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那些没有且无法被检疫的肉,你真的敢吃吗?
原创 与您一起发声的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讨论日益激烈,随着修法进程的推动,无论是从公共卫生安全还是野生动物保护的目标出发,大家都意识到一个野保法需要和《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以及诸多的名录、办法、条例以及决定配合,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来防止有损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产品进入消费和利用市场,特别是食品。
而在这个体系之中,检疫是关键,它如同一道红线,将不符合检疫标准的产品阻挡在市场之外。事实上,《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以及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都有这方面的内容。
我们发现,针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食用,受科学研究的限制(对于野生动物疾病的临床观察和疾病研究太少),并且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角度考虑,农业农村部目前并没有出台相关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标准和规程,卫生监督部门也不具备发放《检疫合格证明》的条件,目前市场上众多看似“合法”的野生动物食品基本都是没有检疫合格证明的“非法”产品。
*很多水生生物可能面临类似的困境,但限于篇幅,我们这里主要说的是陆生脊椎动物。
在目前的讨论中,有一些朋友会说:“我吃的肉是合法的呀,你是不是也要尊重我合法吃野生动物的权利。”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基于目前的野保法,假设你想吃到一块合法的野生动物的肉,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首先,由于野保法明确规定了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即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是不能被食用的,请确保你吃的动物不在以上物种名录内。
送分题:如今“禾花雀”还能吃吗?然后,如果它源自野外,那需要有猎捕证(你应该看不到),猎捕之后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三天内需要有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所)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运输、屠宰、售卖过程中的检疫证明,你吃的那家餐馆具备野生动物的经营许可证。
你们猜我有没有证?如果它是来自驯养繁殖场,那它需要驯养繁殖许可证(你应该看不到),运输、屠宰、售卖过程中的检疫证明,你吃的那家餐馆的经营许可证。
大概流程如下(来活动一下脖子):
1998年开始实施、2013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下称防疫法),和2010年开始实施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对所有圈养动物的检验检疫进行管理。按《防疫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图自中国人大网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深入开展肉及肉制品检查执法工作的通知》中: 严禁食品生产经营者购进、销售、使用无合法来源肉品以及无“两证两章”。这两证两章很重要,即: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印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印章。其中,检疫合格证会从产地检疫开始,一直伴随着肉制品进入消费者手中,而肉制品品质检疫合格证主要用于屠宰检疫和进入市场。
盖章后的动物检疫合格证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因此,本应该伴随全过程被盖了若干个章的《检疫合格证明》,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下,几时曾经见过。
对于野生动物以及其肉制品进行检疫,是希望能够甄别出在成为食物之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那么,一个标准的检疫流程就需要:检疫标准、检疫人员、检疫技术设备,最后形成检疫合格证明。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6号)第四条规定:“动物检疫的范围、对象和规程由农业部制定、调整并公布”。
这里面出现了一个词,叫做“检疫规程”。根据信息,目前农业农村部只颁布了生猪、 家禽、反刍动物、马属动物、犬、猫、兔、蜜蜂等10 种陆生动物以及鱼类、贝类、甲类3种水生物种的《产地检疫规程》。按照规定,对人工饲养或合法捕获的野猪、野禽、野生反刍动物(牛、羊、鹿、骆驼)、野生马属动物、野生犬科动物、野生猫科动物,可对应参照上述规程进行产地检疫、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除此之外,对于涉及到肉类制品的,农村农业部目前还出台了生猪、牛、羊、家禽、兔五个《屠宰检验规程》。那不在目前屠宰检疫规程内的呢?地方农业农村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检疫标准,比如,2019年,山东畜牧兽医局发布了一个新闻:“《驴屠宰检疫规程》等4项地方标准通过专家会议审查。因为驴拥有较长期的驯化历史,驴的肉食也有相对比较大的市场,比如我们老北京喜闻乐见的 ‘驴肉火烧 ’ 。作为马属动物,驴可以参照《马属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进行产地检疫,相关屠宰检疫规程也可以参照。”驴:行吧不过,对诸如果子狸、竹鼠、豪猪等养殖技术不那么成熟,养殖时间较短,没有可参照家畜家禽的物种就没那么容易了。比如,2019年,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有一个对于政协提案的答复: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春节期间兽医领域有关工作的通知》(农医办〔2018〕3号)要求,各地要严格执行动物检疫规程,按程序、规范开展工作,不得为无检疫规程动物出具检疫证明。目前,由于农业农村部尚未制定竹狸等动物检疫规程,我省各级动物检疫机构不能为其检疫出证。竹狸等陆生野生动物的相关检疫问题,我厅将积极向农业农村部报告。同时,主动与有相关经验的省市沟通,学习借鉴相关措施。”(注:文件中的”竹狸“即竹鼠)
没有可参照家畜家禽的物种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不同于家畜,野生动物生活在野外,人类对其了解往往非常有限,科学研究也远远不够。2008 年农业部发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只纳入了几种毛皮动物的疫病种类。相关第三方检测公司食品安全检测方案中的监测对象,也主要针对传统畜牧业中的畜禽种类。
很多时候,活体动物或生肉的检验检疫有时候不光要看当时动物活体/生肉当时已经有什么症状,第三方检测公司还会通过饲料配方、饲养环境、设备、饲养人员、使用的兽药来判断动物有可能存在什么患病风险(或药物残留),在做完所有常规项的同时为重点检测某些项目作为一个参考。这就像人类医生如果知道你平时盐摄入量多就会考虑查你有没有心血管疾病是一个道理。所以,野生动物由于无任何饲养信息可以追溯,就更难做疫病的检测了,而且在疫病发生后也很难去溯源。
总之,检疫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说个鬼故事吧,目前我们野生动物的检疫基本都是参照的家畜家禽,那些和家畜家禽进化关系比较远的,比如竹鼠、果子狸、穿山甲,更不要说蝙蝠了,基本没有也不可能被检疫。
不知道这算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首先,在这里需要继续强调的是,让野生动物生活在它们的环境中,并不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危害,反而还有可能作为疾病传播的屏障,缓冲和降低人类被传染的风险。人与野生动物之间最关键的是那条看不见的界限,而人类往往是越界的那一个:扩张领域、猎捕、养殖、交易、消费,其实每一个环节都有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检疫的原因。有研究表明动物在紧张时容易释放出病毒。目前来看,野味市场以及伴随之前的养殖、运输过程,这种将各地本来见不到的物种混杂在一起,并且卫生条件极差的环境,正适合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彼此突变重组,尤其是单链不稳定的RNA病毒。此外由于人类不断侵入野生动物栖息地,增加了与野生动物及荒野中各种病原体的接触概率,也导致近年野生动物传播疾病的频发。
旱獭有可能传播鼠疫虽然目前林业部门对于竹鼠、果子狸、豪猪野生动物的猎捕和驯养繁殖都开放了行政许可,但是农业农村部出于科学研究的不足,以及对公共安全的考虑,尚没有出台相应的检疫规程,因此动物卫生监督所是无法开展以上物种的检疫工作和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这里面比较尴尬的事情出现了。林业部门,可以批无数的驯养繁殖证,也可以批海量的经营许可证。但是如果农业农村部门不给检疫合格证,那么以肉食为养殖目的的野生动物,除了做宠物(这条路倒是畅通)外,只能非法地流入市场。
最近看了很多林业部门希望通过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比如竹鼠、果子狸的肉用来推动社区扶贫的消息,这些考虑目前也是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中重要的参考。我想,这些工作的发心是好的。但是如果你明知道这些发展后的生计,按照目前的科学研究水平不可能有相应的检疫规程,也不可能合法的进入食用市场,那继续推动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食用产业,到底是在害农民,还是在帮他们呢?站在出发点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需要重新考虑下呢?
随手一搜,还是不少这样的让人喜忧参半的脱贫模范案例...在这里,另外需要多说一句,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的检疫是一件非常科学、提高到什么重要的级别都不为过的事情。我们应该耐心的等待相关科学研究的进展,千万不能超越科学研究的现状,强制性的要求出台某些不符合科学规律野生动物检疫规程。
上面已经说了那么多,目前众多的野生动物是无法获得检疫合格证明的。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些竹鼠、果子狸可以在一些餐馆被看到,并且号称合法呢?我们注意到,很多开养殖场的人,通常也会开一个餐馆,因为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这款制定的原意应该是希望服务于一线的经营者,降低他们的审核流程和成本,让基层社区充分的受益。但这一条,同时也可能为野生动物的交易提供了一个窗口,因为在野保法的第二十七条规定,“出售本条第二款、第四款野生动物,还应当依法附以检疫证明”。如果食品安全法没有要求相关的许可,那么这就可能成为基层的餐馆合法销售野生动物的灰色地带。
因此我们建议,首先应该继续甚至进一步降低基层餐饮从业者的压力,让他们充分收益。但是对其中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做一个增加的要求,即餐饮服务场所如果经营许可证里有野生动物经营范围的,相关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依然需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取得检疫合格证明。
目前对于修订法律的讨论,涉及到在禁食野生动物之外,对于驯养繁殖技术比较成熟的,是否再设立一个“白名单”。我们呼吁,对于没有制定相应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规程的,无法被检疫的,不得列入可以养殖、运输、售卖和食用的野生动物种类名单内。要坚守检疫的红线,这应该是《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时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我们建议《食品安全法》、《防疫法》等也应该进行相应的配套修订。
而对于科学研究、公众展示展演、文物保护、宠物交易、特别是药用等其他特殊情况,严格检疫,按照检疫规程来开展工作,或许也是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人类花了几千年时间与家禽家畜打交道,仍然有禽流感、猪瘟等新的疾病让我们猝不及防。但至少,家禽家畜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防疫检疫系统, 对人们蛋白质的刚需,这可能是最安全的选择。对我们不了解的野生动物,最佳的选择还是不要去用嘴来“探索”,因为你的一时口舌之欲,可能会让无数人付出生命与健康的代价。
最后,我们希望对消费者说,作为一个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公共卫生的安全有义务的公民,请“对食用野生动物说不”。
*本文图片未经标注均来源于网络*本文头图为:喜马拉雅旱獭 摄影/彭建生
原标题:《那些没有且无法被检疫的肉,你真的敢吃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