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城这条胡同,历史故事能写满一本书

2020-02-23 20: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小早 北京早知道

但是,您要没去看过,

可能不知道,这条胡同还是全北京最宽的胡同,

宽得像条大马路。

灵境胡同东起府右街,西至西单北大街。

最宽处32.18米。

在这里,看不到炊烟袅袅,

更多的是现代化的建筑,

行色匆匆的人流,

还有穿行如织的车辆。

然而,关于灵境胡同的历史却并未走远。

这条宽的不像话的胡同,

早先,可不叫灵境胡同。

明代,它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称灵济宫,因灵济宫在此而得名。

西部称宣城伯后墙街,

因南侧有宣城伯府第故取此名。

修灵济宫也有故事。

这是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年间下令修建的,

用来祭祀徐知证和徐知谔二兄弟。

据说,永乐皇帝在位十多年之后,

有一天突然感冒了。

开始没当心,结果没想到病情加重,

最后竟然卧床不起,离死不远了。

就到这时候,

永乐皇帝突然做了一个梦,

梦见两个仙人给他吃了药。

这俩仙人对他说别着急,明天就好。

永乐皇帝醒了以后出了一身大汗,

果然,第二天病情就有所好转。

当时在梦中救治了永乐皇帝的这两个人,

正是曾在宋朝就显过灵的两个福建闽县人,

一个叫徐知证,一个叫徐知谔,

而当年宋高宗封他们两个人住的地方

就叫做灵济宫。

因此,永乐皇帝决定

也给这两位仙人在北京建个家,也叫灵济宫,

地址就是如今的灵境胡同所在地。

在明代,灵济宫不仅是一座

颇受重视的皇家道观,

还是百官集体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每逢重大朝会之前,

全体官员都要被集中到这里排演礼仪。

直到宣德年间,

这种演礼才被移到朝天宫。

此外,灵济宫还是

大学士、尚书们讲学的地方,

鼎盛时期,来这里听讲的能达到上千人。

清代,以西黄城根南街为界,

东段音转为灵清宫、林清宫,

老百姓广称为林清胡同,

西段改称为细米胡同。

但为什么灵济宫在清朝被叫成了林清宫呢?

这里边的故事比无间道还有趣。

清朝嘉庆年间,

灵济宫里突然住进了一伙天理教徒,

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要造反。

他们的头领就叫林清。

因为当时宫里的太监流行斗鹌鹑,

林清就在西安门一带,

化装成卖鹌鹑的小贩跟太监接近,

同时布道,进而笼络了几个太监

作为林清所率领的起义军的内应。

太监告诉他们,嘉庆皇帝带了不少人

要到热河"避暑山庄"去避暑了。

他们觉得时机到了,

就决定发动起义,杀进宫去。

林清部署了北京周边的兵力,

准备好粮食辎重。

他自己带领一支人马,

直奔当时的灵济宫。

这天,整个胡同戒备森严,

林清在这里秘密开会,

计议分东西两路,摸进宫去,

抄皇帝的老窝。

第二天早晨,林清决定,

东西两路人马在宣武门汇合,

奔西华门。

东华门没有戒备,城门大开,

可东路人马太慌张了,

有的还把兵器露了出来,

结果惊动了守门兵,

大部分人都关在了城外。

西路人马汇齐以后,到了西华门,

由于有太监接应,

顺利地进入了西华门。

他们一进西华门就大杀大砍,

皇宫里的人都吓得魂飞魄散。

起义军放火烧了隆宗门,

在紫禁城头插起了"顺天保民"的大旗,

到了半夜,又放火烧了五凤搂。

可惜第二天援兵没有接上,

叫清兵反过手包围起来,

又坚持了一天,终于叫官兵打散了。

林清没有进宫,他折回去继续调集人马了。

忽然有人报告说,

皇宫已经拿下来了,请他进宫。

林清非常高兴,心想,

只要占领了宫廷,清朝就算完了。

他见车马已经准备好,就要上车。

他的姐姐虽然察觉了不对,可惜晚了一步。

那几个人一下抓住林清,

捆在车里就拉走了。

宫里主事大臣报告了嘉庆。

嘉庆正在热河玩乐,

听说宫里出事,急忙赶了回来,

要亲自审问林清。

林清一见嘉庆,火冒三丈,

把嘉庆骂了个狗血喷头,最后被杀掉了。

打这儿起,这地界儿就出了名。

老百姓都叫它林清胡同,

灵济宫也叫成了林清宫。

1911年后,东部改为黄城根,

西部则改称灵境胡同。

据说,宣统帝师、太傅陈宝琛住在此,

天天进宫为小溥仪授课。

1949年后两段合并统称灵境胡同。

1965年将八宝坑并入。

八宝坑位于西部北侧,

为南北走向的死胡同,

因地势低洼卫生差,故原称巴巴坑,

后谐音雅化称八宝坑。

现代的灵境胡同宽阔笔直,

西头连接着繁华喧闹的西单北大街,

东头连接着肃穆庄严的府佑街,

小汽车往来奔驰,

成为东西向的重要通道。

//////////

怎么样,这些关于灵境胡同的故事,

您都知道吗?

执行编辑:小早

原标题:《西城这条胡同,历史故事能写满一本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