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湖北“抗癌老兵”唐光友逝世,生前最后一笔捐款支援抗疫一线

王际凯 周鹏 通讯员 田国松 何武涛 吴忠勇/湖北日报
2020-02-25 18:54
中国政库 >
字号

11800元,这是咸宁军分区94岁离休干部唐光友的最后一笔捐款。

这笔钱捐给咸宁市慈善会,支援抗疫一线。

6天后,2月23日晚,这位为人民奉献一辈子的“抗癌老兵”,走了。

捐款、捐遗体,他兑现了“把一切献给人民”的诺言。

最后一笔捐款

“唐老,你的捐款已捐过去了!”2月17日一大早,当咸宁军分区干休所协理员李磊把捐款转账的截图打开给唐光友看时,卧病在床近两个月的老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唐光友是丹江口人,1948年参加革命,1979年被评为全军“雷锋式干部”,1983年荣立一等功,1984年被国家民政部、原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人民公仆 老兵楷模”荣誉称号。离休前是咸宁军分区副司令员。

离休后,老人一直在捐款做好事,连他最亲近的人也记不清他究竟捐了多少次多少钱。

干休所有一份特别档案,里面有唐光友的捐献记录:

1981年,听说国家出现财政赤字,他拿出全部积蓄和给女儿办婚事的钱凑成1000元捐献。不料钱被退回,他就认购1000元国库券,是当年咸宁个人认购国库券的第一人、第一多。

2008年汶川地震,捐3000元,交特殊党费3000元;2012年,交特殊党费10万元;2017年,捐款10万元;2017年,出资30万元成立“唐光友关爱救助基金”,用于帮助孤寡老人和困难儿童;2018年10月,捐款10万元……

“这些年,唐老生活节俭,他捐出了自己所能捐的一切,但还总觉得不够。”和唐老住在一个大院里的咸宁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徐亚宗说,每当国家有难,他总是会去做点什么。

徐亚宗介绍,虽然在病榻上时而清醒、时而迷糊,但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唐老一直在关注。

2月16日晚,他清醒过来后,自己要出去捐款,老伴赶紧把他拦住,说“这么晚了,明天早上再去”。第二天一大早,老伴拿着11800元现金来到干休所,工作人员赶紧办理了银行转账手续。

唐光友生前照片。  图片由咸宁军分区提供

“1万元的工资,2000元的慰问金,因为过年,他给了在家照顾他的老伴和女儿每人100元,其他全部捐出去了。”徐亚宗说,他真的是无私无我、奉公奉献,一辈子都是这样做的。

“把床位留给更需要的人”

唐光友是一名抗癌斗士。

1985年,他被确诊为食道癌,医生曾断定他活不过3年。顽强的唐光友用意志和癌症斗争,35年过去了,除身体消瘦一点外,他没有什么别的变化,病情控制得很好,专家说他创造了同类病例生存的奇迹。

正是这一特殊的生命经历,让唐光友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

“我这一生,是党和人民给的。活着,为党和人民做得还太少,心里很不安;死了,把遗体献给医学事业。”这是唐老在日记中写的一句话。2013年4月,唐光友提出申请并在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上签字,成为咸宁最年长捐遗志愿者。

2019年12月27日,老人因病住进中部战区总医院。经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老人就迫不及待想出院,“当时医生不让他出院,但他说‘不想占用国家资源’。”咸宁军分区干休所协理员李磊说,2020年1月9日,唐老回到咸宁的家中。

1月21日上午,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看望慰问唐光友,得知他不愿住院治疗后,很着急。当天下午,中共咸宁市委和咸宁军分区又去做唐老的工作,没想到唐老还是没同意,他说,“住院要占一个床位,不能浪费一线的医疗资源,把床位留给更需要的人。”

1月22日,唐光友出现胸闷、气促的情况,干休所建议他住院治疗,被他又一次拒绝。李磊说,当时干休所劝了很多次,依旧劝不动。

就这样,唐光友在家里治疗。2月初,他的病情不断加重,“时而清醒、时而迷糊,2月17日看到捐款转账截图的时候,感觉是他最清醒的时候”。

2月23日晚,唐光友去世,遗体捐献给咸宁市红十字会,以供医学研究。

(原题为《生前最后一笔捐款支援抗疫一线,“抗癌老兵”唐光友走了——“把床位留给更需要的人”》)

    责任编辑:蒋子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