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学步桥
学步桥是邯郸的一座桥,也是一座声名远扬的古桥。
学步桥横跨在邯郸市内的沁河上。过去,这座古桥是一座木桥,明代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改建为石拱桥。
学步桥依托《庄子・秋水》篇中“邯郸学步”的典故而命名的。这则故事说的是燕国的寿陵子,听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就不远千里跑到赵国的都城邯郸来学步,结果没有学好邯郸的步子,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受到人们的嘲笑。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下“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
也有学者研究后认为,“邯郸学步”学的不是走路的姿势,而应该是舞步。因为当时赵都邯郸城中盛行一种舞步,叫“踮屣”,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中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姿式非常优美,那个寿陵少年在邯郸学的很有可能就是这种舞步。
过去,学步桥的外表并不象今天这样规整,桥墩是用一些没有经过打磨的石料堆砌的,下雨时,孩子们常常钻进桥两端的桥孔中躲藏,一边说笑着,一边向雨中的河水投石块,击起一串串的涟漪。
学步桥两侧的石栏做得很精美,桥栏板上的浮雕记刻着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栏板间的石柱上,雕刻着许多活灵活现的石猴、石狮。天长日久,学步桥栏板上的典故浮雕渐渐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文革”期间,桥上的石猴、石狮也被推入河中。1987年,学步桥在原有基础上重新修建,现存的桥长32米,宽9米,高8米,仍按原貌保持七孔拱券。大桥孔中心处向下俯视的兽头很是威武。桥面两旁各有19块石栏板和18根桥栏柱,柱子上端雕刻着石兽。桥的四周也开辟为宽敞的广场,石牌坊、石雕像、石碑,还有与学步桥广场相连的沿河带状公园,形成了一个绿色的赵文化长廊,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观光者和当地休闲的居民。
只是我们再也不会象那位燕国的少年一样,只会照搬别人的东西,而失去自己独特的个性了!
来源:方志邯郸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