:冠状病毒的前世今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编者按
在全国动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关键阶段,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教授、副院长蔡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主任郭雪君教授以及公共卫生学院高宇教授联合主讲的慕课《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集中展示了病原体和传播流行、临床诊治、个人防护和饮食指导与心理调适四个方面内容,今日向全校开放。
内容提要
1
2
病原体和传播流行
主讲人:
蔡 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传染病如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研究
自从地球有了人类以来,人们就饱受各种传染病的困扰,可以说人类发展史也是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充满了血和泪。传染病通常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病原体就是那些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
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霉菌、衣原体等。细菌大家一定听说得最多,比如鼠疫,又被称为黑死病,就是一种叫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在14世纪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近1/3,对欧洲文明发展方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有学者认为这标志了欧洲中世纪的尾声。
霉菌引起的疾病我就不多介绍了。常见的衣原体有一种沙眼衣原体,是我国科学家汤飞凡在上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并命名的。
这次重点要介绍的是病毒。大家有所耳闻的埃博拉病毒被称为人类的橡皮擦,我想大家都明白这个比喻那就是人们一旦感染这个病毒,就会被从地球上抹去,毫无痕迹 ,感染者一到两周就死于严重的出血。还有一些常见的病毒大家也一定听说过,如艾滋病病毒、天花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
病毒是极微小的,看不见摸不着,通常是纳米级别,我这里类比一下,一粒大米的长度约5毫米,可以容纳超过50000个病毒排排坐。病毒很容易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等进入人体,它没有细胞构造,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必须利用宿主活细胞来复制自己,绝对的损人利己。当人体的细胞、系统、器官被损伤之后,就会出现各种病症。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家族,长得很有特色,病毒表面的蛋白质棘突就像国王的皇冠,它们也是引起感冒的常见病毒。冠状病毒基本只感染有脊椎类动物,它们分工明确,α和β类的目标是哺乳动物,伽马和德尔塔类的只喜欢感染禽鸟类。对,大家没有看错,蝙蝠确实是飞翔兽类,是有毛无羽带牙齿,如假包换的哺乳动物。60年前,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普通感冒患者鼻腔中首次发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类的冠状病毒,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首先公布了该病毒的彩色渲染效果图,看上去艳丽而狰狞,充满了危险。
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的电镜照片发布在《新英格兰》杂志,图中可以清晰看到病毒周围的冠状结构和病毒颗粒,病毒的直径约100纳米。
2019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肺炎,被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是冠状病毒家族成员在21世纪第三次肆虐人类世界了2003年的“非典”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病死率在10%左右,2012年肆虐中东和韩国的MERS病死率近35%而这一次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死率目前在3%左右。2月 11日,世界卫生组织把这次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英文名为COVD-19。同时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也将新型冠状病毒命SARS-CoV-2,就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次病毒来源于哪里,如何传播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关于病毒的来源,较多认为是来自蝙蝠,也有研究发现中间宿主可能是穿山甲,这些有待通过时间和科学的检验进来一步确认。
关于传播途径,目前比较明确的首先是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感染当然也包括面对面吵架,所以提醒大家吵架有风险,小不忍则乱大谋。
那一个喷嚏的威力有多大?有研究表明啊,由于打喷嚏时体内巨大推力的影响,飞沫的速度能高达35米/秒,传播距离能达到3-8米。假设就算你能像百米飞人跑进10秒内,折算下来一秒也只能跑个10米,所以在可能带有病毒的、强大的飞沫面前,“请”你务必带上合格的口罩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其次的传播途径是间接接触传播,别紧张,那可不是随便碰一下就能传播,其实主要是手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后,又接触了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而传播,因此请大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于“粪口传播”,由于近期在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到了病毒,提示存在传播的可能,但还不能明确可通过污染水或食物等引起感染和传播。最近说到气溶胶传播指的是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目前尚没有完全证实气溶胶传播的风险。也有研究提示母婴传播的可能性,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千万别认为自己身强力壮没有感染风险。目前从几个月的婴儿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有被感染的病例,当然,如果自身带有基础疾病的人,如糖尿病、哮喘、心脏病或者免疫力比较低下的人感染风险可能更高。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有很多研究用各种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包括SEIR模型试图估计流行趋势,但是目前并没有非常准确的结果。主要原因是模型参数的不稳定性和疾病流行的条件变化复杂。目前普遍认为该病毒的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
包括发生在2019年12月的武汉海鲜市场人群中的局部爆发, 2020年1月初武汉的社区人群间的传播以及1月中下旬在全国范围内的扩散。大家一直都也在密切关注疫情,截止到2020年2月25上午7时,全国报告累计感染人数超过了70000例。随着加快疑似病例的诊断、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返程人员的疫情防控及社区防控措施的不断加强,我们有信心众志成城,必将有效控制并最终战胜疫情。
临床诊治
主讲人:
郭雪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慢性气道疾病诊治,呼吸危重症救治研究
我们继续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给大家介绍的内容是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诊治,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向大家介绍。
临床表现:通常是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病例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甚至有腹泻。中低热发热者比较多,持续高热者病情比较重。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重症患者病情中也可以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没有明显的发热。重症患者可以在一周之后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是缺氧。严重者可以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就是急性的呼衰、休克,或者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
轻症患者仅表现为低热或者轻微的乏力,没有肺炎的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来看,多数患者预后是良好的,只有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我们从下面这个图来看,在武汉地区危重病人比例相对较高,而在全国范围来看,危重比例相对比较低,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患者,比如说有慢性心肺疾病的,它的愈后比较差,死亡的病例多为这些患者,儿童病例相对比较轻。
我们谈谈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是正常或者减少,淋巴细胞计数是减少的。在咽拭子、痰、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粪便中可以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
我们重点来看看胸部影像学的变化。在早期主要表现为多发的小片状的阴影,以肺的外带比较明显,进而发展为两肺多发的毛玻璃影,严重者可以出现两肺多发的实变。我们看最右边这个图是实际情况当中的毛玻璃、磨砂玻璃。中间CT显示是右肺下叶片状的毛玻璃影。
左肺这个是一名患者在发病三天后拍的普通胸片,这张胸片基本是正常的,但是胸片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有肺炎的存在。因为我们再看右面这个CT片,它在心影后实际上有片状的毛玻璃影。因为在正常胸片下,它可以被心影挡住,使得胸片显示好像是正常的。实际情况下,他的肺炎情况被心脏阴影是遮挡住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从左边4个CT来看,表现的是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右边两张图,我们看到是两肺多发的大片的磨玻璃,甚至俗称为白肺。
这是一例,45岁女性患者,她是武汉居民。在发病时她的CT显示是两肺多发的实病,而两天之后胸部CT显示她两肺多发的实变里的范围和密度都在进展。
这是一例32岁的男性患者,他有武汉的旅行史。在发病初,CT表现是右肺下叶实变。三天后经过治疗,他的阴影是有所吸收了,8天之后病灶是明显吸收,这是一个好转的病例。
我们介绍一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标准。重点介绍是湖北省以外省份的这样一个诊断标准,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什么叫疑似病例?要从两个大方面去考虑。一个就是流行病学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发病前14天内,有没有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或者其他病例报道社区的旅行社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有没有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没有接触?发病前14天,有没有接触过来自武汉及周边地区或来自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者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没有聚集性发病?通常是指你的单位、你的家庭有没有多人出现、同时出现有发热或者呼吸道症状?如果有的话,我们称之为聚集性发病。
2、临床表现。分三个小点,一有没有发热或者呼吸道症状?有没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的白细胞是不是正常或者降低淋巴细胞是不是减少?如果是有流行病学史的任何一条,同时又符合临床表现中的两条,我们就称之为疑似病例。
3、确诊病例。它是指上述的疑似病例,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成为阳性,我们就称之为确诊病例。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标准,分为三个方面,一个就是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相对湖北省以外的标准少了一条:有没有胸部影像学改变。而所谓的临床诊断病例是指,疑似病例里边有了肺炎的影像学变化,我们称之为临床诊断病例。而确诊病例强调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临床分型分成4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我们重点介绍一下什么是重型和微重型?重型符合以下情况的任何一条者,我们都称之为是重型。包括呼吸窘迫,就是呼吸比较快,要每分钟大于30次以上。静息状况下,它的指末氧饱和度小于等于93%,或者血气分析,它的氧和指数小于等于300。危重型,就是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比如说有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出现休克或者是其他功能脏器的衰竭,需要入住重症监护室治疗。
鉴别诊断,出现肺炎了,并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还需要和其他的一些肺部疾病相鉴别,包括因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相鉴别。需要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相鉴别。因为上述两种肺炎,他们的表现多数都是以两肺多发的、磨玻璃为主,所以需要鉴别。也需要有细菌性肺炎、肺结核和非感染性的其他的肺部疾病相鉴别。
治疗方面,我们大家非常关心的,有没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目前还没有确认有效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可以适用阿尔法干扰素、雾化吸入、或者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可加用利巴韦林等。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中,更重要的是支持治疗,卧床休息,保证充分的热量,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在这里我们要强调是避免盲目或不恰当的抗菌药物的使用。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重型或者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治疗原则是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地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并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这些支持包括呼吸支持,比如说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如果情况急剧恶化的情况下,应该尽快的考虑使用体外膜肺氧合就是人工心肺机。循环支持是在充分的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其他治疗措施还包括,适当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是体外血液净化技术,就是血透。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个例和出院?必须要符合体温恢复正常三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如果符合上述四点,可以解除隔离和出院。
个体防护
主讲人:
高 宇
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环境与健康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生命早期环境污染物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接下来我来介绍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首先请大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策略有哪些,普通健康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大学生的自我防护又有哪些注意事项?接下来我为大家一一介绍。
疾病的预防策略是三级预防策略,按照疾病的分期可以分为易感期,潜伏期和临床期,分别对应第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是病因学预防,主要措施有保护环境,促进良好生活方式,提高人群免疫力。第二级预防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对于新冠病毒这样的传染性疾病,还要早报告和早隔离,主要措施是早期筛查和合理用药。三级预防是各级临床医院积极治疗和康复工作。因此,对于新冠病毒等传染性疾病,关键在于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即保护易感人群,管理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各基层的疾控人员在这次疫情中承担了很多具体的相关工作。
我们把三级预防比喻为三级台阶,第一级预防是基石,可以从源头防止疾病的发生,第二级预防可以及时防止疾病的进展,而第三级预防是临床治疗和处理。
这张图可以形象的说明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不同点。预防医学从整个人群出发,针对不同阶段人群分别设定三级预防策略,使整个人群收益。而临床医学是侧重患者的治疗。
接下来我们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的自我防护,简单说就是四大法宝,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和少出门。
个人防护原则包括: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居家的健康和正确消毒。
勤洗手是个人防护的非常重要环节。可采用七步洗手法,用香皂或洗手液加流动水洗手,外出时可以用酒精免洗洗手液。
在传递文件,接触他人,外出归来,制作食品,吃饭前,上厕所后,咳嗽或打喷嚏后,手脏时,接触动物之后都需要及时洗手。
接下来介绍另外一个重要的防护措施---戴口罩。去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处,使用公共交通等可能接触到其他人的情况下都需要戴口罩。戴口罩要注意先洗手,然后确认内外,注意鼻、口、下巴罩好,压紧鼻梁片贴紧鼻梁。
对于高风险人群和较高风险的医护人员采用级别较高的医用防护或颗粒物防护口罩,中等以下风险人群可以采用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口罩,而对于居家或户外独处环境可以不戴口罩或普通口罩。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因为不能有效阻挡病毒均不推荐!
对于普通人群,脱口罩时候特别注意手不要碰口罩的外侧,对折用皮筋绑好可以就可以直接丢弃.然后要洗手。
对于中等风险以下人群使用的口罩可以多次使用,但是注意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建议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或污损的情况下需要及时更换。需要反复使用时要悬挂在清洁通风干燥处,或单独存放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医用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不可使用消毒剂或加热等方法消毒。
个人咳嗽时候要注意避开他人,用纸巾或手肘内侧捂住口鼻,之后及时洗手。
居家的时候要注意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并要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但是空气质量较差时可以适当减少。
如果需要出行时,尽量选择步行或自驾,必须使用公共交通时要戴口罩,与其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减少公共物品接触,戴口罩时不触摸口鼻眼,回家要脱外套,处理口罩,洗手,衣服和口罩挂在通风处。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下如何正确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热以及消毒剂敏感。因此我们可以使用酒精、含氯消毒剂、紫外线、高温等方式进行消毒。
外出的时候,对碰触的公共设置可以用医用酒精或酒精棉球擦拭,双手用酒精免洗洗手液搓洗。回家后,使用的口罩一般不用消毒,流动的水洗手,随时携带的物品如手机钥匙可以用酒精或酒精棉片擦拭。外卖、快递一般不用消毒,外衣也无需特别消毒,挂在通风处即可。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需要过度消毒。对于公共场所如门把手、电梯、扶手可以进行消毒。而不建议对小区,绿化带甚至人体进行喷洒消毒,因为消毒剂可以对人体产生刺激反应,并会污染环境。对于一般普通人群,只要注意开窗通风,晾晒和清洗就足够了。
对于大学生, 对于可能遇到不同的环节如返校途中、进校、在宿舍、食堂或教室里都需要采用上述的防护原则。
大学生在返程途中需要注意全程防护,听从学校指挥,返校后避免宿舍串门,注意规律生活作息,物品和环境正确消毒,自我健康检测,有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不可隐瞒,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
饮食指导和心理调适
主讲人:
王 慧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主动健康与慢病防控、营养与食品安全
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除了避免接触病原,做好个人防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免疫力。那么如何才能科学提高免疫力呢?目前看来五种方式最有效:均衡营养、合理运动、优质睡眠、缓解压力、和保持积极的心态。
首先我们来讲均衡营养。根据《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国家卫健委2月8号发布了《新冠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对一般人群归纳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以保证能量供应。二、多吃蔬果、奶类、大豆,来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三、适量吃鱼、禽、蛋、瘦肉,确保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四、少盐、少油、控糖,保证充足饮水。
良好的营养一定是以食品安全为保证的,具体有以下几个建议:一、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二、食材要新鲜干净,生熟一定要分开。三、烹饪保持清洁卫生,食物必须烧熟煮透。四、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五、食堂就餐最好错峰 打包减少外卖。六、避免食物中毒就医导致的交叉感染。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总结了四句话时刻提醒自己: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杜绝浪费,兴新食尚。充足睡眠,心理平衡。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一起讨论几个热点问题希望有帮助。
第一个问题,食物煮多久可以杀灭病毒?新冠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有效灭活,所以食物一定要加热煮熟。
第二个问题,维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力吗?目前的观点是较大剂量的维生素C,比如每天500-1000毫克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第三个问题,吃大蒜可以提高免疫力吗?目前的观点是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也叫大蒜素,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第四个问题,居家隔离期间有哪些适合的运动方式呢?像瑜伽、舞蹈、健身操、俯卧撑都可以,建议每次不少于10分钟,有研究表明每周不少于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消耗多余的卡路里。
接下来我们还要说说大家关心的膳食补充剂。这张表列出了维生素、矿物质、营养素、脂肪酸和益生菌益生元等能够增强免疫力的膳食补充剂,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个性化的选择用于当前防疫、抗疫的需要。
在均衡营养健康生活的同时,维持良好的情绪十分重要,此次疫情对我们的心态的影响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疫情让我们失去了安全感,随时担心自己被感染。同时对他人也失去了信任感,对生活失去了掌控感,每天生活在疫情的恐慌中造成心里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十分需要正确识别和对待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其实,适当的焦虑是有益的,它可以让我们保持活力并提高对自我防护的重视,但长期累积的负面情绪对机体是不利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焦虑情绪会影响到睡眠和营养,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另一方面,负面情绪的累积,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进而又加重了担心和恐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有效的调适自己的情绪、合理疏解压力、积极应对疫情非常重要而且必要。
为大家准备了几个实用的情绪调试的小技巧。首先,从紧张的疫情信息中抬起头,将注意力拉回到此刻的生活场景,给自己和家人做一顿美味,把自己的卧室布置得温馨整洁,转移注意力,重拾对生活的掌控感。其次,尽量减少阅读带有负面情绪和未经证实的信息,保持理性,保持与亲朋好友的情感联络,互相鼓励和支持。此外,保持积极的心态。比如:可以通过书写感恩日记的方式回忆生活的美好、感恩家人的保护、感谢自己的坚强来坚定自己的信心。在坚定了内心的同时,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作为一位公民如何积极地响应国家的防疫号召。
大家看到这次疫情,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迅速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这说明了这次疫情的严重和危害程度,大家一定要引起足够高度的重视。那我们应该如何响应这场防疫战呢?根据我国现有相关法律为大家梳理出了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包括“三不得”和“四责任”。三不得是:一、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二、不得自己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和谎报疫情。三、不得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和散布谣言。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如果违反上述法规,将承担法律责任,严重者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四个责任”包括:一、要认真配合落实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二、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控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三、接受相关机构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时都应如实提供情况。四、本人如果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时,要予以主动配合。
最后我想大家肯定很想知道造成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新型冠状病毒到底长什么样子 。2月13日,美国公布了新冠病毒的电镜照片,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成堆聚集的黄色颗粒就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看起来和2012年爆发的MERS病毒以及2002年发现了SARS病毒非常相似,这类病毒表面有很多突起物,所以,他们拥有一个同样的名称:“冠状病毒”。
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给予了2019新冠肺炎官方命名“COVID-19”。
众志成城 共战疫情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