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看武汉︱一座24小时待命的应急医院:荷兰乌德勒支经验

汪逸君
2020-02-27 19:04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武汉方舱医院的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在世界范围内尚属罕见。然而,如何继续完善应急医疗系统以应对突发疫情,荷兰的经验或许值得借鉴。荷兰政府在千禧年之际颁布的《军民行政协议》(Civiel-Militaire Bestuursafspraken)中就曾指出,面对频发的恐怖主义和各类灾难,需要军方、民间与医疗部门的通力合作。自此之后,荷兰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应急医疗程序,建立了如乌德勒支应急医院这样熟练应对各类突发事故的治疗场所;另一方面在政策、体系建构、部门合作等层面不断完善,出台了如《大型医疗救助指南》(Leidraad: Grootschalige Geneeskundige Bijstand)、《救护车扩充计划》(Model opschalingsplan ambulancezorg)等指导性文件。

本文将介绍乌德勒支应急医院如何应对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位于荷兰乌德勒支的乌德勒支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Utrecht),拥有全荷兰唯一一家24小时随时待命的应急医院Calamiteitenhospitaal)。应急医院长期与荷兰国防部、公共卫生福利与体育部(Defensie en Volksgezondheid, Welzijn en Sport)开展合作,并与荷兰中央军事医院(Centraal Militair hospitaal)、创伤中心和国家毒物信息中心(Nationaal Vergiftigingen Informatie Centrum)一起,作为一个整体,为战争、大型公共事故和天灾提供所需的专业人员与医疗设备。而应急医院的执行委员会,由乌德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主席和中央军事医院的司令员共同统领。

应急医院病房内部一览。图片来源:calamiteitenhospitaal.com

乌德勒支应急医院创立于1990年,起先为波斯湾战争中负伤的军人服务。之后,应急医院不断在各类重大事件中发挥作用,迄今为止共开启45次,接待病人803位,包括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病人、阿富汗战争难民、2004年印度洋海啸伤者。这座应急医院并不承担长期医疗任务,而是作为一个过渡机构,保证病患能够被转入其他正规医院。病患在应急医院中至多停留5日。

救灾计划

为明确医院的启动程序,专家制定了“救灾计划”(Rampenopvangplan ),包括六部分:“预警准备”、“组建团队”、“病人登记与内外沟通”、“媒体接洽与家庭支援”、“后续护理与评估”和“教育与训练”。

医院接收预警信息后,经核实并确定事态严重性,协调员将开启连环警铃,召集所有相关专家与人员在30-60分钟内集合。人员检查应急医院各项设备后,15-30分钟内医院就能完成启动。通常情况下,医院内部可容纳100名患者,特殊情况下可扩展到300人。

医院团队分为三部分。

协调组(Coordination team)负责发起预警到医院开启这段时间内的衔接工作,人员包括:医疗保健协调员(SEH)、护士中心负责人与值班消防大队。

之后,指挥组(Command team)接管所有受害者的治疗工作,负责调配人员与设备,制定诊疗方案,同时与政策组保持紧密联系,明确受害人数,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指挥组由两位急诊部负责人、区域负责人、临床毒理学负责人、消防总局人员和一位精神科主任组成。

政策组(Policy team)由乌德勒支大学医学中心执行委员会、中央军事医院司令员、传媒部负责人、设备公司负责人、人事与组织部总监组成,负责组织接待患者家属和媒体,并保证医院其他部门的正常运行。

信息系统

应急医院使用一种特殊的“患者条形码注册系统(PBRS)”,跟踪每位患者的情况,同时也可整体掌控病患增减量、位置与治疗成果。在医院的信息系统中,预留了300个病人编号,各自对应一个条形码。

病人入院后即佩戴附有条形码的专属手环,病人的床位、所经诊室、病情、检查结果等,都通过条形码录入系统,收录于患者的个人医疗档案(ZIBO folder)中,此份档案也会发放给患者本人。同时,患者的家庭背景也会在系统中注册,并注明其联系人的信息。医生通过系统,可以即时访问患者的各项数据。病人痊愈离开后,系统可自动生成出院信。

医院的任意一台电脑上都可访问PBRS系统的数据库。数据被统一储存在专门的中央电脑中,同时,也可以与乌德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系统(EZIS)进行信息共享。通过庞大的患者数据网络,专家能够对事故或疫情本身进行全局分析;在病患康复后,数据也能为此次医疗行动的评估提供强有力的事实支撑。

人员培训与配置

有150位医护人员定期接受应急医疗事件的培训。他们每10周接受一次2小时的一对一指导,让他们熟悉穿脱防护服、诊断、废物处置等特定程序。这也有助于医护人员相互熟悉,建立团队感情。在救灾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核心小组”(de Kerngroep)将接受更多的课程,这个小组包括医院消防队、安保人员、急诊部护士、护士长、行政人员与红十字会志愿者。他们的课程会定期更新。

培训明确,身穿防护服的员工在病房中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5分钟,并需要20分钟的体力恢复时间。每年院方会组织一次大型演习,完整演练整个应急流程和各类可能的情况。这些演习同时开放给媒体与相关组织参观,并被制作成科普视频公开发布。

根据事件量级,应急医院投入的医疗力量会有所变动。在传染病隔离区,医疗力量相对固定,每个病人配备一组医护人员,包括一个医疗伙伴(buddy),一个护士和一个协调员,八小时轮班。另有一位传染病学家会每日造访。

伙伴系统(Buddy system)旨在减少医护人员因操作失误而感染的风险性。医疗伙伴会指示员工进入和离开隔离室,并以对讲机指导护士在隔离室中进行高风险性的操作。

由于经过大量培训,医护人员通常能够较为高效而准确地完成各项操作,对事态控制也较有信心。院方有专门针对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同时也注重与医护人员家属保持沟通。

内部功能与设施

应急医院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包括住院区、三个带康复室的手术室,一个X射线科和一个 分诊治疗室(10张床)。住院区分为四部分:重症监护室为红区,床位12张;中级护理室为黄区,床位50张;两个低级护理室为绿区,床位200张;蓝区为四个单独隔离室。

应急医院平面图。来源:calamiteitenhospitaal.com

单独隔离室作为配备最高的区域,仅为高危(传染)病人开放。在2014年,一例自利比亚的埃博拉病毒患者,在严密的监控中被送入了其中一个单独隔离室。隔离单间常年保持负压,防止污染空气外泄,并配备有单独的空气处理系统,可进行双重空气过滤。

入院程序

患者进入救护车后,由随车护士负责照料,并佩戴上条形码腕带。负责信息录入的PBRS操作员在此期间根据系统模板录入病人信息。到达医院后,患者首先被送入分诊治疗室,医生将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患者应被送往何处,接受何种治疗。

应急医院内部走廊上的四色流线。来源:calamiteitenhospitaal.com

医院入口设有明确的引导信息,除传统引导标志外,走廊地面上贴有红黄绿蓝四色线,清晰导向四个区域。X光室等常用功能室排布在入口附近。

极危重病人进入红区,需要在6小时内接受治疗的中度病人进入黄区,轻症病人前往绿区,传染病人前往蓝区。在分诊期间,病人还需拍照留档,后进行各项必须的检查,如X-光、血液样本采集等等。

治疗流程

2014年对埃博拉病人的治疗是较为经典的案例,荷兰公共卫生福利与体育部特意为此撰写了一篇调查报告。在接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通知后,医院方面进行了两次的入院程序演练。在患者到达当天,有两组护士每小时轮班负责各项事务。

完成入院后,由于患者症状较轻,医院出于保护医护人员的角度,让患者自行负责一些较简单的操作,如采集自己的排泄物等。由于穿脱防护服十分不便,对患者的所有诊疗和护理都尽量被浓缩在一起,如营养配给、污废处理、诊断、药物治疗。这样,护士每8小时仅需进入隔离室两次。也有建议指出,今后可在隔离室增加一个舱门供传递物品,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进出。

另外,为了防止护士过度疲劳,个人一周的工作时长不得超过两次八小时轮班。不过,公共卫生福利与体育部在事后调查报告中指出,这样的工作安排导致了医院正常部门的排班出现问题,在医院入口与废物处理部不得不增加人员部署。

埃博拉病毒病人居住的单独隔离室。来源:rtlnieuws.nl

经过7天治疗后,患者已无明显症状。在两次PCR聚合酶链反应试验均为阴性后,病人经过了14天隔离期,被宣布治愈,并转移到了常规病房。

污染物处理

由于医院本身不具备处理特定医疗废物(SZA)的能力,医疗废物需装载于特定容器中,移至外部设施销毁。起先,院方采用P620容器,而后在演练中发现P620容器安全系数不够且容量较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大型SZA容器,为此院方特意从基础设施和环境部(Ministry of Infrastructure and the Environment)获得了使用豁免权。SZA容器被临时存储于外部冷藏设施中,并须对其进行持续监控。

在治疗2014年埃博拉病人时,因其症状较轻,废物量并不大(入院当天消耗8个60升容器,之后平均每日3个容器)。不过,仍旧出现了三次废物弃置箱无法关闭的情况,院方当时立即采取了紧急程序。弃置箱被放置于其他容器中,在密封后被带离隔离室。

离院程序

针对单独隔离室,在病人离开后,由外包公司进行为期24小时的过氧化氢汽化(hydrogen peroxide vaporization)清理。14日后,若测定无病毒残留,隔离室方可继续使用。职业健康与安全服务部将对所有曾于隔离室工作的人员进行3周的监控,直至确定全员无恙。

评估与反思

应急医院与政府部门对每次应急医疗行动的评估与反思十分重视。他们认为,应急救灾计划绝非一尘不变,而应根据不断积累的经验教训实时更新。

首次评估会议将在应急医院开启的64小时内进行,完整的评估报告则将在此会议结束后两周完成,并递交医院董事会。报告中包括事件的性质和程度、收治过程与诊疗质量、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相应建议。执行委员会由此定夺是否对救灾计划做出政策或结构上的更改,而具体的调整由应急医院的管理团队负责。更新后的救灾计划由传媒部通过乌德勒支大学医学中心和中央军事医院的新闻通讯进行发布。

结语

多年来,乌德勒支应急医院在面对各类大型公共事故时,均取得了社会较为积极的评价。究其成功原因,首先取决于“救灾计划”能够有效地发挥统领作用,明确救灾步骤和各方责任,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

其次,院方坚持对医护人员进行长期培训教育,让他们从技能与心理两方面都为随时可能降临的灾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最后,管理层面对救援活动的及时评估与反思,实现了实践经验对指导思想的反哺,让诊疗过程能够始终脚踏实地、动态发展。另外,信息技术系统的广泛应用、诊疗流程的简便性,也大大提高了医疗行动的效率。

参考资料

https://www.umcutrecht.nl/nl/Over-Ons/Nieuws/2016/Inzet-Calamiteitenhospitaal-bij-ramp-of-aanslag-v

https://noventas.mobi/index.php/calamiteitenhospitaal-defensie-vangt-ebolapatient-op/

(感谢李璐帮忙搜集相关资料)

    责任编辑:冯婧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